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吴氏地域风俗及文化特色

2014年04月24日 | 阅读:1686次 | 关键词:

南宋绍定年间,从诸几岭后来东阳的延陵吴先祖德彰公,出身在尊师重教之家,天资聪颖,品学兼优,虽在山间僻地,熟读四书五经,精通琴、棋、诗、画,他年轻有为,告别父母兄弟,过古亭,走残桥,爬山越岭,独自来到人生地不熟的东阳,受聘时任私塾先生,担当教书育人重任,由于知识渊博,谨严治学,为人师表,非常受人尊敬。随后,在东阳娶俞氏为妻,石潭人,岳父母视其白手起家,有意扶他发家致富,言允随他牛耕一日田地相赠,小俩口神机合算耕地犁过为丘,日“耕”百亩,岳父母也皆大欢喜。

笠山青,白溪环,五里挺松翠竹墙。

前田畈,后田畈,男耕女织闻鸡忙。

桃树畈,菜园塘,紫薇红杏妙韵扬。

文昌阁,学诗堂,延陵儿女多清官。

东阳延陵吴始祖怀着美好的心情和宏伟的蓝图,走进这块充满诗情画意的风水宝地,座西朝东,安家扎寨,取村名为吴良。良好的祝福,良好的期望。夫妻同心协力,艰苦创业,建设家园。

浙江东阳市延陵吴迁始祖有十个儿子,人丁兴旺,厚道有嘉,在东阳延陵吴支脉初具雏形,千年以来,常兴不衰,不断壮大。吴姓村落以吴良为起点相继延伸毗连四周,“十里方圆,吴姓为家。”有的形成大村,如今有吴良、白坦、陈塘沿、士林下、南山坞、双牌、湖岑、塘下、潘田、后石、长坞、夏溪头、岩口、下汪、香潭、湖心塘、仙庄、殿口、陈塘等,同郡共祖,人口数万,有的旅居海内外,吴姓门下,经济繁荣,人才辈出。传至公元2000年吴姓“美”字辈,延陵吴在东阳境内延续三十六世左右。

风土人情

昔日,旧年除夕“挂祖像”、“点坟灯”谢年祭祖,大年初一早上,宗亲到各房祖厅(祖堂)相聚,以礼相见,相互尊称,互祝新年,拜毕,“富太公”发钱,“穷太公”分麻饼。明媒正娶新媳妇盛装艳服,也参加拜祖行列,从此她在族内公认相应的地位。元宵佳节,吴姓子孙喜迎龙灯要去石潭向外太婆拜年,以示亲戚永存,礼尚往来。族内崇尚忠、孝、节、义,孔孟之道,奉信行善积德,注重论资排辈,提倡尊老爱小,对辈大年长者,通常以名后加辈份相称,宗亲礼仪,沿用至今,也有按辈份取名的,现在,凡姓后第一个字为“世、美、维、持”者,均属此列,现今的辈份顺序为显、扬、世、美、维、持、教、化。古有官大不如族大之说,清末前,族规森严,奖罚分明,考中功名者,礼乐相迎,隆重嘉奖,淫恶盗贼者,吴大宗祠开正门,家长鞭青竹(象征性),逐出祠堂,家谱除名。古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农耕自给,氏族群居,因此,普遍把家谱看作命根子。直至1949年前,“花前月下无恋情”,婚姻父母作主,同族不通婚。

吴姓祖墓

东阳延陵吴始祖墓地在吴良金星(山名),早先金星山古树参翠,鸟语花香,墓坐西朝东,面对白坦练功山,具体位置在中轴线和横轴线下端,金星酷似龟状,墓正在缩头鼻尖。此外,还有吴良大坟和吴良高墩二座祖坟,大坟在破塘西南离塘边约20米,墓朝东北(破塘),一片草地,墓后有双人抱古松一棵,形似黄山迎客松,吴良大坟沿由此得名。据说1980年前后墓迁,墓内无砖、无物,是石灰沙混土墓穴。高墩在吴良大台门向南约50米,偏东约30度,墓朝南,南、西、北三面石板砌边,坟背用卵石铺平,形状似传统土馒头。高墩祖墓再向东约25米,偏南约1 5度,有座荒丘,这是王()家孤坟。相传吴良先住王(),后来吴,王()吴相邻,情深义重,邻里互助。王()家无儿女,俞氏太婆贤淑,助人为乐,对王()家照顾备至。清明,吴姓祭祖,也要向王()墓敬香,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这种“生是睦邻逝同斋”的邻里情义,也是后代学习的光辉典范。

浙江东阳延陵吴迁始祖古墓,千年犹存,这是几十代吴姓人尊祖重墓,相继努力的结果,若要传承下去,吾辈有责,当务之急:  (1)申报古墓名录。  (2)立标志碑、绿化吴良金星()、植松柏纪念林。  (3)恢复清明扫墓活动,弘扬祖德,激励后代。

