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永春曾协议修造南陵柏山渠

2013年08月25日 | 阅读:1168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郜永春曾协议修造南陵柏山渠

柏山渠是芜湖的人工渠道。

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南陵县令花传真发动农民在县东南开埂造田、垒石筑坝、修建大农坡, 引青弋江水入石堰,灌溉了五万亩良田。
唐咸通五年(公元864年),在南陵县东南(现奚滩张村)修建了永丰坡,引青弋江水入熊家店至莞塘湖,灌溉了3万多亩粮田。使人口增长,田赋增加,形成“赋多口众,最于江南”的粮仓,至今发挥着效益。
宋熙宁中(1068-1077)再修大农陂、永丰陂,二陂在唐、宋时期灌溉历时达400余年,自元、明以来,未经修浚,久已堙废。
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南陵知县郜永春曾与地方士绅同泾县协商重开,因未达成协议,遂止,堙废共达700余年。
现柏山渠灌区于1952年3月12日正式动工兴建,地跨泾、南两县,渠首在泾县柏山脚下,无坝引青弋江水源,是中型自流灌溉工程。
灌区东至青弋江,西至漳河,南至柏山,北至资福河,形成三面环水的自然线,设计流量18.6立方米/秒,总面积260平方公里,共有渠道1200条达509.47公里,有效灌溉面积达14万亩。
此两坡的灌溉范围,都位于建国以来兴建的柏山灌溉区工程中总干渠与东干渠内,
由于是人工造渠,所以大部分在路边,灌溉渠伴着水泥路在延伸,平直舒缓。很多地方,渠边还栽植着成排整齐的树木,渠水清清缓缓地流去,树木葱葱浓荫避日,村落依渠而建,家家沿渠而居,几乎每家门前都建了水泥台阶,台阶斜斜的,一直可以下到渠里,提水、洗衣、洗菜十分方便。劳作一天的农民,下地后直接可以在台阶上洗去两腿的泥土和疲惫。尤其是夏天,可以直接坐在水渠边,把腿伸进水中乘凉。所以,平时宁静的渠道,早晚才喧哗热闹起来。
家家门前渠水流, 家家屋后是粮田,可以看到阡陌纵横,可以听到渠水潺潺,碧野绿田,稻谷飘香,间或有一座石板小桥跨过干渠,渠边或者是一棵老树,撑起一片阴凉,或者是一家小店,卖些日用百货,方便了周围的农家。
灌区如树干分枝,由粗到细,当干渠的尾部出现时,就会进入青弋江的河滩,多的是鹅卵碎石,夹杂着葱笼芳草,那离弋江镇已经不远了。
南陵的葛林水电站,就是利用柏山渠的尾水发电的。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