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的堂名及分布

2013年05月25日 | 阅读:9412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梁氏的堂名及分布

堂名亦叫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同一族人的共同编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慎终追远、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

堂号不仅书写于宅院厅堂、宗祠祖庙、族谱封面,而且也题写于店铺、字号、书斋别墅、文集书画及日常生活用具(如车舆、灯笼、钱袋、家什)上面,用以区分姓氏族别,作为本族标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

堂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堂号与姓氏的地望相关,或以其姓氏的发祥祖地,或以其声名显赫的郡望所在,作为堂号,亦称“郡号”或总堂号。同一姓氏发祥地和郡望不同,会有若干个郡号。如梁氏郡(望)号有:夏阳、河西、河东、安定、扶风、冯翊、天水、河南、琅玡、千乘和东原等。

狭义的堂号,也称自立堂号,在同一姓氏之间,除广义的郡号之外,往往以先世之德望、功业、科第、文字或祥瑞典故,自立堂号,其形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不胜枚举,若按平均每姓数十个堂号来计算的话,全国至少有几万到几十万个堂号。是姓氏文化中有待开发、整理、研究的资料宝库。

目前发现的梁氏非郡望堂名有:忠孝堂(翔云)、敦仁堂(徐州)、敦睦堂(丰县)、务本堂(赣榆)、永远堂(徐州)、永思堂(顺德)、永陵堂(正定)、永敬堂(维扬)、云露堂(维扬)、余庆堂(维扬)、庆余堂(维扬)、余敬堂(维扬)、树德堂(维扬)、善德堂(维扬)、双桂堂(维扬)、指仙堂(维扬)、高凤堂(仪征)、曲善堂(维扬)、德仁堂(维扬)、端虚堂(维扬)、三箴堂(维扬)、献赋堂(维扬)、树得堂(维扬)、崇德堂(宝应)、魁士堂(武进)、鸿隐堂(无锡)、景贻堂(昆山)、七序堂(仙桃、涟水)、振兴堂(随州)、光裕堂(阳新)、灞陵堂(咸宁)、三字堂(武汉)、连元堂(蔡甸)、荆台堂(天门)、青云堂(大悟)、复兴堂(东平)、五福堂(宿州)、太素堂(淮北)、贻燕堂(福州)、积善堂(马头岗)、叠绳堂(新会)、集贤堂(浦城)、五橘堂(汝阳)、追远堂(鄞县)、大景堂(桐城)、五经堂(湖南)、本仁堂(湘潭)、孝思堂(肇庆)、正文堂(中山)、衣德堂(南海)、崇桂堂(东莞)、青云堂(东莞)、敦厚堂(东莞)、萃凤堂(东莞、肥东)、勤贻堂(东莞)、瑞露堂(萍乡)、蕃昌堂(云浮)、善善堂(琼州)、永馨堂(顺德)、文明堂(常德)、学府堂(浏阳)、三符堂(安化)、存谦堂(湖南)、世守堂(鱼台)、永慕堂(吉安)、节寿堂(吉安)、孝友堂(吉安)、求志堂(吉安)、洪庆堂(吉安)、清隐堂(吉安)、安志堂(吉安)、礼让堂(吉安)、依圣堂(吉安)、承道堂(遂川)、怀德堂(峄阳)、恒泰堂(峄阳)、起敬堂(玉林)、明德堂(丰县)、诒谷堂(瑞金)、绳武堂(郓城)、隐相堂(南洋)、诒远堂(香港)、积安堂(泰国)、长寿堂(澳门)、瑞莲堂(泉州)、梅镜堂(泉州)、循良堂(佛山)、仪国堂、保善堂、忠肃堂、怡庆堂、谨厚堂、世德堂、敦本堂、崇本堂、治远堂等。

梁氏家族的文化传统中,“孝为其色,忠为其香,节为其味,仁为其情,文为其品,义为其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出的一朵奇葩。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忠孝堂是梁氏的总堂名。

西周时,好战而强悍的西戎,成为西周朝的心腹大患。在国难当头,秦仲被周宣王封为侯伯,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只可惜秦仲“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与西戎交战中牺牲。秦仲的五个儿子,他们分别为:秦襄(史书称秦伯,追谥庄公)、秦福、秦禄、秦寿、秦庆,都是能征善战的英雄,为了给父亲报仇雪恨,他们主动请战,要求率兵西征,剿灭西戎,为国家收复失地,解除国家的边患。周宣王同意他们的请求,并拨给他们七千匹良马,反击西戎。果然秦仲五子不负众望,奋勇杀敌,大败西戎。西周王朝为表彰五兄弟的赫赫战功,封秦襄为“西垂大夫”,封秦庆为“忠孝伯”于夏阳梁山建国,是为梁国之始。庆公即是梁氏之鼻祖,后世尊称为:“姓嬴梁氏太始祖周宣王封忠孝伯讳寅字庆号伯侃谥康”(史称康伯、梁康伯或梁伯)。后来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东原梁叔鱼以“忠孝”遗训为梁氏的永久家训。迄后南宋梁克家钦点状元及第时,其谢恩表云:“今日蝼蚁酬大造,一生忠孝是传家。”以后又以“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以致为学,以能主身,以信处人,以慈御下”为家训传至后代。定于明代的维扬江都梁氏家训有云:“孝父母,敬长上,……言忠信,行笃敬”等语。清代烈女梁爱莲有遗言传世:“余之遗言语淳淳,忠孝二字教儿孙。德能养人善为本,百善孝字最为尊。……”直到近代王国维·《观堂集林·卷第二十四·缀林二》有《赠太子少保谥文忠梁公挽歌词》:“海内论忠孝,无如髯绝伦。

