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人物戍周的地位和作用

2013年03月30日 | 阅读:3788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公元前十一世纪中期,西周王朝初立不久,淮夷及殷商顽裔发生叛乱,摄政王姬旦亲率大军东征,平叛三年后胜利返朝。日见成王年长,便助其登基大典,还政与其,自己就臣位。当周成王临朝不久,因听信谮言,周公被僭。此时,就连主政的召公也乘机排斥宗室。周公无奈,便借巡防边境为由率宗亲奔楚之私邑——寝丘,三子伯龄携军前往营镇,这就给日后想在该处建立蒋国的领地奠定了基础。

数月后,成王心神不定,疾病缠身,甚想念王叔,自觉愧对周公,便急召其返朝辅政。周公回朝后,审时度势,即时制定了一系列的治国策略。忠告成王勤政、亲民、近宗勋,封疆建国,以屏国土。在随后的大分封过程中,成王“广封周公庶子六人,皆有茅土”(《汉书王莽传》)。

周成王十年(约前1054,即周公去世前一年),姬伯龄(翎)以子爵封于蒋,建蒋国于汉阳,中国始有蒋姓。蒋姓是一古老姓氏,历史书藉多有载述。战国时期亚圣孟轲,后圣荀况,都有题词著说。秦汉之际,蒋氏第35世摘秦侯,宗周公参修世本,撰写《太宗世谱》,传记历代先祖世家及36世辈字歌。隋·蒋天铭著作《追远录》,唐·蒋冽著作《蒋氏大宗碑记》,宋·蒋之奇撰序《金边龙谱》,其后续传《茗苓宗谱》,更为详尽的记叙了蒋氏族人的居地、封迁、繁衍、辈字等族史情况。

由于公元前九世纪共和元年后国家才有正式纪年,之前夏商周断代和武王伐纣及西周初立年份,古书《尚书·牧誓》仅记日无年代,为史家推断时限,所以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认定。自古以来,蒋氏宗谱载记的蒋国初封年份说法不一,在时间、空间上凸显不平。有的记载为公元前1054年(山东乐安堂谱,时间同范文澜《中国通史·记年表》),有公元前1035年(福建长乐蒋氏族谱),还有公元前1030年的(华安蒋氏族谱)等等。

自古以来,中国蒋氏就有子蒋、北蒋、南蒋之说,至南北朝时期已有明显说词,况南北蒋氏多不往来,这也是有其历史根源的。东汉后,蒋氏以长江为界,既有明显地理差异。江南族人相对聚集,人多势广,英才辈出,族谱辈序清晰,播迁居地记录完整,尤为宋代以后更为明显。北蒋族人居住分散,地域广大,再加上历史上灾害频繁及人为因素的破坏,姓氏古谱多不存在,宗族记录自春秋战国时期至东汉九侯世家后,自成体系,互不交融,多数辈序、族史仅为口耳传说,在中国的北方广大地域,多是公元十五世纪明朝初年大迁民后,才真正撰有宗轴和族谱。因此,近几年来,社会上才有了“子姓蒋”的传闻,势有颠倒“天下一蒋”的承说。说实在话,本人为了寻根问祖,蒋氏联宗,为了弄清楚所谓“子姓蒋”的根源来历,这才坚定了寻蒋多年的信念和决心。当今中国真的存在“子姓蒋”吗?从古至今在中华蒋氏谱牒和宗祠记录中无此传闻,史籍文献中并未发现有源于殷商兴于相地内黄的子姓蒋的记载。大将军蒋横认养山西蒋姓义子蒋震后江北稔公统承北蒋宗支,从此以后便无子蒋的说法。况且本人自1997年始研究姓氏以来,已查阅数十部蒋氏族谱,去过11个省,百余个县,130多个乡村,实地姓氏调查、论证和研究,未能获得“子姓蒋”的典说和依据,故本人认为所谓的“子姓蒋”,其实就是姬蒋的一个分支,发源于获嘉的子蒋,即后来唐宋时期的北蒋罢了。

