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姓的详细介绍
一、源流
(一)蒋姓出源有二:
蒋氏出自姬姓,为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之后,以国名命氏。
据《元和姓纂》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在今河南淮滨县。后来,蒋国被楚国所灭,伯龄的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称蒋姓。
(二)少数民族中有蒋姓。
满、蒙古、回、拉祜、保安、布朗、苗、瑶、傣、土家、壮、羌及苦聪人都有蒋姓。
蒋姓的最初发祥地为河南,尊伯龄为处姓始祖。伯龄受封大约是在公元前1046年,当时的封国在河南省尉氏县西。大约在周宣王时(公元前827~公元前782年),西周为了强化对淮河中上游地区的控制,将姬姓蒋国迁至河南淮滨县东南。西周末,蒋伯龄的第九世孙蒋诞(字仲世)为周幽王的太子太傅。周幽王命蒋诞之子蒋薨返蒋国,越十代孙蒋蟾一直住在河南的弋阳,传位到蒋简。战国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楚宣王灭蒋国。蒋氏后裔除部分留居河南之外,其余都四处流亡。秦汉之际,蒋姓已进入陕西、山东等地。其中,进入山东的蒋氏在博兴、寿光两地繁衍发展最快,成为当地名门望族。他们以“乐安”为堂号。也有一支蒋氏转徙至辽城,蒋简的第十代孙蒋球隐居于邱山之下。西汉惠帝时(公元前194~公元前188年),蒋球的第七代孙蒋衍移居关中咸阳。蒋衍的第四代孙蒋良由关中卜居杜菱(西安)。蒋良的孙子蒋诩哀帝时(公元前6~公元前1年)为兖州刺史,为避乱,退隐江陵(湖北荆州沙市)。蒋诩的裔孙就是大名典典的蒋横。东汉初,蒋横随光武帝刘秀南征北战,特别是征讨赤眉有功,被封为“逡遒侯”、任大将军。司隶羌路诬陷蒋横谋反。光武帝信以为真,诛杀蒋横。蒋横9个儿子避祸南逃。蒋横的冤死,朝野不平,民谣四起:“君用谗慝,忠烈是殛;鬼怨神怒,妖氛充塞”。光武帝醒悟,下旨彻查蒋横冤案,处斩羌路,并将蒋横九子随地封侯,即:公华侯颍、会稽侯郑、临苏侯浙、临湖侯曜、浦亭侯巡、临江(今四川省忠县)侯川、九江(今属江西省)侯稔、云阳(今陕西省淳化)侯默、函亭(今江苏省宜兴)侯澄。蒋横一族也因此扩衍至江南的江苏、江西、浙江、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并且成为当地的开基始祖。尤其是在江苏宜兴的蒋澄成为江南蒋氏中最大的一支,后裔遍及江南各省。东汉末年,一支河南蒋氏迁徙至山东东莱郡,三国时曹魏的蒋济即为其后裔。蒋翊的第十世孙蒋休自乐安迁义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其后裔分衍于浙江奉化一带。
三国末期,零陵郡人(今湖南永州零陵人)的蒋琬继诸葛亮为蜀国丞相。蒋琬(193~246年),字公琰,零陵郡人(今属湖南永州零陵人)。据湖南永州、广西全州梅潭《蒋氏通谱》载:蒋琬为蒋横的第十一世孙。蒋琬年青时就以才能闻名于郡县,随刘备入蜀。刘备在汉中称王后,封蒋琬为尚书郎。诸葛亮主政时,任他为东曹椽,举茂才,迁参军,又迁长史,加扶军将军。诸葛亮去世时推荐蒋琬替代他为相,进尚书令,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后封为安阳亭侯。魏灭蜀时,蒋琬长子蒋斌、次子蒋显皆战死。西晋咸宁元年(275年),蒋琬第三子蒋赞携母毛氏迁居广西的全州洮阳梅潭;其后子孙散居湖南永州、广西桂州之间。全州进分之六十的蒋姓都出自蒋赞这一支。
唐总章二年(669年),陈元光入闽开漳,有蒋姓将佐随军入闽,落籍八闽。至宋代,蒋氏族人已遍及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南方省份。明末清初时,福建、广东的沿海蒋氏族人开始迁徙至台湾,甚至移居海外。蒋介石败退台湾时,浙江蒋氏大批族人也随同迁台。蒋姓在长期的迁徙与繁衍中形成主要郡望地有:东莱、乐安;主要堂号有:乐安、钟山、九侯、居易、亦政、慎枢等。蒋姓在中国姓氏人口中列第43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0.47%。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四省蒋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蒋姓总人口的60%。
二、入明与迁徙
