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谱,期待传统文化理性回归

2015年02月27日 | 阅读:2260次 | 关键词: 修谱、家谱、传统文化

“家谱记载了整个家族的谱系、历史等等,但是限于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也包含了一些牵强附会、以偏概全的东西。留存乃至续修家谱最重要之处还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积极意义:

合理家规家训是法律的补充

“对于目前出现的家谱热现象,很多人将其归因于‘盛世修谱’,其实从更深层次上看,家谱热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群众对家族意识的认同与回归。”

古人编修家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邻收族,关注的是亲亲之道。“编修家谱的核心是文化传承,在它的背后,人文教化等诸多价值正日益显现,家谱中所保留的一些积极合理的家规、家训以及治家格言等,在基层自治中也能从道德层面对法律起到补充的作用,这是在修家谱中值得提倡的。”

名人效应:

是“附会”也是文化认同

随着修谱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名人后裔”也开始出现在公众视野,不少人担心:修家谱会不会演变成了“名人攀亲”?

“事实上,在家谱中攀附名人的现象自古有之。”“家谱作为一个家族的自我记录,也必定会存在一些主观局限。仔细阅读家谱就会发现,各家的族谱的中心就是在展示本家族良好家风的传承,比如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忠于国家等,这其实就是传统文化在家谱中的一种浓缩表现,这背后都体现了老百姓的一种文化认同,以此更好地激励后人。”

热衷修谱:

凸显乡村本土文化的匮乏

“修谱之后的发谱仪式,可以说就是一个乡土社会的群体性艺术表演。”参加过几次发谱仪式的张士闪说,族中男女老少几乎都参与其中,营造出一种普天同庆的氛围。

所有这些,都可以理解为群众对乡土中艺术活动的需要和对群体性参与的社区仪式的渴望。“不论是清明祭祖,还是举行发谱仪式,都与春节期间的相互拜年或看电影之类有所不同。在某种程度上,修家谱甚至成了民间的一种文化活动。”

当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青年劳动力进城等,农村渐渐成了一个老人和孩子的村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群体性文化活动缺少。从这个角度,再来反思一下近些年所倡导的文化下乡活动,似乎与民众的生活还有些距离。而只有真正扎根于乡土社会之中,与村民生活紧密相连的社区活动或文化活动,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