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氏的文化底蕴

2013年04月08日 | 阅读:5196次 | 关键词: 冼氏

冼氏得姓、入粤(公元前214年)巳二千二百二十一年。冼氏太始祖冼汭、儿子和孙子三爷孙是南越王赵佗的座上宾、智多星谋士和得力干将。有言为证:“冼氏在天下为稀姓,在广东为巨族。秦末五岭扰乱,保宁冼氏集兵保境,蛮不敢侵。及赵佗称王,冼赍军装物用二百担入觐,赵佗大慰悦。与佗言政及论兵法,智辨纵横,佗竟不能折。佗委其治高凉,恩威振物,邻郡赖之。”(见《粤中见闻》、《岭南录异》)

现今冼姓以广东、广西和海南为多,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枝繁叶茂,瓜瓞绵绵。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冼氏近二百万人。

距今一千六百零三年,即东晋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孙恩余党卢循攻广州,时任广州中兵参军、南海人冼劲,为捍卫广州和百姓,扬威兵五百人出战,因寡不敌众而殉职。战后,广州太守吴隐之向朝廷上奏其事。义熙中(405—418年)朝廷追赠冼劲为始兴太守曲江县侯谥忠义,诰封文氏为一品夫人。自始族望益著。(见《广东通志》、《广府志》和《南海县志》)

明天启二年(1622年),佥议我族自入粤以来,惟忠义公功德最高,揆之三代祭义,宜为岭南始祖,遂建祠于会垣(广州市起义路贤藏街25号),春秋以时举祀。自始谱牒可得而述。

距今一千四百九十多年,始祖冼劲公的七世孙女百合(童名)出生。冼英自幼聪慧,有军事才能。长大后与罗州剌史冯融儿子冯宝结婚,婚后协助丈夫处理政务,规劝长兄及亲戚善待人际关系,和睦相处各民族。使俚区风气日升,经济得到不断发展。

梁朝末年,冼英先后率军平定了大将军候景、广州剌史欧阳讫乱。南朝统一后,番禺俚帅王仲宣作乱,在这危急关头,冼英再次支持朝廷。隋朝为此册封冼英为“谯国夫人”。

冼英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岭南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冼夫人的历史功绩历代都给予很高的评价;民间更是世世代代崇敬如神明,为她立碑建庙祭祀;赞颂悼念的故事、歌谣遍及粤西海南。周总理赞誉她为我国古代巾帼英雄第一人。2000年春,江泽民总书记在高州视察期间,巡视冼太庙,赞扬冼夫人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让岭南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功不可没。

冼氏历代英贤辈出

一、 古代(仅举部份)

1、宋代,南海西江房四世祖文溪公与宋理宗赵昀之四妹结婚,贵为郡

马,赐第京府。

2、明代,顺德大罗房四世祖冼光,绰号“冼灯笼”。弘治九年中进士,为官二十年,以善断冤案,见义勇为著称。明朝中期,江西安仁县一带老百姓,广泛流传一首歌谣:“既冤讼,有冼灯笼;讼无滞屈,有冼三日。”因破案有功,后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且在正德六年、嘉靖九年、十二年,两朝皇帝先后敕命褒奖(详见以下“圣旨”)。

3、南海东头房八世祖冼效,明隆庆丁卯科举人。官至广西平乐府知府。 4、明正统年间,黄肖养起义,社会一片混乱,盗贼趁火打劫。佛山镇乡民在梁广、冼灏通等二十二名志士的组织领导下,组成民团,筑栅自卫,打退贼乱,维护乡民百姓和财产安全。农民起义失败后,朝廷敕封练园房六世祖冼灏通、白堪房七世祖冼胜禄和东头房七世祖冼东潭,以及梁广等二十二名志士为忠义官,敕封佛山镇为忠义乡。冼氏三位前辈传承始祖冼劲公的“忠义英烈”气魄。1553年(嘉靖三十年),佛山镇民间(或官办)在灵应祠(祖庙)西庑立“世济忠义记”纪念碑,以流芳万世。

4、冼斌,名倬邦,号云樵(1814—1877),南庄罗格人。清道光十七年举人,二十一年中进士。初任工部水司主事,荐升员外郎、郎中。咸丰元年补军机章京。咸丰十一年转补湖广道监察御史、巡抚等管营务七年。奉旨加道衔并获赏戴花翎。同治九年,引疾归里,主讲三湖书院,提倡风雅,肄业几及千人。光绪三年卒。享年六十四岁。冼斌一生风骨峻拨,不趋权贵,对下属和气可亲。曾说当官要清慎勤和。自少到老,未尝一日离笔砚,诗书画有独到之处。手临篆、隶、真、草碑帖30卷,著有《养云庐草》四卷和《谏草焚余》两卷。