盛年忧国是,苦口出词臣”句,梁氏的忠孝,还被大学者高度赞颂。

旧谱序云:“节孝里梁氏,忠孝名宗也。”其“忠孝”二字,从古到今,一以贯之。这方面的例子枚不胜举。在中国历史上梁氏孝子不仅人数多,影响大,而且事迹动人,名垂千古。

宋代名将梁红玉,南宋大将韩世忠之妻,本为京口歌舞艺人,与世忠相识于微贱之时,结为夫妻,世忠显贵后,被封为安国夫人,后改杨国夫人,又为梁夫人。建炎四年(1130),世忠与金兀术战于黄天荡,梁红玉亲自擂鼓助战,金兵终不得渡。后来,世忠屯兵楚州,当时荆棘满地,梁红玉亲自织帘为屋,鼓舞士气。旧时讲忠君和孝道,梁红玉忠孝两全。

南宋人梁应龙,家贫而好学,苦于没钱买书,为此常独自叹息。他的母亲感到奇怪,就问梁应龙有什么心事。梁应龙没有办法,就把想读书没有钱买的事如实告诉了母亲,母亲把头上仅有的簪珥摘下来,让儿子去换书。梁应龙发愤苦读,终于在嘉熙二年(1238)考中进士。发榜时,有个落榜的考生失声痛哭,梁应龙触景生情,也失声要哭。有人问他,别人落榜了要哭,你是上的榜也要哭,究竟是为什么?梁应龙说:“本来想考中进士,获取俸禄,养活老母亲,如今侥幸考中了进士,而我老母亲已经离开人世,所以才悲伤落泪。”梁应龙后来到广西做官,任职20年,移风易俗,尊老爱幼,黜奢崇俭,令人敬仰。他到常德担任佥判期间,招徒讲学,远近闻名。

梁纪,山西稷山人,以忠孝闻名。《山西通志》说他是梁格的长子,嘉靖已酉举人,和父亲中进士的时间相差15年。梁纪贯通经史,勲以圣贤,曾经为父亲守墓三年。乡里举荐他去做官,梁纪以母亲年老病多,需要他照顾为借口,不肯赴职,躬自给母亲端茶上饭30余年。他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勉强登上公车,忽然梦见母亲病重,中途而返。观风使多次表彰他的高洁品德,并向朝廷作了汇报。朝廷特赐他在都察院做事。凡后生执经问业,向他请教者,后来都在科举场上有不凡成就。所著《樗栎子》等书共计14种,享年82

明朝的陕西按察副使梁应策,河南鄢陵人。他7岁那一年,母亲患病卧床,梁应策焚香祈祷,流着眼泪跪在庭堂中央,要求以自身代替母亲受难。他又跑到城隍庙,伏地祷告,几乎因哭泣过度而气绝。一位戴黄冠的医生,路过此地,见此情景,舍药救活了他的母亲,梁应策从此有了孝子的美名。24岁时,他被收入乡书孝声篇中,34岁时中进士榜,授工部营缮司主事,历任员外郎、郎中。由于官府离家太远,他无暇照顾父母,为此他要求离开成都知府,回家侍奉年迈双亲。父亲听说之后,大骂梁应策说:“不闻《孝经》始于事亲,终于事君?”梁应策伏地不起,坚决要求回家赡养双亲,他的父亲没有办法,举起拐杖就打,这样他才离开家乡,回到官府。抵达成都几个月后,他就重返家乡,坚持在父母身边尽孝。当时,他的父母年已70,梁应策深感能侍奉双亲的日子不会太多了,就亲自下厨为父母烹调饮食,一茶一汤都要跪着递上去。梁应策的父亲喜欢到亲友家串门,到了深夜还不想回家,他就手持蜡烛,等候父亲所乘车马的到来。一听到门外车响,他就迎出外,把父亲扶回卧室,等父亲睡安稳后方才离开。有人说太和山有菩萨显灵,向其祷告,可以让父母长寿。梁应策信以为真,亲自前往太和山,每十步一拜,一下走了一千多里。梁应策父亲80大寿之时,他的母亲去世,既葬之后,梁应策白天给母亲守墓,晚上回家侍候父亲。他的父亲由于上了年纪,卧床不起,他就伏在枕边,一勺一勺地给父亲喂食,直到父亲去世。从此以后,梁应策就守在父母的墓旁,一筐一筐往上加土,有慈鸟数百只,落在他的小草屋上,久久不肯飞去。有位缙绅先生见此情景,就劝说道:“孝虽无穷,只要合乎礼制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天天守护在坟墓旁。”梁应策回到朝廷,负责押运粮饷,由于办事认真,从无差错,就让他担任户部驻扬州的催饷官。他裁撤冗员,堵塞漏洞,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深受扬州人的赞誉。加上他孝敬父母,有“梁孝子”的美名,很快升任陕西按察副使。梁应策去世后,家乡人特意为他立了一个“梁孝子祠”,以纪念这位德才兼备的孝子贤孙。