西周初期,中国处于初、中世纪交替时代。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国父”太宰、至圣人物周文公为固西周大业,自当大任,主政七年,以摄政王权独揽朝纲,外抵侵戎,内稳朝政,典纲制礼,整肃酋佞,以贤称世。

公元前1055年周成王九年,周公营建东都王城完善,文作《洛诰》卜兆,劝说恭敬成王东进入住新邑,并率百官祈福典礼,仪祀后,成王以“四方迪乱未定”复西归镐京,敇命周公留守洛邑,并准其率八师之兵驻守成周京畿,统管陕县以东疆域(陕县西归召公管辖),周公又作《无逸》诫告成王勤政兴周,再作《多土》警示殷商顽民,维护周之东土。次二年,周公治洛毕,独以朝觐在丰,病卒,成王以周公“勤劳王家”,其“德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故葬于毕(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从文王茔,以明其不敢臣周公。并赐鲁公世世祀周,用天子礼乐以褒周公之绩。

周公长子伯禽,早在武王时期已代父就鲁,次子伯翔(君陈)仕周世袭周公爵位,代父践行国事。庶子凡蒋、邢、茅、胙、祭、滑,各自依功袭爵,分封疆土。伯龄公率师兵驻洛邑,戍守王城,未去封土。长子本立,才高八斗,入朝辅助国政,以贤位相。次子本道,主蒋国,改封为汉国公。孙仲义,以子爵驻守蒋地(今河南获嘉西北境),这也许就是子蒋最初的根源来历。

蒋伯龄遵循周公生前的嘱咐,坚持自营采邑,其实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他们初想把蒋国建在地处险隘的寝丘寄望,目的是要在周境的大东南建立起一个重要防御门户,达到营镇、联络和监视的作用。正当伯龄公犹豫不定的时候,有一天巡视边境中偶遇一位世外高人,言谈中心有请教之意,遂问曰:“吾想在此建一个蒋国,未知翁君意下如何?”老者答曰:“此地虽险僻,但也多受限阻,远周近楚,一大弊也。做为蒋姓无妨,但做为蒋国则不宁矣。楚为行林,蒋为菰草,傍倚则大有欺杀之势也。”言罢,拂袖而去。伯龄公听罢,一时惆惛,没了主张。因此,他始终没有痛下决心坚持把蒋氏力量团结起来,共同建立好蒋国,巩固发展好蒋国,而是有悖战略趋势,顺其分势发展,致使蒋国没有如愿发展起来,但其后由于多次复置蒋国,也确实为维护周朝的家国大业,起到了一定的卫戍作用。所以,历代国王也都看中了期思这片沃土,并且确认这里就是蒋国的故都之地。

公元前十世纪(约前985)周昭王涉汉水,征伐楚荆,振旅凯旋而归,时颂其功业:“弘鲁昭王,广笞荆楚,唯狩南行。”当时任周朝上卿的仲仞公,留守朝政,曾多次劝阻昭王不要一意孤行,强征途行不义之事,一旦失去民心,便会动摇社稷江山,昭王不听劝言,后又亲率大军征伐楚荆,返朝时渡汉水而溺亡。随行祭公等人及周军六师大部丧失,蒋族作为周军护卫后营也受损失。自此始,周朝衰落,兵师多年不敢言勇。

周昭公卒,其子满立,是为穆王。穆王初年,仲仞公加封为定西公,家室居镐京,仲信公拜东陵王,居鲁地,仲孝公侯爵居荥阳,仲襄公侯爵居古汴。周穆王时期(前976-922)四世英曦公侯爵居嘉陵,英昭公侯爵居维城,英曙公率师征犬戎,得四白狼而归,擢封英王,驻守京都。英旺公,穆王初年时镇守离宫,曾建蒋城于今尉氏县西六十里(今王城村附近),后因鲁地内乱,奉调去曲阜辅政,卒后葬兖州曲阜南二十里,永寿东陵。

周共王时期(前921-910)五世季叙公官至相位,驻守汉东国土,卒后葬山东宁阳县东二十里。季敇官至上卿,弟兄十八人均仕周在朝,为国建业。季韬侯爵居武阳,季贞侯爵居华阳,季元侯爵居涪陵等。