5、练园房二十世孙冼宝干,佛山镇忠义乡人。同治癸酉举人,光绪癸未中进士。历任湖南祁阳、永兴、平江县知县。调授沅陵县知县。充湖南乙酉(1885)、戊子(1888)、丁酉(1897)乡试同考官。由同知升衔六级,封赠三代,诰授中宪大夫、四品衔。任职期间省吃俭用,积蓄奉禄委托伯兄宝祯维修“冼氏家庙”。热心诚办和支持乡里的公益事业。光绪末年(1895)捐资重建通济石桥,并撰写《重修记》。光绪壬寅(1902)告养归里。告养在籍,不忘冼氏族事,于宣统二年(1910)亲任《岭南冼氏宗谱》总纂兼督办;题《宗谱序》、撰“曲江侯书院图记”。他对大众公益事业和冼氏族事不遗余力、鞠躬尽瘁,不愧为忠义乡的好乡民和冼氏近代好族长。

二、近代(部份)

1、工商企业家冼冠生,字炳成(1887—1952),祖籍西樵,生于佛山。民国初首任上海冠生园食品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由于经营管理得当,生意越做越旺盛,名气大增。成为上海一带远近闻名的“食品大王”,并兼任上海商业监事,中国工业协会上海分会监事,上海市饼干面饱糖果食品商业理事长等职。成为同行领袖和上海著名企业家。

2、爱国爱乡,马来西亚企业家、侨领冼炳超(1889—1957)。原籍三水芦苞镇把岗村人,早年侨居马来西亚,开设吡叻州布先埠万成铁厂。致富不忘社会公益事业。二战期间,进行义卖,支援祖国抗日;资助家乡组建民团维护治安;捐资村里办校;资助贫困学生冼薄新读大学。

3、女诗人、女教授、广东文献专家冼玉清(1895—1965)。1923年6月,在广州岭南大学读书期间,兼任大学附中的历史、国文教员,开创女教师教中学男生之先河。时冼星海18岁,系附中学生,师生之谊甚笃,并资助星海学费。

4、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05—1945),番禺掽湄人,贫苦渔民家庭出身,是遗腹子。靠母亲黄苏英做佣人维持生活和读书。1918 年在广州岭大附中读书,得冼玉清老师的资助。1925年升入岭大预科。他酷爱音乐,经常参加校内外活动和演出,被誉为“南国箫手”和“小提琴家”。1930年到法国巴黎勤工俭学,不久,他的创作在巴黎巳有名气。1935年在巴黎毕业,毅然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很多如《救国军歌》等对救亡运动起到鼓舞作用的歌曲。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第二队到浙江、河南、湖北宣传抗日。10月到武汉,在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国民党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第六处任音乐科长,支持抗日音乐工作。这个时期,创作了《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一批救亡歌曲,并且形成自己刚健新颖、朝气勃勃的音乐风格。1938年,应邀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在延安期间,他以磅礴气势、雄浑的旋律,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一百多首歌曲。此时,毛泽东赞他是“无产阶级音乐先驱”、“人民音乐家”。周恩来挥笔写了“为抗战发出恕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题词。1940年5月,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谱曲。在苏联期间,先后创作了《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交响曲》等四部组曲。后因病住莫斯科医院时,仍写完最后一部作品《中国狂想曲》。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

5、为中国革命,为军队建设贡献一生冼恒汉(1911—1991),广西田阳县人。1929年12月,参加了闻名的广西百色起义,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一员。1935年11月任红二军团六师十六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长征北上。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0师教导团政治委员、第一二0师政治部组织部长、晋绥军区独立第一旅代理政治委员、第三五八旅政治委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政治委员,第七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兰州军区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共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功勋荣誉章。

6、歌剧、电影界冼群,原名冼哲淳(1915—1955),南海人,出生于湖北省武昌。1937年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解放前曾任歌舞团、话剧团、影片公司演员、导演和创作、编剧等。新中国成立后,到中央电影局艺术处工作。1951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影片《女司机》。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导。1952年,编导老舍《龙须沟》,成功地塑造了一组具有鲜名个性特征的旧时代,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的艺术形象,使影片具有朴素、清新的风格。1955年2月7日,在北京病逝。

三、古墓葬

顺德大罗房四世祖冼光,明嘉靖二十一年十二月初八,在家里寿终正寝。嘉靖二十三年九月,皇帝遗广东布政司左参议汪大受,谕祭南京太常寺卿冼光。(祭文详见《宗谱·显扬谱》)康熙十八年,追赠冼光为兵部侍郎。

顺德大罗房祖山“万松源”座落在乐从镇大罗村后。自明成化甲辰年起,至清光绪壬寅止,418年间,该房先后安葬二世福、妣阮氏、继妣梁氏;三世安、妣杨氏;四世光、妣霍氏、庶妣胡氏、张氏;十四世盛章、妣区氏;以及十五世获桥的继妣岑氏。该祖山,二零零三年十二月,被佛山市顺德区列为“古墓葬”。

四、冼氏古迹

1、“东林”,在佛山东头铺,即“东林拥翠”,是佛山八景之一也。有明一代东头冼族最称富裕,好治园林。林内引溪为湖,亭、台、馆、榭十数所,与鹤园比媲美。平乐知府冼效手书“东林”二字石刻尚存(清末)。