国学大师梁启超的父亲梁宝瑛,在彰显中国的“孝”道方面也堪称典范。他父亲晚年生病十余年,有时卧床数月不起,他总是日夜侍候,衣不解带,十年如一日;他的长兄去世太早,留下寡嫂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他对待长嫂事之如母,耐心教养三个子侄如同亲生儿子,受到乡邻的夸奖。1942年,美国费正清先生在重庆看望贫病交加的同学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建议他们到美国治病和工作,梁思成说:“我的祖国正在遭受日本人的轰炸,在此时,我怎么能出国呢?”在文革中,梁思成看到大量被拆去的古城墙和古建筑,他说:“这是抽我的筋,剥我的皮。”真是“最是家国难割舍”。文革结束后有人曾问其遗孀林洙:“在文革困难时期,你们夫妇有没有想到离开祖国?”林洙说:“没想过!清华大学是梁公一生锺情的地方,美丽的校园不仅留下了父亲梁启超的身影,更记载了他成长的足迹,实难割舍。对我这个‘黑帮老婆’已经被踩在最底层,不在乎多一脚。记得有一天,梁公说过:‘如果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情愿被批判,被揪斗,被踏上千万只脚,只要因此我们的国家前进了,我就心甘情愿。我情愿作为右派死在祖国的土地上,也不到外国’。”一代建筑大师对祖国的忠心溢于言表,催人泪下。

在梁氏起源的二千多年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二显安定,三盛东平”的辉煌历史。所谓“二显安定”是指东汉梁统一显安定,隋朝梁毗二显安定;“三盛东平”是指春秋梁鳣一盛东平,宋代梁颢二盛东平,明代梁师义三盛东平。复兴堂即是山东东原梁颢后裔,明代梁师义第三次复兴东平梁故名。江苏徐州的敦仁堂,安徽萧县的五福堂都是复兴堂的分支。

指仙堂、双桂堂和树德堂梁是中国封建社会书香门第的家族典型。讲的是宋代梁颢刻苦好学,82岁中状元的事。据扬州北乡公道镇梁指定老人口述:传梁颢是文曲星下凡,一天他在后花园双桂树下读书。天气晴朗,环境宜人,但他读书乏了,不免打起盹来。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天空打了一个炸雷。原来是吕祖犯了天规,遭五雷轰顶之灾。这时吕祖看到文曲星在双桂树下打盹,变成一只小虫钻到他的指甲里,顿时云消雾散,天空好象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又恢复了以前一番景象。这时吕祖出来向文曲星打了一个歉,感谢文曲星救命之恩。文曲星刚被巨雷惊醒,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吕祖已扬长而去。因在双桂树下救指仙,故有双桂堂、指仙堂和树德堂。这三个堂名成为这一支梁姓的共同标识。娶媳嫁女用双桂堂;家人过寿用指仙堂;有人故去用树德堂。每当喜庆佳节,该支梁氏每每用上“双桂家声,指仙世宅”对联贴在大门上。这则文昌化解的故事肯定是后人好事者为之,他们这样做无非表明自己是书香门第,道德之家。搬出吕祖出来纯粹是宗族政治的需要,是君权神授的思想向家族的延伸。

说吕祖是指仙,还有一段吕祖点铁成金的公案:

传说吕纯阳得道后,到金陵街头变成一个很可怜的老头。谁也不理他,只有一个专门卖烧饼的老太,每天给他一个烧饼吃。这样一吃好几年,他不付钱,老太也不要。有一天,吕纯阳对她说:“你是个好人,你要不要成仙呀?”老太说:“我不要成仙,我卖我的烧饼,很舒服!”吕纯阳说:“你要不要发财?我有一个法子传给你,可以点铁成金。”吕纯阳说着就在她那个烫烧饼的铁锅上用手指一点,铁锅立刻变成金锅了。老太暗地吃了一惊,知道他是得道的高人,故意说:“我也不要!”吕纯阳心里想,世界上没有一个好人,恐怕只有这个人是好人。最后又问她:“老太,你究竟要什么呢?”老太说:“我要你的指头!”吕纯阳只好长叹一声,摇摇头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众生易度人难度,宁度众生不度人!”于是扬长而去。