公元前895年,周懿王时王室衰微,六世庆云公擢封为国师,随王室自镐京徙都于犬丘(今陕西兴平东南),后卒于夷王年间,以王礼葬于封内汉梅林山,赐号曰固陵(今河南太康南),其弟庆时博学能文,懿王召拜为相,兄弟共理朝政,富国强兵。庆辰公晚年大贵,周孝王初年也召拜为国相,卒后葬汉东固陵。因此,周王以其子贵,家出三相,而给其父季叙敇封爵位。

公元前869年,周夷王时期,王室益衰,“荒服不朝”,天子始下堂而见诸侯,觐礼废。楚国益强,戎狄不朝。自历王时期,王暴虐无道,国人动乱,攻历王,周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此时,六世庆宗公侯爵徙晋康,庆鸿公侯爵居秦州天水,庆祯公侯爵徙居延安,庆源公徙居雍州武康。七世叔佳、叔奎二公并出东都,显赫一时,夷王擢为宣公。叔猷公侯爵徙居天水。

公元前828年,周历王胡死于彘,太子静长于召公家,周、召二公共立之,是为宣王。宣王即位,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为周朝振兴年段。八世承义公徙居永兴,承明公擢为司徒,承恩公拜为内相,共理朝政,辅助国政。

公元前823年,周宣王五年,蒋氏九世延甫公有勇谋,宣王荐用,时逢猃狁,屡犯宗周,致使周人“靡室靡家”,王命公辅助兮伯吉父,穆公虎讨伐,戎狄复臣服于周。南征淮夷荆蛮,促其按时赋税纳贡。时王化复兴,家国大业中兴。其因功封弋阳公,携子复蒋国于汉东期思。延真公封平原令,徙居山东平原。

十世殷乘公少而神灵,善骑射,未挽弓而飞鸟下。宣王召试,百步金环,使公射之,乃百发百中,一生随王多次征战有功,敇封为神箭侯,官至大司马。生子八人,英勇当世,并职为仕卿。卒葬万安陵(曲阜·浮光)。殷肇公侯爵徙居濮阳(生于庚申元和元年,卒于平王二年,寿72岁)。

蒋氏第十一世饬显公,官至东都王,为成周留守,率师伐仪烜赫,驰誉汉东。卒葬万安陵,赠神武。饬颙公篆隶书进封赞善,饬领公官至太史,饬颁公官领大夫。饬顑公练习骑射,穿铁如泥,宣王朝召为镇抚,后官至司马,娶方平公女,生子纪康、纪宣,寿92岁,卒葬万安陵。饬颙公相貌特殊,有勇有谋,随宣王东平淮夷,屡建功业,官至上大夫。饬顺进擢廉访,饬颐职秘书郎。

周宣王晚年,攻杀不断,败绩甚多,乱杀无辜,多失人心,以致朝政不稳。

公元前九世纪修公初仕宣王朝,以廉直名,次佑幽王,幽王荒政,淫纵无道,时“百川沸腾,高岸为谷,山冢崒崩,深谷为陵”。公遂以疾托不仕,隐居于蒋。犬戎联兵功周镐京,杀幽王于骊山。值平王东迁,复出振辅,以五十余年,历相三朝。配东方太国公女,生子四,寿109岁,卒以王礼葬永寿万安陵。

