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洪氏文化

西溪洪氏文化

2013年03月27日 | 阅读:1406次 | 关键词: 洪氏文化

洪氏先祖

一、洪氏先祖的渊源

颇有历史渊源的族姓,对此,洪氏后人每引以为自豪,而代代相传。南宋孝宗时的宰相洪适(洪皓长子),在《盘州文集》中记载自己的先世说:洪氏之先,盖共工之后也。昔包羲氏既,共工氏以水德伯九域,共氏其后也。后世避怨加水为洪氏。在三国孙吴时,书於史者曰明、曰进、曰庐江太守矩;在唐时有集贤学士孝昌,居于盱眙,又自盱眙迁其家于歙之黄墩。

煌郡洪氏通宗谱》载:共勳,字正茂,东汉永和间,年少举忠勇,从李固征蛮夷,进计服之,李固表为平北校尉。后又以平黄巾功,封武阳侯。子曰普,世居敦煌,为灵帝从官。宦官曹节等与朱瑀矫诏杀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普惧祸及于己,与父偕隐,以上世有水德,加水“共”左,改姓为洪,此共洪始祖也。

自东汉共勳平定北方,为平北校尉,可能是镇守西北边边疆的一位将领,敦煌郡在甘肃西部,是汉朝的西北军事重镇,共勳居住敦煌,繁衍生息,至共普时改姓洪,故以“敦煌”作为洪氏的郡望。“郡望”,即一郡有名望的大族。因此,后来的洪姓都冠以 “敦煌”的郡望,一,显示自己家族的非凡声望,二,表示自己的祖先是从敦煌发家的。树有根,水有源,这便是洪氏的根源。

二.洪氏先祖的迁移

末年黄巾起义,洪普因平黄巾之乱,从敦煌迁居山东青州,完成了从西北向东南迁移的第一个转折点,这一时期是西北民族大量南迁的开始,这种人口的迁移,民族的交融,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意义。

东晋时期的洪元之,仕晋为盱眙令,因家于盱眙。唐朝开元间,有集贤学士洪孝昌的孙子洪昺,与弟洪晸,并师事陆修。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朝廷授陆修为歙州刺史(今安徽歙县),昺、晸、从之游学,因家于歙之黄墩,是为徽、饶诸洪始祖。

之孙延寿,又自黄墩迁婺源黄荆墩(今江西婺源县大鄣山鄊车田村)。延寿的孙子洪古雅(洪昺五世孙),号“八崖仙叟”,官至大司农,唐僖宗广明年閒(880——881),黄巢作乱,避居乐平洪源之风化桥,自为乐平洪氏之始祖。一番大迁徙,洪氏自东汉永和间(约公元136年)至唐廣明间,经过了七百多年的一步步反复南迁,终于达到了迁移的目的——进入了富庶的江南地区,为这个家族的兴旺发达奠定了基础。

三.宏图大志士良公

古雅后八世孙,名士良,在洪氏家族发展史上是一位关键的人物,据《洪氏宗谱》记载:洪士良祖籍安徽歙县黄墩,后迁婺源黄荆墩,继迁江西乐平岩前洪源,最后又迁鄱阳县滃港村。此后一直在鄱阳安居乐业。洪士良的先祖古雅公曾官大司农(户部尚书),善于理财,有精明的经济头脑,黄巢之乱,避居乐平洪源,经营商业,《洪氏家谱》上说他“厚生货积,得陶朱公之术,积财巨万,结钱为龙,忽一夕乘风化去,更名其地曰‘风化桥’”。“陶朱公”即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大夫范蠡,越王勾践灭吴国后,他认为与勾践只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因此辞而去,先到鲁国,后到楚国,经商致富,积资千万,被后世商界奉为先祖。洪古雅“积财巨万,结钱为龙,忽一夕乘风化去”,很可能是受到飓风洪水侵袭,毁了他的财产。

洪士良继承了先祖的经商传统,他的骨子里就渗透着一种不甘凡庸的潜在本质。从《洪氏宗谱》的记载中,可以肯定洪士良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同时也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当家人。