另外,在小说《水浒》中的浩渺梁山泊之乡,到处流传着状元与吕祖大师的故事。据山东东平州城镇中心小学梁肇义老师的整理,故事内容如下:

北宋时候,东平有个叫梁颢的读书人,他家境贫寒,立志攻书,连年应试都未考中。为了读书安静,他便提着书籍和铺盖,来到城北五里的夫子庙里。

一天深夜,他正在昏暗的油灯下苦读。一个人走进庙门跪在梁颢的面前,不住地念叨:“救救我吧,救救我吧,在这个世界上,你不救我,就没有人救我的性命了!”梁颢说:“我一书生会有什么办法救你的性命呢?即使有办法相救,你如果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我也不会救你的。”为取得梁颢的信任,来人只好讲出了实情。原来他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违反了天条,天兵天将要捉拿他。梁颢又问:“你犯下什么大错,使上天大怒呢?”他继续说道:“师妹何仙姑为黎民造福,决定修一座洛阳大桥,但由于缺乏资金,大桥迟迟不能动工,于是想出一个主意:她站在大河中间的船上,谁在河岸上用铜钱砸到她身上,她就当谁的媳妇,这一消息一传出来,方圆几百里的纨绔子弟纷至沓来,大河两岸人山人海,铜钱疾风骤雨般地落入船中,持续一个月无人命中,为了戏弄一下师妹,我吹了一口仙气,把一枚铜钱贴在了仙姑脸上,因此犯下了弥天大错”。“我是一个凡人,又怎样救得了你呢?”梁颢急问。“某月某日午时三刻就要捉拿我。你不用害怕,因为你是天上的文曲星,他们不敢伤害于你。到时,我变成蜜蜂钻进你的笔管中,无论发生什么事,只要你不放下手中的笔,我就能躲过这一劫。”“好,我答应你!”吕洞宾磕头谢恩不见了。

到了那一日午时三刻,晴空里一个劈雷,电闪雷鸣,刹那间天昏地暗,震得整个庙都动了,这时一只蜜蜂“嗡嗡”叫着飞进庙来,躲进了笔管,梁颢牢记嘱托,虽然内心害怕,但是仍然疾书不止,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一条巨龙想把这座庙打翻,又怕伤着文曲星,所以没能得手。据说,雨过天晴,人们看到一段龙爪,由于发怒龙爪被庙石挂了下来,大家纷纷前来观看,开始十分鲜艳,后来奇臭无比就被埋掉了。

吕洞宾为了感谢救命之恩,决定为梁颢找一位既是状元之妻又是状元之母的奇女子,找了近一年踏遍三山五岳,大江南北都没有合适的人选,因为秀丽的女子能作状元之妻者遍地皆是,状元的妻子生了孩子再中状元太难了。后来,终于看中了东平湖中的白荷仙子,趁夜色背到夫子庙梁颢读书的地方,颢公怕她夜深着凉,速忙把自己的袍子披在她身上,这就是世人皆知的《青袍记》,梁氏家族的人不愿让人唱这出戏,觉得有辱先人,愿意让剧团唱《满床笏》,戏中说,在宋代宋神宗时,文武百官光梁氏一家就占半数以上,被誉为“梁半朝”,上朝回来光笏板就放了一象牙床,说明了梁氏家族人才济济,十分兴盛。

后来梁颢的儿子梁固也中了状元。梁固居官廉洁清正,除恶扬善,深受贫苦百姓的爱戴,得到了皇帝的宠信,梁颢不仅写出的锦绣文章令人惊叹不己,“百步以外看小字”的能力更是令人难以置信,此后,考中了状元。为了激励后人发奋读书、成才报国,明朝时候,兖州知府金秦奉敕在州城重修父子状元牌坊,其题词为:“是父是子同作状头千载少,为卿为相流传历代一门多。”如今牌坊已成为州城的中国千年历史名城的标志。

梁氏家族的人都知道,当遇到灾祸时,在黄表纸上铺上一层白面或小米,放上罗,罗里放上一双筷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烧上香,磕三个头,把自己遇到的困难请吕祖大仙指点,老人们说,非常灵验,只要说三遍,罗就会自动转起来,筷子也立起来,当罗不再转动了,拿了罗以后,就会看到吕大仙写下的解决问题的妙计。

实际树德堂是纪念梁鸿,即树德承鸿业,传经裕燕贻。而双桂堂指梁颢和梁固父子状元。

三箴堂是纪念梁寅,因梁寅提出“清慎勤”为官三字箴言故名。

献赋堂出典北宋文学家梁周翰《五凤楼赋》。

太素堂也是梁颢,字太素故名。

武进魁士堂出自《三字经》:“若梁颢,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梁颢82岁中状元的事。

永敬堂出自陕西省西安周至县梁山汉武帝茂陵石碑有“周至柏梁台,忠孝永敬堂”一语。

关于云露堂,背后有一段辛酸的家族史。据扬州北乡黄珏乡官塘村梁凤林老人口述:

