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圣曾子是儒学文化創立承传光大圣贤。作为儒学文四大圣贤之一,曾子的思想上承孔子之道,下开思孟学派,是传承孔孟思想的链铀人物。曾子在承传发展儒学文化起着关键而重要的历史作用,无论是修齐治平的政治主覌,还是省身、慎独之道,都在儒学思想体糸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对儒家文化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阅读:1954次
-
曾姓源流二:出自姬姓部分曾氏后人源自姬姓,至今有余3000年历史。。西周初期,周穆王南征江淮地区,封各姬姓诸侯于汉阳地区,周穆王后裔则封于缯邱,即在今河南北部的姒姓鄫国故地。春秋初期,曾国沦为楚国附庸,被迫迁往西阳(即今河南光山西南部)。战国初期,楚灭随国,曾国迁往随州地区,不久为楚国所灭。
阅读:1943次
-
曾姓出自姒姓,是以封地名命名的姓氏,最早源地是古之鄫(缯)国。据《世本》记载,夏朝少康封小儿子曲烈于鄫(缯),后来被莒国灭掉。鄫太子巫逃到鲁国,把“鄫”字去掉“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
阅读:3233次
-
当代曾姓人口月68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54%,在全国姓氏中排名第三十二位。目前,曾姓在全国的分部主要集中在湖南、广东、江西、四川等省,约占全国曾姓总人口的58%;其中,湖南为曾姓第一大省,居住在湖南的曾姓人口占曾姓总人口的月16.6%。其次为福建、湖北、重庆、广西、台湾、贵州等省份,约占曾姓总人口的29%。总的来说,目前全国形成了江南多、江北少的曾姓分部现状。
阅读:6398次
-
明朝时期,曾姓人口约4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49,为全国第四十四大姓氏。这一时期,全国形成以江西和广东为中心的两块曾姓人口聚集区,并且人口重心由东南向南转移。
阅读:2556次
-
一世黃帝,為有熊國(今河南省新鄭縣)國君少典氏之子,母附寶,傳感應天樞星而孕。姓公孫,長於姬水,一姓姬,居軒轅之丘,名軒轅,稱軒轅氏,於阪泉(今山西省解縣鹽池)三敗炎帝神農氏帝榆罔參盧,涿鹿(今山西省解縣涿澤)敗苗族阪泉氏蚩尤,代炎帝為天子,號有熊氏,新鄭縣有黃水、黃溝,故稱黃帝。正配西陵氏之女嫘祖氏,生青陽(玄囂)、昌意。舉二十五子。傳享年一百歲。逝於首陽山,葬於橋山(今山西省襄陵縣)。
阅读:1811次
-
一世烈曲(曲烈、曲列),少康所封,一傳季杼所封。春秋〈曾子斿鼎〉載:「曾子斿擇其吉金,用鑄將彝,惠于烈曲。」烈曲天生神異,精勤思考,擅長製作與發明,曾發明用來求直角的矩尺、用竹竿木棒做支架的方形漁網(罾)、射鳥用綁絲繩的箭(矰)、製作蒸飯盛菜用的陶器(甑)、以及教導族人織出各種圖案的絲織品(繒)。
阅读:1923次
-
曾氏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後裔。相传帝舜时,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据《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载,相传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後,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鄫”的地方,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
阅读:1757次
-
曾氏始祖巫為鄫國國君姒時泰世子。姒時泰欲立外孫,姒巫為自保,引魯國勢力以抗莒。魯襄公母定姒為鄫女,推為姒世美之姊妹,鄫子姒世美為魯襄公舅,姒時泰與魯襄公為表兄弟,兩國有舅出之誼,魯襄公為姒巫表伯叔輩。周靈王四年、魯襄公五年(公元前五六八年),姒巫以魯國大夫身分隨魯國叔孫穆子叔孫豹出使晉國,完成鄫國附屬魯國之儀式。
阅读:1329次
-
曾氏迁徙分布:据史料记载,曾据后人曾略居于抚州南丰(今江西广昌县东),是为抚州房。西晋永嘉二年(308年),曾氏有一支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此外,曾氏族人还迁居于韶州(今广东韶关)、虔州(今江西赣州) 、交州(今广州)、蜀郡(今成都)、豫章(今江西南昌)、吴郡(今江苏功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南阳(今属河南)江夏(今湖 北鄂城)、襄阳(今属湖北)等地。唐末,曾氏开始迁往福建。清代,福建人曾赐锡移居台南,此后,闽、粤曾氏不断有人迁居台湾,进而又有迁居海外者。目前,在全国大姓中排名32,而在台湾地区排名则更加靠前,位列第十六位。
阅读:164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