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屿鳌城游氏渊源
秀屿,别名小屿,宋时称山美,明代筑城堡称鳌城。
广平游氏入闽始祖游植公十世孙拔之公自涵江徙居秀屿,为秀屿(鳌城)房始祖。现聚居在前云村、秀屿村、东沁村和肖林村的七百多户游姓人家都是鳌城游氏的后裔。
据谱载:拔之公生五子:晃、昱、昶、景、冒。游姓在宋明期间已成秀屿第一大姓,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可惜,明末倭寇犯境,清初海匪入侵,城毁民散,居民流离失所,谱牒散失,现已无从查考,只能从历史遗留的部分实物和残缺记载来做一番考证。
已知秀屿房的分支有:拔之公八世孙国清公约于元末徙居仙游县城东乡宝峰村,为宝峰游氏开基始祖(墓在秀屿前云村望山),现宝峰村游氏后裔约一千六百余。拔之公十五世孙应举公约于明朝万历前由鳌城利房迁徙仙游县城大坪口居住,现已传至十七代。拔之公二十一世孙槐圆公于清朝乾隆年间由前云村徙居灵川(今东海镇)海头东港村,现有二十余户,百余人口。另有拔之公十四世孙大川公后裔徙居莆田城厢衙后,游观澜、游毓聪等都是秀屿房现代知名人士。
兹据《秀屿鳌城志略》载:“皇明洪武初,颁巡司,设烟塞……游刘各出千人丁,商船渔船逾四百余只,岁得海利二十万,韶华甲宇,莆之东南,嗣是人文蔚起,相继登甲第者彬彬,举乡科者济济,游国学、列明经者拔茅而汇,进至崇祯间,游泮水者计七十余人,其集职并武弁毕加都督、总兵官衔者指不胜屈……”拔之公三世孙绰公,字忍容,宋理宗时为中郎官,拔之公十四世孙大川,字学程,明正德五年庚午(1510年)举人,官处州府同知。游东皋,以子贵敕封文林郎广东增城知县。子应龙,字廷从,号念园,万历乙卯科顺天经魁,万历八年(1580年)联捷庚辰科三甲九十一名进士,授文林郎知广东增城县事,有异政奉行取拟授台省,以丁外艰哀毁过当卒于,次名宦,增人至今尸祝。应龙弟应鹗,字廷嫣,号襟江,官将侍郎附。应龙从侄云鸿,字渐甫,号羽仪,万历壬子科举人,丙辰科三甲九十八名进士,曾任浙江湖川武康知县,直隶广德川判,河南南阳知县,南京刑部郎中,安庆知府,两江都转云南参政,升湖广按察使,累封三代名宦乡贤。
另据《莆田鳌城游氏家乘》部分残存记载:十六世游永镇平川通判。十七世游祖镇浙江参将。游宗典,字祖琅,广东琼州参将。游宗选,字祖圣,郡庠生,兴化镇中将参将。游灏,字祖瀚,号容亭,功加左都督。游祖紫,宗瑞宦参将。游祖策,号钟中,授都司,住河南鄢陵县,子盛庆、盛叔。游祖烈,澎督标,都督同知。清代,拔之公下降世孙观光公任浙江平阳参将,其曾祖父应恭、祖父宗我、父游镳均赠左都督,孙世衍荫生改授守备,孙世吉准荫生。十九世崇功兄弟叔更具传奇色彩。康熙六十年,崇功任台湾安平镇左营游击时,朱一贵造反,崇功下统水师巡哨,闻变迅航回台南,率兵赴春牛埔,手执大力,杀敌三十余人,力竭战死。民建祠祀之。等到清廷施世骠、蓝廷珍领兵至台,其子游金阁、游金阙、游金闾及其侄游金辂、游金耀、游金简俱随师至台。平叛后总督疏文于朝,恩赐祭葬,长子金阁以守备用。拔之公二十世孙金辂公是崇功从侄,父尚功任湖广辰州守备。乾隆十六年圣驾南巡,游金辂率浮水兵丁赴浙江接驾,指挥教练水阵以供检阅,深受赏识,遂赠金牌彩缎加三级。据《福建通志》载:游金辂于乾隆二十六至二十八年任福建水陆二提督,赠定国将军,荣禄大夫。从祖游新亭八十大寿,游金辂奉旨赠匾,中书“荣膺锡命”四字,上方刻“敕命”二字,上款为“持授荣禄大夫镇守福建台湾等处地方掛印总兵官左都督前署理水师提督军务加一级从游金辂为”,“下款书大宗祭酒八十寿特恩诏赐禄帛从祖新亭老先生立,乾隆龙飞元春吉旦”。游金辂公墓在灵川镇石梯寺旁,现已列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游全兴,康熙四年任兴化镇基营游击,施琅收复台湾时,全兴随师征台,任水师协标右营游击,被《台湾府志》收录”开拓勋臣“之列。
祖祠的变迁
鳌城游氏祖祠在明代以前已建,现在的秀屿山还有“祠堂下”地名,就是在液化气接收站办公的附近。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游氏报功祠”在前云村西至尾重建,可是年久失修,于民国年间倒塌了。公元一九四九年解放前夕,前云村东坑游氏后裔把祠堂返回秀屿重建。重建在秀屿岛靠近桥头的地方,只是四间厅的结构。到了公元一九九七年中央直属粮库征地,祠堂又被拆毁。
沧海桑田变化无穷,鳌城游氏多灾多难;
回忆祖宗文武并茂,希望子孙再造辉煌。
游瑞麟(秀屿) 供稿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