传说老太爷在朝廷为相,忠心耿耿,一心为国。由于奸臣当道,朝野一片昏暗。他连续七次向皇上奏本,均未采纳。故愤而屡次辞官。最后皇上大年三十才恩准他致仕。当时京城与家乡相隔千里之遥。老太爷出朝,两袖清风,无官一身轻。傍晚出城门时,遇到一推夫老者。老太爷问他:“家在哪儿?”老者说:“天下即是我家。”老太爷说:“今天已经大年三十了,不如跟我回家过年。”老者说:“我只走远不走近。”老太爷说:“我不走近走远。”两人遂一拍即合。老者要老太爷坐他的车子。老太爷上车坐好后,只听得“哈哈”的声音,一会儿功夫就到了家。等老太爷迷迷糊糊到家时,全家上下无不踊跃。他问:“今天是什么日子?”家人被他问糊涂了,说:“现在正是除夕之夜啊,家里正等你回来过年呢?”他大惊失色。这时他才想到推夫老者,但老者已经不知去向。以后才知道他就是哪咤神仙。过了年,他如实向皇上奏本,说他托皇上的福,已经安全到家。皇上大惊。奸臣遂向皇上进谗言,说老太爷有妖气,应当满门抄斩。皇上准奏。在这突遭灭门之祸时,有三个儿子被哪咤救出。为了以后相识,约定老大以云露堂为标识,以纪念老太爷千里归家,神仙相送,似走云路,瞬间即到之事;老二因老太爷有七次奏本之事,故采用七序堂为标识;老三以三箴堂为标识,告诫子孙以“清慎勤”三字箴言为官。虽然分属各堂,但梁氏子孙永远不忘祖宗,事事敬祖,故永敬堂是其总堂名。在亡命之时,老大祈问神仙往那里跑?请求神仙明示。神仙指示一直向东南方向走,遇丘而居,逢雀即止。后来奸臣自绝其门,而云露梁果然定居扬州邱墅阁和黄珏,并大蕃。从此以后,这支梁姓家主悬挂的是神仙哪咤,而不再悬挂其它诸神。“忠臣不绝后,坏人歇鸟臊”是这支梁姓口头禅。“云露家声,日霞世泽”是该支梁姓专用门联。根据以上流传于数代老人中的口碑材料,结合宋范晔的《后汉书》和清乾隆年间修的《七序堂梁氏宗谱》等信史材料,基本确定该支梁氏出自东汉梁统世家。梁统玄孙大将军梁冀因跋扈而遭灭门。他们的后代痛定思痛,一方面编造出老太爷除夕遇哪咤的事故,隐去家族史上的灰暗的一面;另一方面对社会、人生作深刻的反思,对这段家族史有了一定的清醒的认识,思想向佛、道二家转化。以云露堂为标识,含义有三:(1)道家:吕祖修命《百字文》中“白云朝顶下,甘露洒须弥”一语;(2)佛家:“南海祥云,西天甘露”一语;(3)儒家:西夏文学家梁德育《新集锦合辞》中“无德富贵天中云,非道贮财草头露”一语。这些格言警句,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其思想植根于儒、释、道三教,含义精深明了。

一说,云露堂来自“青云得露,皓首研经”或“青云得露,皓首登科”一语。据宋·陈正敏《遁斋闲览》记载:梁颢,宋雍熙二年试《庭燎赋》,进士第一人,时年八十二。谢启云:“白首穷经,少伏生之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之二年。”诗云:“天福三年来应举,雍熙二载始成名。从教白髪巾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观榜更无朋辈在,归家惟有子孙迎。也知年少登科好,争奈龙头属老成。”

一说,云露堂出自南宋缙云侯梁汝嘉,字仲谟,号赛峰,祖居浙江丽水县赛坡岭,因此“云露家声,峰岭世泽”。因梁汝嘉受皇帝的雨露之恩故名。云露堂出典《千字文》有曰:“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岗。”

一说,云露堂梁出自定海梁田玉家族。因梁田玉等父兄八人同仕于明初建文朝,家族受到皇帝的雨露之恩,而使整个家族如登青云,故本族以云露堂为堂号。

一说,“青云得露,皓首研经”指梁鸿,故云露堂是纪念梁鸿。

树得堂是一支始祖出生时是母亲靠树而得生故名。

忠肃堂是梁焘谥忠肃故名。

肥东的萃凤堂出自“萃凤传家远,陇西世泽长”之家联(萃凤亦写作翠凤)。

永慕堂、节寿堂、孝友堂、求志堂、洪庆堂、清隐堂是梁康伯六十三世梁胜用迁居现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美陂村定永慕堂,意思是永远慕仰祖宗功德。后来分为五大支,第一支叫节寿堂,是因为祠堂面对“会南正气”而保有子孙寿命延长之意;第二支叫孝友堂,是因为弟兄多而要求子孙团结一致,孝友恭悌;第三支叫求志堂是因祖上文化水平不高,激励子孙奋发向上,志向远大;第四支叫洪庆堂,是用这一支的祖上的名讳命名;第五支叫清隐堂,因该祠堂在深山幽远处,不太起眼故名。而永慕堂成为这一大支系的总堂名。

