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受益匪浅的家谱与家训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光辉历史的文明古国,并且以重视“家训”或“家教”著称于世。利用闲暇时间,我阅读了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以及国外关于对子女“家教”或“家训”方面的文章,这里面既有名人的,又有普通百姓的,受益匪浅。“知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筛选先辈家训历代之精华,合理地吸取他们丰富的家教经验,对弘扬民族文化,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哺育和塑造一代新人,为人类做出有益的贡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北齐文学家颜之推说:“教育孩子同培养树苗一样,要自幼加以扶持和引导。”怎样看待学习的重要作用,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教子说:“不学《诗》,就无法与人交淡。不学《礼》,就不能立身”。那么,如何才能学习成才呢?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教育儿子:“学须静,才须学”。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学问从何而来呢?北宋著名诗人陆游给子赋诗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将自己的切身经验如实地告诉儿子:做学问就要不遗余力,只有年轻时有扎实的功底,日积月累,到晚年才能有所建树;但光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致毛岸英、毛岸青的信中教育儿子:“要趁年轻的大好时光,先多学自然科学,将来可以社会科学为主。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不管条件如何,再苦再穷不能忘了孩子的学习教育,这是条很重要的古训。正如清人周希陶说的:“贫不卖书留子读,老犹栽竹与人看”。古人尚能做到如此,而如今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子女的学习教育呢?
胸怀大局,立志报国。“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往今来很多志士仁人教子的一项重要原则。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革命家,他们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从不把子女作为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总是以将子女立志培养成才,报效祖国,为社会做出贡献为己任。这是很值得我们每个做父母学习和借鉴的。古代“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教子说:“人如果没有心志,那就不成为人,但是君子用心志的时候,是有一定的准则的。”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陈毅在写给儿子的诗中说:“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
拒腐防变,立志清廉。孔子说:“奢侈则不谦逊,节俭则显得寒伧,与其奢侈而不谦逊,不如节俭而寒伧”。颜之推教子说:“人生在世,重在气节。节俭是人的美德。”嵇康育子说:“不要做那些微不足道的互送礼品的事,以显示意气,如果见到那些贫穷困乏应该得到救济的人,你应该见义勇为。”唐代御史中丞柳在总结败家的教训时警示后代,切忌“崇尚喜欢懒散漫游,过分贪杯嗜酒。急于做官,巴结权贵”。周希陶提醒儿子,一定要做到“速效莫求,小利莫争”。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老百姓几乎无人不晓的祖训,而且都把它当做成家立业、治国安邦、民族振兴的一个重要法宝。
谦虚谨慎,立志进步。颜之推训诫子辈说,要“名实相符,表里如一,这是立名之本,虚伪狡诈、欺世盗名之辈,最终将为人们所唾弃。‘巧伪不如拙诚’,此语可作为终身训诫”。“欲望不可纵,志气不可盛”。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教导他的儿子说:“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用谦虚谨慎之道教育孩子立志成长进步,这是古今中外都遵循的道理。
诚实友善,立志修德。嵇康对子女的家诫:“把荣华看成是身外之物,就会减少内在的欲求,如不是特别要紧的事,千万不要追求欲望,这是最为美好的事。不要为小事而谦让卑恭,应该做大的谦逊宽容,不要仅在小事上有廉耻感,应当成全大的礼让”。再看颜之推的家训:“有卓越的天才,而无高尚的人格,其诗品和文品也会受到影响。”“要想立名,先得修身,而人生的最高境界却又在于既品性高尚,又淡泊名利”。“荣誉既是人们对一个人的奖励,同时又是对他的鞭策。只有时时自我勉励,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才会永远享有美好的声誉。”古人天玄子教育后人说:“利人就是利己,亏人就是亏己,让人就是让己,害人就是害己。所以说,君子以让人为上策”。读罢古人教子之言,再摘录一段当代父辈教育子女的肺腑之声。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第一次上班,父亲把他拉到身边,送给他一张“为人清单”,其中几条是这样写的:别让小争端损害了大友谊;偶尔邀请排队排在你后面的人站到你前面;接受任何指示时至少确认两遍;别太在意你的权利以至忘了你的风度;男人的劣根性是自我吹捧……你看,以上这些关于诚实友善、立志修德的家训,从古至今,虽然没有教子女如何治国安邦的豪言壮语,都是平常人所应当遵循的道理,但句句话里都蕴涵着与安邦治国密不可分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