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万洲冉氏溯源考
第一节 冉氏溯源考
水有源,木有本,人有祖。追本溯源是人们寻根问祖之常情。《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女生为姓,原始人群是一个老祖母所生为一姓、一氏族部落。至夏、商、周三代时,中国进入了父系社会,一个老祖母所生之子孙,以男子为统,分成了若干支系为氏。男子称氏,女人称姓。秦始皇后,姓氏合一,成为家族的标志,氏上升为主。姓氏形成,子孙知其血统所出,血缘关系,同姓不婚,强健后裔,尊长爱幼,和亲睦族。
一
《史记·五帝本纪》及有关史典所载,炎黄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也就是中国大多数姓氏的始祖。海内外华人都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
我国早期的史著《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有蟜氏,生炎帝,娶有熊氏生黄帝。黄帝居姬水边,而姓姬;炎帝居姜水边,而姓姜,黄帝和炎帝是同一祖族分裂出来的两个胞族。炎帝是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烈山氏,亦作厉山氏。黄帝打败炎帝、蚩尤部族,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
黄帝生二子:玄嚣、昌意。据史籍资料考证,冉氏是玄嚣的后裔。至姬昌周文王的第十子季载,为河南冉氏的得姓始祖;第六子曹叔振铎为山东冉氏的得姓始祖冉求的远祖(详见第四章第一节冉氏远源世系表)。
《中国姓氏大全》:冉源出于姬姓。周武王有同母兄弟十人,冉季载是最小的一个。武王死后,武庚(商朝遗部)和三监(管叔、霍叔、蔡叔)作乱,周公旦平定。季载在平乱中有功,封于聃(今河南平舆县西),建诸侯国。他也是周王室司空,地位很高。其子孙以封地“聃”为姓。司马迁的《史记》去“耳”写作“冉”,因此,冉季载乃河南冉氏得姓始祖。
《姓氏寻源》:周文王子封聃国,司马迁书作冉,则冉出于聃也。周文王少子载,字季,为成王大司空,封于聃,号聃季,后以国为氏。《中华民族源流史》:姬姓聃,季载之后,冉闵乃聃季载之后者。《古今姓氏书辩证》:周文王子封于聃,太史公省聃的“耳”为冉,最为有理,以国为氏,后人去耳为冉氏。
清同治《冉氏家谱·姓源考》:“姓氏笺云,冉氏系出姬姓,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之后。冉,国名,冉季载所食邑,故子孙以国为氏也。”湖北利川《冉氏族谱》在姓氏起源中说:“吾族周后裔也,自冉季载分封以来二千余岁矣。”苍溪、阆中《冉氏宗谱》说:冉氏“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文王第十子冉季载,名姬冉(古姓:聃、冉阝都是冉姓)。”《百姓祖宗源流集》丛书云:“周武王将自己的弟弟季载封于冉地,称冉季载,以封地为姓,子孙代代相传姓冉。”贵州遵义冉村《冉氏宗谱》载:始祖冉季载,周文王第十子,长妃太姒所生。季载封于聃(今河南平舆县西)。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第三章)载:“司空聃季(载)授土,其后子孙去耳为冉,以地为姓,是为冉姓之始”。
《冉氏族谱》的记载,均肯定冉氏是冉季载后裔,季载为冉氏得姓始祖。其远源始祖是黄帝;血缘始祖是周文王。黄帝之子玄嚣的子孙传至姬昌周文王之子季载始姓冉。对此,有人置疑。再引文物和史料证实之。
《北朝墓志丛札》一书,载《染华墓志与冉闵史料》一文说:1990年秋(或1991年初),于河南省偃师县城关镇杏元村东砖厂出土“北魏染华墓志”,现藏偃师县商城博物馆。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编《洛阳新获墓志》等都有染华墓志及考证。
染华(465~524)墓志叙父、祖家世,是研究冉闵的新史料:“君讳华,字进乐,魏郡内黄人也。其先帝喾之苗裔,周文王之少子冉季载之后。高祖闵,赵武帝初,封西华王、侍中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黄钺大将军、录尚书事、武信王。赵祚既微,遂升帝位,号曰魏天王。群臣依皇图,奏改族,因即氏焉。”说的是赵王养子石闵称帝,复姓冉事。其封号有误,西华王当为西华侯,武信王当为武德王。墓志与史实完全相符。染华墓称高祖为染闵,《晋书》、《太平御览》、《后赵录》等书,均作冉闵,而不是染闵。这一文物的出土,给冉氏族源提供了可靠的物证。
考古出土的青铜器“庚壶冉子”全文证实:“冉子”是春秋中期齐国人,楚灵王十二年(公元前530年)伐吴战争中,任军中司鼓,此时正当年壮。冉子是原聃国之遗民,徙居齐国。
珍贵的史料是历史的载体。它真实地记录了历史长河中的人与事。《左传》是史学界公认的春秋时期最早、最可信的史籍。其中有不少有关“季载”、“聃”的记载。定公四年:“……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为大宰,康叔为司寇,聃季为司空,五叔无宦,岂尚年哉!”桓公九年、庄公六年分别记有聃甥、聃启的史实。昭公二十年、定公八年,分别记有冉竖、冉会、冉猛的史实。聃甥,居邓国(今河南邓县),春秋初期人,为邓侯甥,任邓臣。文公十四年:“周公将与王孙苏讼于晋王,叛王孙苏而使尹氏与聃启讼周公于晋,赵宣子平王室而复之。”周王室公卿争权,聃启受命赴晋讼周公,得晋派赵盾率军平乱,周室安宁。聃甥聃启为聃季载之后裔也。定公八年记载有冉会、冉猛之事,是年,鲁侵齐,于国门阳州之战中,冉会、冉猛兄弟配合作战,相互照应,鲁军退师之时,冉猛“伪伤足而先,其兄会乃呼曰:‘猛也殿’。“同年,鲁侵齐,……战将与冉猛巧妙进战,……”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历史巨著,由于它成书于汉代,时间很早,可信度很高。其卷三十五详细记叙了冉季载之史实。
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冉季载最少。同母兄弟十人,武王、周公、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
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封叔旦于鲁而相周,为周公;封叔振铎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处于霍;康叔封,冉季载皆少,未得封。
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而分殷馀民为二:其一封微子启于宋,以续殷民,其一封康叔为卫君,是为卫康叔。封季载于冉。冉季载、康叔皆有驯行,于是周公举康叔为周司冠,冉季载为周司空,以佐成王治,皆有令名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