湖北省阳新县光裕堂梁是光前裕后的意思。

湖北省咸宁市灞陵堂梁氏是梁鸿后裔天与公字贤臣,江西别支始祖,妣姜氏生子四:广荣、广华、广富、广贵为迁咸一世祖。灞陵堂是指梁鸿和孟光隐居于灞陵山,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无锡鸿隐堂是祀梁鸿和孟光夫妇。

三字堂是明初洪武移民中从江西瓦西霸弟兄三人福一、福二和福三中的老三福三迁来今武汉市洪山区九峰乡马驿村坡上梁时,统一订立的三字字辈:“福至天,大草永,崇宗廷,思自德,必明成,文章华,上国尊,守先业,若玉金,世泽远,定乾坤”故名。(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仍健在的八十多岁的梁上泾老人,字渭川,全国解放前,背上族谱,走遍全国,编修族谱的精神尤为感人。现《三字堂梁氏宗谱》由族人梁国藻收藏。)

怡庆堂梁出自东汉梁鸿妻孟光的故事。《后汉书·梁鸿传》载:梁鸿外出打工(舂米),每当回家时,他的妻子孟光都用托盘盛着食物,“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案”就是有脚的托盘。因共夫妇相怡可庆,梁鸿后裔遂以“怡庆”为堂名。

贻燕堂是福州梁厝宋理学家朱熹与其挚友,梁氏入闽五世祖梁汝嘉(字两槐,进士出身,为宋谏议大夫,泉州知府)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揽胜永盛燕山,择“梅涧”作为讲学的场所故名。

瑞莲堂是指宋时右丞相梁克家中状元之时,有泮池生双头莲花之祥瑞现象故名。

仪国堂、保善堂是指梁克家风度修整,原则性强,虽近亲,权幸也按原则办事,好人多赖以保全,被封仪国公。

梅镜堂有充满传奇的未遇传闻。据《梅镜堂族谱》记载:

我远祖范公居于泉之惠安山麓,与胡长者别院为邻。时长者欲觅地葬亲,出一难言谓堪舆师曰:“必状元宰相地,方来回信,二者得一,不用也。”师留心物色,至惠安文笔山下,得一穴,细心研究,喜曰:“此真状元宰相地矣。”再就穴场精详体认,不觉神疲假寐,忽闻山神喝曰:“此状元之宰相梁地也。”顿醒起,以梁误为良字,遂奔报长者,适长者在别院宴贵客,令仆引师到庄上安宿,候明日晤叙。行间天降大雨,沟渠水涨,艰于步趋。我祖见为邻翁之地师,延入已室,殷勤款客,家无佳肴佐酒,乃烹守卵之鹅以为食。师访问姓氏,答曰:“贱姓梁。”师恍然悟良为梁,此地属梁无疑矣。况长者待师怠慢,岂宜与以吉地。遂以是地告我祖。越早邀我祖向十班买地,适十班欲入县纳租,忙迫之际。师口诵四句与十班,令立券约曰:“文笔山头一穴窝,送与梁公与梁婆,日后子孙莫争执,是我曾收一只鹅。”后葬范公、范妈。八世而生文靖,果状元拜相,封郑国公,诰封三代,一时簪笏多人。只文靖勲名载于史乘,无负相职之称,人物首列夫郡志,乡贤崇祀于黉宫,为百世不祧之祖焉。分一派在福州,又分一派在广东及顺德县,闽粤同宗由此通谱也。溯文靖公微时,往潮州探表亲陈太守,适太守上京述职,公托名游学至揭阳县。时县中有长者白姓者,夜梦有青龙环柱之瑞,偶步门外,见公所衣青袍,沾泥浣晒柱中,颇符梦景,即延入馆与子伴读,阴有缔婚之意。一日文靖为长者写牌匾讫,在馆池洗笔,不意所挥墨汁,误染其女衣上。长者疑公调戏,性不庄重,似非远大之器,遂礼意疏漫,公不为辩,题八疑诗于壁间而去。诗曰:“曾母投机事可嗟,角弓弄影实非蛇;除尘饭甑疑偷饭,纳履瓜田岂窃瓜;马援无心归薏苡,广平有意赋梅花;终宵秉独犹薪继,何况儒生隔绛纱。”

