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存世的各类吉氏谱牒
1、江苏金湖冯翊山居丁宁庄《吉氏家乘》(民国二续书谱)
民国十四年(1925年),金湖丁宁吉氏22世祖吉厚培等续修,全书共四册,毛笔手写本,保存在金湖丁宁吉氏24世孙吉文家处。该谱书记载:清光绪七年(1881年)金湖丁宁吉氏19世祖吉昌林率子吉安贞首编了金湖《吉氏家乘》,二续谱即在此基础上重修的,金湖丁宁吉氏1世祖为吉昌公、2世祖为吉询公、3世祖为吉福公(即宝应吉氏始迁祖吉德贵、行福四),9世祖吉鸢、吉鹏弟兄2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从宝应迁居黎城河北丁宁庄,成为金湖丁宁吉氏始迁祖。
2、江苏金湖冯翊堂丁宁世泽《吉氏家谱》(新三续书谱)
2006年金湖丁宁吉氏24世孙吉文家等续修。该谱书全一册,A4纸型精装本,印刷精美,现已被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家谱阅览室和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两家单位收藏。
二十二、【广西贵港】《吉氏族谱》
1、广西贵港木格冯翊堂《吉氏族谱》(民国修书谱)
民国十六年(1927年)编纂,毛笔手写本,全一册,保存在广西贵港木格桥墟吉栋光处。该谱书记载:1世祖吉中孚,贵港木格吉氏始迁祖吉绍挥、吉绍拔,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从广东永安(今紫金)下石枫树下迁居广西贵县。
2、广西贵港木格班凤班桥《吉氏家谱》(新续修书谱)
1981年吉永康编纂,手写本,全一册。该谱书记载:1世祖吉中孚,贵港木格班凤班桥吉氏始迁祖吉绍铣。
3、广西贵港木格蛤塘《吉氏成开公家谱》(新修书谱)
2000年吉龙高编纂,电脑打印稿,有图片及网络派系图。
二十三、【山东章丘】《吉氏家谱》
1、山东章丘夏庄《吉氏家谱》(民国三续书谱)
民国十六年(1927年)章丘夏庄吉氏18世孙吉闻焕、19世孙吉其恭等续修,全一册,毛笔手写本,现保存在20世孙吉中富处。该谱书记载:山东章丘吉氏是明永乐二年(1404年),从河北冀州迁居山东章丘城北清平乡十一图六甲逯家庄(后更名为“吉家庄”)的,始迁祖吉纪(字之纲);3世祖吉华(字子清)又由章丘城北迁至城南明秀乡夏庄;章丘夏庄吉氏旧谱于清雍正八年(1730)遭损坏,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据残缺旧谱续修,民国十六年(1927年)三修。
2、山东章丘夏庄《吉氏家谱》(新四续书谱)
2007年元月章丘夏庄吉氏19世孙吉其厚、吉其鑫新续修,全一册,电脑打印本。四续新本增加了前言,补全了18世祖名讳,新续了19世、20世。
二十四、【江苏江阴、常州】《吉氏宗谱》
江苏江阴塘南、华塘、常州武进梧冈吉家头惇裕堂《吉氏宗谱》(民国四修书谱)
民国十八年(1929年)由塘南支吉建铭、华塘支吉三宝、梧冈支吉山海(常州吉氏28世)联合续修的。该谱书共十册,木活字本,现江阴塘南支吉氏(家住青阳镇)保存了原本一套(其中卷五册已霉坏三分之一),武进梧冈支吉东泰保存了原本二册(卷五、卷六册)。
该谱书记载:吉氏鼻祖为周卿士吉甫;浙江杭州始迁祖为吉与忠(一世祖),北宋末年从山东兖州南渡,遂家临安(今杭州);江苏毘陵(今常州)始迁祖为与忠之子衍公(二世祖);十世祖信公及其子鸿公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从常州城内迁城东(今常州武进区)梧冈吉家头,十世祖智公同时从常州迁桃花港(今江阴市石庄镇上游村吉家旦);明嘉靖年间(1522—1566),十六世祖熠公从桃花港迁江阴塘南(今属无锡市),十六世祖燿公亦从桃花港迁江阴华塘(今江阴青阳镇)。
从该谱书中可知:
(1)南宋绍兴年间,一世祖吉与忠公在为朝廷编修国史的同时,修辑了南渡以前的《吉氏宗谱》,并编辑了《吉氏大宗世系图》,此乃现知最早的一部民间吉氏谱牒。该谱书中现仍保留着南宋太子宾客、颖川陈康伯于绍兴四年(1134年)为《吉氏宗谱》所作的题辞,还有南宋翰林院编修赵逵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为《吉氏宗谱》所作的序。
(2)常州吉氏自十一世祖克明公开始汇集家族人员资料,十四世祖顺兴公开始整修家乘,由十五世祖宗惠公完善后留下付梓的愿言,直到明万历五年(1577年)吉氏从常州迁江阴塘南、华塘支分派别后,《吉氏族谱》终得付梓,这可算是江阴吉氏首修族谱。
(3)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江阴塘南、华塘吉氏二修族谱,由二十五世祖元宰、元明二公主修。
(4)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江阴塘南、华塘和武进武进梧冈三支吉氏首次联合三修宗谱,主修者有世良、有恭、森章、新祖、成祖、绍祖、继安诸公。
(5)民国十八年(1929年),江阴、武进三支吉氏再次联合四修宗谱,这就是现今仍保存着原本的《吉氏宗谱》(惇裕堂四修本)。
二十五、【河南洛宁】《吉氏家谱》
河南洛宁三支《吉氏家谱》(民国修书谱)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纂修,共二册,手写本,收藏于洛宁教育局吉元亭处。该谱书记载:河南洛宁吉氏祖籍山西洪洞,洛宁始迁祖吉才,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从山西洪洞迁居河南洛宁南寨(今张村寨)。
二十六、【湖南浏阳】《吉暨族谱》
湖南浏阳《吉暨族谱》(民国五修书谱)
民国二十五年(1936)纂修。该谱书记载: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时,江西庐陵(今吉安)有一支吉氏迁居湖南浏阳,始迁祖为吉太宝,其后裔蕃衍生息形成浏阳吉氏。浏阳吉氏奉太宝公为一世祖、云公为少祖。到元代末年时,浏阳吉氏已蕃衍至十六世。元末农民起义,战乱四起,时十六世祖吉渊居浏阳塘泉,其弟吉源因从陈友谅驻地武昌归来,为避免朱明王朝找麻烦,到明初时改“吉姓”为“暨姓”,自求区隔而迁居浏阳洞溪。此后,浏阳吉氏以“渊、源”二公为大宗,本、章、志、诚、纲五公为小宗。清乾隆十一年(1746)浏阳吉(暨)氏始修族谱,道光十七年(1837)续修,光绪三年(1877)三修,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五修。初修谱的辈份字序有28字,五修谱的辈份字序有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