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子骞后裔的繁衍迁徙与分布

2013年09月05日 | 阅读:2625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闵子骞后裔做为闵氏源流的重要部分,战国时鲁地先为楚国所灭、后为齐国所据后。闵子骞后氏子孙就散居山东。据载:闵子骞孙子闵向在齐为大夫,五世孙闵敬曾去了琅玡,闵南去了范县,后又有一部分人去了太原陇西,
   秦汉之际,因避乱、仕宦、谋生等原因,逐渐迁于今陕西、河北、河南、山西等省据《沩州闵氏六次修谱》《闵氏家乘》记载。闵子骞九世孙闵盛平、闵恕平、闵升平曾因秦变,分别去了浙江、杭州,江西、南昌,湖广、武昌。据《闵子世谱》记载;闵子骞第九世孙闵滕为避秦乱也曾“携家避丰沛间”
  (东汉中叶,陇西闵氏部分后人西迁山西太原,昌盛为太原郡大族。西汉光武中兴,闵业因功受封为关内侯,子孙遂落籍于今陕西西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之一开始了,闵氏后人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样避乱进入今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湖北等南方省份。闵子骞十九世孙闵浩“曹操为兖州太守,征之,闵浩不至。”就曾迁徙广陵。(今江苏、安徽交界、淮阴一代)
  唐宋之际,逐渐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播迁开来。闵子骞三十三世孙闵玉为歙州刺史(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江西堥源)唐开元二年,山东饥荒,族人多随闵玉去了。
  北宋年间,闵称道出使高丽。后定居朝鲜骊兴。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孔子第48代孙衍圣公孔端友部分族人,随高宗南渡,定居衢州,世称孔氏“南宗”。闵氏第44代孙闵襄、闵端也随之南渡,定居歙州。(今安徽新安江流域)。即:“康王发济州,鲁宗随驾南渡”《闵氏族谱》。1522年,明嘉靖元年,闵子骞第60、61代孙闵三茅、闵寿保复业曲阜,寄籍济宁,族人也随之返鲁1125年闵将仕也由汶上迁往浙江吴兴,遂成为江南望族。
  宋末元初,有避乱进入今广东者。
  明初,山西闵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甘肃、山东、河南、宁夏、北京、天津、陕西等地。明末,有沿海之闵姓渡过台湾海峡,播迁于台岛,也有飘洋过海,远徙东南亚及欧美各地。
  历有清一代至今,分布区域更广,今东北三省、内蒙、云贵高原等地均有入迁,闵朝荣生于明朝末年(约1600年左右),江西吉水县生长人氏,随军入川,后迁居遵义。明代中期,闵天赐也由川进入云南。可谓开枝散叶,四处有籽。
  今江苏省的泰州市、仪征市、常州市武进区、苏州市、宜兴市、如皋市、扬州市、扬中县、徐州市沛县、淮安市、泰州市,辽宁省的锦州市、辽阳市、阜新市彰武县、营口市,山东省的济南市、济宁市鱼台县、枣庄市滕州市、临沂市费县、沂水县、日照市莒县、潍坊市青州市、青岛市即墨市、东营市胜利油田,安徽省的宿州市、六安市金寨县、宁国县、霍邱县,河北省的唐山市、保定市博野县、石家庄市,陕西省的西安市、商洛市、宝鸡市,湖北省的武汉市江夏区、武昌区、黄陂区、浠水县、襄樊市、黄冈市红安县、麻城县、武穴县、安康市、汉川市、仙桃市沔城县、孝感市孝昌县、十堰市房县、咸宁市通城县、荆门市、黄石市大冶市,江西省的南昌市、九江市都昌县、德安县、永修县、赣州市赣县,浙江省的嘉兴市桐乡县、湖州市吴兴区,贵州省的贵阳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毕节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六盘水市水城县,四川省的成都市新都区、彭州市、泸州市、南充市、乐山市、广汉市、遂宁市、内江市、宜宾市江安县,湖南省的长沙市宁乡县、岳阳市平江县、益阳市安化县,辽宁省的沈阳市、大连市、锦州市、鞍山市、盘锦市,河南省的信阳市光山县、固始县、许昌市、桐柏县、长垣县、南阳市桐柏县、商城县、新县,重庆市的彭水县,吉林省的辽源市、榆树市,广东省的中山市、佛山市顺德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北京市海淀区、通州区,上海市南汇区,重庆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的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朝鲜,韩国,日本等地,均有闵氏族人分布。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