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氏子孙龙的渊源

2013年07月08日 | 阅读:979次 | 关键词:

  安仁乡位于达州市达县境内,距县城52公里,面积29.9平方公里,谭氏是安仁乡的大家族。据当地老人口述, 康熙三十六(1697)年“湖广填四川”时,湖南籍移民从湖南省安化县来川,定居达县安仁乡。初来时,为了家族在异域他乡能够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和谐平安,入川始祖根据湖南湘中地区的龙舞锥形,再融入川东地区特色,创制了子孙龙,希望借这一形式,以娱年节,同时借舞龙这一传统形式,祈求家族团结昌盛、平安和谐。300年来,当地谭氏移民的后裔们,一直秉持祖宗的遗训,坚持年年舞子孙龙,即使是在上世纪的一些非常时期,也从未间断过。
现在的四代传人谭顺林,生于1929年,得到父亲谭孝喜(三代传人)的真传,习得舞子孙龙的技艺,能独立完成子孙龙的全部工艺,目前安仁乡舞子孙龙还是由他编排,并统一保管舞龙所得的喜钱,用在来年的表演上。据谭显军回忆,每逢春节时,安仁乡会扎龙的村民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听从村里老者的安排,扎龙,糊纸,炸灯芯。子孙龙是用竹篾轧制,外糊彩纸,龙头造型独特,温顺祥和;龙舌呈圆球形,称为“宝”,不是人们常见的可以摇动的长条形状,而是呈圆球形,被称为“宝”,也叫“龙珠”。龙身长度固定为九节,从龙头到龙尾,每一节内都必须点龙灯,共十灯,龙头内两灯,俗称“九节十灯”。“灯芯特别讲就,每年都是要由专门技艺熟练的师傅制作,所谓的灯不是蜡烛,也不是电灯,而是将捶烂的嫩竹梢搓成绳状,经麻油反复浸泡,然后蘸松香晾干。”谭显军告诉记者,“最后一道工序特别重要,要把半成品放到盛有麻油的锅里炸,火候非常重要,不然不能顺利点燃和长时间燃烧,最后就制成了火捻。”
百姓通谱网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