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迁徙分布5
宋、辽、金、元时期:
苏氏铜山派重要人物,在宋初任参知政事的苏易简,从“居翰林”时便来到当时的北宋都城汴京生活,苏易简数代均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生活,不仅有自己的宅院,还有自家的坟茔,易简的儿子苏耆,逝世后即归葬于“开封县宰辅乡中书村先茔”。易简的另一个儿子苏叟,逝世后也归葬于“开封县宰辅乡风池原先祖墓穴之下”。
到了易简的孙子苏舜元,在江吴一带任职后,逝世后即埋葬在润州丹涂县(今江苏丹涂)五老山下。他们对家乡,也就是祖籍的印象已极为粗浅,其故乡情结,与隋唐时期重出身、重家世,自然是无法相比的。我们再以苏轼为例,自从苏家父子三人走出四川后,除了苏洵死而回故乡眉山送葬外,其余的时间很少能回去,似乎已把常州作为养老送终之地,在那儿购置了房产,而且在那个并非故乡,也非任职之地居住了较长的时间,即使在逝世后,也没有“落叶归根”,而是选择了既非故乡,生前也很少生活过的“汝州郏城钧台乡上瑞里”,即今河南郏县作为终老之地。
苏氏族人在南方形成了福建、浙江、江苏,即南方苏氏族人分布格局的三大中心。每个省都有十余个地方,与苏氏族人有关,这在以前是极为少见的。这是因为在五代时期中原战乱时,有相当一部分中原士民南迁福建、浙江,如苏颁的先祖苏益便是这次南下移民的苏氏族裔之一,他们随王潮、王审知在福建建立了闽国,他们带去的中原先进文化,加速了当地的开发与发展。另一方面,南宋政权建都在杭州,中国政治中心的南移,也使大批的高层士民集聚在当时的京城附近。
在金、元时期,由于辖区的原因,《金史》中的南方籍苏氏族人极少;而元朝的苏氏族人,记载上以河北为代表的北方苏氏族人为主。
苏绎《浙东四明苏氏族谱源流》,写于元成宗大德丁酉(公元1297年)。主要记述浙江四明(今浙江宁波)一带的苏氏族人迁移情况。其主支谱系为苏忿生、苏建、苏嘉、苏纯、苏章。迁移路线也是河南、陕西、河北。苏章是个关键人物,其后裔有苏味道,尔后居眉为眉山之苏。另一支为苏则、苏绰、苏瑰、苏益等,苏益随王潮入闽为隰州刺史,居于温陵(今福建泉州),为闽派之苏。有关主支谱系,多以正史史传人物进行组合排列,尤其是将蜀派苏易简与闽派支系混淆,绝对是不可取的。但在苏洵以下的谱系,如苏轼四世孙为苏甲原,国学博士,余姚县尉,南宋灭亡后,隐居于四明之月湖。生子六人:苏江为直学,居董溪;苏河为学正,居余姚;苏淮为提举,居董溪;苏海为学正,居奉化;苏溪为乐正,居于鄞县。
苏基《重修同安苏氏族谱序》中,谈及在闽、粤地区苏氏族人的徙迁。其最早在仙游,以后又分居到同安田头,以及青礁。宋时分居虎溪,到明洪武时分迁太江、合浦。从太江分迁到碧浦、广林、松浦、洪福等地。以后又散居车田、黄山之麓、漳浦、南靖,以及广东海丰、东计、兴化等处,还有居住在上平、龙溪、海澄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