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韦氏分部
广西韦氏分部
广西韦氏分部
多年蒐集、浏览、选辑有关史书、志书和姓氏通书、族谱等资料表明,广西韦氏有两支。第一支,也是最早最大的一支,即夏朝始祖元哲裔孙,秦、汉、唐、宋等朝从北方和中原大批南来,开发广西,繁衍后代,如今苗孙遍布八布桂东南西北中各市县。史书、志书、族谱凡写有“士著”者,还应上朔至战国,春秋、西周、商朝,骆越、西瓯族从黄河下游游牧到岭南(广西)定居的韦氏。第二支,汉朝韩信儿子韩滢,因父被害而改韦氵营,密送南海,某朝始,其子孙西移,如今分居八桂一些市县。
1、象州等两县韦氏
秦朝从军来,移民来,流放来的韦氏,广西中部象州,南部平南有考。东北西部市县也应有考,以逐步查清祖源,理出世系。
象州县韦氏
韦文机、韦敏主编,1994年出版的《象州县志》载:①韦姓系象州县第二大姓,仅此于覃氏。②象州县大乐乡韦贵豪保存的《韦氏族谱》记,韦姓颛顼(编者注:应为元哲)之裔,国号豕韦,迁广西后为岭南著姓。③历史上象州县有两支汉人南来,一支系秦朝从北方和中原移民岭南,一部份在象州定居,成为象州县早期移民(含韦氏)之一。另一支则是宋朝北方和中原大批汉人南来(含韦氏)。④明朝后,韦氏多由东兰沿红水河流经来宾、柳江迁入象州,韦山涛子千二韦景明的裔孙从东兰来,以那勒、韦瑞、巴廖、交址为聚居点。千五韦景文的裔孙韦经从平南来,住寿村、大乐、百丈、皇姑、象州、北晶、运江等乡镇。广西壮族自治区原主席韦纯束系韦经28世孙。
注:韦经,同名者两人或三人。这里的韦经系韦景文五世孙。
平南县韦氏
1993年出版的《平南县志》考:“平南韦氏大抵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进入和形成的,如秦汉‘徒中原罪人(编者注:大量的是从军来,移民来)九居期间。魏晋南北南,北主多战乱,部份士族南迁,先到广西(陆川、平南)一带落户。清康熙(1662-1722年)、乾隆(1736-1795年)年间,曾行奖励垦耕的政策,招集闽、粤汉人入桂务农。道光(1821-1850年)以后,广西南海、番禺、顺德、肇庆等地汉人,不断地到县内各圩镇经商。民国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粤藉汉人流入平南。据考,韦经,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入桂,后封地于融州、宜州一带(编者注:韦经、千五韦景文孙。韦景文,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平侬智高来,这里韦经入桂年代有误,或非千五韦景文孙。)韦经生三子:应仁、应文、应礼。应仁之曾孙、韦五嗣因避乱从宜州到平南。平南韦氏目前主要分布于东华、丹圩、六陈、大安、环城、平山、大鹏、国安、秀练、大新、安怀等乡镇。
2、合浦等六市县韦氏
夏朝元哲裔孙韦料贞,汉朝随马援伏波将军率军南来平定征侧、征武姐妹叛乱后落藉合浦,裔孙移居防城、上思、崇左、环江等市县
合浦县韦氏
1991年出版的《合浦县志》载:“全县姓氏159个,韦氏居第108位。”根据史书、志书、族谱叙述,东汉建武十六年(40年),交址首领征侧、征武姐妹起兵反对汉王朝,合浦等地“蛮俚”群起响应,下六十五城。十八年(42年)韦料贞随马援统帅大军南来,擒斩两征,平定叛乱后,马援班师回朝,留韦料贞及部卒戍边。韦料贞援那狼把总,落藉合浦。合浦有韦料贞后。
防城韦氏
京兆堂韦国后裔,青州府卫挥使韦料质(贞)为部将与马援南来,擒斩两征,平定叛乱后,韦料贞被派驻合浦、钦州、防城一带,任最高军政长官,赐世袭那狼把总。韦料贞在边屯垦中,沿用“和绥百越”政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鼓励子孙与越人通婚,边境安宁。在这块封地上,韦料贞子孙繁衍兴旺,成为望族。如今,分居防城滩营、那勒、大叶、扳八、洞中、扶隆、江山等乡镇和上思等市县。
上思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上思是82个姓,韦姓居第七位。”共和国《上思县志》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县姓氏109个,韦氏居首位。“上思是韦氏系防城韦料贞第五世孙韦文蔚率族人大举迁入,子孙大量繁衍。如今遍布全县各地,比较集中的有公正、思阳、叫安、东屏等乡镇。
崇右市韦氏
1994年出版的《崇左县志》载“全县共175个姓,韦氏居第9位,东汉为马援平定岭南,就有韦氏随征落藉左江地区。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狄青南征,部队来自山东,后由其部属(含韦氏)韦领江洲、左州、罗白、崇善等地并世袭上官。明清以至民国,亦有自广东、福建、江西韦氏移居。1958年有韦山涛子,千四韦景福裔孙韦妙应的14世孙韦燕彩、韦红彩、韦庆彩等10兄弟从浦北大成镇宝鸡村迁江州镇浦升村定居。根据韦纬级资料:韦法奇,祖藉山东,世居崇左县驮卢镇社瓦村水口屯,子孙繁衍已10代,又据韦榕资料,韦光,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已在崇善(今崇左)县梨山村居位,繁衍13代、17支。韦庆彩提供,崇左县有千六韦景武后裔一万多人,分居崇左各地。
环江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思恩县(1951年并为环江县)“韦、覃两姓最矩。”“韦氏之族,散居百村左右,族居最盛者为右区广南,左区古宾,后区下斡和穿山牛垌等村。而宣北县(1951年与思恩县并为环江县)邑民多聚族而居,卢、莫、覃、韦、蒙五姓最矩。”“韦氏之族,系出山东,始祖明道来自汉代,今有户九百六十。环江县水源、坡柏韦氏,系韦正修(号玉坤)裔孙。”
