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岩山:古寺隐处话子陵
一 东汉那些著名的隐士
东汉时,隐逸之风盛行。一些道德学识出众的人不愿做官,甘当隐士,“遁世不见知而不问”。他们视富贵功名如浮云,留下不少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比如周党。他生活在两汉更迭时期,家境殷实,有良田千顷,却重义轻财,后来干脆把家产散给穷苦百姓,只身游学长安,遂成京都名士。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掀起了在全国招贤纳士的风潮。周党被接至洛阳任议郎,他不愿入仕,不久就称病辞官,在洛阳西边的山中找了一个窑洞隐居起来,无论朝廷如何召唤,也不肯出来。后来,人们将那个地方称为“不召寨”(位于今渑池县坡头乡),“周党隐居”也成为渑池古代八景之一。
再如韩康。他出身名门望族,精通诗书礼乐。东汉后期,社会黑暗,他便隐姓埋名,浪迹江湖,以卖药行医为生,“口不二价者三十余年”。汉桓帝刘志知道后,特派使者请他出山做官。就在进京途中,他又施计逃脱,隐居深山老林,最后无疾而终,给人们留下了“韩康卖药”的典故。
作为与周党、韩康齐名的东汉隐士,严子陵因为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窗,“事迹”就更具有典型性。
不过在当时,他的名字还不叫严子陵。他本姓庄,名光,一名遵,字子陵,浙江人。后来为避刘秀之子、汉明帝刘庄的讳,才被改为严姓。
严子陵“少有高名”,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年轻时,他与刘秀一起游学,二人经常同榻而卧,彻夜长谈,结下了深厚情谊。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二人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公元8年,王莽称帝,建立新朝;公元25年,刘秀击败王莽,建立东汉王朝,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光武帝。严子陵呢?仍是一介平民。他显然不想“高攀”,一看同窗当了皇帝,干脆避世隐居,就这样在江湖上销声匿迹了。
再说刘秀,这是一个厚道人,很念旧。他在洛阳登基后,思贤若渴,对自己的老同窗严子陵更是念念不忘,派人到各地寻找,还把严子陵的画像到处张贴。功夫不负有心人,你别说,时间长了,这“寻人启事”还真有效果,汉光武帝刘秀总算找到了隐士严子陵。
二 不愿做官的皇帝同窗
那是公元35年的一天,刘秀的侄子、齐王刘章外出打猎,偶遇一人“披羊裘钓泽中”,谈吐不俗,自称河上公。回来后,刘章忙禀报皇帝,刘秀怀疑此人就是严子陵,便“遣使聘之”。
那人确实是严子陵。他本不想露面,可刘秀再三派人来接,并在信中讲了一番掏心的话,称“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他感到刘秀确实是真心相邀,这才来到洛阳。
刘秀知道老同窗来了,十分高兴,当天就赶到旅馆探望。严子陵可好,不仅不出去迎接,还闭着眼睛装睡,不起床。刘秀也不客套,直接就到卧室去拍严子陵:“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意思是说,子陵呀,你怎么就不肯来辅助我治理国家呢?严子陵不吭声,过了一会儿才睁开双眼,看着眼前的天子、昔日的同窗,慢悠悠地说:“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既然说到了人各有志,不可相逼,刘秀只好长叹一声,回宫去了。
没过两天,刘秀又把严子陵请到宫中。这次二人“论道旧故,相对累日”,谈得十分投机。其间刘秀还问:“你看我比以往怎么样?”严子陵点头说:“嗯,不错,有长进!”晚上,二人仍像游学时那样同榻而卧,继续开“夜谈会”。结果严子陵也真放得开,睡着以后,还把脚丫子放到了刘秀的肚皮上。
那可是皇帝的万金之躯啊,岂是放脚丫子的地方!太史坐不住了,第二天就上奏,称“客星犯御坐甚急”。刘秀一听,笑了:“没啥,我和故人严子陵共卧而已。”他想拜严子陵为谏议大夫,严子陵不干,不辞而别,又隐居去了。过了几年,朝廷再召,严子陵仍不从命,直到80岁老死家中。据《后汉书・逸民列传》记载,汉明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对严子陵仍然不薄。
三 邙麓半坡的沧桑见证
关于严子陵隐居的地方,《后汉书》等多记载为浙江富春山,不过历来说法不一。孟津县白鹤镇境内有一座紫岩山,山上有千年古刹紫岩寺,相传即为严子陵的隐居地。
前几天,我从洛阳市区出发,先走洛孟快速通道,再从孟扣路与崔白路交叉口向北寻找紫岩山。路边一个瓜果采摘园的园主说,北边不远处就是邙山,“紫岩山是邙山的一段,你去找找看”。
还是27岁的杜鹏宇帮我找到了紫岩山的具体位置。他是杜甫后裔,在白鹤镇政府工作,曾听牛庄村的老人讲过严子陵的故事。“其实这山也好找,从镇政府往南走1公里就是。当地的老人说,山上还有不少和严子陵有关的遗迹,如子陵洞、子陵井等。相传紫岩寺就是汉末以子陵洞为中心修建的,规模很大,1944年前后毁于战火。这几年,牛庄村的一些村民又在原址上建了庙,那里还有一块明清时期的古碑,也许能从上面看出点儿什么。”
正值午后,天气炎热,虽然山不高,但我们找紫岩寺古碑也费了一些力气。它静静地立在紫岩山北坡的一座庙前,已裂为左右两半,又被加固修复。碑上文字模糊不清,细细看去,有“邙麓半坡”“紫岩古寺”等字样。也许,只有它的存在,才能见证紫岩寺的千年沧桑。
与古碑相距不远,是村民建庙时立的新碑,上有《重建紫岩寺佛祖殿碑记》,写道:“紫岩寺南踞邙山,北临黄河……中建水陆殿,为大汉严子陵修建,迄今已二千余年,历朝各代,累经兴衰,明嘉靖年间再度重修,寺貌焕然,惜二战时被毁,片瓦不存。”
相传紫岩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古时山上紫雾缭绕,岩石若隐若现。如今,山上紫雾不常见了,倒是满眼花树,蜂蝶起舞,生机一片。沉醉在扑鼻的枣花香里,我想,这倒真是一个适合古人隐居的好地方。严子陵若能在这山中过闲云野鹤般的日子,当然会“不顾万乘主,不屈千户侯”了,毕竟官身不自由。
如今,北边的紫岩山下,紫岩路即将修通。焦柳铁路从山麓穿过,每当火车经过,就会打破山中的宁静。千年古刹紫岩寺早已辉煌不在,但人们来到这里,仍会想起汉光武帝刘秀,还有他的同窗好友、著名隐士严子陵。
以上内容来自:洛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