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弘扬中华文化传统

2014年11月04日 | 阅读:1301次 |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正确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其价值的现代转换,这不仅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环,也是我们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

首先,需要科学地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历史的视角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和博大精深的影响力,催发着民族的繁荣兴盛,而且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华文化中的精髓,如谦恭礼让、精忠报国、知耻明辱、遵章敬贤等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也成为人们的传家之宝。同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处于不同历史阶段上的不同民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优劣先进落后之别,每一个民族都创造了不同的文明成果,促进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进步。

在今天,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和思想渊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凝结和提升。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是现实人们的价值指导思想,是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囿于历史的文化氛围中,而应该是立足于现实,在很好地吸收前人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建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价值观。离开传统文化的创新是一种割断历史的,没有任何根基的主观臆造,同样没有任何发展与新意的文化也是毫无意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继承,而应是开放式的、充满时代气息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更高层次的价值理论。如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在一种否定之否定,是在融入新的体系或是扬弃基础上的发展。

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科学地融入现代社会,彰显其实效性,这也是我们当下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转换不是表面文章,重要的是进行扎扎实实的实践操作。

一是要树立传统文化价值转换的科学理念,既不能忘记自己民族的历史发展,更要通过回顾自己走过的路而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展望未来取得更大的成绩。不能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作炫耀的资本,更不能仅仅躺在民族文化发展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现实的任务就是通过民族文化的传统、现实与未来实现有机结合,从而促进我们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发展。

二要不断强化人们的主体意识,提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性积极性。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一个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不断培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在科学的传承中使优秀民族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发展的根脉,也是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基础。实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转换,使其发扬光大,对于民族的复兴大业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民族发展的宝贵财富。作为现代人需要深谙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要义,忘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等于割断了自己的文化发展根脉,使现代社会文化处于历史虚无主义的状态。

三是立足我们的国情、我们自己的实际,做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转换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连接,与人民群众的现实认识水平,与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相结合,努力研究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科学地把握文化建设、传统文化价值转换的规律。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真正融入到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才能是坚实的文化沃土、有效的文化养分,也才能使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民族长期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加自觉、自信。

四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转换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一点一滴,日积月累,注意细节,必须有中长期目标,要使其成为我们现实的一种生活方式。从教育的视角,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我们要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就必须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开始抓起,使他们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传承优秀的文化思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成为民族栋梁之才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我们也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转换渗透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具有附着载体,使人们看得见,摸得着,从而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产生思想认同,并能体现在行动上。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