钦州市韦氏
1996年出版的《中国韦氏通书》载:“防城韦料贞后裔韦清相,其子孙居住钦州大寿那铺村,已繁衍18代。”1996-1998年出版的《韦氏族谱山涛支系·景岱、景宗、景福、景文分册》载:千三韦景宗裔孙分居板城、寺镇、那蒙、小董、长滩等乡镇,千四韦景福裔孙分居小董、板城等乡镇。
3、上林等六县韦氏
夏朝元哲裔孙韦厥,唐朝统军来桂,平定黄峒蛮黄少卿叛乱后,落籍澄州(上林)。1996年出版的《中国韦氏通书》指出,“韦厥裔孙分居马山、武鸣、隆安等县。”
上林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上林韦氏……始祖韦厥,……子金伦、银伦。”1996年出版的《中国韦氏通书》指出:“韦厥苗裔分居上林、马山、武鸣、隆安等县。”韦厥有后。上林县哪个乡镇村街韦氏系韦厥后裔?由上林县兄弟根据族谱记载和传说确定。韦山涛支系,千一韦景岱苗孙分居白圩、巷贤、西燕和太平等乡镇。千四韦景福苗孙分居白圩、巷贤等乡镇。千五韦景文苗孙分居大丰、明亮等乡镇。
马山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载:“隆山县(马山县)之大姓为韦、黄、兰三氏。”1996年出版的《中国韦氏通书》指出,韦厥“苗裔分居……马山……。”韦山涛支系,千一韦景岱苗裔分居周鹿、兴隆等乡镇。千三韦景宗苗裔分居片联、古陵等乡镇。千四韦景福苗裔24个分支,分居马山各乡镇。千六韦景武苗裔分居古灵、杨圩,上龙等乡镇。
武鸣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1949年全县85个姓,韦姓排第七位。”1996年出版的《中国韦氏通书》指出资料,武鸣韦氏族原有三:一为京兆堂韦厥裔孙,其代表有韦鸿恩世系,明·弘治(1488-1505)年初由上林县迁来,分居太平乡文谭村,已繁衍12月房、23代;①韦文聪世系,分居文育村。已繁衍23代;②韦宥柏世系,分居文筆村,已繁衍22代。二为韦三绝裔孙由……南京迁来;三为韦山涛裔孙,包括千一景岱裔韦继权、韦文全子孙迁居灵马,子孙繁衍20代和13代。千三12个支系,千六8个支系等。再者,“一系出宾州,始祖仲容(荣),千五韦景文3子,宋代迁来,今百余户。一系出山东益都,始祖松柏,宋代迁来,其后裔散居东区、今三百余户。一系始祖韦吴,凡呜山脚下,下由、杨圩、雷圩、两江、龙田、和圩、小际陆、马头韦氏,皆其后裔,现有千余家。此族自明已盛,中分二者,明代五,清代三。”
隆安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隆安全县56个姓,韦姓居14位。”《隆安县志》编委会统计,1985年全县147个姓,韦姓仍为14位,主要分布于丁当、乔联、杨湾、万朗、上孟、龙礼、爱华、南圩、那桐、都结、布结等地。1996年出版的《中国韦氏通书》指出:“隆安县有韦厥后裔。”
都发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都安县……韦、黄、兰人口最盛。”都安县地方志编委1987年调查,全县206个姓,其中韦、黄、兰人口最多。致于祖源,1996年出版的《中国韦氏通书》指出“最早有韦厥支系,稍晚有韦山涛支系,另一支相传韩信后裔,始祖韦天贡。此外,从区内各县、市及邻省(广东、江西、湖南、贵州)亦有入迁者。”清楚的有千一韦景岱21世孙韦英炯裔孙居住安阳镇和举街。韦正周,明·洪武(1368-1399)年间率子韦兆虎、韦兆象、韦兆鳞从东兰迁今都巡大兴乡百康村,子孙繁衍已13代。千四韦景福七世孙韦文昌、韦主器、韦护等后裔居住镇安街。中共广西区纪委原书记韦成栋都安县地苏人。
大化县韦氏
1987年析都安、巴马、马山地设置大化瑶族自治县。1996年出版的《中国韦氏通书》指出:“大化韦氏在该县也是大姓之一,其族源支系有三;主要‘韩改韦’天贡支系,人数多分布广。其次韦山涛世系。三为韦厥裔孙。后者虽历史久远,但所占比例较小。”按历史,韦厥唐朝统军来桂,韦山涛宋朝率军来桂,留6子及宗亲1700人于桂,繁衍后代,历史长,人数多,子孙便多。天贡何时来桂?不清楚。
4、东兰等四十五市县韦氏
宋朝韦山涛随枢密副使狄青统军来桂,平定侬智高叛乱后,韦山涛留6子及宗亲1700人于广西。这支留人多,仕官多,妻室多,子孙也多。如千一韦景岱20世孙韦祖宏,士司,生子24个。今天,韦山涛苗裔遍布八桂东南西北中各市县。
东兰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今据调查,东兰九十七个姓,……人口最盛者为韦姓。”1994年出版的《东兰县志》述:“1985年全县姓氏171个,韦姓居首位,分布全县各地。……韦氏先祖来自山东,……历代都是这里的执政者。”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韦山涛从山东携6子,领宗亲1700人的铁骑军,随狄青到宾州(宾阳县),元夜绕道高田佛子村合灶隘,于宾州昆仑关(雄南关)西南的归仁铺(当时宣化县,今南宁市兴宁区)打败侬智高。韦山涛大子韦景岱奉狄青命令追歼侬智高北侬日造的残敌,入木兰(东兰)设行营于都彝,后累建战功,授木兰安抚司(土司),世袭26代,历619年(至改土归流)。土司妻室多,儿子多,遍布东兰18个乡镇和广西上林、田东、田林、柳江、柳州、凤山、宜州、都安、河池、南丹、环江、鹿寨、来宾、桂林、永福等市县以及贵州都匀、独山、荔波等地。
5、景岱分支土司世系及后裔公流
