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澧水流域19个喻氏支系简介(二)

2013年05月31日 | 阅读:3290次 | 关键词:

  阳光普照三官寺

  三官寺原名三官台,因供奉赐福、发财、转运的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得名。

  三官寺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即为溇中县城。今天,三官寺是武陵源风景区的大门,东临“热点”江垭温泉,西接“福地”黄龙神洞,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左右逢源,属两大景区黄金连接点。境内六十多平方公里的张家界大峡谷,是一块正待开垦的处女地。峡谷险峻幽深、峭壁林立。古栈道、千人坟、土匪洞、南方红旗渠,配以形态万千的(飞瀑、喷瀑、帘瀑、线瀑、雾瀑、滚瀑)瀑布,既令人应接不暇,更让人遐想万千。宗亲们自觉融入武陵源旅游经济圈,正在由种养为主的农业经济转型为旅游服务为主的新型经济。

  追根溯源,三官寺喻氏支系的出现,纯属偶然。喻氏第六十世太瑞公后裔廷珍,自江西丰城董家镇南神桥经八坪峪(今石门县二都乡)、闵家源(今慈利县金岩土家族乡)转徙后枝分叶散,其中柏仁房系迁入喻家嘴(今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军地坪)。到第六世时因突发变故,大美公不幸辞世,留下了遗孀毛氏和孤儿良惠。当时的喻家嘴自然条件与毛氏娘家三官寺相去甚远。与其困居深山,不如另辟蹊径。为了生存和喻氏嗣继延续,毛氏毅然携子良惠回到娘家三官寺聂家峪,从此三官寺就有了喻氏家族。

  喻氏在此繁衍六代之后,正国公长子先梅首先回迁喻家嘴,次子先华继续在三官寺生息繁衍。此后,喻氏家族人丁兴旺,仅文辈就有十个房系。人多势众的喻氏兄弟开疆拓土,兴业喻家湾。在众多房系中,文元公聪颖过人,虽中举但不入士第,精心治理家业。他购置良田数百亩,同时耗巨资修建了一座富于土家特色的四檐庄房楼,并首建三官寺米粮舖,进行粮食交易,成为一方富豪。正当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时,三个孙媳(童养媳)先后离奇死亡。接二连三的人命官司打得文元公家贫如洗,几近崩溃。大起大落后的喻氏家族,只得另谋出路。除文元公靠仅剩的一坵三亩田留喻家湾苦度营生外,文成、文业、文春、文海诸公,结伴同往桑植县竹叶坪乡鸡公垭,文宰公独迁慈利县赵家岗新安村,而“积德行善、人皆赞美”的文佳公,则带着妻儿迁到喻家嘴,会同先前回迁的先梅后裔形成了现在的武陵源支系。

  非同寻常的经历和动荡不安的社会,使柏仁公后裔漂泊不定,直到新中国建立才结束。现在三官寺喻氏宗亲不论家居何处,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共同特征是安居乐业、生活安宁。一部分喻氏家族的后裔,已经走向社会,报效国家。伯建历任国营林场场长、支部书记,还与本族族裔茨翠多次当选县人大代表,为民说话、为民办事;教民、桂林夫妇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装点此关山,明天更好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地方旅游产业的深度开发,已经融入张家界旅游圈的三官寺喻氏宗亲,未来将充满幸福、充满阳光。

  劝君早做武陵行

  走进武陵源军地坪,一块硕大的“喻家嘴”地名牌赫然映入眼帘。以喻氏武陵源支系所在地命名的喻家嘴公社,续存三十年后全身而退,体面离去。喻家嘴却随着武陵源的深度开发更加张扬。

  张家界盛产风景,而武陵源风景则是张家界风景的极致。三千翠微峰,八百琉璃水,神姿仙态,似迷宫、似画屏。泛舟宝峰湖,一览山光水色,高天流云,弥雾绕峰,顿觉心旷神怡,如堕缥缈仙境。畅游黄龙洞,令人叹为观止。洞中有洞,藏地亿年,山河尽现其间;楼上楼下,长廊蜿蜒,异彩纷呈的景色有如梦幻世界。

  奇洞玉湖相拥,把喻家嘴紧紧地抱在怀中。

  然而,这里过去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从缺垭山到宋岩砬,从茅花界到大坡顶,山高水冷石头多,不是过溪就爬坡。我支先辈伴陪着这险恶的自然环境度过了数百春秋,几度陷家族于崩溃边缘。来自江西丰城董家镇南神桥的太瑞裔孙廷珍,经石门县、大庸县(今永定区)转徙,再迁闵家源(今慈利县金岩土家族乡)后,四世孙柏仁首先来到喻家嘴周边定居。旦夕祸福致大美公过早离世,迫使遗孀毛氏带着良惠离开。

