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张氏家族:一门三进士

2016年06月14日 | 阅读:2069次 | 来源:华西都市报 | 关键词: 张氏

  20160612091228575.jpg

张商英石刻雕塑。

20160612091228512.jpg

  张商英手迹。

  在今新津县花源镇北部与双流黄水镇南部交界处,原新津县新穿乡境内,唐宋时有个张氏家族,出了张唐英、张商英兄弟和张唐英儿子张庭坚3个以“直谏”著名的官员,《宋史》有传。3人都是进士出身,在当时形成“一门三进士”的文蔚大观,传为佳话。

  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馆长郑华说,宋朝时的四川文化大兴,类似新津张氏家族这种“一门三进士”的情况,在四川多地出现过。这是一种文化现象,也佐证了宋时四川文化氛围浓厚的史实。

  张唐英、张商英和张庭坚3人都生性直朴,敢于说话,说起来也是有家世渊源的。

  张文蔚:卖掉祖地供儿读书

  这个张氏家族是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后裔。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唐僖宗避乱入川。当时跟随唐僖宗入川的家族很多,张氏家族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到了四川后,定居在新津县新穿乡。

  五代十国时后蜀时期,张氏家族中的张立在后蜀政权中为官。张立为人生性直朴,说起话来无所顾忌。后蜀君主孟昶在成都遍植芙蓉,张立作诗嘲讽,时人称为“诗谏”。张立直言进谏,对后世张家人树立了家风。

  到了北宋初年,张氏家族中的张文蔚,有张轩英、张民英、张唐英、张虞英、张商英、张颛英、张邦英7个儿子。为了让儿子们成材,张文蔚下了血本,卖掉祖先传下来的田产,筹集经费,聘请老师,购买书籍,让儿子们好好读书。

  张文蔚的心血没有白费,他的两个儿子张唐英、张商英先后考取进士,成为朝廷重臣。张文蔚也因张唐英被赠封为光禄寺丞,后来又因张商英被赠封为大理评事、朝议大夫,川蜀名家无不赞叹张文蔚“育土不如育子”的远见卓识。

  张唐英:向朝廷推荐王安石

  张唐英(1028-1071),字次功,自号黄松子。张唐英自幼“敏悟好学”,10岁时能诵读五经,写得一手好文章。据说,他曾师从乡里一位硕儒,学了一年后,就认为老师“才有余而道不足”。按说,张唐英这个评价很狂妄,但却让父亲张文蔚感到高兴。张文蔚卖掉两亩半田产,买了上千卷书籍回来给张唐英读。

  庆历年间,张唐英考中进士后,出任渝州(今重庆市)决曹掾(审判官员)。不过,张唐英的志向在做学问上,他不怎么喜欢做官。他写了《正议》50篇,被翰林学士、眉州(今眉山市)人孙抃看到了,孙抃对他极为赞赏。

  皇祐元年(1049),张唐英调任襄州谷城县(今湖北襄阳市谷城县)做县令。在任期间,他力主开挖古黄渎渠,浇灌千顷水田,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生产。他还写了《谕民》10篇,引导当地百姓要学习文化,移风易俗。

  由于在任上政绩突出,张唐英任期满后,考核全优,被召入京城,出任著作佐郎(编撰国史的官员)。

  1063年,宋英宗赵曙即位,张唐英改任秘书丞(掌管文籍事务的官员),第二年升任太常博士(掌管祭祀事务的官员)。

  张唐英敢于直谏,说话无所顾忌。宋英宗刚即位,他就上疏《谨始书》,提醒宋英宗注意,不要出现东汉外戚专权干政的情况。

  历朝历代,册立太子都是一个敏感话题,张唐英不管这些,上书宋英宗,请求立颖王赵顼为太子。幸运的是,张唐英不仅没有受到惩罚,他的奏议反而被采纳了。

  不久,宋英宗驾崩,赵顼即位为宋神宗。赵顼一方面敬佩张唐英的勇气和刚正,另一方面出于感激张唐英,任命张唐英为殿中侍御史(掌管文武百官在朝会上是否违反礼仪等事务的监察官员)。

