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与台湾客家姓氏渊源举述

2013年05月29日 | 阅读:870次 | 关键词:

       上杭与台湾许多姓氏有十分深厚的渊源关系。本文限于篇幅,仅列举丘、李、张、郭、游等姓氏的一些支系迁台情况加以说明。 

一、丘三五郎裔孙播迁台湾 
      宋朝中叶,丘三五郎携妻李氏、陈氏从宁化来到上杭县胜运里太拔城前坝(今太拔乡太拔村)定居,夫妻死后合葬于太拔乡黄岩屏风岭“金簪插壁”处。丘三五郎生有十个儿子,裔孙播迁南方各省及海外,闽粤浙赣等地的后裔辗转迁台的开基祖有数百人。台湾世界丘氏宗亲总会原秘书长丘秀强先生在《闽粤台丘(邱)氏世系源流研究总结》一文中指出:“查台湾区丘(邱)氏先世多系来自广东嘉应州及潮州、饶平、大埔、丰顺、陆丰暨福建诏安、南靖等地……先祖都是操客家语系的……而吾族十之八九操客家话的都是上杭追祀始祖三五郎公派下裔孙(继隆公裔孙特盛)。”台湾丘氏大部分为上杭三五郎公后裔。 
二、“闽粤大始祖”李火德裔孙播迁台湾 
      李火德,字炳凤,号闽海,曾任汀州府宁化县儒学教谕,宋宝庆三年(1227)从宁化迁居上杭县胜运里丰朗村 (今稔田镇丰朗村)。李火德生有三一郎、三二郎、三三郎三个儿子,李火德仙逝后葬在丰朗村岗头,墓地为“螃蟹游湖”形,裔孙播迁台湾有上百个支派。台湾世界李氏宗亲总会编的《李氏源流》称:“其徙居闽粤两省者,且多同为火德公之一脉。”“本省(指台湾省——引者注)李氏,大多迁自闽粤二省,分支繁盛。”台湾李氏皆尊火德公为“闽粤大始祖”。 
三、“鄞江始祖”张化孙派下播迁台湾 
      “鄞江”是汀江的别称。上杭地处汀江中游的黄金水段。宋宁宗嘉泰年间,张化孙“卜吉移居闽上杭”,定居于上杭北乡深坑尾官店前上吉街(今白砂镇茜洋村),其裔孙播迁海内外,故而被尊为“鄞江始祖”;其墓地在茜洋村李屋背头大坪岗上,呈“金盘载珠”形,台湾学者张冠雄先生在《闽台张氏源流刍考》一文中指出:“化孙公,得有功名,并生十八子传一○八孙,该子孙再枝叶繁衍向闽西进入广东发展,再而传至台湾。所以说客籍张姓祖居广东,其实广东客籍则来自福建,特以上杭为其发祥地。”化孙公裔孙播迁台湾较早,在台湾105万张姓人口中,很大部分尊其为始祖。张化孙在台湾各房后代于清乾隆年间在屏东县内铺乡修建了“张化孙公祠”,经过几次修葺扩建,已成为台湾地区规模很大的祠宇。 
四、郭福安裔孙播迁台湾 
      宋神宗年间,郭福安从抚州府(今江西省抚州市)到上杭县任承事郎。当时县治设在紫金山麓的钟寮场(今才溪镇荣石村)。相传,郭福安知晓风水术,他见紫金山脚下有一块宽广的河谷平川,是开基创业的风水宝地,于是,任满后不再回抚州而率家人来到这河谷平川披荆斩棘创建家园,并将这里命名为“郭坊”村。宋乾道三年(1167),即郭福安开辟郭坊村后的85年,上杭县治迁到这里。上杭县城杭中路59号还保存一座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的“郭氏家庙”,祠宇大门有副石刻楹联:“开辟郭坊吾祖始,源流杭邑我家先。”郭福安生有二子:长子小四宣义,次子小九儒士,裔孙播迁海内外。据不完全统计,福安公裔孙分布在台湾的台北、台中、新竹等15个县市。 
五、游二三郎裔孙播迁台湾 
      南宋年间,金兵南侵,人民流离失所。为避战乱,居住在庐陵府(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县林息坑的游文珀(号二三郎)迁到上杭县胜运里阔滩坝头(今稔田镇化厚村)开基创业,死后葬稔田镇九曲里游秀窝之“观音座莲”山形。游二三郎生有二子:四一郎、四二郎(外迁失考)。四一郎生有九子,分迁闽粤赣台等省及东南亚各国。明清之际,居住在福建永定、诏安、南靖等县的游氏代代都有人渡海到台湾定居。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