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万方同宗 华夏一脉。颛顼帝喾是中华民族上千个姓氏的元祖,后世子孙遍及五湖四海。在中国当今300个大姓中占据204个,总人口约占全国的60%。颛顼帝喾后代出现多位对华夏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舜、禹、夏启、勾践、秦始皇嬴政等均是颛顼的后代,而尧、帝挚、商朝祖先契、周朝祖先后稷等均是帝喾的后代。这些人对中华民族姓氏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为华夏民族的生生不息、血脉相传做出了特殊。
阅读:2934次
-
我们经常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实际上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很多姓都是从别的姓改过来的,甚至读音都有很大的变化。所以说不同的姓往上推几百年,其实是一家人也未可知。在我们对于姓氏文化的认识里面,还常有一个误解,那就是「姓是不能改的」。姓怎么能变啊?「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是一句老话。千万不要以为,姓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是爷爷奶奶或者爸妈给的就不能改,不是这样的。在歷史和现实当中,改姓的情况相当普遍。
阅读:2010次
-
大概是因为原始的刘氏家族,太古老太遥远了,因而对于它的有关情况,经典的记载都语焉不详。笔者在现存的先秦
经传和甲骨金文中,都找不到任何有关原始刘姓的踪迹。
阅读:5540次
-
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虽然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五十二位门阀,但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四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八千二百四十六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15%左右
阅读:6301次
-
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有8000多万,称得上是“遍地流(刘)”。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
阅读:4892次
-
上围牌坊位于龙门县地派镇渡头村上围村民小组。该牌坊建于清代晚期,坐西向东,为清代单间三楼式的建筑,高6米,长4.5米,门阔1.28米,宽1米,占地面积约4.5平方米,用青砖砌筑。门坊额上灰浆塑“履中”字(已毁),龙船正脊硬山顶。牌坊左右两侧原砌有围墙,现只剩下左侧青砖砌筑的墙基。
阅读:2279次
-
2002年龙门县博物馆在普查龙门民间民居时发现,天堂山镇祟山峻岭中的见龙围有一座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五层碉楼.碉楼建筑之雄伟面积之巨大,在广东客家民居现存尚属少见.
阅读:1816次
-
山下祠堂边,这几棵秋枫榕树有几百年历史.已被县列入保护文物...
阅读:1977次
-
刘姓迁徙史:刘姓最初发源于今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天的陕西省省境。祁姓刘氏传至战田时,有人在魏国任大夫,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有子刘清,辗转迁移到今江苏丰、沛之地。刘清生刘仁,号丰公,刘仁生刘(火+瑞-王),字执嘉。执嘉有四子:伯、仲、邦、交。第三子刘邦,即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分封同姓于各地,其后支派繁衍,于是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处皆有刘氏,并已形成了全国第一大姓氏。
阅读:1763次
-
两汉时期,刘姓的迁徙主要是由祖籍丰沛地区经长安和洛阳两个首都向全国各地辐射,中原的刘姓为避“董卓之乱”而不断向四方迁徙,其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靠蜀汉。魏晋南北朝之时,刘氏大举南迁,在这同时有许多少数民族刘氏加入到汉族刘姓之中。永嘉之乱后,晋室南渡,北方各族人民纷纷南迁,彭城刘氏宗族成员也大批南迁至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形成东晋南朝时期著名的京口刘氏。
阅读:155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