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纂修家谱 传承民族文化

2014年10月24日 | 阅读:1939次 | 关键词: 家谱

家谱是记载本姓世系和家族重要人物事迹的典籍,即是一个家族繁衍生息的历史档案。“民有族,族有谱,由来久矣”。我国纂修家谱的历史源远流长,世代相传,连续不断。为数浩瀚的家谱形成了我国独特的谱牒文化,成为一座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谱牒文化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与国史、地方志构成中华历史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为此,我们要继承祖国这一民族文化传统,提倡纂修家谱,并重视做好家谱的收集、存藏、保护、整理和研究以及开发利用工作,使之更好地为民族昌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传播以及祖国统一发挥重要的作用。

“前有千古,惟谱录之;后有来者,惟谱启之”。家谱是昨天的记录,今天的镜鉴,明天的见证。在封建社会,纂修家谱的目的主要是溯源追根,辨析亲疏,凝聚族人,教育后人。当今我们纂修新家谱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记载家族历史、振兴家庭、教育后人成才。记载家族历史,即记载家族起源发展繁衍的过程。家谱是以血缘为主线,记载家族变迁繁衍的历史,人的活动创造了历史。家谱的主体是人,没有人便没有家谱。因此,记载人的繁衍发展是纂修家谱的首要目的。振兴家庭。这里的“家庭”指全家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纂修家谱不为振兴家庭服务,就失去了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振兴家庭不是让每个家庭达到传统意义上的兴旺发达,赚大钱,当大官,而是让每个家庭都和谐相处、安居乐业、积极向上、幸福安康、其乐融融。教育后人成才,即指培养后人发展成才。就是把家族贤人成功的经验和遭遇的曲折经历,传给当代人、后人作为他们发展的参考与借鉴,启示他们少走弯路,激励后人捷径成才。纂修家谱只有把教育后人成才作为自己的目的,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适应时代发展。纂写家谱要为当今社会服务,为后人的成才服务,促进家庭人才培养,推动整个社会人才事业的发展。

我们一般认为家谱具有以下作用:明确本族族人之间的亲疏辈分关系;将松散的家族关系,以谱牒的方式连成一个血缘关系的网络体系,把永久崇拜共同的先祖,作为每个族人的义务和责任;反映本族人丁的发展、生存状况、居迁、从业等一系列的现实活动;作为传统的家族档案,以备族人查考;服务、规约、表彰和监督族人的行为规范。

我国谱牒学专家易熙吾先生在《家谱今例》中将家谱在今天的功能与作用总结为十点:一是文献,即家谱可作史料之用;二是怀旧,含有敬宗之伦理意义;三是鉴古,于国于家可鉴往知来;四是遗传,避免不良基因的遗传;五是优生,提高族人的生育质量;六是户口,可反映人口增减比率及寿命情况;七是社会,可反映当地的民族心理,风土人情;八是后嗣,以防乱崇;九是移民,有史地为证;十是汇总分析,即汇总各家的家谱资料,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现代纂修的谱牒,应依其内容的分类增加具有时代色彩的新内容,在编目内容和排列形式上应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增删。第一,要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凸显社会风尚,使之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科学性。第二,在内容上要革除旧俗,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重要人物可立传或传略,还可采用人物简介、人物表;生者、亡者以及随母姓者均可入谱立传。可挖掘选择一些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和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等,特别是要摒弃封建家族思想,贯彻族人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女性(含妻子、女儿)理所当然应入本姓氏家谱,有成就者还可专门立传介绍业绩。第三,新修家谱在体例上要有所创新,借鉴新编史志体例,取长补短,灵活多样,图、表、录、传、记均可采用。切忌照搬封建社会纂修家谱的老套子。第四,可入选族人的文化艺术、学术研究成果,或发现、发明等科研成就。第五,新纂修谱牒要充分应用现代设计排版印刷和装帧技术,可选择登载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照片,绘制一些插图插入书中,还可插入一些个人、集体或全家福照片。第六,可将家谱制成牒盘影视资料,作为本家族或地方德育教育的乡土教材。

寻根溯源、敬宗爱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特征与表现,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美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国家兴盛、人民生活富裕以及受盛世修志的影响,民间纂修家谱的活动日渐增多,呈方兴未艾之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忻州民间纂修谱牒已是蔚然成风,近些年出现了“家谱热”。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已新修(续修)家谱60多部,还有许多家谱正在纂修中。其中《续氏家谱》、《薄氏家谱》、《连氏家谱》、《米氏世家》、《郜氏象贤门家事》、《康氏家谱》、《赵氏家谱》、《裴氏家谱》、《郝氏家谱》、《李氏家谱》、《班氏族谱》、《智氏家谱》等谱牒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这批谱牒极大地丰富了我市历史传统文化的宝库。与此同时,涌现出连旭升、续八宝、薄子涛、朱培经、裴金龙、裴忠利、郜继善、康云彦、连先明、李有成、胡全福、米六章、高书文等一批谱提倡纂修家谱传承民族文化谢音呼牒纂修作者和研究人员,以及张云平、张俊赟等许多谱牒收藏爱好者,他们为忻州谱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由于家谱为民间私修,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和缺陷。从忻州近年新修或续修的数十本家谱情况看,大部分水平较高,少部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第一,从内容来看,有的家谱总体上显得单薄,内容不厚实,不丰富;有的家谱只是几张世系表,廖廖数页,经不得一读,无厚重之感。第二,从体例来看,有的家谱生硬套用旧家谱体例,编目呆板,缺乏创新。第三,从资料来看,有的家谱资料来源多属口述资料,不可靠、不准确,甚至有的世系有虚构、造假之嫌,未作认真过细的考查与辨析。第四,从文字表述来看,有的家谱文字粗糙,表述不够准确规范,有过多的虚华夸张、溢美赞颂之词,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客观如实记述。还有的家谱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运动表述不准,导致政治问题。第五,从时代特色来看,普遍缺乏时代感,没有突出新社会、新时代、新面貌、新生活、新风尚等特征。第六,从印制装帧来看,少部分家谱的版面死板,装帧不够考究,版本大小不一,尚需规范统一,以便书架存藏。

纂修新家谱之所以存在以上缺陷的原因种种,但是笔者以为最根本的问题是民间修谱,缺乏规范、管理和指导。为了更好地传承谱牒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引导促进谱牒文化的健康发展,建议成立忻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以规范、指导和服务全市谱牒的纂修、审查、研究以及收集、存藏、整理、开发和利用工作,使之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服务,为团结凝聚海内外同姓同脉的宗族人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