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鲍垓鲍氏之流源
梁山鲍垓坐落在全国挂车生产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水泊梁山脚下。地处鲁西南大平原。北依黄河,东靠京杭大运河、东平湖。220国道、济广高速;聊(城)商(丘)公路、京九铁路,从东、西贯穿南北。与肥(城)梁(山)公路、蒙(阴)馆(南馆陶)公路、沿黄(河)公路交织成网。南临千年古县郓城、日东高速。盛产小麦、棉花、小尾寒羊、鲁西黄牛。地理条件优越,风景秀丽,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实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投资开发、旅游观光的宝地。
我梁山鲍垓鲍氏为兖州鲍家林鲍氏宗支。与全国其他汉族鲍氏一样,共尊鲍敬叔公为得姓始祖。正如我五世祖克敏公《墓志铭》中所记载:“鲍自敬叔,有家于齐,奕叶为卿,维国之氏。齐递之源,其流弥兆。”我先祖原籍山西,为鲍宣公之后裔。后迁徙到凤阳府寿州的下蔡村(今安徽凤台)。我宗支是鲍宣公后裔的哪一支系,何时何故迁徙到凤阳府寿州的下蔡村,世远年湮,兵乱荒灾,谱牒无存,渊源难稽。有待进一步考证。在此敬请有识宗亲给以帮助。
近而溯之,我始祖讳成,字世荣。元朝末年官任安丰万户。明太祖朱元璋兴兵起义,兵临和州,我始祖成公首先率其所部起义归服,被提拔为先锋,屡立战功。受到朱元璋的多次嘉奖,升迁为沈阳卫指挥佥事,封“明威将军”。后在征讨潮州倭寇时战死沙场。朝廷派官员奉谕为他祭奠,并赐予墓志铭和陵墓,葬于南京的钟山之阴。并封其后世子孙世袭其官职; 二世祖讳同,字宗文。德配李氏,诰封“恭人”。世袭指挥,鲁先王(朱元璋十子朱檀)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就潘时,被选拔为护卫,受封于鲁国。随鲁先王驾来到兖州,为兖州鲍氏迁徙始祖。至此我氏的官居先由沈阳迁到武昌,又由武昌迁到兴州(今河北承德、滦平一带)。后由兴州调到兖州,在兖州定居下来。兖州城西南八里是我氏的祖茔地。后住所因茔地而得名俗称鲍家林;三世祖:长讳葵,字秉忠,世袭指挥,乏子无后。次讳藻,字秉华,生子讳珣,字廷玺;四世祖,讳珣,字廷玺。德配徐氏,诰封“淑人”。任鲁府护卫,袭任指挥同知。他虽是武职却重视对子弟的文化教育,史称他“崇儒以亢宗”。让子孙以读书振兴门户。子孙果然不失所望,多有成就,一门就中四个进士,成为兖州的名门望族。人们都很敬慕他,多以“父”的尊称称呼他。生有五子;五世祖:长支克恭公,天顺己卯(天顺3年 公元1459年)进士,任山西霍州知州,后袭任指挥,鲁府护卫官,兵部推举提拔将才名列第一等。生子继昌公。二支克宽公,成化丙戌年(成化2年 公元1466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扬州府同知。三支克信公,太学生,任山西繁峙县县学训导。四支克敏公,字行之,德配孙氏,诰封“孺人”。中年进士及第,弘治庚戌(弘治3年 公元1490年)拜选于诠曹,历任河南武陟县知县,浙江山阴县知县。他德才兼备、光明磊落、仁爱礼敬、体恤民众、大公无私、鞠躬尽瘁。后因积劳成疾,卒于官任之上。生子两人,长子继文公,次子继武公。五支克惠公,曾发放粮食赈济灾民,例授承事郎。其余五世祖支下不详;六世祖:继昌公,曲阜监生,文林郎,砀山县知县,后袭任北京东城兵马指挥。生子长东莱公,次东旭公。继文公,字伯正,号质轩。德配胡氏。弘治己未(弘治12年公元1499年)进士,历任户部广东司主事,大同太守,河南右参政。他是个极有才干的人,从政数十年政绩累累,数十次受旌表。他善恶分明、疾恶如仇。因不会阿谀奉承当权宵小,一直受排挤,最后自己上表,以病乞休。继武公,德配王氏,郡学庠生;七世祖:东莱公,袭任任城卫指挥。善骑射、膂力过人。嘉靖年间奉命去上海松江一带抗倭,壮烈牺牲。其支下不详。朝廷为他在上海建立庙宇以为纪念。东旭公,曲阜庠生,生子兴斋公。