  毛氏回到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娘家三官寺后,不忘振兴喻氏。延嗣六代后已是人兴丁旺,子孙绕膝。于是就有了先梅公回迁喻家嘴。梅公回迁之初人丁单薄依然,到光福公时,祸不单行的喻氏家族又遭瘟疫,家道中落。光福夫人胡氏在灭门之灾再次降临喻家嘴后,遂招赘侄子文宗,嗣继烟火。几经波折,喻家嘴保存了喻氏,也留下了支系苦涩惨烈的记忆。在民国初年澧水流域联合修谱时仅五个人丁,尚未解除灭族之危。

  枯木逢春发新枝。幸存的喻氏人丁成了复兴的希望。他们和以后从三官寺回迁的文佳一起,延续了喻氏家族,到新中国建立之初已增至二十七人。尽管深山老林的自然条件依然如故,但改革开放的东风驱散寒冬,把人们带进了姹紫嫣红的春天。武陵源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开发成为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喻氏家族的发展也随之进入鼎盛时期。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总队政委喻林祥上将,2008年以来,多次派家人到喻家嘴寻根访祖,情深意切、亲情昭然。

  历经磨难、恰逢盛世,在不断改革和持续开发中获得巨大收益的宗亲,对于这些年的深刻变化如数家珍:现已有人丁近两百,大都在武陵源区政府和各个方面部门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愉快地工作、生活着;武陵源带给我们的不再是凄风苦雨、颠沛流离,而是甜蜜事业和似锦前程。

  “如斯仙境何处有,劝君早做武陵行。”风情万种的武陵景致把军地坪装扮得分外妖娆,喻家嘴在如画风景的簇拥中饱含微笑,恭候四海宾朋,喜迎灿烂明天!

  关门岩“美氏”美事

  坐落在溇水河畔的江垭渡口,上接桑植、永顺,连湘西;下通象市、零阳,达洞庭。相传,河中自生两块巨石,似两扇门,白天两石分开,河水滔滔东流去,晚上两石合拢,关门截水河断流:这就是“关门岩”的来历。

  青山多有绿水伴。山是水的脊梁,水是山的裙带,山给水壮美,水给山灵性。山水相连的美石坪紧挨渡口,土肥物丰,气候清爽。“一粒豆种可收获一碗,三颗玉米能遮住太阳”的传说,深深的吸引了来自江西南昌大粟树土地的始祖佳茂。当佳茂公在这块土地上落业兴家后,“喻家台”开始闻名遐迩。

  苍海桑田,光阴荏苒。佳茂公第五代孙定宠生瑛、圭二公后,各房系开始分支繁衍,如今已发展到六十二户,三百八十多人,尚有百余丁民迁居山东、广东、长沙等地,是一个快速崛起的家族。

  为了祭祀和纪念先祖,顺治年间修建了关门岩喻氏宗祠(已拆毁),并为瑛、圭二公立碑,为光立公在象市蚂蚁子井立了七厢挂耳碑,为明银公和罗氏婆婆在美石坪葫芦坵立了九厢挂耳碑。这些族务活动对和睦家族、凝聚亲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追溯先人族痕,关门岩喻氏家族是沿着这样的轨迹重重走过来的:首先是瑛公长房春先公携子光圣向外拓展,先后置办临江、九里垭多处田产和庄户,同时还兴办了榨油、制漆等手工业,尔后又涉猎在当时来说是技压群雄、迅即致富的制造业,后裔文祥公便是有名的铜器制造大师,明银公是榨取乌桖油的一代名师,族裔治顺是他的传人。圭公长子春毓购置九溪田产,次子春敏携子光立在虎头村购置田产百石,成为象市首富;三子春和携子光青走经商之道,行善积德,远近闻名。

  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知识改变命运。喻氏家族多年来注重人才培养,先后有二十余人获大专以上学历,走向社会,服务社会,为家族增光添彩,工程师喻杰、志文就是他们的代表。

  人人都说家乡美!美石坪的名字就是由一个美丽的传说而来。盛唐时期,关门岩两个美女被选入宫,这里就有了“美氏坪”之称,后借“氏”之谐音改名“美石坪”。而今的美石坪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派和谐景象:村民安居乐业,民风极佳;“关口”文化,蓬勃发展;村内通水通电、道路四通八达;良田满坪,五谷丰登,更有特产蜜柚名扬四海,畅销世界。

  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喻氏宗亲,将尽享先祖之庇荫,现代之康乐,紧跟时代,自强不息,昂首向前!