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景岱跟父山涛和北景明、景宗、景福、景文、景武,领铁骑军,从京东东路(今山东省)随枢密院副使狄青到广南西路(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州(今宾阳县)。在狄帅指挥下,正是戊午日,与诸军于昆仑关打败大成国仁惠皇帝侬智高。侬智高北侬日造收残部沿红水河北逃,景岱与弟奉令率兵追歼,告捷,入木兰(今东兰县),景岱设行辕于都彝,后累建战功,授木兰安抚司(土司),世袭。
1任景岱,号克敦,称天公(千一)(1028-1099)木兰安抚司,管理平林、都铭、三旺及内外12哨。墓葬都彝板华坡青龙戏水地。祖妣南丹莫氏,墓葬牙忙坡。子使一、使朝(君朝)。
2任君(1056-1122),袭父职,撤行辕,立州署于波豪,授士知州,形成军政统一的体系。祖妣黄氏,子宴闹。
3任宴闹,字韦灏(1077-1144),袭士知州。祖妣那地罗氏,子瑯琊。
4任瑯琊(1101-1164),袭士知州。祖妣陈氏。子韦邦。
5任韦邦(1124-1186),祖妣龙氏,子良辅。
6任良铺(1150-1209),袭土知州。祖妣田州岑氏。子韦康。
7任韦康(1173-1236),袭土知州。祖妣韩氏。子尧书。
8任尧书(1198-1259),袭土知州。祖妣黄氏。子韦煜。
9任韦煜(1222-1280),袭土知州。祖妣南丹莫氏。子崇雅。
10任崇雅,字德隆(1245-1320),袭士知州。祖妣冯氏,子韦殷。
11任韦殷(1274-1346),袭土知州。祖妣龙氏。子成物。
12任成物(1297-1364),袭土知州。祖妣黄氏。子韦璋。
13任韦璋,字晏勇(1319-1394),袭土知州。明《实录类篡·广西史料卷》572页载:“富挠之先(祖)自宋以来,踞有东兰、西兰两州,……富挠之父晏勇仍跨踞东兰”。祖妣田州岑氏生富挠,庶韩氏生钱保。
14任富挠,字金保(1344-1426),袭土知州。开辟宜州都街、洛素一带地方,归附朝廷。洪武十二年(1379年)遗北钱保诣阙,上交所授印信及进贡方物。所授印信及进贡方物。钱保匿定挠名,以已名上,朝廷不察,以钱保知东兰州。钱保剑暴虐,民不堪命。众拥富挠请广西发兵相助,执钱保证其罪,仍以其地归富挠。富挠复职后,奉旨封奉训大夫,御赐名贤顺。正室周氏生万目、万喜、万成、万亮,冯、杨二氏生万杰、万红(龙)、万卜、万岩、万邦、万章、万年、成世共12子。公婆均葬鹅岭,后裔分居:万成住波豪,万亮住隘洞,万杰住高岭,万红住泗城,万卜住那地,万岩住凤山,万邦住都彝同旁,万章苗孙住宜州、都街、金城一带,万年住贵州独山。
15任万喜(1367-1410)。万目胞弟未袭先故。万喜袭土知州。祖妣韩氏,生韦爵。公婆共葬凤山嘉山。
16任韦爵(1388-1437)。祖妣杨氏,生韦月、韦玩。韦月未袭先故,韦玩替袭。杨氏葬岩右左边。韦月子孙分住新烟、江平等地。
17任韦玩(1409-1465),袭土知州。祖妣刘氏生光宗。公婆同葬板介山
18任兴宗(1430-1474),袭土知州。因征战显赫,授军功两次。祖妣那地罗氏生祖钅宏、祖锦、祖锈、祖陪,妾梁氏生祖安。公葬岩石山,罗氏婆葬武篆纳烈村那汉坡。后裔分在田州、泗城府等地。
19任祖钅宏、,号半山(1449-1502),成化为年(1473年),袭土知州。十一年(1475年)将州署从兰阳迁武篆。弘治三年(1490年)、四年(1491年),因平定述昆等地叛乱有功,奉旨拨请谭、南乡、三岔、伏屡归东兰州管理。公墓葬泗城府龙盘山。祖妣南丹莫氏及庶室韩、陶、林、谢氏共生23子:正宝,袭东兰土知州;正东,号玉凤,字韦槐,授永定长官司;正西,守良保,授下旺土司;正南,号玉璋,管洛东、洛西;正北,字天陀,住柳州三都;正碧,号玉耀,住三岔;正禄,字韦桐,授周安土司;正祥,字正同,住上林;正修,号玉坤,住环江;正秀,字韦梧,住粤东;正理,号玉影,后裔住都街、洛索、金城;正文,字忠英,回山东原籍;正武,字中忠良,授监军,住钟山;正旺,字韦汉,住双乐;正赐,字玉乾,授德胜土司,住羊角村;正用,字玉虎,授安定长官司;正蛟,字玉豹,住贵州独山;正标,字友台,上林舍人;正道(全道),管下院石七村庄;正延,后裔住同乐、三坡、都安高岭;正益(韦直),后裔住东兰那焦、宾州;正魁,住东兰长江;正国,字韦思,授柳州三都巡检。
20任正宝,号玉龙,敕封平北伯(1478—1510)袭土知州。明朝中期,日本海盗(时称倭寇)大肆侵拢我国广东等地,使东南尚海一带“积骸如陵,血流成川”,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正德四年(1509年),正宝奉调,率东兰、南丹、那地等土州的“狼兵”赴广东潮州、惠州,与那里的军民剿倭,屡歼顽敌,战绩卓著,直抵九连山贼巢,不幸箭伤。五年卒于惠州行辕。将尸体运回葬于岩石山。祖妣田州岑氏,生虎臣、虎麟、虎锯;庶室黄氏生明阳,居上林高顶村;妾宋氏生韦丝、韦线,居上林。
21任虎臣(1495-1516)年15,随父赴广东潮州、惠州讨倭。父在九连山受箭伤后,他指挥“狼兵”冲锋陷阵,力斩敌酋,一举攻克九连山。父辞世,虎臣袭土知州后,正德八年(1513年)又奉调率“狼兵”赴闽、粤沿海,协同当地军民抗倭,参加大小战斗数十次,屡战屡胜。十一年(1516年)凯旋班师时,被奸臣严嵩毒害致死。因虎臣战功赫赫,生前武宗皇帝赐“哀孝忠勇”匾。卒后,妻王氏和岳父守仁实奏朝廷,谥封为“武夷侯”,从优抚恤,并将尸体运回东兰,葬岩石山。奉旨旌表碑铭一座,敕赐修制石马、石狮、石象等。祖妣黄、王二氏。子起云。
