• 五河县郜家湖的传说

    郜家湖,五河县头铺镇的第一个出水湖地,是主要的产粮基地,占地面积约80平方公里。这里土地肥沃,平野宽阔,沟渠道路交错纵横,湖野色泽随季节更变,特色平原,风光宜人。 郜家湖,指的是官居清朝巡按郜云鹄家购买的一部分出水湖地而言。其实,以前这湖叫紫萍湖,饮马湖,明珠湖。传说虽然不一,但故事动人,各有千秋。
    阅读:1186次
  • 长垣县第一部(记载四位郜氏先祖)纪实小说《光耀明清》

    近日,长垣县第一部长篇纪实小说《光耀明清》举行了首发仪式。此书由该县古蒲文化研究会郜景振、郜景吾、萧岐峻等共同编著。据了解,该书是一部描写长垣历史的纪实小说。开创了长垣史志人物故事体的先河,填补了长垣文学史上纪实小说的空白。
    阅读:1461次
  • 郜 澄 四库全书㊣子部,㊣广异记§ ★一刻四库全书★

    郜澄者,京兆武功人也。尝因选集至东都,骑驴行槐树下,见一老母,云善相手,求澄手相。澄初甚恶之,母云:“彼此俱闲,何惜来相。”澄坐驴上,以手授之。母看毕,谓澄曰:“君安所居,道里远近宜速还家,不出十日,必死。”澄闻甚惧,求其料理。母云:“施食粮狱,或得福助,不然,必不免。”澄竟如言,市食粮狱。事毕,往见母。令速还,澄自尔便还。至武功一日许,既无疾,意甚欢然。
    阅读:730次
  • “东郜、西郜、北郜”村名的由来……

    有一年,泽州北乡有五、六个读书人要到京城应试,因无盘缠,便将本地特产各人带了一大包,以备路上换钱用。一伙人你背我扛,结伴而行。刚到黑风岭下,突然一声怪叫,从山上冲下七、八个强人来。一个个面如黑煞,手拎大刀,气势汹汹。读书人见了,吓得扔下东西就跑。那伙强人为了杀人灭口,在后面紧追不舍。这五、六个读书人中有个姓浩的秀才,因家境贫寒,曾干过几年铁匠,也学过点武功,因此长得颇为健壮。
    阅读:1016次
  • 郜氏对平阴县木偶戏的贡献

    木偶戏是艺人操纵傀儡来进行表演的民间小戏的一种。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主要流传于民间。据《旧唐书·音乐志》载:“歌舞戏有大面、拨头、踏摇娘、窟儡子等戏,玄宗以人其非正声,置教坊于禁中以处之。”又云:“窟儡子,亦云傀儡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汉末始用于嘉会,齐后主高纬尤所好。”可见至少在汉代已有了木偶戏这种戏剧形式,后统称傀儡戏。
    阅读:637次
  • “郜鼎”是如何成名的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了郜鼎被宋国当作礼物行贿鲁国的事。清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选了一本影响极大的古文集子,即《古文观止》。这本书着眼于为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做策论,因而被官方肯定,列为当时天下文人的必读书。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编者在选中《左传。桓公二年》这段文字的时候,特意加了一个醒目的标题“臧哀伯谏纳郜鼎
    阅读:779次
  • 身残志不残 年交税收数万元——鹤庆残疾人郜建中创业小记

    残疾人,由于受身体条件的制约和接受教育的局限,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是就业大军中最困难的群体,迫切需要社会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但作为鹤庆县赵屯村的残疾人郜建中来说,多年来,不仅不要社会的救助,还通过自身创业,自强不息,每年为国家上交税收两万元,成为广大残疾人学习的榜样。
    阅读:748次
  • 郜永春曾协议修造南陵柏山渠

    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南陵县令花传真发动农民在县东南开埂造田、垒石筑坝、修建大农坡, 引青弋江水入石堰,灌溉了五万亩良田。 唐咸通五年(公元864年),在南陵县东南(现奚滩张村)修建了永丰坡,引青弋江水入熊家店至莞塘湖,灌溉了3万多亩粮田。使人口增长,田赋增加,形成“赋多口众,最于江南”的粮仓,至今发挥着效益。
    阅读:1167次
  • 河北古村落系列之平山郜家庄

      太行深处,有一个明初“移民”来的村庄平山县郜家庄。一种独具魅力的民间歌舞“渔家乐”(lào),在这个小村庄从明末流传至今,为这个古老的村落平添了神秘的韵致。   郜家庄村如今有1300多口人,村子三面环山,静静安处在一个山坳之间。明初大移民,他们的先民从山西洪洞县迁移而来。最开始来到这里的是一群姓郜的族人,定居之后,这个地方就被叫做郜家庄,村子至今仍有近三分之一的郜姓族人。不过村子最大的姓却是张姓,虽然他们是后来迁移到这里的,但是人数众多。
    阅读:1718次
  • 长垣县档案馆征集《郜氏家谱》进馆

    为丰富和优化档案馆藏内容,更加全面、深刻地反映本地区的历史面貌,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资源的不同需要,长垣县档案馆主动出击,开展社会和各单位特色、珍品档案的线索调查,并做好特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进馆工作。 近日,县档案馆征集了《长垣秘密》、《郜氏家谱》等反映长垣历史、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档案资料。郜氏源于黄帝姬姓,黄帝第二十八代周文王第十一子,名郜叔,西周分封诸时,受封于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约9公里处,建郜国,称郜侯。郜君子孙及一些臣民,就以国为氏,始有郜姓。
    阅读:793次
  • 朱世勤郜城阻日军 鲁西扬威名

