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闵氏宗亲祭拜闵子骞墓 专家吁建成孝文化基地
4月4日上午10点,现居(山东)章丘龙山办事处西头沟村的闵氏族人齐聚闵子骞祠堂前,拉开了祭拜先祖仪式的大幕。记者在现场看到,按照仪式流程,在悠扬的音乐声中,闵氏宗亲中辈分较高的族人首先为闵子骞的衣冠冢培土、献花。
敬香、献五谷
在为闵子骞衣冠冢铲填新土后,闵氏宗亲会的代表跪在先祖的塑像前敬香祭拜,并呈上今年新收获的五谷杂粮,寓意先祖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诵祭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百行之首,非孝不当。昔有我祖,芦花流芳。孝义忠亲,为子所赏……”祭祖仪式的第三项是诵读祭文。济南闵氏宗亲会常务副会长闵伟告诉记者,这篇祭文是他们为祭拜先祖特意撰写的,不但歌颂了先祖孝感动天的德行,也警示后人要继承学习孝文化,作为闵氏后人,绝不能不孝顺长辈,给闵氏家族抹黑。
诵《鞭打芦花》
闵子骞为孔子贤徒之一,品德与颜渊齐名。又因《鞭打芦花》单衣顺亲的至孝行为被世人广为传颂。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内,就把闵子骞排在第三位,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杰出代表。于是,在昨天的祭祖仪式上,由闵氏后人诵读《鞭打芦花》的故事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不少围观的市民仔细听后,也对这种孝行赞不绝口。
行跪拜礼
闵氏族人无论年龄大小,辈分高低,均无一例外地要向先祖行跪拜礼,以示尊重之情。
绕墓三周
记者了解到,祭祖仪式的最后一个步骤是绕墓三周。所有闵氏族人要围着闵子骞的衣冠冢绕行,默默祈福,祈求先人保佑。
在本报的一再呼吁下,位于省城百花公园北侧的闵子骞墓正式对外开放。整修一新的墓园不仅引来了大批前来参观的游客,也让闵氏宗亲倍感欣慰。昨天是清明节,上午10点,来自黑龙江、济宁、聊城、章丘等地的闵氏族人齐聚墓园祭拜先祖,表达对先祖的“思时之敬”,表示将把闵子骞感天动地的孝道更好地传承、发扬。
通过本报找到“组织”,闵庆泽表示:
“今后祭祖不再孤身一人”
昨天上午,记者在闵子骞墓园内看到,上百名闵氏族人齐聚闵子骞祠堂前,续着辈分,攀着亲戚。而在这其中,来自长清的闵庆泽很是兴奋。听说记者的身份后,闵庆泽从上衣口袋里拿出厚厚的一摞报纸剪报,一张张的打开对记者说:“从2006年我就开始留意你们报纸关于闵子骞墓的报道,尤其是上面关于辈分排列的一小段,我特意复印了好几份,对照上面看了看,我是庆字辈,应该是闵子骞的第73代后人。”
但由于迟迟没有找到闵氏宗亲会的联系方式,多年来,闵庆泽每年只能孤身一人来祭祖。他向记者表示,今年过年的时候,他来这里祭拜,但由于闵子骞墓没有对外开放,闵庆泽感觉很凄凉。“这两天看到商报上连续刊登有关闵子骞墓的报道,说闵氏宗亲会清明当天会来祭祖,我一大早坐车过来,终于找到‘家里人’了。我老家是聊城的,我们那里姓闵的也很多,如今和家族里的人建立了联系,今后祭拜祖先不再孤身一人了。”闵庆泽对记者说。
济南闵氏宗亲会常务副会长闵伟告诉记者,当天参加祭祖的族人来自全国各地,省内的有聊城的,济宁的,长清的,省外的有来自黑龙江的,闵氏宗亲会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墓园长期开放,是我们一直期盼的事情。”
记者观察
没有一间厕所 没有垃圾桶
墓园开放仍需“软硬兼施”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了解到,如果作为一处景点,从硬件设施到管理,闵子骞墓园还是一个非常粗放的景点,离一个完善的开放景点还有很大的距离。
在闵子骞墓西侧,两排石质的碑刻整齐地排列着,这些碑刻跨越明、清、民国等多个朝代,有几十块之多。在东侧的24孝廊,大部分已经整理完毕,只有南头的墙上还没有完全完成,空缺在那里。