  张唐英身居其位,认真履行职责。他对当时赵姓宗室俸禄太滥看不下去,奏请宋神宗裁员减差,希望不要耗费太多钱财,提出“宽民力、代民劳”的建议,希望减轻百姓负担。

  对于权贵,张唐英向来无所畏惧。虢国公赵宗谔要求朝廷增加俸禄,张唐英弹劾他“招权立威”等,使得赵宗谔被免职。他又弹劾龙图阁直学士卢士衡等,使得朝廷上下对他敬畏有加。

  宋神宗上位后,一直想励精图治,有所作为,可满朝官员,一个个老成守旧,暮气沉沉。张唐英经过考察后,向宋神宗推荐时任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知府的王安石。第二年,王安石被调入京城,入朝参政,开始推行变法。

  张唐英是个大孝子。他担任殿中侍御史时,把新的朝服带给了父亲,以宽慰父亲的心,自己仍穿着以前的旧朝服去上朝。宋神宗很是奇怪,问清了是怎么回事后,觉得张唐英孝心可嘉,当场赏赐了他一套五品紫服。

  熙宁3年(1070)八月,张文蔚去世。按当时的规定,张唐英要回家“丁忧”,为父守孝。张唐英对父亲的离世非常悲痛,因哀伤过度,第二年,43岁的张唐英英年早逝。

  张唐英才华横溢,尤其在史学方面有专长,他一生著作丰富,撰有《蜀梼杌》《唐史诛奸发潜论》《仁宗政要》《嘉祐名臣传》《九国志补》《总要监今论》《渝南集》《补正楚书》等。

  其中,以《蜀梼杌》最为著名,该书35万字,是后世研究前后蜀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张商英:王安石的得力助手

  张商英(1042-1121),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张商英是个美男子,“长身伟然,姿采如峙玉”,为人倜傥,“豪视一世。”可谓是集上天万般宠爱于一身,放在现在,那绝对是一个“万人迷”的男神。

  靠脸就能吃饭的张商英,偏偏要靠本事吃饭。他从小受父兄影响,人也聪明伶俐,喜欢学习,“警敏强记,日记万言。”说他是神童,一点也不过分。

  宋英宗治平2年(1065),张商英考中进士,出任通川县(今达州市达川区)主簿。当时渝州(今重庆市)一带少数民族叛乱,张商英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主簿,但他凭借本事,硬是把少数民族头领给说服了,使之归顺朝廷,不再作乱。

  由此,张商英被提拔为南川县(治所在今重庆市綦江县境内)知县。朝廷派经制使章惇到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县)地区治理民族事务,作为京官的章惇很是狂妄,目空一切,经常侮辱郡县官吏,大家都很怕他。

  深受家族直朴家风影响的张商英偏不信邪,他去见章惇。章惇照样没把张商英放在眼里,口出狂言,咄咄逼人。张商英随机应变,词锋犀利,落落大方,见解比章惇高出一筹。章惇不得不放下架子,对张商英另眼相看。

  章惇虽然为人狂妄,但性情磊落,不仅把张商英奉为座上客,回京后,还郑重其事地把张商英推荐给了王安石。张商英经受住了王安石的面试和考察后,入朝成为王安石的得力助手,参与熙宁新法的拟定。

  熙宁5年(1072),张商英加官太子中允,出任监察御使,掌管纠察、弹劾文武百官职责,成为变法运动的得力推行者。在后来坚持变法的新党和反对变法的旧党之争中,张商英始终站在变法的立场,为新法辩解。

  宋哲宗即位后,高太后垂帘听政,旧党占据上风,王安石的新法被废除殆尽,张商英也被谪放到开封府做推官(掌管狱讼事务的官员)。张商英性格耿介,不仅没有被当时的旧党权势所屈服,还坚决反对废除新法。结果,又被贬官。

  元祐8年(1093),宋哲宗亲政,下令继续实行新法,罢免旧党,大批起用变法派人士,张商英被召入京出任右正言(中书省下的官员)。张商英受的委屈太多,上任后大力攻击旧党“罪行”,结果犯了众怒,又被贬到外地了。