吴大宗祠

吴大宗祠是氏族活动中心,设董事会,逢年过节,挂灯结彩,祭祀先祖,地点在吴良大台门北首,座西朝东,前后分门楼、中厅、后厅,是三进古祠,.南北五开间。夕卜砖墙砌“马头”,配画花草人物,线条流畅。门楼中三间开门走道,其中中间双扇门,左右间四扇全堂门。南北金字间为储藏间,储藏间有楼,楼梯间靠南北金字墙,东面砖墙包封,西面正中开双扇门,双扇门横至南北墙有房屋与中厅、后厅相连。另中厅与后厅中一间有房屋相连,因此,祠内形成“品”字形天井三个,天井石板砌边,东天井长方形较大。中门画门神,威武肃穆,上首“吴大宗祠"横匾,匾高约12米,长约25米,黑底金字,繁体,正楷,道劲。中门二旁石狮,一只抱球,一只抱狮,栩栩如生,寓意“抛球结缘,世代相传”。石狮上方虹形方栓,花雕斗拱,门内上方天花板,雕刻圆形图案。象征吉祥团圆。中厅和后厅匾额众多,南北墙都开双扇边门。中厅中一间摆朝西戏台,面对先祖灵位,意愿是请先祖看戏。  “羔羊跪乳,鸦老反哺”,古云“孝者得孝”,我们吴姓自古就有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后厅基高一尺,后壁是楼梯步坟柱堂,无门,花床形雕饰。古时孤寡过世坟柱入祠,田地归祠。溪边还有东二间、西一间尖形厢房,东西相连。吴大宗祠,石鼓柱脚,柱顶斗拱,方梁抱柱,栓上砖瓦,用料考究,规模宏伟,建筑精美,古朴典雅。1970年前后拆建为粮站。   

石牌坊和旗杆墩

石牌坊在吴大宗祠门前一街之隔,四个方形石柱,高二节,上节石木鱼梁,下节扁形石梁,三个洞门砖封,实为屏风。1970年前后拆除。

石旗杆墩四座分立牌坊南北,一字排开,相互对衬,十分气派。2米方桌形,高15米左右,间距80公分,由墩基、四个方柱嵌四石壁、墩盖组成,石壁刻龙,神态各异,墩盖二块拼方,厚15公分左右,旗杆早无,杆洞小孩可上下。1970年前后拆除。再向东是上下门头田。

吴良小祠堂在下街头市基,朝北而建,三开间,前楼后厅中天井:形似“四合院”。门前约25米,有座石碑坊,四柱三阶,造型别致。1951年前后被推拆。  

文昌阁

文昌阁是东阳延陵吴的标志性古典建筑,位于吴良西南角,小溪以西,朝东而建,四周围墙,东面天井二丈,砖雕花饰台门,门前方田近亩,小溪自南循西急转环绕而过,“清波映倒阁,鱼儿结伴游。人称“佛地”。

文昌阁方形八柱,上下三层,雕梁刻柱,斗工云角,粉墙墨瓦,通天葫芦,近似“林头阁”,工匠高超,造型精美,西面砖墙,外画龙虎,内画松鹤,楼梯靠墙向南直上,二至三层东、南、北三面开无门方窗,窗旁内外壁画,诸如人物、花鸟、走兽、诗文,倚窗眺望,山青水秀,欣赏春桃、夏荷、秋菊、冬雪、四季美景,古村全貌,田园风光;尽收眼下,其乐无穷。底层关公()关平、周仓、正气浩然,中层知书达理文昌星,文质彬彬,三层魁星楼,笑容可掬黑魁星金鸡独立,手舞足蹈,立体一米二左右,一手方斗,一手朱笔,好像正要“金榜题名”,似乎在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从小勤奋努力,行行可以出“状元”,富有浪漫色彩的黑魁星,也是木雕工艺精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如来禅坐莲花盆,十八罗汉两边分,   

送子观音懒出门,弥陀笑闻仙童声。

文昌阁左侧是尼姑庵,一墙之隔,单门相通,正殿朝东三间,塑像逼真,神态自若。“木鱼笃笃,诵经悠悠。”这里是善男信女精神寄托,精神安慰的地方,但也容易使人陶醉,使人愚昧,在现实生活中,应提倡相信科学,切莫迷信。厢房朝南,金鸡报晓,花坛争艳,.r前沿田边小路,走过石拱古桥通往村庄,西北角一片枫林(57)合抱古枫,千鹭云集,繁育季节,热闹非凡,堪称一绝。

枫荫琼阁鹭舞呜,鼓乐钟声似仙境。

大节自春秋,忠义传万代。文昌阁是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产物,“人间是台戏,父母是榜样。”以史为镜,吴姓先祖企盼后代做正人,走正道,立志成才,报国为民,光宗耀祖,愿吴姓永绝贪奸之徒。文昌阁于1993年前后毁于火灾。

江山依旧,后来居上,再造青山绿水,共建世外桃源,按照规划,美化村庄,改善环境。为自己、为他人、为后代造福。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