院子的东侧,几个工人正在对东墙整修,院子里的地砖还是很久以前铺装的,简陋且有的陷到了泥土里,调皮的小孩用脚踢起尘土弄脏了游客的裤角。记者观察到,这里甚至没有一处卫生间,没有一处垃圾桶,更别提指示牌、导游等服务了。在这里参观的人以附近市民为主,园子里还有不少石质的龟石、雕刻等。 “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碑刻等价值也很高,但如果没有专业的人士讲解,游客不了解,可能就会觉得很无趣。” 市民王先生说,如果想成为一处景点,闵子骞墓还有很多硬软件设施需要完善。
济南市文物局副局长于茸说,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就没有活动经费,文物部门哪怕是安排几个临时工能力也很难达到。但由于目前国家和济南市都严格控制增设事业单位机构和编制,申请成立一个新单位几乎不可能。
后人亲手为闵子骞塑像
雕像高1.8米 寓意高高在上
据闵伟介绍,现在济南闵姓宗亲系闵子骞之子闵法的后人,居住地是章丘市平陵城西北8里西沟头村。家谱所载济南闵氏宗亲以闵子骞为第一世,闵法为第二世,闵高为第三世,至今已传至七十九世。村内族人最高辈分是繁字辈,最小是垂字辈。现存《闵氏家谱》三套,系清朝道光年间所传。走进闵子骞墓园内,闵子骞的祠堂坐落中央,而中间摆放的闵子骞塑像也是闵伟亲手雕塑的。
记者了解到,闵伟从事黑陶雕塑工作,2007年,闵伟开始雕塑闵子骞像。一年之后,在2008年清明节,闵氏宗亲会后人将塑像安放于祠堂正中,立碑祭拜。“这座塑像重约300斤,坐高1.8米,寓意祖先高大魁梧、忠厚仁义、高高在上,表达后人对祖先的尊重。而之所以用黑陶塑像,是因为在古代,忠孝之意分别由黑、白两种颜色代表,黑陶正好切合此意。”闵伟说。
众人盼闵子骞墓长期开放
山东省孝老爱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王君峰也参加了昨天的闵氏宗亲会。在闵氏宗亲会仪式现场,王君峰说,去年清明节来这里的时候,大门是关着的,而今年的清明节,大门是敞开的。闵子骞墓是山东孝文化教育的一个基地和平台,在这里接受教育和启发非常有意义。
讲起孝文化,王君峰说,济南有两个地方适合做孝文化基地,一个是长清区孝里镇的孝堂山,另一个就是闵子骞墓。王君峰指着“济南孝文化博物馆”的牌子对记者说,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希望闵子骞墓能够长期开放,为传统美德的弘扬提供一个平台,让更多的子孙后代在这里能够接受启发和教育。
商报态度
文物岂能“束之高阁”
在本报的呼吁和力促下,闵子骞墓实现了临时性开放,但离一个完善的开放景点,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闵子骞墓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呼吁有关责任部门能够担起责来,针对闵子骞墓长期面临的难题一一寻找对策,逐一解决,实现闵子骞墓的长期开放。
文物的脆弱性以及其不可再生性、可枯竭性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必须善待文物、珍惜文物、尊重文物、敬畏文物!但“束之高阁”不是文物保护的初衷,也不符合人民大众新时期下精神文化的需求。
闵子骞墓的开放问题折射出整个济南市历史文化遗存的现状。文物部门辛辛苦苦地从工地上抢救回来的文物从存放、修缮到利用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难题,甚至还被搬来搬去。
文物的保护和修缮是问题,文物的利用和展示的问题更需要关注和重视。正如济南市文物局副局长于茸所说,“束之高阁”不是文物保护的初衷,也不符合人民大众新时期下精神文化的需求,文物不仅是用来保护的,还要利用好和展示好。
是的,墓园长期开放尚面临诸多难题,我们可以想办法从各种渠道筹集所需资金,而要事业单位机构和编制显然不是最现实、最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