  前进中的东岳观

  东岳观原名东狱观,后取东岳泰山之意改东岳观。

  东岳观镇地处慈利、石门两县交界的狭长山谷中,与经过慈利县城的澧水河段通称前、后河。翻越南山,慈利县城尽收眼底;登上北岭,即可遥望湘鄂边界的崇山峻岭。境内的道人山、天鹅池,古刹遗址、神奇传说远近闻名。大自然赐予东岳观以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这里山美、水秀,居民以土家族为主,人们互帮互敬,民风淳朴;耕读为本深入人心,著名的道林寺曾是东岳观乃至慈利县人才摇篮之一。

  始祖家齐公原藉宝庆府邵阳县东路大栗树(今湖南省邵阳市所辖)。据查,邵阳市北塔区陈家桥乡甘子塘村、邵阳县罗城乡八定村,与家齐公同宗同祖的喻氏后裔就有数千人。家齐公长子世亨在明崇祯年间,举家迁慈利县二十五都卜家庄(今东岳观镇所辖)。世居三代后,人丁开始兴旺的喻氏家族逐步外迁至郭家峪、蒋家台、赵家湾等地。因各种原因迁居的宗亲,除远迁四川失去联系外,均已落业本镇三岔、板桥、跑马、东市、银泉、江西等村。经过从始祖到现在三百多年的生息繁衍,支系已有近四百人,多为远翽、远清二公后裔。

  始祖迁居东岳观的缘由已无从考证,我们只能从已有的资料找到祖先迁徙和发展的一些踪迹。远翽公,集孝子与贤人于一身。“遇贫贱而不迁,历困苦而不变”,苦心经营,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富翁。远清公自幼立志削发为僧,因崇拜山神而曾继拜对面一山石为父;后因双亲反对,清公只得娶妻生子,嗣继烟火。尽管此事年代已久,但“继儿岩”的故事依然广为流传。

  “德积百年元气厚。”纵观东岳观喻氏支系的发展,这是一个与人为善、与世无争的家族,祖辈忠厚朴实的美德,世代相传。在急起直追的我支后裔中,治武大学毕业后报效祖国,在深圳工作;治文走出家门,落户张家界办厂兴业,多次为家乡建设捐资出力;吉财在东岳观镇开办超市并致力于培养后人,其女自凤系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上海台风研究所,经常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成为家族中走出国门第一人。

  地处大山深处的东岳观,历史上交通闭塞,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易安于现状,甚至安贫乐道,常以庙宇道观为寄托。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便捷的交通满载着山外的信息、技术和生产资料,迅速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也将他们的美好愿望载出山门,更新观念,到更远的地方谋求发展。

  东岳观的喻氏族民,正搭乘着社会发展、进步的快车,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世外桃源梅家桥

  桑植县位于湖南西部,是土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为主要居民的聚居区,澧水河就发源于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丰富的民族地域文化、贺龙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土司城等人文和自然景观,赋予桑植厚重的文化内涵,为世人所向往。

  泉水叮咚石上流,大鲵啼叫在溪边;竹筒打水也浇田,吊脚楼里住神仙。一首首湘西山水风情民歌,把人们带进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桑植县芙蓉桥镇梅家桥喻氏支系的所在地。这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好似一幅幅水墨风景画,说她是世外桃源并不过誉。这里曾出土了被誉为“世界恐龙之父”的无牙芙蓉龙化石,这里有国家级娃娃鱼核心保护区,这里是桑植白族的主要聚居地,更有我们的先祖从大廷公以来留下的深深足迹。沿着这些耐人寻味、永不磨灭的族痕,我们找到了光照古人的过去,看到了绚丽多彩的现在,并藉以规划梦幻般的将来。

