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万洲冉氏溯源考四
迁徙与分布
氏族和民族都有一个迁徙,定居(分布)的过程。迁徙的原因主要有:族众繁衍,分支离祖,这种迁徙是近距离和缓慢的;政局变更,隐居避难,这种迁徙是远距离和快速的;出仕为官,子孙随居,这种迁徙有远有近,或属突然的。上述三种情况,冉氏迁徙中都存在。
族中抄本《冉氏家谱》:“始祖发陕西京兆府三原县,小地名黎子沟。”临江(忠县)《冉氏族谱》:“冉仁才祖系陕西京兆府三原县内城分支”。南方冉氏旧谱几乎都有“吾祖源于陕西京兆三原”的记载。其实三原并不是冉氏的发祥地,而是迁徙的集散地。云阳《冉氏族谱》:“吾族源于陕西京兆,发于河南定鼎”。冉道周入蜀,家居信州,其孙冉黎,奉命伐魏,兵败居三原,黎之子冉安昌,隋末官宣慰使,守巴东东南夷,又返回夔巫地区。
冉季载得姓后,主要活动于河南今平舆县地。其中一支迁至山东荷泽地区。其七世孙冉辉,遭幽王之变,奔晋居潞安汾州(今山西考义县);又六世迁居太原大同等处;次子入楚,分支汉阳大田利邑(今湖北利川)。冉辉之弟冉煌“遇幽王之变奔鲁居邾邹”;即山东兖州地区19世崇圣回河南,39世冉璆于西汉建始年间(32~29)授车骑将军、河南都督,其后代住黎阳(今河南浚县)。故有冉氏“始蕃黎阳”。
冉璆十四世孙冉隆,仕晋,授镇西将军,自黎阳迁居魏郡内黄(今河南北部)。建新四年(316),赵破晋,冉隆罹难,子冉瞻(12岁)被后赵石虎收为养子,改姓石。生子闵,石虎死,石闵灭赵自立,复姓冉,建国魏,定都河南安阳,史称“冉魏”。三年后,冉魏被慕容氏灭,惟冉闵次子冉胤(有的写成冉允)奔仓垣(今河南开封)幸存,长大后仕晋,任直阁将军。胤六世孙冉定,定生道周,道周游宦入蜀,家于信州。
冉季载得姓到道周入蜀前,冉氏多活动于河南等中原地区。故河南是冉氏早期发祥地。其子孙从河南迁往山东,迁往陕西,迁往巴蜀。61世冉道周为入蜀始祖。
冉道周四世孙冉安昌于武德元年(622)入唐,奉诏招渝、黔、婺、牂牁等地,开拓思夷等州。随之,冉氏从夔州迁入了黔州边境。清同治《冉氏家谱》:“通牂牁、思、婺以来,族人久有迁居边境者,由夔州以达思州,固声势相通,而地可乘变也。”(按:《新唐书·高祖本纪》、清同治《冉氏家谱》均记:冉安昌于武德五年归唐。但是《地理志》载:婺州建在武德元年”。《冉谱》载:武德二年,唐为冉仁才加爵;冉安昌于武德四年建婺州。这两件事只能在冉安昌归唐以后,不能在以前。加上冉安昌据守巴东之志,与李渊的亲情关系,绝不会拖到武德五年才归唐;武德元年归唐才合乎事理。)
南宋建炎三年(1129),冉道周后裔、冉显宗十五世孙冉守忠,奉命入酉平乱,乱平任酉阳知寨,世袭罔替。征战中,守忠亲族及冉氏族人迁到了酉阳今渝东南及黔东北地区。
冉守忠入酉,族弟冉守孝随军征战,以功授播州佥事,封沿河祐溪副长官,子孙世居遵义、黔省各地,发迹于麻兔司。其裔孙再玺于元初授忠显校尉,生如龙,元末特授沿边溪洞万户府万户侯。奉调征云南,其长子天麟同征云南,分于麻兔司。冉如龙为松桃冉氏之始祖。其四子天寿,从征云南,凯旋归,分支石阡、婺州等地。自如龙始世袭28世长官司。(详见第四章第七节《冉守时~冉崇炳世系》)
历代土官的兄弟分支酉阳周边地区,族人亦随之迁徙。从冉守忠入酉征战的族弟冉守时,封授石柱宣抚使佥事,其子孙世居石柱。世袭佥司17世。守忠十世,酉阳宣抚使冉如彪的兄弟及其亲属分支酉阳、秀山、彭水、黔江、利川、涪陵、城口、余庆、万县、长寿、丰都、江北、武隆、梁平、忠县、务川、松桃、南坪、巴南、沿河、思南等地。
综上可知,季载冉氏,在冉道周任官入蜀后,沿长江而上深入巴、蜀地区;沿山水走向入今渝东南、黔东北等武陵山区。冉守忠、冉守孝、冉守时入酉平蛮有功。冉守忠任官授酉阳,冉守孝任官入黔,冉守时任官入石柱,冉氏得到了更大的发迹。酉阳是冉氏发祥地。
冉氏的分布很广,全国各省、市都有。其中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安徽、天津、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最多,尤以武陵山区及其周边地区最为集中。
冉道周入蜀,其后裔发展壮大,成为季载冉氏的主体,全国冉氏的一大支,分布在武陵山区及其周边的重庆、贵州、湖北、四川、湖南5省(市),30多个市、区、县。
冉守忠入酉,世袭土官,建立寨、州,成为冉氏的集中和发散之地,故酉阳冉氏人口最多,全县总人口70多万,冉氏有20多万人,占四分之一强。湖北利川市冉氏达10余万,祖籍95%为酉阳。
此次酉阳发起续修《冉氏族谱》,入会7省55县,以迁入各县始祖(15代以上)计,属于冉守忠房262房,冉守孝房11房,冉守时房8房,其他14房,约81%都源于酉阳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