纪侅公,拥兵捍卫东都,抵御楚逆,绩优封为久公,封地太原。纪睿公侯爵徙居东平,纪泉公侯爵徙居腾州,纪玉公侯爵徙居鲁郡,纪康公以曲周公徙居广平。当衍至东汉七侯稔公第八子荦公时为翰林学士,奉旨疏修黄河,曾聚拢其大部后裔于濮阳,在延光年间族人已有520多口,组成江北蒋氏旺族大家,这是后话。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荒废王政,举烽火召诸侯不至,西戎联兵攻破镐京,杀其于骊山,西周遂亡。前770年,春秋纪年始,周平王东迁洛邑,始东周年号。平王次封蒋国于汉阳,再筑都城于期思。此时,获嘉子蒋一支随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携,称携王,二王并立,蒋氏族人始因政见不和,分庭抗立,宗族分裂。十三世德奎公于周桓王时期擢为司徒,家居太原,配安陵王江公女,生子二,寿97岁,卒葬石额山乾陵(今河南商城县东南)。德林公居蒋国,桓公七召不仕,配商国公女,生子肄功。德轨公以侯爵徙居西河。十四世肄功之时汉阳宗国迭遭楚国侵犯,平王十五年以缵绪之功封其为弋阳郡公,封地从汉阳扩大到光州、潢川境。此时山阳凡蒋茅等十二邑已归郑属,周王又将其地分封给苏氏,郑苏从此结怨。前705年十二邑盟、向民众叛郑,郑国会同齐国之兵、卫师,同伐之,周王迫令迁其民于郟,子蒋族人随迁至洛阳。周桓王时,郑伯朝周,王不礼遇,周郑始不和睦。王又擢虢公忌父,周桓公(周公黑肩)二人为左右卿士,分削郑公政权。后因周公黑肩欲杀庄王,欲谋以王子克代之,周庄王问罪斩杀了周公黑肩,王子克惊恐之下投奔南燕蒋城(今河南尉氏西六十里)。肄勋公徙居武城。

十五世彝素公是位书法家,48岁时方出仕,擢为大司徒。周惠王时御封采邑于漆水,娶渠泰伯公女,生子明伦、明道、明远,寿96岁,卒葬光州慧光陵。时逢王室大乱,惠王异母弟颓率五大夫、卫、燕(南燕)之师讨伐,惠王自王城逃奔。边伯、石速等人乘机便在王城扶立王子颓为国王。次二年郑历公出面调解王室纷争,并执南燕之君仲父(周公后裔)。随后郑伯、虢公拥兵斩杀王子颓及五大夫,惠王复政。当时陈、楚等国也崩离动乱,有说彝素公便化名陈完(田敬仲)奔齐国谋职,齐使为工正(掌管百工),后创建田氏齐国,至西汉初年蒋氏田景之族,奉诏迁往陕西杜陵。

十六世明伦公官至大宰,明道公封安西夫子,明远公以公爵徙居上党(今山西长治西北蒋村),至宋朝时北蒋尊奉为潞州蒋氏始迁祖,生子蒋师襄。

十七世师凖,颇有勇毅,直言上谏。周襄王时为大司寇,徙居鸣条(今山西运城市东北)。

蒋氏古谱载记,第十七世时汉东蒋国屡遭楚侵,时蒋国便联合郑、陈共同御之不抵,致使国破。此前,楚国已灭弦、黄、蓼、偃等小国。楚穆王时楚国称强,试图北方中原,出兵伐郑地,驻师狼渊(今河南许昌西)。伐取陈壶丘(今河南新蔡东南),到楚庄王时观兵周疆,问鼎中原,意在取而代之。蒋氏族人联合晋、宋、卫、曹四国之师救郑戍周,维护疆土。

十八世甄秀公平生志趣以道义为本,年七十二岁仍建义学于东都之门,复设武学于西都之门,公持晚节,教子成功。配荣国公女姜氏,生子蟾宫。寿终92岁,卒葬弋阳古陵(今河南潢川西)。

十九世蟾宫公,人称九头猛将,生就燕额虎头,目闪赤光,甚是勇猛。定王朝时,楚王问鼎,遂知有僭越之心,公集合联军讨之,到简王时楚又伐郑攻陈,公又联合晋齐宋卫等诸侯之师攻楚于汜(今河南襄城),结盟于马陵,因功封弋阳侯。此时恰逢楚都东迁,公复蒋于弋阳。娶夏侯邦女,生四子,继配文意公女,生二子,再配高氏,生子静奕、静夷,后因八子征战有功,灵王均悉赐地封侯。

