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钟祖墓探究

2013年03月27日 | 阅读:1323次 | 关键词:

 洪钟祖墓探究

        2007年8月1日我们赶赴浙江上虞进行实地走访调查。目的是将史料记载和现存文物遗迹相互印证,解决历史遗留的空白。 根据国史和杭州府、县志以及《鄱阳洪氏统宗墡》《燉煌洪氏宗谱》等的记载,钱塘西溪洪氏乃宋太师忠宣公洪皓的后裔。洪皓,宋鄱阳人,政和进士。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奉命出使金国,被拘留冷山十五年,备尝艰辛。后于绍兴十三年(1143)南归。高宗皇帝因其使金不屈,忠贞贯日月,赐第宅于杭州西湖葛岭。然而,由于洪皓秉性忠贞刚直,触怒奸相秦桧,回朝未及三旬,便被贬谪英州(今属广东),其所赐第宅也坐不暖席。长子洪适待父南去,次子洪遵便暂居葛岭赐第,实为洪氏迁钱塘之发端。后来,洪皓的赐第又为权相贾似道所得,成为贾氏别业之一部分,贾似道死后,又改为内宫皇妃的陵地。至于其后改宅为忠宣公祠,那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事了,此不復赘。 洪皓有三子:长适,仕至观文殿学士、右丞相。次遵,官至资政殿学士兼枢密院使;三子迈,为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学士。世称“三洪学士”,声名振天下。洪遵有三子:、槔、楀、椐。 洪槔,字皋之,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官承务郎,知浙东余姚县。夫人何氏,卒后合葬于湖田港吴市渡,是为余姚洪氏之始祖。洪槔有五子:侻、伷、僖、伸、倓。均仕为官。

  洪槔次子伷,字子都,官至朝请大夫。配许氏,生卒不详。生二子:薪、荘。 洪荘,洪皓五世孙,洪遵曾孙,行廿二,字叔敬。南宋理宗宝庆中(1225—1227)官浙东安抚使。配王氏,卒葬上虞后山。子一,捷中。 洪捷中,洪荘次子。元兴迁浙江上虞,是为上虞洪氏之始祖。 捷中传洪理;洪理传善祖、束祖;善祖传福四(福四有兄弟四人)。福四有二子:荣甫、舜甫。 洪荣甫,洪荘五世孙。字观三,有才器,明初,以鄊贡举人被荐至南京,未几,以疾卒于邸寓。后因曾孙洪锺贵,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刑部尚书。配李氏,合葬上虞萝岩山(今称木斗山)。子一:有恒。 洪有恒,原名武昌,号芸轩。明初,曾官余杭县学训导。博通经史,为时名儒。不乐仕进,慕钱塘山水之胜,而西溪土田尤肥沃,因徙家于西溪之招德里(今余杭区五常乡断桥头洪家埭)。卒葬其处,是为钱塘西溪洪氏之始祖。 上面已把洪氏之先(洪皓、洪遵)发家于钱塘、后于元兴迁上虞,至明初又回徙钱塘西溪这段历史作了个清理。至有恒之孙洪锺,登成化十一年进士第,官至左都御史、太子太保、刑部尚书。按例:三代封赠,因及其曾祖洪宋甫。按旧谱论:三代不修谱为不孝之孙。因此,要写洪锺家谱,自不得不涉及洪荣甫;欲涉及洪荣甫,自不得不涉及上虞后山。统其洪氏世系;自鄱阳而钱塘,自钱塘而上虞,自上虞而西溪(余杭五常),一脉相承,班班可考。 综上所述,洪荘葬于上虞后山,洪荣甫葬于萝岩山(木斗山)。资料组一行四人,针对目标,不畏骄阳的烘烤,信心百倍,所谓有备而来,志在必得。后山,在上虞市东南十二公里丰惠镇境内,到达镇上已近亭午,稍事用餐,询及饭店服务员,得知后山距镇东尚有五里,此地盛产青梅,有“后山青梅”的美誉。探访,首在不厌多问,三人行者,必有我师。又细询“萝岩山”,即是后山之别名,俗称木斗山。意外收获令人惊喜不已!举一而反三,仿佛採果,伸手可得矣。 急匆匆前奔,出丰惠,过谢桥,进村间小道,面前即是后山。然而,后山是个大范围的总称,山势绵延壮观,高约三百米。林木不茂,岩石裸露。偌大一座后山,何处去找古墓?不由人倒吸一口凉气,先前的得意化作烟云。对山兴叹,可望而不可及。不过,总不能一无所获,空手而归呀? 凝望那高大巍峨的群山,回忆着历史的上虞,曾经是秦汉古县,名人荟萃的地方。传说中上古时虞舜以孝闻,帝尧让位于他,后世因名县为“上虞”,“上”者,崇尚之义也。今县东十里有孝闻岭,便是他的家乡。东汉王充,是古代唯物主义理论家,他所著的《论衡》,至今仍富含淳朴的哲理。至若东晋名相谢安,隐居上虞东山,不问世事,人叹曰“安石不出,奈天下 生何?”今县东兰芎山下隐岭,即其隐居处。更有滔滔的曹娥江,如碧玉腰带,曲折环回,流淌去多少迷人的故事:孝女曹娥,舍身救父,跃入江中,负父尸而出。孝感天下,风范绝世。著名的《曹娥碑》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描绘得有声有色,引出了蔡邕、曹操、杨修一代英豪,为后世津津乐道。 上虞——江山秀丽,文脉绵长,引得无数文人雅士为之倾倒。洪氏世代书礼传家,青史垂名。慕上虞之美名,迁子孙其处,盖有源也。

