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姓史话传奇之二

2013年06月23日 | 阅读:927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公姓史话传奇之二

 
二、《诗经•国风•周南•麟之趾》和伊川出土的带“公”字的陶器表明公姓起源更早
  但是,以公衍和公为的爵位“公”作为了姓氏的说法,受到了出土文物的挑战。
 
下图,1995年,在洛阳龙门以南的伊川县大辛店,出土了周代祭祀礼器陶豆的残器,其上模印有“公”字(图1),将字放大,方框内是清晰的“公”字
对于该器上的“公”字,有三种解释,
 
  1、该器是公用礼器;
 
  2、该器是姓公氏族的遗物;
 
   3、该器可能是身份地位较高的公姓祭祀长老或者公姓长官使用的器物。
  古时曾出现过的许多公字为首的复姓,有的还在流传,这些变为“公”姓的复姓很多,如出自姬姓的带有“公”字的复姓,后来都改为公姓单姓的就有5五十多个,公字的复姓有:公祖、公宾、公仪、公输公慎、公孟、公之、公父、公冉、公甲、公古、公文、公德、公良、公孙、公车、公金、公都、公建、公羊、公西、公何、公冶、公巫、公宣、公夏、公析、公南、公山、、公敛、公思、公若、公林、公坚、公施、公荆、公仲、公索、公为、公华、公朱、公上、公叔、公仇、公行、公成、公师、公族、公正、公明、公子、公土、公襄、公牛、公玉、公牵、公干、公旗、公丘等,大都溶于公姓,原来带有公字的复姓,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绝大部分都简化成公姓了.
  由这件带“公”字的周代陶器,可知公姓应比鲁国公衍和公为的子孙以祖上的爵位“公”作为了姓氏要早的多。
  西周初期,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世shì)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周公姬旦居东都洛邑,统治东方诸侯。《诗经•国风•周南 》,当是周公统治下的洛阳南部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意为周南国之诗,或以为用南国乐调写的诗。共计十一篇。《周南》、《召南》合称二南。 
  朱熹《诗集传》:“国者,诸侯所封之域;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共计一百六十篇。大部分是东周的诗,小部分是西周后期的诗。
  《诗经•国风•周南•麟之趾》,记述了当时公姓为新生孩童“过百日”的祝愿诗: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诗经原始》说此诗乃“美公族龙种尽非常人也”。知该诗文是一首周代洛阳南部公姓族人生子“过百日”时,为新生婴儿祈祷场合的祝词,是通过对麒麟的祈祷,来祈求公子仁厚的。赞美公族子孙繁衍,后人遂以麟趾喻子孙的贤能。
  麒麟,古人心目中的神兽,龙首、狮尾、牛足。象征人物的位高权重。诗中比喻公子、公姓、公族的仁厚诚实。麒麟是一种“仁兽”——很有仁义的一种兽类,它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神兽。汉刘向《说苑》称,“麒麟,麕身牛尾,圜头一角,含信怀义,音中律吕,步中规矩,择土而践,彬彬然动则有容仪”;《春秋感应符》:“麟一角,明海内共一主也。”《荀子》亦云:“古之王者,其政好生恶杀,麟在郊野。”大抵是一种兆示“天下太平”的仁义之兽。所以后儒赞先王之圣明, “麒麟在圃,鸾凤来仪”;孔子生春秋衰世,则为鲁哀公之“获麟”而泣,以为麟出非时也。
  麒麟从古至今一直被认为有招来福气及辟邪的作用。关于麒麟的传说不绝,古时便有“麒麟送子”的故事,说孔子的母亲结婚多时无子女,于尼丘山上祈求问卜,忽见天降麒麟,并吐血于石上,其后孔母坐于石上,便得以怀孕生子。
    
 
《诗经•国风•周南•麟之趾》诗的意思用现代的话就是:
  
 
  “这孩儿的脚趾头啊,又厚又壮实,多像麒麟的脚趾呵,真是仁厚的公子呵。呵呵,值的赞叹的如同麒麟的公子啊!
   这孩儿的额头啊,天庭饱满,有如麒麟的额头呵,公姓的好子孙呵,值的赞叹的如同麒麟的公子啊!
   孩儿的头上啊,透出一股英气,如同麒麟的尖角呵,是仁厚的公族的好后代呵。愿公族如同麒麟一样子孙贤能繁衍昌盛!”。
 
  很显然,这是一首祝愿并赞美公姓幼小公子的诗。但这公子究竟是作为商纣“西伯”的文王之子,还是爵封“鲁公”的周公旦之子,抑或是一般的贵族公子,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毛诗传笺通释》所说,“此诗公姓犹言公子,特变文以协韵耳。公族与公姓亦同义”。
  按朱熹《诗集传》“文王后妃德修于身,而子孙宗族皆化于善,故诗人以‘麟之趾’兴公之子”的解说看,似指周文王的“子孙”而言;但《毛诗序》则有“《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之说。既为“衰世”,则指周室东迁洛阳,史称“衰世”,就非必定为文王或周公之子了。很显然,这是一首祝愿并赞美公姓幼小公子的诗。但这公子究竟是作为商纣“西伯”的文王之子,还是爵封“鲁公”的周公旦之子,抑或是一般的贵族公子,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毛诗传笺通释》所说,“此诗公姓犹言公子,特变文以协韵耳。公族与公姓亦同义”。
  按朱熹《诗集传》“文王后妃德修于身,而子孙宗族皆化于善,故诗人以‘麟之趾’兴公之子”的解说看,似指周文王的“子孙”而言;但《毛诗序》则有“《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之说。既为“衰世”,则指周室东迁洛阳,史称“衰世”,就非必定为文王或周公之子了。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