二十世,静奫公智勇双全,声如雷震,袭弋阳侯,留守蒋国。静奁封期思侯,徙居广陵。静奎封九江侯,徙居海陵。静奇封固始侯,徙居郢都襄陵。静爽封洛阳侯,徙居洛阳。静契封镇平侯,徙居南阳。静奕戎功封西平侯,为汝南西平支,静夷封信阳。

公元前529年,周景王十六年,楚室自乱,灵王卒死,平王弃疾继位,时楚国平安政善,息兵五年,结好四邻,准许陈蔡等国复归其邑,允许被迁徙者回归故土。时蒋氏第二十一世毓芳公景王时官位冢宰,荣封光国公,复蒋于弋阳。配章英公女,生子圣训,卒葬永兴陵。毓蕃公官至司徒,娶腾国公女,生子圣褒。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卒,王子朝与悼王争位,攻败王师,悼王告急于晋,晋助王师出兵,讨伐王子朝,后晋师北还,王子朝复势入居王城,自称西王,时子蒋拥护之。悼王仓卒,再立敬王居于狄泉,居王城东,称东王,周王室再起纷争。

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晋赵鞅、知跞率师扶助敬王讨伐王子朝,克巩(今河南巩县西南)敬王还入城周。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成固、南宫嚣等人奉周之典籍奔楚。此间,蒋氏族人为捍卫周朝政权做出努力,也因政见不同,与子蒋产生分岐,付出代价。

二十二世圣褒公官为司徒,徙居安阳古蒋(今河南获嘉西北或安阳市区西蒋村),圣泽居大宁。圣训公官位司空,周敬王时又封辽城郡公,配皇甫勤女,生子简轲,寿终73岁,卒葬凤皇山。据说,圣训公与孔子仲尼,同生同卒,易子教书,异居同契。

二十三世简轲公,字文与,封太丘公,配公冶爵女,生五子,俱受定王敇封曰:“太丘贯玉”。简轲时期,天下诸侯崩乱,国家方危。蔡、杞、蒋等周初封国,多为楚惠王所灭。楚国复强,尽取江淮大地。此时,汉阳、弋阳蒋地均失,族人已播迁四方,封赐外邑,或仕于鲁,或家于千乘乐安,时有族人一支迁至固始蒋集。

二十四世祯世公,字世隆,封洛川公,居潦水,统率六师,督掌邦务。配鄞国傅允尧女,生子振鲛、振鲸,寿84岁,卒葬金昌陵(洛阳郏山)。

祯吉字世如,封富平侯,徙居平阳(今山西临汾)。祯祥字世瑞,封武成侯,徙居常山。祯萃字世享,封镇西伯,徙居安西,祯国侯爵徙居信都。

公元前414年,周威烈王三十二年,姬姓子蒋,联合武成侯后裔,与白狄共谋在燕、齐、魏隙间,创建中山国。前406年魏文侯使乐羊袭击破中山。前380年周安王二十二年中山又复国,徙都于灵寿(今河北平山境内)。前377年赵再伐中山,战于房子(河北高邑西南)。

二十五世 振鲛公字雷化,周考王擢为少师,配魏文公女,生子运筹、运策,寿87岁,卒葬金昌陵。振鲸公字丘化,周王屡召不仕,隐于蒋国故地。

二十六世,运筹公字必取,是位猛将,周定王二十五年,有义寇犯境,率师出征,众戎皆降,功封平寇侯,配盘号公女,生子绍庞、绍龙。

二十七世,绍庞公字光大,有经世之才,谋出大师,威烈王擢为太师,封邑辽城,配魏文侯女,生子武璁,武玖。寿86岁,卒葬文显陵。绍龙位侯爵退隐不仕(居弋阳故国),绍崶侯爵徙居益津。

二十八世,武璁公字叔宝,周显王时封襄阳侯,配赵简子女,生子元赣、元册。继配榖氏,寿79岁,卒葬惠陵。

武玖公字叔珍,熟习剑术,著兵书十二篇,着阵要略。

武马公字叔良,果敢有谋,封汝南侯。

二十九世,元赣公字章甫,周显王四十二年(前327)仕进太保,配文俊公女,生子庚詹、庚余。寿92岁,卒葬太和陵。元魁以侯爵徙居上谷,园圉以侯爵徙居汝陶,元冉襄阳侯居谷城。元册公字明甫,齐国邹衍公纳为婿,荐齐国大夫未仕,显王时拜为少师。