此诗运用八个易被人疑的典故,为已辩雪。长者见诗,速遣仆追请回馆,恐不肯来,另备馈金五十两赠送。辞不受赠。知陈表亲朝觐回,入衙谒见,陈询问情由,即以女许配我公,延于署读书焉。先是陈女一日晨妆,忽镜中映出梅花一朵,光彩夺目。陈理事退食,闻衙后有声哗甚,问其故,知镜中有梅花影甚异之。因游后囿,果有白梅一朵,心想,九月梅开,必主祥瑞之兆。遂设酒邀各界士子赏梅赋诗庆贺。文靖放怀挥笔赋诗一首:“老菊残梧九月霜,谁将先暖入东堂。不因造物于人厚,肯放寒枝特地香。九鼎燮调端有待,百花羞涩敢言芳。看来冰玉相辉映,好取龙吟播乐章。”

陈尹心谓此诗语意不凡,可与王沂公之诗媲美,与状元宰相之意不谋而合。第二年,果登榜首,夺魁天下。至孝宗朝,两入中书,为左右丞相。梁氏称梅镜即由此一段韵事而来。

后白长者一家以横祸被逮解京,文靖力为昭雪,驿递回籍,以酬当年馆榖知遇。白长者二子后各登第,起盖祠堂二座,一祀文靖。至明嘉靖已丑科,文靖裔孙怀仁,弱冠登进士,梁相祠无香发烟,预报吉祥。忽见题名录有会魁梁怀仁,泉州晋江人,知为公后,遂送夫仪百金,请怀仁于揭阳谒祖。后有梁家子弟,或仕宦或游学,到揭阳俱有厚赠,盖知恩念谊未有如是之不衰者。

按仕曹和凤坡旧谱载:文靖公微时,尝游学于潮州揭阳县,有孙长者夜梦青龙在其池磨爪,及旦,见公濯足于池,与梦景恍似,遂延至家塾训其子弟。适濡笔拂浓,透对馆窗间,值曾氏女立处,误染其衣。母疑公轻薄,不礼于公,公不为辩,题八疑诗于壁间而去。孙长者见而白诸母,母疑释,亟使返之,且使人谕意以女妻公,公不纳。后揭阳令陈公慕公之才,以女配公焉。今揭阳县渔湖京岗乡孙家犹存“梦龙涤爪处”石碑及梁相祠。碑文有宋·朱晦庵(讳熹)作《隐相堂序》可证:

“为梁克家先生之故人孙司法公、孙司理公、孙将领公、孙孝廉公四季昆书斋而作。

“余曾游麻田旧胜,访吴子野讲学问道之场。眺望乎南溪之畔,有厥里居,树木蓊翳,车马繁盛,问之父老,系谁氏之族也。父老曰:‘里名京冈,孙氏居焉。乃父宰揭令而讳乙者,由高邮而来,占籍于兹。生四子,俱工举子业。考厥由来,其令善下士,喜赠答,凡游学之英,咸敬礼焉。乃叔子梁先生当茂才时,由晋水而揭岭,不远千里,遂握手而结莫逆交。始以诗书相契,继以气谊相投,异姓同体,如家人父母之亲。结屋数椽,在水中央。六七岁间,读书明理,饮酒赋诗于其上。其令之长嗣,讳大荣者,仕江阴法曹;次讳大美者,仕隆兴军司理;三之子,讳大有者,守琼州;四之子,讳大经者,举孝廉。厥后,梁先生也回籍而举乡贡,登都魁。绍兴庚辰遂擢状元及第矣。其法曹司理孝廉之子,荷先生教泽,能取科名,故任判簿,入国学,官运佥选评事,而拔贡元,济济一堂,雅称多士之庆。噫嘻!好学下贤之报岂浅鲜哉。’余曰唯唯。但兴贤之地,木茂水绕,未易多觑,岂可湮没不彰,使人与地俱无传哉。因榜其额曰‘隐相堂’。事之颠末,既经父老之言,梁先生事,余在讲官时,曾见属于临安矣。厥后详问里人郭子从,传述不爽。是为序。”

是白氏女,孙氏女,均难尽信。然既有八疑诗留后,应有其事。但序所载白家事迹与孙家略相恍惚。或孙氏女,未可知也。否则,白家有青龙环柱之瑞,孙家亦有青龙入梦之祥。白家横祸解京,孙家亦因耗蚀获罪。白家建祠报德,孙家亦立庙酬恩,何不谋而合也?白家之事总无凭据,即濡笔透窗果属白女,而前后情节亦未必一辙,恐载笔之讹。孙家事实则有重修梁相祠词记及往来信札,历历可稽。特记中祗言契谊,未尝叙及姻谊,此女之颠末莫得其详,姑附所闻二说,以俟知者。

