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伊辟的以身殉职与隐遁之异说
伊辟①,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五月十七日生,字卢源,号翕庵,伊氏九世人,籍山东桓台新城邢家庄。清康熙年间朝中重臣,官至从一品,是最终平息吴三桂叛乱之帅,为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杰出贡献。
可是,关于伊辟挂帅出征云南平叛的前后几件事,三百多年来一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是《伊氏世谱·守先录》记载,康熙帝亲点伊辟挂帅出征云南平叛,伊辟不幸以身殉职后,康熙帝赐御祭、御葬。另一种是笔者家传、伊氏族传及世人传说,伊辟挂帅出征是被奸臣陷害所致,在平叛大获全胜之际,因故而诈死埋名隐遁云南,家中虽受御祭、御葬(御葬茔是“门里上马”,其级别高于门外上马,只有军功显赫的文武全才方受此殊荣),却是发的假丧,只是仅瞒着皇上而已。
关于以上“三传”,具体说法是这样的。
伊辟是文官,本不该带兵打仗。但是,朝中奸臣索奈素有害伊辟之心,正好借吴三桂造反久平不下之际,向皇上献策:“皇上,要想云南平叛获胜,非伊辟挂帅出征莫属!”
“为何?!”康熙帝疑问。
“因为‘伊辟’这个名字太好啦——‘伊辟(劈)云南开’吗!借用其名,定能马到成功!”索奈答。
皇上准奏,即派伊辟挂帅出征云南平叛。伊辟领旨,即选了李之芳②为先锋官。
索奈本欲置伊辟于死地,结果,却歪打正着,反而成就了伊辟的功名。
伊辟挂帅出征,时刑部尚书王渔洋(山东桓台新城人)曾赋《送同年伊翕庵中丞巡抚云南诗二首》:“金马山前驻碧油,青蛉塞外阵云收。天威近已通诸赕,王会依然遍九州。铜弩雨深诸葛垒,丛祠春赛颍川侯。铙歌鼓吹征蛮府,万里昆明是壮游。”
伊辟率领千军万马,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及赶赴云南,精心部署,调兵遣将,与吴三桂交战。吴三桂见今次元帅是汉人伊辟,而不是以往的满人,出乎意外,因此提出“汉人不与汉人交战”之口号,即而退避三舍。此后,吴三桂自知难逃失败命运,又素敬伊辟为人,慕其才华,便有意成全伊辟功名。不久,在伊辟大军追剿之下,吴三桂渐渐偃旗息鼓,兵将溃散,自带少数人马遁匿天涯海角。伊辟大军很快收复了大部失地。
伊辟平叛,胜券在握,即作族人受封做官之准备。但又怕明讲此事引起族人争抢,只得设计,向老家谎说要二百穿“皮掌底鞋”人来做苦力。
伊辟有一跟班族人,绰号“骶骨头”,听其名便知其人。伊辟便遣他回老家送信。“骶骨头”对伊辟的意图心知肚明,在回老家送信的路上便精打起算盘:二百人来受皇封做官,与我何利?倒不如我编一谎言,两头糊弄,不使一人去得,老爷见家中无人来,岂不把皇封做官之天大好事全赏于我一人!想到这里,得意地笑了。
“骶骨头”回到老家,只字不提要人之事。家中长者问他老爷可好?来家何事?“骶骨头”说:“老爷身体可好啦!我回来并无什事,老爷只是叫我向家中报个平安。”而“骶骨头”只身返回云南,却对伊辟这样说:“老爷,我回家一说要人来做苦力,竟无人愿来。”伊辟听后,气得脸色发青,知道自己犯了诸葛亮错用马谡而失街亭的错误。事已至此,再气也于事无补,随后长叹一声:“吾后人无福也……既然无人愿来,你还回来干啥?给我滚回去吧!”
由此,伊辟大为伤心,心灰意冷,渐渐有了隐遁打算。待到主意一定,便向先锋官李之芳作了如下安排:“1、我诈死埋名,隐遁云南,你上报朝廷说我病故,把我空灵柩运回老家。2、你暂掌帅印,此次平叛功劳归你。3、你班师到卢沟桥时,坚持请求皇上杀掉奸臣索奈,给我报仇。索奈人头是‘八斤半’,如果不是此斤两,则假。切记!”
李之芳含泪应允。后来班师回京,李之芳率领浩浩荡荡的威武之师,停在卢沟桥,手捧帅印,端坐马上不动!所有兵将亦人不离马、戟不离手。率文武百官到卢沟桥迎接的皇上,问有何求,李之芳掷地有声地说:“要索奈人头,替元帅伊辟报仇!”
明、清两朝有个潜规则:凯旋之师回朝,皇上必率文武百官接至卢沟桥;大帅如不下马,此时是有求必应。因为皇上既鉴于其大功在身,又顾虑其帅印、重兵在手,所以不得不如此。
可是,索奈是国舅,宠臣,皇上怎舍得杀之?于是,便派人从牢中杀了个相貌类似索奈的死刑犯来应付。李之芳称其人头,不是八斤半,扔在一边,气愤地说:“不是!”皇上只得再杀。李之芳再称,还不是!就这样,连杀连称,足有七八个,其头皆不是八斤半,李之芳仍不下马!最后,皇上只得忍痛真的杀掉索奈,结果,其头果是八斤半,李之芳这才下马,行君臣大礼,然后随皇上进城。
回朝,皇上给李之芳加官进爵、封王,把原准备给元帅伊辟的封赏都给了李之芳。
解放战争时期,渤海军区石印局(主要印制解放区钞票北海币等)安在惠民县,当时,伊懋财(伊氏十九世人,笔者之父,伊辟十世孙)在石印局任技术员。一日,伊懋财饭后散步,与村民聊天,当村民知其是伊辟后裔时,便自称是李之芳后人,兴奋地说:“新主人(意指伊懋财)到了!你先祖曾是我先祖的元帅、老主人,伊李两家有着主仆之谊。”于是,双方交谈,倍感投机、亲切。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扒坟时,据当时的见证者、邢家村民伊丕良和桓台县府干部伊庆善讲,伊辟坟中并无尸骨,只有王渔洋所作的墓志铭石板两块。两块墓志铭石板,一块流落伊丕良家,一块流落伊茂昌(邢家村民)家。
那么,为何《伊氏世谱·守先录》中出现伊辟以身殉职之说呢?必是怕招欺君之罪而书的假笔吧!
综上所述,伊辟到底是以身殉职还是隐遁云南呢?这成了难解之谜!还有待深入探究。
注①伊辟——著有《按晋奏议》(被辑录康熙朝四十年来名臣奏议若干卷)、《传家宝训》等作,撰写了《山东通志序》。其事迹在《新城县志·乡土志》、《新城县志·.宦绩》有载。其挂帅出征云南平叛,《清史稿》有载。其事迹又曾载《桓台县历史名人》、《淄博三名》、《淄博历史人物》等书刊。
注②李之芳——《清史稿》有载。山东省惠民县人,传说是姑子所生。其封王后,惠民县民间为避“姑”音,亦传下卖米不卖谷(姑)之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