  今番寻根探祖,亦百世不遇之大庆,何敢轻言放弃,忽然间,从脑际中闪过一丝灵感——后山——萝岩山——木斗山,是山中之山,由大及小,由远及近,应该从萝岩山(木斗山)着手。况且古代墓葬不会在高山上,更多的是选择山麓或小冈阜,一来营葬不致太难,二来,后世子孙祭扫方便。我望着大山之麓有二座小土山,山的一边圆,又逐渐变长变低,形如木工用的木斗。联想木斗山之名,当与形似有关,以形名山。这种灵感使我有理由相信,眼前的二座小山,很可能与木斗山有关。我把想法告诉了王庆先生,王先生是个机敏绝顶的学者,当即悟出了深意——“有可能”。当地的居民是最好的老师,我俩立即向路边一户农家去打听,得到的回答真真是出乎意料:面前那座大山叫后山,后山之下一段叫萝岩山。我们所指的那座小土山,叫凤凰山,旁边一座相连的就是木斗山。这位村民又告知:木斗山上毛竹林中原有一座很大的古墓,不过早已被盗挖过,但墓址尚在。这一信息无疑告知,这座古墓正是我们要找的主人。同时,洪老师与葛老师也找了附近村民,打听到同样的消息,真乃“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立即前行约二百余米,拐入一条更小更窄的小路,由此揭开了洪锺曾祖父洪荣甫墓地——一段深藏了六百多年,鲜为人知的秘密。 经过走访,一位土生土长的八十一岁的老农张坤山为我们说出了这座古墓的来历:木斗山,原叫眠牛山,像一条牛眠卧的形状。很早以前,当地有一位秀才,为了寻找他百年之后的归宿地,请风水先生来卜墓穴,风水先生见这座小山形似眠牛,就在牛鼻孔上点了二座墓穴,说以后能子孙发达,官运亨通。不久,这位姓洪的秀才病故,家人就在牛鼻孔上为其建墓,另一座墓中就安葬了他的夫人。从此心后,洪家就出了好几位尚书,所以人称为“洪尚书墓”。据张老讲,洪尚书的子孙后来有的迁杭州,有的迁余姚,这里姓洪的就不多了。原来墓建得也较讲究,周围全用红色石板砌筑,墓前有石铺道台、甬道、祭台。后来都被人挖去了。经实地考察眠牛山高仅十余米,后倚萝岩山,面对笔架山,地势颇佳。惜今仅存墓址,荒草没人,荆棘丛生。霜晨夜月,木叶萧瑟,荣甫公能无寂寞之感乎?至于“洪尚书墓”,那是因为洪荣甫后来因曾孙洪钟之贵所得的封赠,当洪钟时,必定来祭祖扫墓,因墓碑无存,就不得其详了。 张老思路清晰,精神矍铄,,虽年过八旬,尚耕种农田二亩余。我们有意避免了“洪”字,但他一出口便是“洪尚书墓”,与志书、宗谱所载丝丝相吻,有何可疑耶!在走访中,当地村民又告知,距洪尚书墓东侧百步,又有一座小山,人称眠犬山,山上有更早更大的古墓一座,墓前有很长的墓道,石人、石马、石羊、石板甬道,气派非凡。这座山原本不是山,是建墓时挑土而成,现在山周围的低洼地就是挑土后形成的。但询及墓主名姓,年久失传,不得而知。是否可推断为浙东安抚使洪荘之墓?可以理解为宋、元、明三代洪氏家族的墓地就在这一带。这里本就是后山村,后改萝岩村,现在併村又改后山村。

  几百年的谜案,无数的困惑,终于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驱车回到梁湖镇,下一个考察的是洪山庙。洪山庙在镇南二里洪山村,村中今多洪姓,问及始迁之祖,已不得其详,只知旧有洪氏二兄弟居此,村前有田畈一区,常患旱灾,兄弟俩出资于村南洪山开挖了二个湖塘,从此旱不歉收,民受其利。洪氏兄弟也因积劳成疾,过早病逝。村民为纪念他俩的功德,在村中修建了洪山庙,并立了二人塑像,岁时祭祀。现洪山庙已迁至村南山上,距原址一公里,是一座民间小庙,庙中有二人塑像,无文字可考。洪山湖现尚存,是山坳中的二个山塘水库。洪山庙有?染湖镇,距后山约十余里。 洪山庙是一种民间神道信仰,人们把某一位为民做好事的人物当做土地神来供奉,以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四季平安,这是很普通的。洪氏兄弟,史料无证。有人认为可能是浙东安抚使洪荘的二个曾孙——洪善祖、洪束祖,笔者不敢附和,姑俟后考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