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迁徙分布2

2013年03月28日 | 阅读:1796次 |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史籍《史记》曾记载“项羽大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军队攻打的对像是秦军,统领秦军的将军苏角,被楚军攻杀。作为秦军将领,苏角应与苏胡一样,久居关中,他们均为苏氏族人西进的早期移民。此外,在与刘邦军队决战的秦将中有苏驵,他曾统军在泥阳(今甘肃宁县)与刘邦手下的大将郦商决战,而兵败。苏驵,以及苏角、苏胡等,见于史载,说明在秦国及至秦朝,有以武为职的苏氏族人为秦帝国而尽力。

        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正式任职内右史的苏纵便在长安生活。汉武帝晚年病重于甘泉宫,权臣江充以病在巫蛊为由,而到太子宫中追查,时任黄门的苏文即为江充的随从,在此后的一系列宫中争斗中,受冤杀者甚众。始作俑者江充不仅被杀,也被夷灭九族,苏文亦被焚于“横桥”上。到王莽当政时,方士苏乐受命在宫中筑“八风台”,“台成万金”,可见筑台耗费巨大,并在台上作乐。而同为苏氏族人的儒生苏章,则不仕王莽,隐逸而去。

       此外,在长安还有富豪苏回,被贼人绑票,时任京兆尹的赵广汉,以计擒住了贼人。

        在京城及附近居住苏建苏武家族。

        苏益在《吾族渊源》中,讲到了苏建苏武家族的来源:“汉兴,高祖徙天下豪杰以实关中,苏氏亦由河南河内而迁秦,遂家于长安杜陵间。至汉武帝时,建公官校尉,从卫青大将军,西汉元朔二年,匈奴人寇击退之,收河以南之地。西汉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立大功,封平陵侯,居长安而葬武功,其后遂家其所封,是为武功人。”

        江浩在《苏氏族谱源流四修序》中提出:苏秦子“廷奇,居相位。奇五世孙胜,徙居杜陵。越十世,建为平陵侯,后为游击,复为右将军。”

       到了东汉时期,京师移都洛阳。苏竟,字伯况,西汉平帝时以明《易》为博士、讲书、祭酒,善图纬之学,能通百家之言。王莽时外放为代郡中尉,时值内乱国弱,匈奴扰边,仅代郡独能保全。东汉光武帝时,拜为代郡太守,并坚拒匈奴,后因病离开代郡,到京师拜为侍中。数月,因病免官。苏竟回家养病,潜心学问,作《记诲篇》等文章传于世,年过七十而逝世于家中。这种籍在外地,在京城任职并家居洛阳者,在史料中亦有记载,如曾在东汉宫中任中常侍的苏康,在东汉特有的外戚与宦官的争斗中,苏康深受汉桓帝的重用,左右朝政,与窦太后势力进行争斗。此外,光武帝时,还有在京城任司隶校尉的苏邺,系下狱而死,与他同案而死者有“用气自行”的王磐和丁鸿。在顺帝时,有在当时世家大族崔援手下任门生的苏祗。

       在陕西武功世居着苏建的后代。东汉时期,有苏章家族。苏章为扶风平陵人,他的祖父苏纯为中陵公侯,在“三辅”一带受人尊敬,被时人称为“大人”。苏章官至冀州刺史,他的哥哥的孙子叫苏谦,曾任金城太守。苏谦的儿子叫苏不韦,为报父亲被杀之仇,而卧薪尝胆,追杀仇人,很有阳刚之气,但也受到责难,并遭受满门被杀之灾。

        苏砒在《苏氏世谱原序》中记载:“汉兴,天下混一。苏氏封侯者四人:江阳侯息,海常侯弘,薄侯昌,而史失其传。”

       平陵侯苏建。其中,在汉武帝时,集中兵力,平定南粤王叛乱,南粤王赵建德便是由伏波将军的司马苏弘抓捕归案的。苏弘也因功受封为海常侯,其海常侯国在琅琊(今山东胶南)。自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7月受封,到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苏弘死,无后而国除,前后共七年。

