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著名雕塑家闵一鸣和他的作品

2013年09月05日 | 阅读:807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厦门雕塑家闵一鸣的城市雕塑作品《界》在“2004中国·比利时当代雕塑作品展”上荣获三等奖,成为获奖的两件中国雕塑作品之一。据悉,“中国·比利时当代雕塑作品展”每两年举行一次,展期为一个月,邀请中比两国著名雕塑家参加。
  今年8月底,“2004中国·比利时当代雕塑作品展”在比利时的拉纳公园开展,共有两国艺术家的300余件作品参展,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各一件。

  《界》之构想
  昨日,早报记者走进了这位城市雕塑家,了解了雕塑家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雕塑家闵一鸣中年,具有很浓厚的艺术家的气质,谈吐显得很爽快,留有短须。见到记者来访,极为热情。
  对于自己的作品能够获奖,他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激动。“我是第一次参展,没想到还能获奖,参加比赛的作品可有300多件,其风格也是各异。它能获奖也许是作品的力量震撼了评委。当然获奖也是咱们中国的骄傲,”雕塑家自豪地说:“它的风格太令人意外了。”
  《界》体现的是天空与地面的界限;海潮与陆地的界限;男和女的界限;人与动物的界限;潮水、海洋与地面的界限……在凝固的雕塑中,分明可以感受到这些界限都是移动的、变化的。它表现出一种力量,也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和文化的完美结合。
  《界》构型适应的环境,是在暗流湍急的水底,水底之下除了生存设备齐全而可行走的“水鬼”外,同时还有裸女在当中大步流星,显然如此环境是有点违背常理常规。为了与这种环境相适应,雕塑家将女子的头发塑成暗流涌动的形态,从而衬托出暗流的湍急,又用迎着流压冲力的肢体,以明衬暗流的逆强。
  雕塑家的朋友王晓强说,这件作品让人想到马约尔的《河流》,然而《河流》中的女人体,却是以埋身小半的水流作为被喻之主体的。《界》则与之迥然相异,其水流明明是人所不能脚踏实地安行于其中的水下暗流,故而作为相同素质的人体,便在闵一鸣的手下由衬托继而转变为比喻。衬托和比喻的使用,本是打造诗歌撼人力度的手段,用于《界》中,让人想到了“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的古训。更让人不禁想到了这么一层哲理:超越非常的界限,有如无设备而在水底暗流湍急大步急行。

  一鸣理念
  闵一鸣说,他主要的工作就是城市雕塑,在他的作品中,连他自己也记不清迄今为止有多少件雕塑作品,只是觉得自己一直在为雕塑忙碌。因此,平常很少参加展出或者参加评选。
  况且,在当代都市人的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看见雕塑家的作品。而且我们会为作品的意境所折服。在白鹭洲的作品“博饼”,是以写真的常规法则再现闽南地方风俗,浸浴在这种风俗里的人,读起来如同白居易的诗,朗朗上口,有如口渴时饮冰水的感觉。
  闵一鸣是西安人,来到厦门这块美丽的小岛已经十年有余了,他依恋这块土地,而且也在此扎下根。谈起自己的创作,雕塑家说,惟一感到遗憾的是,自己一些雕塑作品不能完全以自己纯艺术的眼光去创作,而是要满足一些定制的要求。厦门的一些城雕作品也表现出它独特的意境和意义,在街道上、海边,你突然发现一件非常有欣赏价值的雕塑作品,你也会被城市的品位和独特意境所迷住的。
  闵一鸣还说,中国的城市雕塑应该说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留洋的学者归国之后,开始把西方的这种雕塑艺术介绍到中国来的。当时背景下,做了一些实际上是以人物纪念为主的雕塑,它们则被放在城市的某些环境中间,但这还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是一个城市品位的显性表征,代表着城市的文明气质和文化底蕴。优秀的城市雕塑,既赏心又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被赞誉为“城市名片”;一件很好的艺术作品,能不能让大众认识,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现代雕塑表现形式与传统雕塑表现方式的差异,认识上肯定会有一些无所适从或者说是抵触。

  泉州之恋
  在采访中,闵一鸣还谈了对泉州的看法。闵一鸣说,泉州是一座非常有传统文化的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较深厚。而且,经济比较活跃,人也具有拼搏意识。
  闵一鸣谈起泉州一些名刹古寺时还赞不绝口,其丰厚沉淀的闽南文化表现出一种很“纯”的现代风味。
  但在城市中,现代城市雕塑比较少,一些还处于比较原始阶段。比如一些石头雕刻的作品,摆放在街头,也许还可以作为一件装饰品,但找不到一种文化的承袭,随意不合适宜,不能让人细细品味。泉州的“海丝”文化,同样吸引很多人关注,如果在城市中,能够做一些体现传统的闽南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城市雕塑,就会增加城市的品位和城市活力。
  闵一鸣说,他们也为泉州设计过一些雕塑作品,在圣湖小区,他们做了两件雕塑作品,主要是生活类的。现在正在为滨江公园设计海丝文化雕塑。它以海丝文化为主线,体现闽南文俗。该作品主要需要在闽南传统文化上下工夫,把作品做成一组既要体现闽南文化,又要表现现代文明的手法,这样的城雕应该会吸引很多人来欣赏。

  其弟之评
  闵一鸣的弟弟也是从事艺术方面工作的,主要是绘画,弟弟对哥哥的评价很高。弟弟说,在小时候,兄弟俩经常玩在一起,但那时,就知道哥哥的“动手”能力很强,有雕塑方面的天才。
  因为哥哥经常雕刻一些小孩玩耍的弹弓和其他玩具之类,让小伙伴非常高兴,他也经常制作一些道具等。
  哥哥受过不少苦难,在上山下乡之后,年纪较大的哥哥回到城市后才考上艺术院校,这所学校为哥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时间悄然过去,哥哥却一直从事城市方面的雕塑工作,如今已有小成。不过,哥哥不喜欢张扬,作品很少参加评比。这次初次拿出即获奖纯属偶然,但体现了哥哥的实力。

  艺术困惑
  对于雕塑作品,雕塑家说,人总要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环境与人构成一种互动的关系,一方面人要改造环境更能适宜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环境也深刻地影响人。好的城雕作品,能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
  城市离不开文化。无论是古典文化还是现代文明,都能增加一个城市的内涵和魅力。城市文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城市雕塑,它被称为城市“眼睛”。城市雕塑必须体现鲜明的地方特色,反映特定的文化、特定的志趣与追求。
   但雕塑家也有自己的困惑,自己的作品有时会被修改得面目全非,但无论怎样,他还是尽量满足对方的要求。
  雕塑家最后说,不好的雕塑让人感觉非常遗憾,做城市雕塑,就是要对公众、历史负责。要使城市雕塑为城市形象增光添彩,一要建立健全城市雕塑科学管理体制,二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三要杜绝乱立乱建,四要不断提高人们的城市雕塑审美意识。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能早日结束城市雕塑的乱哄哄“战国时代”,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消除“垃圾雕塑”,促使城市雕塑步入优美和谐、有序发展的快车道。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