公元前367年,周显王二年,楚宣王三年,韩赵两家再次分裂周朝王权,因西周桓公后裔公子根与太子朝争立国位,韩赵助公子根叛立于巩,以奉王(显王)至居成周,王畿七城,实东周国之政事。太子朝拥有榖城、侯氏、王城为西周国,周朝政事再次一分为二,史称“东周”、“西周”。

此时子蒋维护西周于王城,其族人居洛阳西,后来迁徙晋中地区蒋谷(今山西太谷北,后散居山西、陕西一带),由于周王室政乱,蒋族再起纷争,楚宣王一鼓作气,乘机灭除弋阳蒋国(光州潢川一带)。

三十世庚詹公字尹正,时罹周赧王徙都,秦楚之变,举族遂迁徙于山东乐安。丁未元年(前314)周赧王亲至祀周公祖庙,列伯龄公享之。御书“尊祖重本”于门额,立“乐安”舫于此地,敇封庚詹公为乐安郡公。乐安郡在今山东广饶一带,为蒋氏郡望之地,历史上蒋氏族人繁衍荣盛,形成郡望大家。

庚詹公配秦孝公女,生子鼎峙、鼎峃。寿72岁,卒葬乐安贝丘陵。

庚余公字永孚,精明易理天文,周显王时召为史官。庚寿公以侯爵徙居汝荫。

三十一世鼎峙公,字永安,生而神异,能辩阴阳,慎靓王四年江河尘裂,王祷于萁南,旬日无雨,乃召公设坛行礼,未几骤雨盈尺,王大喜拜为灵公。娶公孙鞅女,生四子仕周为公侯。鼎峃公,骁勇驰誉西番,功封登封侯,独不归朝,后形成西域蒋氏一支。

三十二世呈瑞公,赧王时官拜为相,内辅政务。呈采公为太保,配东毅公女,生子祚冀,祚赞。呈能公徙封维杨公居江都。

三十三世,祚冀公字明谨,周赧王时擢为大司马。祚赞公以侯爵徙居汝州,祚建公以侯爵徙居房子国。

三十四世,迁台公字大用,官位大司徒,配赵相蔺相如女,生子宗翰、宗朝、宗干。战国末期,巡防辽东,出使东国(今朝鲜、韩国),后隐居东北境内,有族人分居南阳一带。

迁衡公字大中,为将受命伐秦被执,秦欲爵之不受,秦迁东周君于阳人聚(今河南临汝西北)时随君隐居,配鲁郢公女,生子宗周、宗镐、宗鲁。宗周公在汉高祖时,功封摘秦侯,参阅世本,修纂蒋氏太宗世谱,名载史册。

公元前247年周赧王十年,赵武灵王攻伐中山国,中山畏敬献四邑请和罢兵。到前243年赵再次举兵伐中山,中山君溃奔齐地。公元前238年,中山国灭,迁其君主王室成员于肤施(今陕西米脂西北),据说有蒋姓族人改为李姓。秦攻西周国,取河南,尽献其邑三十六,丁三万口谪迁西周君于惮狐(今河南临汝西北),西周遂亡。东周赧王卒,周泯东亡。秦夺取国籍典史,九鼎宝器。虽说此时东周君尚存,则不再称王,史家遂以秦王纪年。

至此,东西周皆入秦,周始不祀,秦取天下周之故土,始制郡县,建三川郡于今洛阳市东北。蒋国袭封地,扩国土,先后有687年历史至此结束,蒋国人物不再仕周,族人播迁大江南北,雄关内外,先后分支全国五十七处,形成多处郡望之家。千年后的今天蒋姓,是中国百家大姓之一,序占中国姓氏第39位,人口达600多万。中华蒋氏正在为创建中华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人类文明史做出贡献。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