从梅镜堂派生出的堂名有:建美堂、尚美堂、永美堂、凤池堂、余庆堂、瑞凤堂、重庆堂、惠镇堂、耀春堂、余福堂、瑞坂堂、碧义堂、延卿堂、裕兴堂、宋兴堂、重德堂、再卿堂、新德堂、继卿堂、传兴堂、重兴堂、福兴堂、传基堂、卿云堂、重卿堂、传卿堂、垂福堂、福德堂、垂德堂、长福堂、长春堂、弘远堂、新福堂、友恭堂、福善堂、隆宝堂、上福堂、焕贤堂、锦福堂、常青堂、新泉堂、良泮堂、蓬安堂、鸿安堂、美福堂、益美堂、成美堂、济美堂、永宝堂、春成堂、成进堂、双美堂、凤美堂、联美堂、安美堂、上宝堂、联兴堂、池龙堂、青龙堂、青莲堂、池春堂、龙泉堂、龙云堂、龙兴堂、龙坂堂、星美堂、池忠堂、蓬清堂、福山堂、青山堂、龙鹏堂、龙德堂、池兴堂、荣阳堂、池锡堂、晋阳堂、荣福堂、建阳堂、荣兴堂、春兴堂、八斗堂、敬美堂、斗兴堂、斗旺堂、福昌堂、秀美堂、存德堂、福宝堂、长兴堂、福星堂、颂兴堂、德裕堂、重福堂、晋兴堂、福进堂、惠泰堂、惠仁堂、盛春堂、福春堂、联泰堂、仁德堂、仁美堂、仁兴堂、惠安堂、燕翼堂、翼德堂、锡福堂、燕美堂、美山堂、盛美堂、德春堂、颂德堂、华燕堂、聚燕堂、锡兴堂、发兴堂、燕进堂、凤翼堂、祥兴堂、兴裕堂、瑞兴堂、德兴堂、华德堂、春德堂、福全堂、福美堂、泉水堂、种德堂、瑞美堂、镇美堂、厚德堂、德美堂、瑞德堂、丰美堂、碧美堂、庆美堂、瑞鹏堂、美德堂、焕美堂、蓬兴堂、文兴堂、与庆堂、文美堂、文生堂、文锦堂、光裕堂、大友堂、明德堂、文政堂、宅安堂、大安堂、大进堂、意德堂、石庆堂、大兴堂、大墘堂、顺兴堂、时蓬堂、文德堂、美安堂、勤兴堂、碧山堂、文龙堂、文福堂、文成堂、文明堂、德安堂、文贵堂、文裕堂、文金堂、文荣堂、成业堂、文发堂、春喜堂、国文堂、吉忠堂、野根堂、聚福堂、永盛堂、卿元堂、仁勇堂、信美堂、玉卿堂、贵兴堂、泽兴堂、传美堂、能美堂、华美堂、洪泰堂、武腾堂、饪南堂、新兴堂、贤金堂、洪春堂、田兴堂、志美堂、春生堂、春宝堂、泽成堂、美元堂、毅诚堂、侯远堂、永兴堂、来福堂、玉邻堂、经云堂、金乔堂、建春堂、金美堂、安兴堂、宝春堂、旺盛堂、连兴堂、尚兴堂、春美堂、水秀堂、光前堂、扬美堂、学古堂、园美堂、振古堂、尚古堂、招美堂、魁美堂、顶裕堂、建山堂、尚德堂、贻新堂、燕灵堂、燕辉堂、光华堂、永光堂、阳桂堂、水兴堂、源美堂、阳兴堂、燕艺堂、贻春堂、慎美堂、清福堂、魁前堂、建兴堂、建西堂、振西堂、宝美堂、华兴堂、学新堂、振兴堂、均德堂、合建堂、振美堂、振合堂、新建堂、振环堂、蓬春堂、星古堂、尚贤堂、尚新堂、甘酒堂、尚春堂、田美堂、福源堂、贤兴堂、崇兴堂、蓬古堂、振福堂、西美堂、玉盛堂等。

湖南三甲几十万梁氏后裔是康伯四十一传德义,德义七传洋形成的。主要堂号有:育德堂、德慎堂、锡祉堂、壹是堂、三恕堂、镇庭堂、康虾堂、积善堂、谦厚堂、怀古堂、香火堂、友于堂、敬慎堂、先志堂、务本堂、正谊堂、承武堂、纯虾堂、崇质堂、锡义堂、敏慎堂、爱日堂、又得堂、存厚堂、中一堂、承志堂、五臣堂、崇吉堂、慎徽堂、向元堂、光迪堂、光裕堂、顺得堂、勤俭堂、爱吾堂、独慎堂、三远堂、求是堂、继志堂、虎形堂等。

目前,海内梁氏子孙逾千万人,堂名的数量多得叫人心烦,且有很多重复,剔除重复之后,初步估计梁氏的堂名当在数千个。

总之,堂号作为家族的徽号和别称,不仅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血缘内涵,而且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既是对某一姓氏家庭特色的高度概括,也是当时社会形态的反映。同样具有区分宗支族别,血缘亲疏的社会功能。它的产生、发展,多与修家谱、建宗祠、祭祀祖先、宗亲联谊活动同时进行,由来已久,流传甚广,是古代中国人民在区分族属方面的一项伟大发明。这项发明既反映了宗法社会的多个层面,也蕴含了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既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家庭美德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对于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寻根问祖,谒祖朝宗必不可少的珍贵典籍和重要凭证。(2004531日戴明)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