    黄河犹如一条桀骜不驯的巨龙,历史上曾多次夺淮入海,在单县南部留下了一条宽阔的故道。故道边的一个村庄——姜李庄,村北矗立着当地政府建立的“抗日将领朱世勤纪念碑”,村东南屹立着“抗日将领朱世勤之墓”墓碑,向人们传颂着一个黄河汉子的爱国情怀。
    阅读:264次
  • 郜 家 庄 志

    俺姓郜,生于郜家庄。乃河北省平山县郜家庄也。郜家庄现有300多户,1300余人。耕地650亩,山场面积个近万亩。属当地中等村庄。郜家庄村子不大,却也历史悠久。据说始建于宋朝。第一代郜姓人来自山东,因遭人欺凌,怒杀仇家,负案亡命而来。到此见群山环绕,林木茂密,非常隐蔽,谅官府不会追拿到此;又两条清溪发于山中,合流后蜿蜒盘旋而下,洗衣灌溉非常便利;土质肥沃,山势平缓,耕种放牧,无不相宜。遂定居于此,自名郜家庄,村名延用至今。
    阅读:802次
  • 南、北兩郜國〔【太平寰宇記】 卷十四〕

    南、北兩郜國,《都城記》:“文王庶子所封。”《左傳》:“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於太廟。”杜注:“成武東南有郜城,宋邑也。”漢置郜城縣於此,以北有郜城,故以此為南郜,實郜城縣也。唐樂朋龜墓,在縣西二十里路南一百步。
    阅读:822次
  • 郜国的兴衰

    郜氏之姓起源于郜国,而郜国是周文王第十一子郜公的封国。因此,郜氏始祖推为周文王。周文王姬昌是商汤的诸侯,周朝八百年天下的奠基之王。据说周文王共有96个儿子,三个女儿,后来又收雷震子为义子,这样就有了一百个儿女,成为“百子百福”之人。商纣王昏庸无道,任用妖孽,残害百姓,祸乱天下,而周文王治下的西岐则政治清明,民富国强。崇侯虎向纣王进馋言诬文王谋反,纣王将文王囚于现河南汤阴县境内的羑(yǒu)里。文王被囚期间,推演后天八卦,创造了《周易》。
    阅读:620次
  • 清朝商丘郜氏家族及其传教案

    据档案记载,清顺治年间,山东单县人刘佐臣师承京畿红阳教首领、太监魏子义,改名“刘奉天”,在家乡创立五荤道收元教,“分八卦收徒党”[1],这就是八卦教的由来。据说他“传于南方郜姓,又传于清丰县人秦姓,又传于曹县王姓”[2]。其中清丰县人秦姓,因资料不足而难予以考证;曹县王姓,实为山东菏泽县人王清容,震卦教的开山祖师。而所谓“南方郜姓”,即指河南商丘县人郜云陇,他受命执掌五荤道收元教(乾隆末易名为八卦教)中的离卦,成为离卦教开山祖师。
    阅读:2070次
  • 《香魂女》中的郜二嫂

    根据周大新的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改编的影片《香魂女》,在柏林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金熊”大奖;其后不久,他的同名小说集便在台湾由洪范书店出版印行;与此同时,他的不少小说被译成外文远销海内外:随着他的作品影响的扩大,周大新的名字也为越来越多的海内外读者所认知……
    阅读:862次
  • 郜家好少年

    1991 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河南省登封市登封山村一个名叫郜建红的小学 生,在电视上看到世界一些地方不断发生民族纠纷,尤其是有两个国家正在 激烈交战的场面,便对爸爸妈妈说:我想给外国的总统、主席、国王们写信, 让他们都来劝告打仗的国家坐下来和平谈判,也好让那些流血伤亡没饭吃的 小朋友能像我们一样过和平生活。她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赞许和鼓励,于是 她就利用课余时间,开始给外国元首们写信,并请父母和老师帮忙查到这些 国家政府的地址,陆续把信寄了出去。
    阅读:981次
  • 双堡郜氏

    郜姓源于周文王第十五子,受封于郜国,称郜侯,春秋时期,郜国被宋国吞并,郜侯后世便以国为姓。                                                     忻府区双堡郜氏,是于明洪武二年相偕王姓表兄、霍姓内侄由朔州马邑迁来的。始祖为郜铎。清乾隆年间,一部分郜氏到定襄智村落户,该村有郜家巷,至今能与双堡郜氏排起辈份来。
    阅读:854次
  • 神童郜五

    清朝中期,五河县郜台村郜坦,排行第五,又称郜五,后来官居台,人称为郜五大人。 五童年时才智过人,因而有神童之称,一年端午节吃粽子,八岁的郜五没有洗手抢拿粽子吃,三嫂不允,说他手脏,硬行叫他洗手,郜五不干,三嫂急中生智,向郜五说:“五弟,我出个对子你对,对上就吃,对不上不准吃,你同意吗?”郜五说“行”!三嫂说:“五月五日,五弟手拿五粽。
    阅读:789次
  • 朱世勤烈士郜鼎集奋勇阻击日军

    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入身绿林,1933年春接受韩复榘招安,所部编成特别侦探队第四分队,任分队长。后因功连年擢升,由分队长升为中队长、大队长,直至鲁北水上保安副司令。“七七”事变爆发后,率部北上抗日,出德州,绕敌后,在日军占领交通线侧翼往来游击,曾克复山东庆云,深入河北省境,一度克复东光。由此,被任命为第一路游击第一旅旅长。1937年底,率部500人在蒲台与千余日军殊死激战,毙敌甚众,腿部两处负伤。
    阅读:83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