八世祖:兴斋公,德配王氏,梁山鲍垓迁徙始祖。生子两人,长子建恩公,次子建思公。我始祖成公随朱元璋征战时,经常得到玄武大帝的暗自相助。后人为了了却始祖遗愿,报答玄帝神功,于明初在兖州西一百八十里,梁山脚下建立了玄帝庙(真武庙)。当时此地是我祖上开垦的田庄别墅。后因庙宇遭到匪徒的破坏,在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进行了重建。为使庙宇免遭歹徒践踏破坏;以维持供奉庙中香火,报答玄帝神功;继承先人遗志,不忘朝廷的恩典和祖宗的恩德;使玄帝大显神灵,保四时风调雨顺、四季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家族兴旺。我八世祖兴斋公受祖上嘱托,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携其宗支由兖州鲍家林迁徙到梁山别墅定居。一来负责保护好庙宇,二来看守祖业。因居老家兖州鲍家林较远定村名为鲍家垓(垓音gai,古意为极远的地方。),后俗称鲍垓。时归汶上县管辖,今属梁山县。鲍垓玄帝庙在近代仍十分灵验,抗日战争时日寇在独山之战中溃不成军。他们一气之下,调集部队回头一窝蜂似的攻打杨集我八路军驻地。我宗支族人到庙中烧香祈求玄帝保佑我八路军得胜(我始祖成公和七世祖东莱公都惨死在日寇之手)。玄帝大显神灵,日寇又遭惨败。因汉奸告发,败退的日寇恼羞成怒,将玄帝庙付之一炬。至今未重建。当时庙中晨钟有一人多高,有两块条石顶力。钟声敲响能传到东平州(今银山湖里一带),可想而知当时庙宇之壮观。现在玄帝庙遗址仍香火不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玄帝庙庙会,来求财、求子、求平安的人络绎不绝。
明末清初我宗支失去了朝廷的恩典,再加上族中人员增加,九世祖长支建恩公携其子孙,由梁山鲍垓西迁至郓城西北四十五里辟村定居,繁衍生息。定村名为鲍路口。九世祖次支建思公留守故园。现有人口200余人。清康熙年间,建恩公次支,十世祖宜冉公之孙十二世祖玫银公,由鲍路口迁至鄄城箕山东三里辟村,定村名为鲍庄。现有人口240余众。其十三世祖长支自明公曾孙十六世祖首仁公敕封文林郎。德配丁氏,褒奖“松筠节操”匾额。清乾隆初年。箕山鲍庄十三世祖次支自君公后有三支,迁徙到河南省确山县白杨。年久失续。时遭黄泛,鲍路口因低洼房舍倾覆,遂移址重建家园(一说另择吉地)。族户便一分为二。建恩公长支,十世祖宜作公次支十一世祖龙跃公一支移居邻村轩楼。现有人口300左右。宜作公其余四支移居旧址东南隅,改村名为鲍庄。现有人口240多人。清乾隆末年,宜作公长支十一世祖龙飞公后裔,十六世祖丕修公由鲍路口鲍庄迁徙到河南省范县城东马庄附近,年久失续。清嘉庆年间,宜作公四支十一世祖龙颜公后裔,十七世祖金魁公。和宜作公五支十一世祖龙基公后裔,十八世祖宗梅公。由鲍路口鲍庄迁徙至郓城西十八里祝园子和义和楼居住。现有120余人。民国年间,宜作公长支十一世祖龙飞公后裔,十九世祖本立公携四子,由鲍路口鲍庄迁徙到江苏省丰县潘杨庄定居。现有人口70有余。郓城侯集乡鲍垓鲍氏实为梁山鲍垓鲍氏一分支,因历史种种原因,谱系难考。1951年续谱时经各支族长商定,入伍在路口鲍庄支,十世祖宜作公三支,十一世祖龙佩公后裔十七世祖效立公名下。现有人口50余人。
我宗支各居住地具人旺家兴。宗支游子散居祖国各地及美国。各界成就者举不胜举。我宗支自二十世始排行世字为(四十字):时雍 瞻 教 化,性 复 宇 真 诚。望 祥 庆 崇 广,炜 月 照 众 生。敬 泽 相 定 邦,才 丰 国 尚 扬。向 华 献 群 杰,辉 炳 润 宏 强。自始祖成公至今到最小“复”字辈已传二十六世。
(作者籍山东省鄄城县箕山鲍庄工作于鄄城县人民医院)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