当时的鄱阳是饶州郡治所在,位于我国第一大湖鄱阳湖的东岸,境内有昌江、乐安江、潼津河、西河汇通城下,水路北通安徽,南接南昌,西临九江,东抵上饶、浙江,是物资流通集散中心,经济繁荣昌盛。饶州下辖六县:鄱阳、乐平、鱼干、德兴、浮梁、安仁。所谓“饶州”,意为富饶的州郡。在未迁鄱阳前,洪士良已经频繁地来往于歙县、婺源、乐平、鄱阳之间,从事商业经营活动。而鄱阳作为州郡所在地,交通和地理位置十分便利、商贾云集,商贸兴旺。远比地处江西内陆的乐平要优越得多。从商业经营和家族发展的眼光看来,他的目标是将家族迁往鄱阳,求得更大的发展。

洪士良既有精明的商业头脑,又有宏伟的远大志向。洪家本是“世业经商”,一步步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虽然家底殷实,但他并不满足经济上的富足,他时刻为家族的前途殚精竭虑——毕竟商人在那个时代被看作“下四等”阶层——“土、农、工、商”,在社会上地位是最下等的,他想让洪氏家族在政治上也能开枝散叶,繁衍壮大。

迁居鄱阳的过程是颇费周折的,他是外来移民,在鄱阳没有援助他的靠山,直接迁居县城难度颇大,一时无法实现。

他采取了迂回渐进的方法,先选择了距鄱阳城东二十公里,山环水抱、交通便利的滃港作为跳板。洪士良是位笃信风水的人,也跟风水先生学过“青鸟术”,并且几次请风水先生卜选宅地,发现滃港确是块宝地,先在这里建立桥基业,然后向鄱阳县城进取。为了达到目的,他想方设法,费尽心机来实现自己的计划。每次做生意时,他有事无事都要到滃港去走走,与村里人拉拉家常,套套近乎,常以茶、盐、稻米作礼物,送给当地雷氏家族的头面人物。往来多了,与雷家感情逐渐亲密,时机成熟之后,洪士良专门宴请雷氏族人,在酒酣耳热之际,乘机提出,想谋求滃港数丈地建立仓库,以存贮货物。他并不明说要买地建屋迁居。不过雷家人当然心里明白,碍于交情,也不大好绝口拒绝,但同时推说村里的一位孤傲老者恐怕不会同意,本以为这样能使士良知难而退。但士良却另有高招,经过了解,得知那位老者人虽倔强,但却十分惧内。于是他迂回出击,送了两匹上等细绢的重礼给老者的妻子。老妇人收了礼物后,便对老者说:洪公来往吾村已,人情厚熟,今求一之地不与,怕不敢情面吧?于是老者不再反对,而且还“即呼入,出券相授”,立刻把地契给他了。洪士良运筹帷幄,终于如愿以偿。之后,他把原来的准备立仓贮物地块变成了建房,终于举家迁居鄱阳县境地内。到了他的四世孙洪皓,于绍兴十三年(1143)出知饶州太守,做了鄱阳的父母官,才正式把洪家迁进了鄱阳城里。

洪士良的整个迁居过程,充分表现了他的远大志向,独到的眼光,坚定意志和随机应变的手腕。这些才能也被他的后人从这方面继承了下来,成为日后洪氏鼎盛的精神之源。

钱塘西溪洪氏家族,是宋忠宣公洪皓的后裔,他们的郡望也是“燉煌”,上可通到传说中的共工氏。这种攀龙附凤的说法,是古代达官显贵发达之后的传统。他们都要拉几位历史上的名人,来做自己的祖先为自己的家族贴金,这种做法无足为凭。但钱圹西溪的洪氏源出洪忠宣公,国史、方志、家乘都明白无疑。因此追本溯源,洪士良是他们的始祖是不争的事实。洪士良、洪皓的优秀才能成为钱塘洪氏鼎盛辉煌的主要组成,也为洪氏后人引为自豪的。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