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迁徙分布3

2013年03月28日 | 阅读:1769次 |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分裂时代。在这个时代,充满了战事、饥荒,民族间的争斗,以及南北的对峙,充满了人生的痛苦,居住地的迁徙与漂泊不定,但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并最终趋向于统一。

       陕西是苏氏族人的大本营。苏则家族,在武功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史中隋唐时期的苏氏名人都号称为苏则的后代,这类的文字也见于苏家的相关谱牒。苏则是扶风武功人(今陕西扶风),他生活在三国的曹魏时期,曾在西北边地酒泉郡、安定郡(今甘肃镇原)、以及金城郡(今甘肃榆中)作郡守,积极发展生产,使当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尽快恢复。苏则有儿子苏怡、苏愉及苏慎,苏愉在西晋时曾任太常、尚书。

      苏愉的儿子苏绍为诗人,在西晋时也有一定的名气。从《晋书》中可知,苏愉还任过凉州刺史,晋泰始年间(公元265~274年)曾与河西的鲜卑人大战,而退守内地。

      苏则的后代苏湛为北朝时人,西晋末年大乱时,举家避难河西,北魏时回归故里,苏湛的父亲苏拥曾任秦州抚军司马,苏湛在北魏孝庄帝时任尚书郎、散骑都尉和中书侍等职,主要生活在当时的都城洛阳。在《晋书》中,还记有源于“秦雍之世门”的苏霸,他在鲜卑秃发部的南凉政权中任昌松太守,昌松郡在今甘肃武威县一带,他为南凉守城,面对强敌,发出了“吾宁为凉鬼,何降之有”的誓言,城陷后而壮烈殉职。

      苏翘,与苏霸同乡同宗,在昌松郡的漠口屯兵五千,为南凉将军。由匈奴刘氏建都长安的前赵政权,有武功男子苏抚见于史籍。八王之乱时有任长安令的苏众等。还有出生在今陕西武功县苏坊村的苏惠,她因怀念丈夫而独创的《璇玑图》诗而著称。北周时期,属于武功派系苏则之后的最著名家族为苏绰家族,他在宇文氏掌权的西魏、北周政权中官拜大行台度支尚书,并兼司农卿,他提出的《六条诏书》是一个纲领性的治国施政方略,为北方实力增强,以及北南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弟弟,苏椿,曾在武都郡、西夏州、弘农郡任郡守,还担任武功郡守等要职,在乡里极有威信,后进爵为侯。苏绰的堂兄为苏亮,西魏时任职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车骑大将军等要职,苏绰工于经画大政,苏亮则以文字典章而著称,二人均为当时的贤才,世称“二苏”。

        河北作为苏氏族人的分布中心,也已经形成。苏双,与刘备同乡,为“中山大商”,他在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县)经商,与刘备相交甚密。在东汉末群雄并起的年代,苏伯、田银在河间(今河北献县)举起义旗,以致曹操欲意亲征,后在手下的劝说下改派曹仁行晓骑将军,都督七军讨伐,并平定了这股异己势力。在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政权中,属于王族宗室慕容皓的妻兄叫苏泥,他们家族世居中山(今河北定县),当时这里也是后燕的都城所在。在苏氏族谱中常常提到“平陵六派”,其中“武邑”、“武疆”两派都属于平陵即苏建的后代。《仙源苏氏源流考》也提到“赵郡之苏”,为苏章之后因官于邯郸,而留居于赵郡的史实。但从先秦以来苏氏族人的分布情况考察,“河北苏”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世居武邑郡(今河北武邑)的苏侃家族,其祖父苏护曾任武邑太守,在当时应该是地方的望族。苏侃曾长期在南朝的宋、齐两朝任职,他与萧道成关系交往甚密,萧氏建立南齐政权后,他亦任黄门郎、射声校尉等要职,直接参与了南齐政权的内部机要大事。

