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家谱,创新传统文化

2015年02月09日 | 阅读:2302次 | 关键词: 家谱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编修族谱或家谱,女性是不能入本姓族的谱的,而记入丈夫姓族谱。但是,仅仅是附庸式的记入,况且只记姓,不记名。连名字也被“分割肢解”了,这是多么残酷的文化行为!

女性不编入家谱不仅是男权的绝对和极度的显示,也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家庭、社会以及政治地位作出的最基本、最根本的否定。家庭是社会的因子,没有家庭就没有社会;家庭是国家的细胞,没有家庭,就没有国家。一个国家的建立首先要以家庭为基础,而编修家谱对于女性而言,这无疑是表示人们对她们的“地位权”作出的“最基本、最根本”的否定!

所谓“修身其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代中国的文化观念赋予了“家”政治的含义。古人认为:治国也是从家庭出发。《大学》开篇即说:“欲治其国,先齐其家。”又说:“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古人把家的地位看得很高。一个女性在家没有地位,在国的地位就更无从谈起了。

中国的政治是“宗法政治,”即以血缘纽带为基础建立的政治框架。这在封建社会极其突出,就是现在社会,也还不能说已经完全走出了这个框架的阴影。古时朝代的更替,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就是“家”与“国”同一文化观念的具体实践和运用。女子不入家谱,又是中国封建政治在文化上的最基本,最根本的体现。

女子不入家谱,不仅体现了社会文化的极端封建落后,而且对人种生命的繁衍、生命的承接、生命的遗传所采取的态度也是极不科学的。家谱记载不仅是社会文化历史资料,还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关于人种发展的宝贵资料。如果家谱里只记男不记女,这样的记载绝对是不全面的,更是不科学的。这对研究认识族群的发展是不利的,是会受到一些限制的。所以,编修家谱时,把男性和女性放在等同的地位,也是研究实现人种科学遗传的需要。

公元二十世纪下半期以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许多地方,政府只准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遗传规律决定了有一半是女性,如果不让女子入谱,将会使很多人“无嗣”(更确切地说是后人没有考证的依据)。而实际上血缘并为中断。我看到有的古人编修的家谱中,不少人后面都有“无嗣”二字记载。我推想有的不是“无嗣,”而是他们的后代是女子。古人认为女子不算“嗣,”这是毫无人道和极其残忍的罪恶思想。从这点看,女性也是必须和男性一同入谱的。

据有的资料介绍,西方人编修家谱男女是平等的,男女是一起入谱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一些地方的人们在编修家谱时,已将女性记入了谱。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如中华民国时期湖南《大界曾氏五修族谱》,就把女子编入了家谱,而且谱后的“跋”也是曾宝荪这个女才子写的。不过,这样的情况很少。颇有意味的是,福建省福清市渔溪镇郑村的《定山郑氏族谱》,从中华民国起,女性却可以冠冕堂皇地入谱。

这些年来,中国民间兴起了修谱热潮,仍然有很多人不能与时俱进,继续沿用传统的修谱方法,将女性拒绝在家谱之外。这既是社会文化观念的落后,也是自然生命科学文化思想的愚昧。尽管是在新时代修订的家谱,其人文观念停止在封建时代的水平,大大降低了家谱承载文化和承传文化价值。

新时代遍修家谱,必须摒弃封建文化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虽然是家谱,但家与国相连。因此,今人编修家谱要从大处着眼,要考虑到文化的变革和民族的振兴。家谱文化里包含着民主文化。家谱文化应有益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抛弃封建的修谱观,客观上会起到活跃家谱文化、活跃民间文化的作用。而民间文化的活跃有助于民主政治的推进。提高女性的地位本身就有民主的含义。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