唐广明元年(880年),蒋高因避战乱入闽,定居于德化县上涌乡龙岭金山。蒋高的第四子蒋喦又迁居仙游西乡万善里,(今榜头镇)。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蒋喦的第十二世孙蒋公于携子蒋千二打猎到尤溪汤川下井村佳湾,结茅而居。后,蒋千二移居尤溪汤川的坑底(即今下井坑底垅);后裔分迁尤溪的溪尾秀桥、长华,西滨七斗以及南平的巫台、新坑等地。蒋千二的第三世孙蒋万一迁居大田县四十五都东奄池(现广平镇五丰村);蒋万二迁居尤溪汤川的上厅(今下井);蒋万三迁居漳州府龙岩县溪南;蒋万四迁尤溪的大厝坑底(今秀桥、长华);蒋万五、蒋万七迁居尤溪的三十都蒋洋;蒋万六迁居宁州府罗源县;蒋万八迁居尤溪的四十都莲浦;蒋万九迁尤溪的四十五都汤头乾;蒋万十迁居沙县东门(今凤岗镇东山村)。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第十七世孙蒋松五移居二十五都福藤坑(今台溪乡福廷坑)翌年,蒋松六移居二十二都玉溪(今中仙乡玉溪村)。
唐末,蒋勇举家南迁入赣。蒋勇之子蒋纪入闽,居宁化石壁,宋代迁福建的长汀。据广东《兴宁县志》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蒋纪的第七世孙蒋和任汀州游击,征寇阵亡,葬于广东的梅州。蒋和之子蒋法德袭父职,官至南昌总兵。蒋法德解职后卜居广东的梅州;其后裔分衍广东的兴宁、惠州、淡水等地。
南宋宝庆年间(1226~1227年),尤溪县汤头的蒋万一、蒋万七兄弟迁徙至大田县,分居于五峰、前坪。(见大田五峰《蒋氏族谱》、大田前坪《蒋氏族谱》)
明代时,蒋源清从尤溪二十都(今汤川)腾峰调迁十八都(今溪尾)萃田后迁居十八都(今雍口村)下坑;其后裔蒋上明移迁西滨七斗王村,开基立业。
三明市蒋姓人口有12432人,在的三明市姓氏人口中列第43位,占全市总人口的0.46%;其主要集中在尤溪县、大田县。其中,尤溪县有蒋姓人口6359人,占全市蒋姓总人口的51.15%。具体分布为:三明市区814人,永安市539人,沙县465人,建宁县155人,将乐县190人,泰宁县43人,尤溪县6359人,宁化县53人,大田县3607人,明溪县137人,清流县70人。
三、谱牒与文物
(一)谱牒
尤溪中仙玉溪村《蒋氏族谱》
尤溪中仙玉溪村《蒋氏族谱》始修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首修入闽蒋高七房七子族谱。后有过多次续修。
尤溪中仙文井村《蒋氏族谱》
尤溪中仙文井村《蒋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1958年曾重修。
尤溪汤川《蒋氏族谱》
尤溪汤川《蒋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分三个部分:一传纪地志、二世系、三世纪。
大田五峰《蒋氏族谱》
大田五峰《蒋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其开基始祖为蒋万一,南宋宝庆年间从尤溪县汤头迁居大田五峰。
大田前坪《蒋氏族谱》
大田前坪《蒋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其开基始祖为蒋万七,南宋宝庆年间从尤溪县汤头迁居大田前坪。
(二)宗祠
尤溪文井村蒋氏乐安堂
尤溪文井村蒋氏乐安堂始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由蒋福五所建。该祠堂建筑规模辉宏壮丽,正堂为三层楼,上下两厅,前有门厅,大门,设上下天井,设计奇特,巍峨壮观。文革期间,该祠堂被毁,于1981年重建。
尤溪汤川蒋氏祖厝
尤溪汤川蒋氏祖厝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上年(1284年)。该厝为增式廊,分上、下厅与后楼。
尤溪汤川龙井蒋氏祖厝
尤溪汤川龙井蒋氏祖厝始建成于元正统十三年(1345年),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被莆贼李丘、兵贼曹琳焚毁,明嘉靖四十五年重新建造。
尤溪西滨七斗村《蒋姓族谱》
尤溪西滨七斗村《蒋姓族谱》始纂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由蒋以候主持编修;1984年,由第四十代族长蒋绍安主持续修;2002年,由第四十代族长蒋绍武整修族谱。
尤溪中仙蒋姓朝阳堂二祠
尤溪中仙蒋姓朝阳堂二祠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建。该祠堂毁于文革期间。
尤溪玉溪村蒋姓大宗祠
尤溪玉溪村蒋姓大宗祠,又称上房坊,始建年代无考。该祠是一座纯木结构的建筑,建筑面积288平方米,占地面积485平方米,由六扇,正厅堂,两边房,两厢房,左右后通廊,后厅,上下埕,围墙,小门组成。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初八,该祠被德化县苏亿土匪焚毁,民国34年重建,1987年全面维修,为当时全县修缮最完整的大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