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勤郜城阻日军 鲁西扬威名

2013年08月25日 | 阅读:234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朱世勤郜城阻日军 鲁西扬威名     

 

        黄河犹如一条桀骜不驯的巨龙,历史上曾多次夺淮入海,在单县南部留下了一条宽阔的故道。故道边的一个村庄——姜李庄,村北矗立着当地政府建立的“抗日将领朱世勤纪念碑”,村东南屹立着“抗日将领朱世勤之墓”墓碑,向人们传颂着一个黄河汉子的爱国情怀。
        姜李庄是单县杨楼镇的一个村庄,隔黄河故道与安徽相望。
        1922年的一天,因父亲病故,18岁的朱世勤在母亲的带领下,和其他五个弟兄一起,从杨楼镇朱菜园村的老家启程,步行10多公里来到了外祖父所在的村子——姜李庄。
        朱世勤身材魁梧,喜好练武,臂力惊人。为了生活,他和哥哥、弟弟们在姜李庄东南2.5公里处的黄河故道里“安营扎寨”,六个小伙子凭着力气和勤恳,在荒草中开垦了140余亩耕地,建起了几间房屋,养上几头耕牛,过起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黄河故道地势较低,朱世勤把这片田园乐土取名为“朱坑”。
        “一直到现在,周边村民仍把这块土地称作‘朱坑’,只不过现在被安徽人耕种着。”近日,记者在姜李庄采访时,朱世勤的孙子朱德宽介绍说。
        1926年秋,朱世勤饲养的几头耕牛被盗,让哥几个一下子失去了主要生产工具。恰在此时,苏鲁豫皖四省边境崛起了一伙绿林武装,其头目杨德清劝朱世勤入伙。失去了耕牛的朱世勤感到生活无望,随即加入了这伙武装。
        朱世勤骁勇善战,团结弟兄,在杨德清病死后,他被推举为首领,人称“朱老大”。他采取“安内打外”的策略,要求部下不准加害本地群众,不奸淫妇女,不虐待“肉票”,严明纪律,杀富济贫。一时间,“朱老大”名声大振,仅一年多时间,他的队伍就发展起1000多人,拥有800多支枪。
        1933年春,韩复榘派人到单县招抚朱世勤,将朱部组成特别侦探队第四分队,任命朱世勤为分队长;1935年又任命他为鲁北水上保安副司令。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世勤率部积极投身抗日事业,转战河北和山东德州、滨县、台儿庄等地,并为此多次英勇负伤。1937年12月10日,他率51人镇守滨县,日军百余人进犯,路经郎中河时被朱世勤部阻击。激战一昼夜,结果朱世勤部大获全胜。《滨县县志》称此战为“郎林战斗”。1938年3月,朱世勤腿伤未愈,拄拐上战场,奉命在南阳湖附近袭击日军右翼,支持台儿庄会战,并配合第三集团军会攻济宁。1939年初,日军岗野部进犯单县、成武之间的郜鼎集,他率部抵抗,接连打退日军两次进攻,一个团伤亡过半,终将日军击退。战后,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与朱部联合召开庆祝大会,两部队文艺战士合作演出了话剧《血染郜鼎集》。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