  纵观澧水流域喻氏迁徙踪迹,大都源自江西,部分转徙石门。同样来自江西的始祖大廷公,经石门迁桑植县芙蓉桥镇晚田峪村喻家湾,已延续后裔二十世。昔日的喻家湾荒野穷窟,刀耕火种,垦复为生,先天基础缺失。从大廷公至立畴公单传七代,无一不是靠勤奋累积财富、靠德行汇集人气。“德不孤、必有邻”。春华秋实,苍天恩赐。到立畴公时即已财丁两旺,国伦诸公之后可谓财丁大旺。国伦公葬地的风水官司,以县令判涉案输家迁出坟冢,并立“永世不得侵犯喻氏地界”的禁碑作了结,既令先祖扬眉吐气,更显喻氏威震乡里。此后,梅家桥喻氏家境更佳,开始向外扩张。芳贵公迁往湖北铁路坪,明祥率子孙迁瑞塔铺火盆峪,芙蓉桥、水田坪等地也有喻氏后裔陆续入居。从十八世起部分人才初露端倪。吉成,号余清,长征时任红军团长,英勇善战,随同乡贺龙元帅转战南北,在延安保卫战中壮烈牺牲。文祥,号春生,先后任桑植水利水电局局长、麦地坪乡党委书记等职务。明升任村支部书记二十余年。明清、自平等一批工程师和大学生的出现,改善了梅家桥喻氏后裔在文化教育上滞后的状况。现在,梅家桥喻氏尽显时代特征:年轻人走出山门,寻求新的生活;年长者乐业安居,共享盛世太平。

  梅家桥支系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随着地方的繁荣而昌盛。曾经的荒山野岭现正规划建设文化名乡、恐龙故乡、大鲵之乡、旅游新乡。

  山环水绕风光好,瓜瓞绵绵悠久长。梅家桥喻氏支系正在迎接新的辉煌!

  白族风情堰垭人

  喻氏堰垭支系居住在桑植县走马坪白族乡。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大理。桑植白族源于云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白族语言依然原汁原味;文化艺术丰富多采,优美的白族仗鼓舞、九子鞭和民歌仍然被广为传唱;正月初九因敬奉本主、方便人们年后首次相聚而举行的上九庙会,连年传承,成为白族的重要节日。白族信佛教,婚俗和民风与汉族大同小异,流行于走马坪白族乡一带的傩愿戏是从古代傩祭活动演化而来的一种原始宗教戏剧,是一种以还愿为依托,以傩坛为载体的戏曲艺术。乡间驱魔消灾、庆贺寿喜时,由若干人进行表演。傩技则是表演喷水画符,上刀梯、过火海、摸油锅、滚榨刺等惊险功夫的“神秘文化”现象。

  相传,我支先祖是从冷水街(今石门夹山镇枣峰村)迁来的。传说冷水街的先祖又是自江西迁徙而来。

  一个江西,一个云南,远隔千山万水,在融入桑植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地方后,成为一个共同的民族——白族,其中缘由何在。从支系迁徙的历史连接点和喻氏族民所特有的秉性中可以找到答案。

  始祖勝明公何时从江西迁湖南石门已无证可考。他们迁入石门后,即与维藩公为始祖的石门支系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以“天下喻姓一家”为理念,随“喻”而安,是澧水流域的首个与石门联宗合派的支系,凸显其独特的友善与亲和;勝明公西迁桑植后,即与云南北迁的白族后裔为邻、为亲、为善,与之交往,共同结下了不解之缘,绚丽多彩的白族风情深入人心,以至今天已经完全融入白族家庭,成为白族的组成部分。这一过程和现象正好印证了我支亲和、友善、淳朴的特质。

  勝明公单传三代后,喻氏家族便开始缓慢的分支繁衍,第六代为八房,到第九代已拓展至二十五房,可谓人丁兴旺。支系现在共有丁民二百余个。从先祖到现代,虽没有显赫名流,但就整体的人口素质来说,已经有了跨越式的提高。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有明耕、明凤、喻进等,在中小学教学岗位上的有梦虎、明庭、明读、明爱等,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获得中高级职称的三十五人。这些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变化,见证了喻氏家族的发展。在继承和发扬白族文化方面,明师为白族傩愿戏的传人之一,多次参加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演出。

  堰垭支系扎根在九十九尖山脚下,垭口恰似一个分水岭,将水分成东、西两流。观音山、虎头山环抱山谷,自然形成了喻氏祖辈赖以生存的一方沃土。这里山清水秀,满山摇钱树,遍地矿泉水;这里的人更是蔼然可亲,质朴敦厚,和谐相处,共建美好家园。

  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的喻氏子孙,必将迎来兴旺发达的明天!