  宋徽宗时期,蔡京当权为相,张商英因与蔡京关系不错,回京出任尚书右丞,主管兵、刑、工三部事务,不久转任左丞,主管吏、户、礼三部事务,官运亨通。后来,张商英发现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与蔡京发生了分歧,两人闹崩了。蔡京对张商英怀恨在心,找借口把张商英贬到亳州(今安徽亳州市)任知州。

  大观4年(1110),蔡京再次罢相,张商英又受到重用。最初为龙图阁学士,后晋升为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宰相)。张商英甩开膀子大干起来,主持改革币制,完善粮食转运工作,废除了一些苛捐杂税,锐意革新。

  同时,张商英还管起了宋徽宗。他劝说宋徽宗要勤于政事,不要奢侈,更不要大兴土木。宋徽宗当时正在修建升平楼,担心被张商英发现,就对主管官员说,如果张商英的车骑经过,一定要停工,把工匠藏起来,等他过去了再开工。

  张商英虽然想法很多,但他的政治谋虑差了一些。他的政敌针对这一点,罗织他的罪名,导致宋徽宗对他不满,张商英再次被贬。宣和3年(1121),张商英去世,享年79岁,被追赠为少保。宋高宗绍兴年间,被赐谥号“文忠”。

  张商英还是位有成就的狂草书家,他的书法取法颜真卿,又兼采众家。遗留下来的墨迹有《女夫帖》《沐川寨记碑》。

  张商英一生著作也很丰富,著有《张文忠公奏议》《神宗政典》《大象列星图》《文宗文集》《西山唱和集》《护法论》等。

  张庭坚:为政做人实话实说

  张庭坚,字才叔,张唐英的儿子。元祐6年(1091),考中进士。绍圣3年(1096),张庭坚跟随哥哥张庭玉迁居今广安市广安区北辰街道界坡村,所以《宋史》及一些史料都说他是“广安军人”。

  张庭坚考中进士后,先是出任成都观察推官。绍圣年间,张庭坚出任汉州(今广汉市)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事务的通判。后来,张庭坚入京在枢密院任编修。

  宋徽宗即位后,想继承宋神宗的新法为国策,决心锐意图治,召见张庭坚廷对论政。张庭坚的策论很合宋徽宗的心意,被任命为著作佐郎,不久升任为右正言。由于张庭坚等谏官敢于直言进谏,使得朝廷“一时翕然称得人”。

  张庭坚上任一个多月里,几次上书言事。他的主要观点是,执法要顺应形势的变化,不能照搬老祖宗的法度,否则时间长了就不会对老百姓有好处,会招致老百姓的怨愤。

  更为难得的是,张庭坚从实际出发,实话实说,称赞司马光、吕公著等人的贤明,向宋徽宗推荐苏轼、苏辙,说他们可以放心任用。这让宋徽宗很是不满,把他贬为京东转运使判官,后又改任汝州(今河南汝州市)知府,接着又降为陈州(今河南淮阳县)通判。

  即使如此,张庭坚仍然坚持为政做人的原则。蔡京在成都做知府时,张庭坚曾在他手下做事,和蔡京关系不错。蔡京入朝执掌相印后,想把张庭坚拉过来给他做事,又找张庭坚的同乡去游说,但张庭坚已看清了蔡京的为人,坚决不干。

  蔡京对张庭坚“大恨”,像对付张商英一样,崇宁2年(1103),张庭坚被列为“奸党”,押送虢州(今河南灵宝市)管束,又接连贬迁到鼎州(今湖南常德市)、象州(今广西象州县)。数年后,张廷坚才官复原职。可惜,不久后,57岁的他就去世了,被追赠为猷阁学士。

  张庭坚的德才和人格,受到老百姓的崇敬。他在广安的住处,有一个山坡原名东婆岩,为纪念他,当地人将其改名为谏议坡,该地名沿袭至今。南宋大诗人陆游,在经过广安时,特地写了一首《吊张才叔谏议》:“东风匹马过孤城,欲吊先贤泪已倾。许国肺肝知激烈,照人眉宇尚峥嵘。中原成败宁非数,后世忠邪自有评。叹息知人真未易,流芳遗臭尽书生。” 黄勇

作者: 黄勇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