22任起云,号葵轩(1514-1557),袭土知州。嘉靖十三年(1534年)将州署迁今之兰城。自幼娴刁武艺韬略,胸情报国雄心。嘉靖年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一带,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三十四年(1555年)奉调偕长子应龙率“狼兵”到抗倭第一线,被命为前锋,在浙江嘉兴、石塘湾、王江泾打了三个战役,歼敌3000余人。接着,又在泾坎痛击敌寇,斩首300余级,烧毁汉奸江直勾引倭寇入侵的战般30余艘,“自军兴以来称占功一等。”时因奸臣严崇弄权,纵容其义子赵文华虎构事实,冒报功劳,陷害功臣,总督两广军务的张经被害下狱,起云愤恨不平,坚决引退,报准班师回籍。公与陆、金氏婆同葬拉州坡。13子:应龙,四十二年(1563)袭土知州,加四级服色,隆庆三年(1569年)奉征广东南海卫倭寇,陷伏,部属校尉黄振谋、黄振略战死。经多次血战,乱平告捷。敕封明威将军加十一级,以都司职任衔。应凤分住宜州。应蛟,授雏容土巡检。应虬住东兰,孜灿替应,龙孜奎袭东兰土司,应河(显能)为上林周安镇土巡检。应鳌,授上林古逢镇土巡检。应臻,授平乐土巡检。应螽,分住东兰隘洞哨。应鲲,授上林思吉土巡检。应忠(?)。应腾,分管长江哨,住州洛村,子孙分布红水河一带。应莹分管泗孟哨。应鸾分管武篆哨。
23任应莹(1548—1605),万历年间(1573—1620年)分管泗孟哨为哨长(千户)。妣张氏,生文葵、文翰(居上林桥贤乡水头村)、文隆(子孙分居武鸣灵马胡龙村)。公婆葬陇景山。
24任文葵,字普吉(1568—1631),泗孟哨长。妣黄氏,生继祖、继业。继业(辉)住仁里。公婆墓葬拉好山。
25任继祖(1587-1655),泗孟哨长。妣黄氏,生光宗、光元、光第。公婆共葬廷有坡。
26任光宗(1617—1672)泗孟哨长。妣黄氏,生兆瑞、兆廷、兆祯、兆明。兆明后裔分住兰阳、拦墨、那六村。兆廷、兆祯移居切学(北荷石)纳仁村。公婆共葬廷有坡。
至此,“改土归流”土司世袭政策终止。
东兰人才辈出,明朝世袭土司官韦正宝、韦虎臣、韦起云等,系东南沿海抗倭的名将。韦正宝被册封为平化伯,韦虎臣被册封为夷侯。民国韦拨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韦玉梅为右江功维埃军事委员会负责人。韦国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韦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韦祖珍为少将。
近代,某些“史学家”,把夏朝元哲裔孙韦景岱,千一、天公。与韩改韦的韦天贡等同,并“制造”一些“理论”,大书特书“天公”、“天贡”均系韩改韦,他们的目的,是拔高自己吗?未听说上级发给他们金奖。想捞油水吗,三几千稿酬,不够半餐饭,哪是为什么?只能说是把水搅混。谁是民间传说的正宗韦氏,谁是韩改韦?由自己定夺,任何人都不能强加给任何人。
柳江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柳江县“韦氏之族,明·万历(1573-1620年)间从东兰县迁来。”1991年出版的《柳江县志》叙:“全县189个姓氏,其中韦、覃为大姓”。1998年出生的《韦氏族谱·山涛支系·景岱分册》载:柳江县韦氏系韦山涛长男,千一韦景岱苗裔,今集居百朋、进德、三都、里雍、流山、里高、成团、穿山、土博、洛满等乡镇。
来宾市韦氏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迁江县志》载:“大姓以黄、韦两姓为主。……来自山东,人数占全县百分之三。”民国二十六年(1937)《来宾县志》载:“县属男口五万六千一百六十三,姓氏一百四十有七,韦氏男口最多。”“1990年统计,全县姓氏285个,韦姓为首。”
韦氏中,韦山涛大子,千一韦景岱裔孙有25个支系,分居来宾、平阳、寿山、三五、板江、城厢、王山、良江、蒙村、石牙、陶邓、南泗、北五、凤凰、大湾、良圹、正龙、桥巩、七洞等乡镇。千二韦景明裔孙多分居迁江一带。千三韦景宗11个支系,分居石陵、平阳、陶邓、迁江、五山、大里等乡镇。千四韦景福裔孙分居寿山、蒙村等乡镇。千五韦景文裔孙分居良圹、陶邓、南泗等乡镇。
合山市韦氏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迁江县志》载:“大姓以黄、韦二姓为最,于明初来自山东,人数占全县百分之三。”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来宾县志》述:“县原……姓氏一百四十有七,韦姓男口最多。”1952年迁江县并入来宾县,合山(原来宾县辖地)。1981年六月,以合山矿区为中心,划出来宾县部分地区成立合山市,市辖两乡一镇。有千一韦景岱、千三韦景宗、千四韦景福各一支裔孙聚居北泗及岭南镇。
忻城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1919年“忻城县钜族为韦、黄两氏。韦氏有两系,一系为土著,二系来自东兰。宗支源流,莫可评考。”忻城县地方志编委会1982年统计,全县姓氏148个,韦姓为首,韦山涛大子,千一韦景岱裔孙分布全县各地。其中居住较集中的有古逢、宁江、马泗、欧洞、思练、大圹、安东、北更、红渡、遂意以及城关等乡镇。千五韦景文裔孙分居宁江等乡镇。
钟山县韦氏
民国三十年(1941年)《钟山县志》载:“全县生氏115个,韦氏居第七位。“民国三十八年(1949)刘介编《广西通志》述:”韦氏之族,其先东兰人,始祖镜,明·弘治(1408-1505)年间,东兰土司奉征徭(瑶),平乱后留戍其地,子孙繁衍,丁口二千余人。“1996年出版的《中国韦氏通书》考”,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庆远府(韦山涛裔孙)东兰人韦忠良、韦忠英奉调征平梧州、龙城、昭(今平乐、昭平、钟山一带)等,于正德三年(1508年)住守清圹(今钟山县),忠英返山乐原籍,忠良及其裔孙在此繁衍。