  峻岭变迁双仁滩

  沿着九曲十八湾的溇水逆流而上,这里青山碧水,群峰叠翠,不禁让人想起长江三峡的美景,颇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景象。

  史料记载,清顺治年间,始祖国用公从常德武陵县雁门邨太平乡迁徙到慈利县六都双仁滩(今高峰乡双仁滩村),并在此繁衍生息,便有了喻氏先民早期的足迹。

  双仁滩原名“双人滩”,是溇水河下游的一处水滩。在水滩的山崖之上,有一对石人相互对望,故得名。传说石人常对河中船只捣鬼作祟,被人所炸;石人受到警示产生仁慈之心,又因仁由“二、人”组合而成,故有“双仁滩”之名。双仁滩村位于溇水河畔陡峭的山崖之上,山脚下的双仁滩码头是个交通驿站,是高峰地区通往县城的咽喉。今日平静的水面,与往日码头上船舶无数的岁月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条沿河而上的羊肠小道,蜿蜒曲折;并不平整的青石块,不知经历多少风霜雨雪,也不知承载过多少脚印而被磨得光亮。这条类似于蜀道的山路,既连接了现在,也记载了过去。小道是一面镜子,它映射出历史的沧桑和先人的足迹,也包含了前辈的汗水和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三百年来,喻氏族人在这块并不富裕甚至有些贫瘠的土地上休养生息,今天已经发展到有四十四户二百八十多人的双仁滩喻氏支系。山是这里的魂,人们依山而居,每天都是“开门见山”。人们高居山岗,守望着长年奔流不息的溇水河,却摆脱不了饮水困扰。每逢干旱,人们须不辞辛劳下到四、五里地的溇水河取水。陡峭的山坡、崎岖的山路、沉重的水桶,压弯了族人的脊梁,却不能摧毁他们对于生活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汗水换河水的艰苦岁月,铸就了喻氏族人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回望历史,双仁滩喻氏家族也不乏昔日的辉煌:启炯、贤德父子,以两条商船,二十余雇员,经溇水河入澧水、进洞庭,常年穿行于湘鄂两省的江河水道,他们一路吆喝着以“幺妹子嗬咳”为主旋律的船歌,在大风大浪中“胆大心细走天下”,闯市场、创财富;英锐、尚任世居故里,开榨房、扯挂面,经营当铺,虽没有城里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的场面,但深山闹市的生意却也十分红火,为十里八乡所景仰。解放后,从政治上、经济上彻底翻身的人们过上了祥和安宁的生活。大部分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由过去稍加羞涩的自给自足,正在迈向小康。一向崇尚耕读为本的喻氏家族,在脚踏实地躬耕田园的同时,也注重培养人才。现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四人,中高级职称二人,他们活跃在地方政府、公安和教育等战线。

  黝黑的皮肤是喻氏族人勤劳的生动写照,在每一个日出与日落的交辉之间,总能看到他们弯腰劳作的身影,伴随着劳动时特有的歌谣,形成生动美丽的画卷。然而,勤劳的喻氏族人远不止这些,在几百年的民族融合中,他们同样具备了土家人的善良、纯朴、热情的特点。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对未来与外面的世界同样充满渴望、充满信心;在这块人均不足一亩的生息之地,他们依然安居乐业、一派和谐。

  喻氏族人相信人定胜天。他们一定能描绘出更加美丽的生活画卷,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茅溪河畔换新颜

  尹家溪镇茅溪村,坐落在张家界市永定区,张(家界)桑(植)公路穿行其中。这里坡弯连连,山路迢迢,紧邻山峻、峰奇、水秀、峡幽、洞美、林翠的张家界核心风景区,座座山峰与深林奇树、珍禽异兽共同组成了一幅幅相映成趣、妩媚动人的自然绝景。美丽的茅溪村就镶嵌在这无与伦比的景致中:村子右边的观音、皇台、老子三山,巍然屹立,神姿仙态;皇台山下蜿蜒流淌的两条小溪,犹如一双水袖,飘飘自如。茅溪河,水绕太极,环流七村,注入澧水;两岸山清水秀,视野开阔,土肥地沃。历史上的茅溪是澧水流域各州县乃至沙市、汉口的船埠。频繁出入的商船,满载着远道而来的生活日用品以及各种洋货,通过精明干练的商人之手,和本地的山货特产进行交易。码头上一年四季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相传,喻氏先祖来自江西南昌府虎州,其漂落茅溪河畔的经历已无据可考。先祖慧眼识金,看中了如画山水中财气横溢的茅溪码头,并定居和融入这神奇的土地,经过奋力打拼,一派兴旺,如日中天。道光八年(1828年),喻氏先祖大兴土木,修建了三栋四进大厅的住宅,并在茅溪河南岸建起了喻氏宗祠。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祠堂名曰“万寿宫”,除了供奉茅溪支系列祖列宗的灵位外,不知何故《白蛇传》中的许仙也位列其中,因此前来求福寿财喜者络绎不绝,香火鼎盛。莫非万寿宫与金山寺有什么渊源?从毁于文革的万寿宫中堂大匾中,仅获知我支“沛槐焕城锦,浦桂灿坫钟,浚模灯地録,沧梧烮坊铭”的字派。除“沧梧烮坊铭”(苍梧列芳名)隐有我支苍梧堂号外,包括支系渊源在内的一切信息遗失殆尽,无以考证。