       蒲侯,见于《史记》和《汉书》。其封地由《汉书》标定在琅琊,但从“蒲”义考察,应在今山西境内。苏昌在囝县(今河南杞县)以县尉的身份,参与平定淮阳王谋反而有功,于延和二年(公元前91年)11月受封为蒲侯,食封一千户。他的儿子苏夷吾后继封为侯,到西汉成帝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被削为民。其侯国历汉武、昭、宣、元、成帝等五帝共七十三年。江阳侯的封国在今四川泸州一带,《史记》记载其地在“东海”,即今苏东北、鲁东南一带。江阳侯,《史记》又作“江陵侯”。孝景六年(公元前151年),赵国相苏嘉因平定吴楚之乱,而受封,食邑二千五百户。

      《史记》年表所列江阳侯的诸侯分别为:第一代是江阳康侯苏嘉,《汉书》作“苏息”,其在位年代为前元六年~中元三年(公元前151~前147年)。第二代是江阳懿侯苏序,在位年代自中元三年~建元三年(公元前147年~前138年)。第三代是苏明,《汉书》作“苏朋”,在位年代自汉武帝建元三年~元朔六年(公元前138~前123年)。第四代是苏雕,在位年代为元朔六年~元鼎五年(公元前123年~前112年)。

      东北地区有任西汉辽东太守的苏季,在《汉书》专列有他的“赋一篇”。在山西还有汉文帝时屯军句注(今山西代县)的将军苏意。在今山东金秀一带有汉朝的山阳郡,《汉书》记载:三年“十二月,山阳铁官徒苏令等二百二十八人攻杀长史,盗库兵,自称将军,经历郡国十九,杀东郡太守、汝南都尉。”《汉书》、《天文志》、《五行志》、《杨胡朱梅云传》、《谷水杜邺传》、《何周武王嘉师丹传》等均有记载,有的并记这次起义历时年余,历郡国四十余,并将其与陈胜起义并列。苏令的故乡不得而知,但他主要活动在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交界及邻近地区是没有疑问的。在汉朝桂阳即今广东连县,有被称为仙公的苏耽,他因善于道行而盛名于世。

        另外,在东汉初年的战乱中,在今甘肃一带的以隗嚣为首的反对王莽的势力中,有志士苏衡为“祭酒”,参与了军国大计的谋划。在《后汉书》中记述了凉州刺史梁鹄治罪苏正和一案,参与此事的盖勳并没有因与苏正和有仇,而借机报复,他说:“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并秉公断案,使苏正和“喜于得免”,苏正和是武都即今甘肃西和县人。

       在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的过程中,也还有非常活跃的苏氏族人,如虽为王莽的使臣,但被刘秀极为看好的苏伯阿,以为其为“王者受命”。

       陈留人(今河南开封)苏茂,他是汉更始帝手下的一员大将,为更始帝任命的“讨难将军”,他击破方望主刘婴的大军,又在弘农(今河南灵宝)与赤眉军大战,他还受命进攻温城,与寇恂大战而受挫,并受命守护洛阳。以后他又率军攻杀淮阳太守,以广乐(今河南虞城)为中心,并依附刘永,被刘永任命为大司马、淮阳王。刘永被光武帝俘获后,他又拥立刘永之子刘纡为梁王。后与庞萌等合兵三万,进国桃城(今山东任城),汉光武帝刘秀亲率大军,坐镇蒙城,指挥决战,苏茂兵败。苏茂在今苏鲁豫皖交界处,与刘秀军多次对阵,可以说是当时刘秀最为头痛的精锐之师。在当时的混战中,还有鄙(今河北高邑)大姓“苏公”,这位苏公虽然史不见名,但在今河北高邑一带苏氏族人已成为当地的大姓,当是没有疑问的。

        属于“河北苏”者,还有当时在律历方面很有造诣的苏统,他是钜鹿人(今河北平乡)。东汉永平年间,在奉车都尉窦固手下任司马的苏安,出战北匈奴车师王。东汉初在南方的交阯任太守的苏定,依法治郡。他们的里籍虽不得而知,但北到大漠,南到越南北部,都有苏氏族人活动的踪迹。此外,还有一些不知里籍的苏氏族人,如东汉初年进攻弘农郡,生获郡守的苏况;赤眉余部将领苏臣;以及东汉末任职汉中太守的苏固等。见于《后汉书》的还有一些苏氏族人,虽然无法肯定是“武功派”,但为今陕西人是无疑的,如扶风人有苏固,还有因伪言图谶事而下狱的苏郎等。京兆霸陵人(今陕西西安)有苏顺,字孝山,他以才学见称,好善学术,隐处求道,晚年被拜为郎中,所著赋论、杂文等十六篇。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