柳城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邑有僮(壮)人、客家人,百姓人数中,僮人以韦覃两姓为钜。”1992年出版的《柳城县志》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全县有106个姓氏,韦氏为首位。”1987年姓氏302个,人数最多者仍是韦姓。在六圹、马山、冲脉、洛屋、寨隆、古岩等乡镇,单一韦姓的村庄有74个。多属山涛支系,如千一韦景岱的裔孙韦王朝就是由柳江百朋大相村迁入柳城县凤山、三都等地。
河池市慎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邑之钜族,覃、韦、莫三姓称最,全邑丁口,十分有其六。”如今,韦山涛支系,千一韦景岱裔孙分居全市各乡镇。
融安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韦氏之族,大而且著。”“或日莫、韦、覃三氏,客士著大姓。”据考,韦氏始祖一支自庆远、南丹迁来,已定居数百年,传承十五至二十代。二支从湖南迁入。韦山涛大子千一韦景岱裔孙韦存亮后代,分居大将乡。韦英德、韦英盛后代,住东宅、南江等乡。韦若学后代住大城乡。韦肇先后代住四意村。韦宗仁、韦宗文、韦朝仁、韦朝圣、韦礼隆、韦德奈、韦德明、韦高曾等后代住大将乡。
融水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韦氏之族,大而且著。宋元明多代来自湘粤,散居全境。”或曰,莫、韦、覃三氏,皆土著大姓。据考,韦山涛支系,千一韦景岱裔孙,自庆远南丹迁来,已定居数百年,普遍已传承十五代。
百色市韦氏
1993年出版的《百色市志》述:“1982年全市195个姓,壮族人数占70%,壮族中韦姓居第二位,其族源韦山涛裔孙韦朝发,上林县韦汉村迁来,还有韦山涛裔孙韦经分支。”千三韦景宗裔孙志延梅居住弄和乡巴平街。
南丹县韦氏
1996年出版的《中国韦氏通书》载:“南丹韦氏为大姓,其先代自宋(960-1279年)初年(编者注,应为北宋皇祐五年,即1053年)起相继从山东、江西、广东、湖南、贵州等迁入。”韦山涛长子,千一韦景岱15世孙韦万目及其裔孙。“明·永乐九年(1411年)起世袭那地土州士官,……从东兰迁入,形成的支系分布于吾隘,罗富、东河、东合、六寨、大厂等乡镇。”
恭城县韦氏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恭城县志》载:“明·洪武(1368-1398年)初年,势江源梁朝天等在西乡八角岩(今西岭乡)‘谋反’,由庆远府(今宜山,南丹等地)调集韦、陈、周、石等23姓之兵士前来平定后而留居恭城。”1992年《恭城县志》述:“1989年全县205个姓氏,韦姓居15位。”从庆城府来者,为千一景岱或千二韦景明裔孙,恭城龙虎韦氏宗祠,竖韦公德、韦公对为主位。
凤山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凤山县韦氏之族,其系有二:一山东邹县,一广东潮县。全县百分之十四五皆为此族。至今凤山韦氏仍为钜族。”
1996年《中国韦氏通书》考: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韦兆能、韦兆统的子孙曾奉命到凤山产城,后被龙承义等夺取,韦氏子孙被迫迁往长州等地。“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日,东兰土司韦朝辅巡逻打猎到凤山县城射击,一枪有三声九响之应,加上风景优美,田地平坦,于是在凤山县城设立东兰凤山土分州。”此一支系千一韦景岱后裔。
龙胜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僮(壮)族姓氏,以梁、谭、韦、蒙、白、陆、贲、杨、廖、黄最多。”全姓居第三位,1992年出版《龙胜县志》述:全国侗族姓中韦姓居12位,壮族19姓中,韦姓居第7位,分布于南部和西部地区。韦氏祖迁,早见于宋代,明、清亦有庆远府韦迁入。
柳州市韦氏
柳州市韦氏,主要系韦山涛大子,千一韦景岱苗裔,分居长圹乡及市内一些街道。《中国韦氏通书》载:“明·嘉靖(1522-1566年)年间韦思授柳州都府巡检职,柳州韦氏有其支系。”
三江县韦氏
1992年出版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志》载,1986年全县壮族2176人,韦氏居首位,侗族等24个姓中,韦姓居第七位,汉族39个姓氏中,韦姓居第17位,千一韦景岱后裔韦国林从南丹迁三江县文楼,子孙繁衍已12代;韦万前迁古宜镇州天屯,子孙繁衍已14代,韦江源迁江源村,子孙繁衍12代,还扩迁和平、寮六、梗板、沙宜、板瓦、牛圹、板揽等村屯。韦传亮从东兰迁三江和平乡青马屯,再扩迁独洞乡林略村、福安乡源溪村,后定居侗寨笋脉(今廖村)已繁衍14代,子孙分居和平寨、方寨、林略村、廖村、杉木寨及下余等地。
昭平县韦氏
共和国《昭平县志》述:1989年全县姓氏185个,韦姓居第29位,其祖宗多系京兆堂南迁之裔孙。韦应允于清·康照十八年(1679年)从藤县下桐香里迁至昭平高裕乡花赵冲定居,子孙分布富裕乡镇唐山村一带。
罗城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罗城县“覃、潘、吴、谢、韦、黄、刘、梁、任诸姓为著。”韦氏有土、客二系。土系可追朔到战国前骆越族,客系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来自东兰,系千一韦景岱后裔。