  喻氏先祖靠智慧、勤劳起家,正直做人,世代忠良。他们有扶善惩恶的永和,济贫救困的康民,教子有方的文槐。有在抗美援朝时立过三等功的钧祥;有被评为全国英雄模范并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国祥;桂良、桂生、桂堂、灿雄、灿斌等分别在行政、教育、科技工作岗位上,勤政为民、奉献社会。茅溪喻氏支系传至今日,已有丁民一百多人,其中:县团级两人,大专以上学历十五人,中高级职称十一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昔日繁华的茅溪,今天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楼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穿山而过的公路便捷畅通,人们向往的小康生活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改革敲响了新的钟声,时代陶冶了新的灵魂。紧扣时代脉搏的喻氏子孙,纷纷走出茅溪,融入更加广阔的社会。他们每走一步,都留有拼搏足迹,每到一地,都有捷报频传;他们将和所有的喻氏宗亲一道,拥有明天的财富,分享明天的幸福!

  辞旧迎新郭家坪

  石门县三圣乡樱桃村郭家坪,有个佛爷湾。历史上三圣一带山高林密,易守难攻,有着极其特殊的战略位置,曾是白莲教盛行之地。白莲教起于宋,兴于元,是一个庞大的民间秘密宗教组织。教徒聚集山林,厉兵秣马,与朝廷分庭抗礼,后因起义失败,连同佛爷湾在内的郭家坪一带被诛灭九族。这样就有了向郭家坪移民的历史。

  我支始祖于清朝中叶迁入石门。当时时远公托人以七十两银子买下佛爷湾。此湾有田地十余亩,两面是山,是一个宜居的好地方,正好满足了始祖妣张氏婆婆买地时提出“有柴禾烧”的嘱托。

  始祖时远公从安福(今临澧县)土桥坪迁入郭家坪。我支派名为“时大开启祖,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和少,子孝父心宽”。张氏婆婆携子大学定居佛爷湾后,祖公时远却没有留居郭家坪,仍回土桥坪生活。因祖公、祖婆是在两地分别发展的特殊家族关系,郭家坪和土桥坪的喻氏族裔来往持续两百多年,七世孙正德在解放前到过土桥坪喻氏祠堂。可惜时过境迁,先人作古,没有留下祠堂的准确信息,以致无法查找。

  在郭家坪佛爷湾居留的喻氏族裔中,后来有一个房系迁四川,到正字辈尚有联系,据说很兴旺,天字辈时曾有人捎信委托本房系宗亲代为他们的先祖祭奠扫墓。居留郭家坪喻氏的各个房系在解放前基本没有什么发展,却留下了烙有时代特征的辛酸记忆:为躲“壮丁”,有的砍掉手指,有的弄伤眼睛(右手食指和眼睛伤残者,因不合征兵条件而可免兵役,是民国时期穷苦农民的无奈之举);为了生计,有的卖儿卖女,有的讨米逃荒,还有部分族裔过继他姓。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郭家坪喻氏得到长足的发展。丁民发展至近百人,先后有正德担任过农会主席,天生担任过大队长(村长),天元、兴华、兴民连续担任村支部书记,前后经历四十余载,喻氏族裔的精明能干长期得到村民的认可。在政治和生活上得到彻底翻身的宗亲,文化教育也有突破,喻氏子孙中众多的大学本科学历取代了父辈以小学或者文盲为主的文化结构。为了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我支族裔现已全部迁出佛爷湾,或在就近条件较好的地方居住,或迁到东城、夹山等地发展。

  在澧水流域续修《喻氏族谱》即将告成之时,获知湖北松滋西斋一支喻氏族裔,其派名与我支系部分相同:“国正天兴顺,官清开世昌;道隆富业震,德立圣朝阳”,正好印证了正德公“松滋樟树角有我们同宗族亲”的遗训,也给我们留下了寻根溯祖的新课题!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