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氏对平阴县木偶戏的贡献
郜氏对平阴县木偶戏的贡献
木偶戏是艺人操纵傀儡来进行表演的民间小戏的一种。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主要流传于民间。据《旧唐书·音乐志》载:“歌舞戏有大面、拨头、踏摇娘、窟儡子等戏,玄宗以人其非正声,置教坊于禁中以处之。”又云:“窟儡子,亦云傀儡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汉末始用于嘉会,齐后主高纬尤所好。”可见至少在汉代已有了木偶戏这种戏剧形式,后统称傀儡戏。
平阴县木偶戏,属北方“杖头木偶”。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由洪范池镇大黄崖村人郜钦从外地传入本村,并组建木偶戏班,距今已有270余年的历史。
“杖头”木偶戏由表演者操纵一根命杆(与头相连)和两根手杆(与肘相连)进行表演。头以木雕,内藏机关,使嘴、眼可动。表演时,以左手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掌命杆,操纵偶人的躯干,又以拇指、食指捻动左侧杆操作偶人的左臂,右手掌右侧杆,操作偶人的右手臂。演出时用蓝布幔围上宽约3米,深约3米的围帐,高逾人顶,其上设舞台(戏场)。舞台上设幕布、天沿、边条,乐队坐于幕后,表演者隐于台下,操纵木偶进行表演,表演者边演边唱边操纵,唱念与台上偶人精神相吻合。平阴木偶戏所演剧种是山东梆子戏,过去演的多是历史传统戏,主要剧目有《铡美案》《铡赵王》《济阳关》《大辕门》等。
平阴木偶戏在20世纪50年代演出非常活跃,1956年县红星木偶戏剧团成立,演职人员37人。除演传统戏外,还演现代戏《一块银元》《三世仇》等剧目。1960年县红星木偶戏剧团撤销。“文化大革命”期间木偶戏被当做毒草铲锄,木偶、服装、舞台全部被焚,木偶戏从此在平阴销声匿迹。
目前,平阴木偶戏艺人相继去世,现在能制做、表演的艺人廖廖无几,平阴木偶戏面临着失传的危机。2008年6月,被济南市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