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的文化与文化的家谱

家谱的文化

2014年09月10日 | 阅读:1733次 | 关键词: 家谱

一张具有纪念意义的有百年历史的餐桌布,上面画的图和人名,犹如一株常青的大树,枝繁叶茂;一本发黄的线装书,破了皮的老家谱,抑或是崭新的印刷品,这就是民间流行的家谱,又名族谱。遍观宇里,数百上千家姓氏都在续修族谱或存有族谱,以至于形成一种独特的中国家谱文化景观。研究这种家谱文化,考量这种文化的家谱是十分有意义的。

家谱文化之一:追根溯源

树有根,水有源。出生有先后,辞世无定论。古人云:“谱牒身之本也。”意思是谱牒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你从哪里来,也会知道他从哪里来,在讲究家族血缘关系的古代,在人们无法理清历史人生走向的当下,用最简单的族谱方式,将一支一派的人记载下来,流传下去。这样一代代薪火相传,就会对本族本家的发展脉络一清二楚。与树碑立传相比,谱比碑更重要。虽说都是表示后人的孝心,不忘先人,但在保藏方面,随着世代的变迁,人为的损坏,年长日久的风化,碑的作用越来越小。而谱书则可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今天,以至遥远的将来,先祖的名字流传,都能一目了然。如孔氏的家谱,从孔子那里一直流传下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倘若当初没有家谱的修订和续修,可以说中国文化就不会如此丰富多彩。这就是说,谱先是家谱的,其实也是民族的。

更重要的是,这种谱是一家一户一丁搜集整理而成,特别真实可信,是可信的历史。无数的一家一丁之历史,汇合而成,就可成为民族之历史。这种没带历史性的原真历史,其可信度要比被人掩饰过的历史高得多。所以说修谱、续谱,意义重大。

家谱文化之二:梳理血缘

人的代代相传是靠血脉维系的。血缘关系是人的第一种关系,也是家谱最重的一种关系,其实也是整个社会中最为稳固的一种关系。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十分清楚。一个家族的始祖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的话,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名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谁和谁是什么血缘关系?总之,家族成员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先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将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记载。

中国式家谱有一个重要的功能,类似于人口普查,尤其是男丁,则是一定要进入家谱之列的,而妻氏,也是要写进家谱的。虽说女儿在一段时期未能进入家谱,但现在的新家谱已将女儿也一并录入。这当中不但可看到人丁的发展流向,也可看到历史的发展变化。其实,家谱还有一个无形的存在,那就是禁止血亲婚配,这也是有利于人类健康生存发展的。从这点出发,后人生发的法令则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家谱的文化密码已渗透入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虽说家谱很难登上国家图书馆的书架,但作为最原真的书籍,其传承的文化信息是相当丰厚的。有的甚至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典藏。

家谱的文化之三:铭记祖训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讲究以礼治国。中国的家族是礼仪之族,讲究孝悌和耕读,所以,族训族风是一定要编入家谱的。一族之族训是颇能约束人的,一族之族风,是颇能激励人的。如何教子,怎样处理邻里关系,谁家的贤者能者是族里的楷模,这些在谱中都有记载。也就是说,家谱其实是一份很重要的精神财富,是很重要的无形资产。

谱书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家谱中规范了后人的言行。谱中收录了历代典范,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族谱里面都有相关规范。勤学修身:家产能被失为烧掉,被洪水淹掉,被强盗窃走,只有文化知识集聚在身是牢不可破的智力支柱。为人处世:与人相处,应抱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正直清廉:在政府机关任职要紧紧记住,人在公门品要正,秉公办事,不循私见;经营钱财要抱着,金子嫌黄,银子嫌白,不义之财,君不取的态度,公与私要分清楚,决不能混淆。鼓励后人上进要知“人不求人一样高,只有努力奋斗,学得高于别人的知识,才能少求于人。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