宜州市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覃、莫、兰、韦四姓最钜,邑土著也。”1990年全国四次人口普查,宜山县(市)238姓中,韦为首姓,遍及全县。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韦山涛从山东携6子,领宗亲1700人的铁骑军,随狄青到宾州(宾阳县),元夜绕道高田佛子村合灶隘,于宾州(宾阳县)昆仑(雄南)关西南的归仁铺(当时宣化县、今南宁市兴宁区)打败侬智高。与兄奉狄帅令追歼侬智高北北侬日残敌入木兰(东兰),后累建战功,移庆远府(今宜州)南三镇,任庆远府永宁县长官司,世袭永定土司。裔孙有32个支系,除住宜州各乡镇外,还分布上林、桂平、象州、浦北等地。
宾阳县韦氏
民国《宾最志·姓氏》载:1946年全县姓氏146个,韦氏人数据首位。共和国《宾阳县志·姓氏》叙,1980年全县姓氏295个,……韦氏人数也列前茅。1986-1998年出版的《韦氏族谱·山涛支系·景岱、景宗、景福、景文分册》述:千一韦景岱裔孙分居太守、思陇、新桥、芦圩、武陵、洋桥等6个乡镇。千三韦景宗裔孙分居思陇、河田、武陵、新宾、宾州、芦圩、邹圩、和吉、黎明、黎塘、高田、陈平、太守、新桥、大桥、洋桥等16全乡镇。千四韦景福裔孙分居邹圩、宾州、大桥、黎明、露圩、古辣、武陵、中华、思陇、新桥、太守、陈平、洋桥、河田、黎塘、王灵等18个乡镇。千五韦景文裔孙分居宾州、大桥、芦圩、中华、黎塘、黎明、洋板、和吉、吉辣、甘棠、河田、新桥、武陵、新圩、双桥等15全乡镇。千六韦景武裔孙分居和吉镇。
南宁市韦氏
南宁市(含今邕宁区、良庆区、江南区、西乡塘区、青秀区、兴宁区)韦氏按《韦氏族谱·山涛支系·景岱、景宗、景福、景文分册》,韦山涛这一支。千三韦景宗苗裔分居九塘、三塘、安吉、浦庙、四塘、五塘、长塘、良庆、那洪、伶俐、百济、新江、那楼、那陈、吴圩、延安、那马、南晓、南阳等19个乡镇。千四韦景福苗裔分居良庆、安吉、等乡镇。千五韦景文苗裔分居西乡塘、安吉、亭子、金陵、双定、那隆等乡镇。
横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横县于“清代称盛者,为陈吴等六姓,钟、韦等七姓次之。”《横县县志》统计,1982年姓氏194个,韦姓人数最多。1996-1998年出版的《韦氏族谱·山涛支系·景岱、景宗、景福、景文分册》载:千四韦景福苗裔分布百合、校椅、陶圩、平马、莲圹、云表、峦城、南乡、那阳、灵竹等11个乡镇。千五韦景文苗裔分布镇龙、石圹、云表、灵竹、良圻等5个乡镇。
贵港市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贵县(今贵港市)属姓氏,均有数十,其中以覃、韦、刘、梁、杨诸姓人口较繁。”1996-1998年出版的《韦氏族谱·山涛支系·景岱、景宗、景福、景文分册》和1997年出版的《贵港市韦氏族谱》述,贵港韦氏分居20个乡镇。韦山涛子,千三韦景宗裔孙分居古樟、东龙、蒙公等乡镇。千四韦景福裔孙分居樟、木岭、五里、三里、石龙、东龙、古樟、蒙公等8个乡镇。千五韦景文裔孙居住中里、樟木、黄练等3个乡镇未弄清祖源而同居山北、振南、覃圹、思怀、根竹、港城、贵城、奇石、庆丰、木格等10个乡镇尚有大量韦氏。
武宣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武宣“全县有覃、韦、黄、陈等99个姓氏,韦姓居第二位。”1996-1998年出版的《韦氏族谱·山涛支系·景岱、景宗、景福、景文分册》述:千三韦景宗裔孙分布通挽,思灵等乡镇,千四韦景福裔孙分布桐岭、通挽、金鸡、新龙、三里等组长镇,千五韦景文裔孙等分布马步等乡镇。
北流市韦氏
1993年出版的《北流县志》载:“1975年全县姓氏203个,韦姓居第20位。”1996年出版的《韦氏族谱·山涛支系·景岱、景宗、景福、景文分册》叙:“千五韦景文苗裔韦经后代,分居民安、六麻、北流、石富、扶新、新圩、隆盛、平政、圹岸、清水口、六靖、华东、新荣、大里、大坡、山围、民乐等乡镇。”
浦北县韦氏
共和国《浦北县志》载:“1990年全县姓氏182个,韦姓为一般姓氏。”韦善通主编《韦氏宗谱》记述浦北韦氏亻良兵情况,“明·咸化二十二年(1464年)”和正德六年(1496年)广西田州竹根村韦立杨实(文)曾两次带领广西田州亻良兵至广东归德八冬(原广东今广西浦北县寨圩镇乐民乡一带)剿贼。剿平贼完之后,则留在当地屯戍耕守。明·正德亻良兵底册载:八年八月十五日给照的34户亻良兵中有韦氏亻良兵花名册如下:韦立……“1996-1998年出版的《韦氏族谱·山涛支系·景岱、景宗、景福、景文分册》记载韦氏分布:千二韦景明裔孙分居乐民镇。千三韦景宗后裔分居乐民、寨圩等乡镇。千四韦景福后裔分居乐民、六硠、福旺、官垌、寨圩、龙门、大成等乡镇。千五韦景后裔分居乐民、寨圩等乡镇。”
容县韦氏
1996年出版的《中国韦氏通书》载:“1982年普查,容县有姓氏218个,韦姓居第8位,分布于全县各地。其中,松山、黎村、十里、沙田、慈堂、宁冲、古泉及容城镇较集中。”《新唐书》二六O《外戚传》载:唐中宗的国丈志玄贞流死钦州,玄贞的四子韦询、韦洗、韦洞、韦讠比亦客死容州。另据“《新唐书·韦丹传》贞元十五年(799年)韦丹任岭南道容州刺史。‘教民耕织,兴学校,仁北太行。’容县韦氏应与此有关。”“明万历(1573-1620年)年间,南雄府保昌县韦奇的儿子韦荣迁至广西容县,其子孙分住江口、排埠一带。”韦山涛子,千五韦景文苗裔韦经子孙分居容县石头、十里、石寨、黎村、杨梅、松山等乡镇。
容县韦氏,“武状元”较多。如韦灿(1899-1940)抗日战争时期与日本军激战阵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国民党中央军委员会追认为少将副师长,1986年由广西区民政厅下文追认为烈士,松山乡松山村人。韦云松(1889-1950年)上将军衔,松山乡儒地村人。韦赞唐(1909-1951)少将军衔,松山乡松山村人,韦有鹏,少将军衔。
