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之家谱寻根

2014年06月18日 | 阅读:1789次 | 关键词: 家谱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家谱能告诉你答案。

“你爷爷在你3岁时去世了,他当过光荣的红军,你爷爷的父亲叫赵明君,做过清朝的小官……”“那爷爷的爷爷又叫什么,他是干什么的?”赵盛宇在向8岁的儿子介绍先辈,没想到儿子打破砂锅问到底。赵盛宇懵了,赶紧掏出家里的家谱查看。“没有家谱,我还真不知道他爷爷的爷爷是谁。”修家谱的目的一是祭奠祖先,二是激励后人,“不修家谱,祖先还有后代都将淹没在历史中。”在中国百姓家族中,无论大小,不分贵贱,都有着丰富的家族故事。细微生动的家族史与个人的生命史共同编织着中国历史的长卷。

近年来,家谱热悄然升温,和情感、血缘层面的寻根相比,家谱的诸多价值正日益显现。

1 血浓于水的寻根之情

华人寻根被称为“穿越时空的家族聚会”。每一个生命叶片,都因“根”的滋养,而愈发油翠和充满生机。除了名人传记、大人物传记外,家谱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百姓的家族变迁。

“家谱是什么?是在连绵不断的家族史中给每个人一个有所归依的位置。浸润了血浓于水的寻根之情,不管过了多少年,会有人知道你,记住你,认可你,哪怕你再平凡卑微。”

2 同宗共族的历史延续

家谱也称“族谱”、“宗谱”或“家乘”,是同宗共族的血缘集团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无论赵钱孙李,还是周吴郑王,家家都有一本“账”,姓姓都有一部“书”。“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责任把家族史记录下来。”

3 家谱不再“重男禁女”

现代修谱的一些新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修家谱不再“重男禁女”。在封建社会,女人是进不了家谱的。而现在续修的家谱中,开始有新的时代特色,不但女性可以进入家谱,而且优秀的女婿也可以进家谱。在家谱中的位置和篇幅并不以地位论,而是以对社会的贡献来决定。

除了纸质家谱,这两年网上也兴起“电子家谱”热。借助网络技术,以前30年乃至50年才重修一次的家谱,如今可以随时更新,不少年轻网民饶有兴趣地上网寻根,网站都有现成的模板,分清辈分、填入姓名即可,登录者只需填写简单资料就能创建一棵“家族树”。

家谱是传承文化的载体

“家谱是活的精神,涵育了家族的文化,也注入了家族的情愫。”在家谱寻根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家谱的使命就是“承前启后”,把精神代代相传,其中的家风、家训更有强大的教化作用,让一个家族不偏离主线。

“在中国的历史上,家谱是家族最主要的文献。过去,每一个家族都有家谱,人们有很强的寻根意识,都很在意老祖宗是什么人,怎么传下来的。家谱记录了很多历史资料,与国史、地方志一起,是共同构成中国历史的三大支柱,它对研究历史、社会有很重要的作用。”

中国尽管经历了文革时期,但大家没有忘记传统的宗族观念,同时,大家也是感念先恩,增强责任感,追求家族更大发展和壮大。编修家谱其实就是一种寻根文化,编修家谱能够挖掘前辈的文化财富,并作为一笔精神遗产教育后人,创造一个和谐家族,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