        属于武邑者还有苏淑,他在北魏政权中历任太学博士、员外散骑侍郎、殿中侍御史,除在京师洛阳外,他还在荥阳(今河南郑州)、乐陵(今山东乐陵)、中山(今河北定县)等郡任郡守一类的要职。属于武强(又作“武疆”,在今河北武强)者有苏琼,他在东魏政权中先后任南清河太守、乐陵太守等,有关他“公堂悬瓜”的故事,已成为廉正自律的千古美谈。

       河南是苏氏族人的最早聚居地。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城)也应有“苏氏世族”。三国时期,陈留外黄(即今河南民权西北部)苏林,是曹魏政权中不可多得的大儒,被奉为“儒宗”,他长期在京师担任散骑常侍、太中大夫等要职,退休后还收有许多学生,是当时儒生们向往和敬仰的儒学宗师。河南籍的的苏氏族人应有不少,但多已失传。由于河南位居中原,为当时的政治中心,因而有许多客居于中原的苏氏族人。如魏文皇曹丕的皇姬苏氏,她是邯郸怀王曹邕的母亲。曹操时有宫中的工匠苏越,曾在宫中移植“美梨”树。当时曹氏都邺(今河北临漳),但多次移住洛阳。邺都位于今河南河北交界处的漳河之畔,也是当时的战略要地,在曹氏建都前,为袁绍的势力范围,袁绍的儿子袁尚曾安排苏由、审配守邺,苏由后投奔曹操,并协助攻取了邺。在魏嘉平六年(公元254年),时任黄门监的苏铄与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等共谋大事,与当时的权贵司马家族作对,事情败露后被捕身亡。这件事不仅见于《三国志》,也见于《晋书》,这件事的失败也标志着曹氏政权已成为司马氏手中的玩偶。西晋孝愍帝时,也有在宫中担任殿中都尉的苏马,受命执行帝王间的机要联系。

        此外,在北方地区还有一些十分活跃的苏氏族人,如曾在曹魏青龙元年(公元233年)并州刺史遣部属追击北鲜卑比能所部,追击者将军苏尚,便生活在今山西及北方大漠一带。在今甘肃一带,酒泉苏衡与羌人及“丁令胡”万余骑攻掠边县,张既与夏侯儒受魏帝之命迎击,苏衡后归顺曹魏,受命守护西部边陲。十六国时冉魏政权定都邺,而在常山郡(河北元氏西北部)任太守的苏亥,实际上守护的是冉魏政权的。北大门,后在慕容氏打击下弃常山而奔于新兴(今山西忻县)。以后他又与慕容恪大军作战,又奔于并州,苏亥是冉魏政权中十分活跃的军事人物,正是军力不济而最终导致了冉魏政权的覆灭。在西晋时,还有常山太守苏韶,他与李含有一定的往来。在前燕时期,原属于张平所部“镇北”苏象等,率垒壁一百三十八个,归顺前燕慕容儁,被复官封爵。在刘聪的前赵政权中,有部将苏铁,在攻取三辅中,立有战功。在与后燕政权抗击的势力中,兰汗的左将军苏超迎击慕容宝。北方的苏氏族人也有随元帝南下者,如周访的部将苏温受命痛击以竟陵(今湖北钟祥)自立的杜曾。

        在今山东的苏峻家族,也是南下东晋而于史有载的。苏峻是长广挺县人(今山东莱阳),东晋建立后,他南下广陵(今江苏扬州)而被封为膺扬将军。苏峻主要活动在鲁、苏、皖一带,对当时的朝政有较大影响。

        南北朝时期,中原士民南迁是中原地区最有影响的移民活动。苏氏族人在南方的活动见诸于文献,曹魏大将乐进领兵击走刘备的部将关羽与苏非等。当时在孙吴的势力范围内黄祖居于夏口(今湖北武汉),他手下有都督苏飞,数次向他推荐甘宁,以至孙权平定黄祖时欲加害苏飞,在甘宁的力保下,苏飞得以赦免。此外,还有在孙吴政权中任长沙太守的苏代,以长沙、零、桂等三郡割据的苏马等,在孙坚大将朱治的打击下,才得以平定。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