陆川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全县118个姓中,韦姓居第38位。”1993年出版的《陆川县志》述:“1990年全县姓氏272个,韦姓为31位。”1996年出版的《韦氏族谱、山涛支系、景文分册》述:千五韦景文23世孙韦宁裔孙分居沙波、平乐、米场、珊罗等乡镇。
田东县韦氏
1996年出版的《韦氏族谱、山涛支系、景文分册》载:韦中敢后裔分居林逢镇,韦国恬后裔迁居思林镇,韦成章后裔迁居头圹乡,韦文崇后裔迁居义圩乡,韦玄通后裔迁居思林镇,韦崇高后裔迁居平马镇。
田阳县韦氏
1996年出版的《韦氏族谱、山涛支系、景文分册》载:韦成章后裔迁居头圹乡,韦布闷后裔迁居百育镇。
藤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该县共有78个姓氏,韦姓为第15位。”藤县韦氏来源有三,一为“京兆堂”世系南迁的裔孙。一为南京应邦世系,由广东南雄、高州等转迁而来,一为志山涛裔孙韦经后裔分居太平、山口、大疏、罗姑、五屯、下波等乡镇。三支均为元哲后裔。
金秀县韦氏
1992年出版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志》载:1987年全县有瑶族4.6万人,汉族3.2万人,壮族5.7万人,壮族姓氏中以韦、罗、蒙、李、覃为大姓。他们大多是明朝初期迁来,如桐木、鹿鸣、大蚕、旧村、龙庆等乡镇。1996年出版的《韦氏族谱·山涛支系·景文分册》载:千五韦景文苗裔韦经支系,由平南县迁来。
梧州市韦氏
梧州市,主要为苍梧县,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全县姓氏161个,韦氏居第32位。根据各地族谱考,苍梧(梧州)韦氏三大支,第一支京兆堂之韦胜寄于明·浩武元年(1368年)迁至梧州落藉。第二支南京之韦应邦裔孙从广东南雄府迁入。第三支千五韦景言语苗裔韦侄子孙韦春奎后代分住苍梧胜州一带。这三支,均为元哲后裔。
玉林市韦氏
1996年出版的《中国韦氏通书》载:该市韦氏人口不多,分布也比较分,主要在山心、玉林、葵阳、沙圹、成均、沙田、樟木、南峰、博爱、石南、城隍、太平山、新桥等乡镇。祖源清的有韦山涛子,千四韦景福裔孙分居城隍和山心等乡镇。千五韦景文裔孙分居成均、铁联等乡镇。
蒙山县韦氏
共和国《蒙山县志》载:“全县145个姓氏,韦姓居第15位。”韦氏于明·洪武(1368-1998)初由庆远府河池、南丹、宜山等县迁入,主要分布在莲花、栗木、平安、蒙山、西岭、龙虎、西河等乡镇。祖源的有三支,一支千五韦景文后裔韦经子孙韦邦孚从平南迁入安州的文圩、西河、夏宜等乡镇。一支,南雄会韦其介子韦阔于明·万历(1573-1620年)年间迁蒙山县汉豪乡坡冲定居。一支,韦庆厚子孙于清·道光(1821-1850年)年间从北流迁至蒙山黄村乡定居,这三支均为元哲裔孙。
贺州市韦氏
1996年出版的《中国韦氏通书》载:“椐考,贺县韦氏为不同时期从时期从区内外迁入。如千五韦景文五世孙韦经后裔从平南‘黄金山’迁入贺县。”
平果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称,平治县‘氏族钜而著者,黄、韦、凌三姓,皆籍隶山东,宋代迁来’平果海城韦氏系千六韦景武裔孙,与马山县下旺同一支系。
灵山县韦氏
1996-1998年出版的《韦氏族谱·山涛支系·景岱、景宗、景福、景文分册》载:灵山县韦氏,韦山涛子千三韦景宗裔分居那乡等乡镇。千四韦景福裔孙分居平山、石圹、丰圹、三海、灵城、文利等乡镇,千五韦景文裔孙分居灵城、三海、石圹等乡镇。1996年出版的《中国韦氏通书》述:“据谱载,宋罹难大臣韩车后代(韩车至山东历城落藉时改用韦姓)韦田宏于元朝迁上林六秀村后,其子孙于明清迁和灵山、横县等地,目前该支系仅灵山、横县人数约五万余人,在灵山境内则分布于旧州、三海、平南、烟墩、丰圹等乡镇。”
永福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百寿县(1952年并入永福县)黄、莫、罗、韦邑称四大姓,丁口最多。韦氏之族,其系不一,最盛为东兰一支,明末迁来。”永福县“李、王、张、候、秦、章”为著姓,“胡、韦、吕、林、周、刘、梁、唐”次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韦瑞霖系永福县人。”1996年出版的《中国韦氏通书》载:韦山涛长男,千一韦景岱后裔韦瑞霖先祖,明代从南丹迁临桂县再迁永福县。
桂平县韦氏
1998年出版的《韦氏族谱·山涛支系·景宗分册》载:“韦山涛子,千三景宗裔孙韦尚长迁住桂平县南木镇。”
博白县韦氏
1996年出版的《韦氏族谱·山涛支系·景宗分册》载:千五韦景文30世孙韦高迁博白双凤乡定居,繁衍后代。
天等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全县110个姓,韦姓排位35位,韦山涛支系,千五韦景文裔孙韦日健居住上映乡福宝屯。
6、宁明等十九市县韦氏
各个朝代迁徙广西定居的韦氏,有的先祖由于文化低,没有编写族谱留下,造成祖源世系失传。有的虽然编写有族谱,但断代太长、太多,无法连接,在新兴谱牒学研究中,需要各地广泛发动,搜集史书、志书、族谱等资料,查祖源,接世系,弥补过去的损失。
宁明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该县149个姓氏中韦氏为一般姓氏。重要分布于桐棉一带。”
