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姓源流与迁徙分布
一、姓氏源流
罗(Luó 羅)姓源出有四:
1、出自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说文通训定声》、《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妘”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据《说文通训定声》记载,鄢、郐、路、逼阳、鄅等姓,都是古时的妘姓国。祝融,名黎,为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后人尊为火神因有攻,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曰祝融。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书称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长江沿岸的枝江县),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长沙,遂以国名“罗”为姓,称为罗氏。
2、出自赐罗姓而得。隋、唐、明时有赐姓罗氏者。
3、出自西周以后,有罗国后人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自西周以后有罗国后人以国名为姓者,称为罗氏。
4、出自他族或他姓所改的加入:
① 据《魏书·官氏志》、《通志·氏族略》、《赖氏族谱》等有关资料所载(下同),在南北朝时,北魏汉化,鲜卑族复姓破多罗氏、叱罗氏皆改罗姓。
② 西突厥人在唐代时,其子孙以“斛瑟罗”为氏,后简为罗姓。
③ 清代爱新觉罗氏改姓罗,赖氏族人在春秋战国时改罗姓。
④ 赖氏族人也有在春秋战国之时为楚灵王所害,改姓罗、傅二氏的。
⑤ 今少数民族中苗、布衣、彝、土家、瑶、蒙古、满、土、京、拉祜、哈尼、白、黎、仡佬族、侗族、东乡族、回、壮、朝鲜、羌、布朗、俄罗斯、仫佬、佤族等民族及台湾土著人中均有罗姓。
得姓始祖:颛顼。颛顼号称高阳氏,是炎黄联盟的重要首领之一。他的孙子祝融为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因他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他为祝融,被后人尊为火神。祝融的后裔分为己、董、彭、秃、女云、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他的孙子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建立罗国。公元前六九零年,罗国被楚国所灭,祝融子孙逐渐向南迁移,为不忘亡国之恨,遂以原国名为姓,尊颛顼为罗姓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罗姓最早起源于中原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罗国为楚所灭,罗姓便由原聚集地逐渐向南迁移,周末时迁至湖南长沙,产生湖南罗姓。秦汉时期,罗姓发展缓慢,但出现了罗姓当时最著名的人物罗珠,历任高官,甚至被称为罗姓人鼻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罗姓居住地战事频繁,争战不断,加之两晋时期“永嘉之乱”,罗姓族人又大举南迁,由原聚居地湖南,迁至江西、广东、福建等省,从此罗姓遍布于我国南方各省,成为南方一大姓氏,并且形成了八个著名的罗姓郡望。唐宋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姓族人得以繁衍壮大、播迁,罗姓名人相继涌现,郡望大量形成,在各个地区的人口比例也不断上升,从而罗姓发展进入一个鼎盛阶段。元朝后期,明清时代,外族入侵中原,为避战乱罗姓族人又一次迁徙,并与外族进行融合,促使罗姓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不但后来成为汉族大姓,而且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成为名列前茅的姓氏。如罗姓在元明时期融入土家族,在清朝时融入彝族成为大姓,后又融入苗、布依、瑶、侗等族,并逐渐发展成为各族中的大姓。如今在我国分布广泛,但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江西、贵州和湖北等省,上述六省罗姓人口约占全国罗姓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罗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