明史载,永乐四年(1406年)剌封韦延寿为思陵(宁明县)明知州。正统元年(1436年)韦成袭,成化十四年(1478年)韦昌袭。正德三年(1508年)韦伯勇袭。韦延寿何时到宁明?属哪一支?待查。
凭祥市韦氏
《凭祥市志》编委调查,1985年全市姓氏170个,韦氏人口为一般。
龙州县韦氏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出版的《龙州县志》载:“龙州县共有姓氏70个,韦姓居第16位,1985年《龙州县志》编委会调查,全县姓氏147个,韦姓居第18位,水口乡桐桂村志荣昌,民国初年任相桂军第一军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广西省边防军司令,未几,他统军到宾阳县参加总堂秋大祭,并捐白银2000文,修理韦氏总堂。”
大新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大新县(万承县)18个姓,韦姓排12位。”共和国《大新县志》编委会统计,1982年全县137年姓,韦姓排17位,主要分布在昌明、新振两乡。
阳朔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全县97个姓,韦姓居第31位。《阳朔县志》编委会调查,1985年全县156个姓,韦姓为29位。”1988年出版的《阳朔县志》述:“阳朔县韦氏,大部份由广西各县迁来,小部份宋代后由外省迁入,主要分布于高田、普益、普益两乡。”
临桂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全县195个姓氏,韦氏居第48位。其中僮(壮)族以韦、蒙、白黄、莫为多。”
韦乐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记:“马家乡以陈、黄、韦、谭、全、潘、李为大姓,”“元坛乡韦姓次之,”“金华乡陈、黄、张、韦、欧阳、钟为大姓。韦、张诸姓,清朝初迁来。1992年县方志办统计,全县姓氏278个,韦姓为一般姓氏。”
荔浦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莫、陈、李、何、张、韦七姓最大。”原藉多湘、赣、粤、闽、其姓迁于明、清两代。
富川县韦氏
1996年《中国韦氏通书》载:“据统计,该县韦氏仅数百人,比较集中于富阳镇、朝东镇一带。”
天峨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天峨县李、黄、韦、罗、岑五姓为邑钜族。”1994年出版的《天峨县志》述:1982年全县姓氏185个,韦姓为首位,共1946户。其中更新、直纳两乡为526户;向阳、燕来两乡272户;芭暮乡503户;六排镇174户;其余散居5个乡镇。
灌阳县韦氏
1996年出版的《中国韦氏通书》述:“1990年灌阳县有姓氏209个,韦姓为一般姓氏,人口两三百人,且居住分散。”
巴马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万罔(巴马)县大姓系黄、覃、韦、罗四姓,韦姓约三千人。”
德保县韦氏
1996年出版的《中国韦氏通书》载:“宋·皇祐五年(1053年)浙江绍兴府余姚县,韦光辉、韦天锡、韦文绪等随狄青南征侬智高后,留居德保城外南街,德保韦氏应有支系。”为元哲裔孙。
田阳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田阳土多客少,大姓为黄氏,……次李、岑、梁、农、罗、韦、邓诸姓。”岑、韦两姓,宋代来自浙江。
那坡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全县38个姓氏,韦姓第12位。”
岑溪县韦氏
1996年出版的《中国韦氏通书》载:“岑溪工化乡顺和里古眉村韦氏系韦庆厚裔孙,于清朝由北流县六郎村迁来。”岑溪旧街韦氏先祖韦月,中卫先祖韦德,中会韦氏先祖韦焕,都是广东南雄府保昌县韦奇介的儿子,于明·万历(1573-1620年)年间迁入。韦会国(南雄世系)的第九个儿子渭亮也住岑溪江宁。总之,该支系在岑溪人口众多,分布广,其远祖属南京韦应邦,还是元哲后裔。
扶绥县韦氏
1996年出版的《中国韦氏通书》指出:“扶绥县韦氏,主要分布于扶南、长和、四和、中东、东罗、东门及岜盆、渠旧、渠黎、柳桥、山圩、昌平一带。”
天峩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1949年,天峩县李、黄、韦、罗、岑五姓,为邑钜姓。”1994年出版的《天峩县志》述:“1982年普查,全县姓氏185个,韦姓居首位。更新、直纳两乡526户,向阳、燕来两乡272户,芭慕乡503,大排镇174户。其余各乡镇有散居。”
乐业县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全县24个姓氏中,韦氏居19位。分散居各乡镇,而西新化、同乐等乡镇为韦氏聚居区。”
桂林市韦氏
刘介编《广西通志·1949年稿》载:全市共有姓氏360个,韦氏在53位。1996年出版的《中国韦氏通书》述,桂林市韦氏,“多数宋、明之间来自外省,湘赣最多,闽、粤次之,其他省又次之。”
临桂县韦氏
1996年出版的《中国韦氏通书》指出:“1949年初统计,全县195个姓中,韦氏为第48姓,……其中僮(壮)姓以韦、蒙、白、黄、莫为多。”
7、苍梧等十二县韦氏
苍梧、鹿寨、灵州、全州、兴安、资源、富川、凌云、西林、田林、靖西、隆林等县也有韦氏,根据史书、志书、族谱及传说,各县要弄清祖源、支系,最好写出族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