2、“鹤园”,在佛山布里,迁祖五原公宅后。明忠义官月松公筑布里,即马廊,为园中系马处。园中有丰林乔木,鹤多巢其上,故远近称其园曰“鹤园”。称其族曰“鹤园冼氏”。至少汾公增拓名胜,“鹤园”之名益著。

3、“罗江第一流”,在顺德大罗村。环村诸水,统名“罗江”。明侍郎冼光故宅,居其上游,故称为罗江第一流,称侍郎为罗江先生。夹江有石桥,名“溱渭桥”,形势雄伟,亦冼侍郎建筑。桥之两敦各树缘榕,蟠根入石,老干参天,俗称“树生桥”也。

4、“天生石”,在南海三山乡,宋郡马云岩冼公祠后。湖州知府冼国干绘图,在籍房侄孙宝干撰铭。

五、冼氏乃一个世代忠良,精耕敏学,人才辈出之优秀民族体系。

先祖们除勤耕细作外,还勤奋读书,努力温习,积极参加乡试科举。历朝中举入士者甚多,受朝廷重用有之。先辈们为官清廉,乐于为百姓办实事,受到百姓拥戴;有功者被朝廷封赠,乃至父母、祖父母三代受褒奖。下面为明、清时期各朝皇帝对冼姓的诰敕(因编幅所限,“诰敕”详细内容阅《岭南冼氏宗谱·显扬谱·诰敕》卷六之一第二至十五页):

1、正德六年正月十八日诰敕“敕命陕西道察御史冼光父母”。

2、正德六年正月十八日诰敕“敕命陕西道察御史冼光并妻”。

3、嘉靖九年十一月十九日诰敕“敕命太仆寺少卿冼光父母”。

4、嘉靖九年十一月十九日诰敕“敕命太仆寺少卿冼光并妻”。

5、嘉靖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诰敕“敕命南京大理寺冼光父母”。

6、嘉靖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诰敕“敕命南京大理寺冼光并妻”。

7、嘉靖十三年八月初三日诰敕“敕命承德郎直棣宁国府通判冼涤父母”。

8、嘉靖十三年八月初三日诰敕“敕命承德郎直棣宁国府通判冼涤并妻”。

9、嘉靖十三年九月十二日诰敕“敕命承德郎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冼桂奇父母”。

10、嘉靖十三年九月十二日诰敕“敕命承德郎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冼桂奇并妻”。

11、万历六年五月十一日诰敕“敕命光禄寺典簿冼尧相父母”。

12、万历六年五月十一日诰敕“敕命光禄寺典簿冼尧相并妻”。

13、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诰敕“敕命直棣真定晋州武强县知县冼国干父母”。

14、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诰敕“敕命直棣真定晋州武强县知县冼国干并妻”。

15、嘉庆十年十二月十三日诰敕“敕命捐职州同冼兆和父母”。

16、嘉庆十年十二月十三日诰敕“敕命捐职州同冼兆和祖父母”。

17、道光八年十一月初九日诰敕“敕命罗定直棣州学正冼昌德父母”。

此外,还有很多前辈受朝廷诰封、敕封、特封、特授和晋赠等褒奖。(详见《岭南冼氏宗谱·各分房谱》)

五、冼氏的诗词和著书(因编幅所限,仅录“撰题”)

1、《医案六卷方枝》冼嘉徵撰

2、《景行堂稿》布衣冼秀荣撰

3、《养云庐遗草》四卷、《谏草焚余》二卷,凤颖六泗兵备道冼斌撰

4、《鹤园诗集续编》四卷,考廉冼沂撰

5、《合鸟原诗稿》茂才冼汪撰

6、《北行吟草》考廉冼沂撰

7《佛山乡志》八卷,考廉冼沂撰

8、《平戎策》一卷,考廉冼凤诏撰

9、《松斋深草》二卷、《游樵集》二卷,布衣冼积庆撰

10、《阅历名言》四卷,封君茂才冼作楫辑

11、《尚德堂随笔课草》二卷,封君茂才冼作楫辑

12、《尺云斋文集》二卷、《北游诗草》一卷、《杂作》一卷,广文冼宝祯撰.

13、《步尖义诗集》二卷,广文冼文藻撰

14、《游榕呤草》一卷,太学冼贞鹏撰

15、《芝荫轩诗集》一卷,太学冼翔撰

16、《永兴县公余录》一卷,知县事冼宝干撰

17、《邑敦教条》一卷,永兴知县事冼宝干撰

18、《天岳书院藏书目录》二卷,知平江县事冼宝干编定

19、《说文部首音义表》一卷,知县冼宝干撰

20、《史概辑要》十卷,中书冼瑛撰

21、《科学辑要》十二卷,中书冼瑛撰

(详见《宗谱·艺文谱下》卷五之二第三至二十八页)

六、寿序

1、《大朗冼氏三十八老联寿序》邑庠生族侄逢宪撰

2、《古之所谓年高德郡者······》截选知县举人宗侄文焕撰(详见《宗谱·显扬谱·寿序》卷六之二第十四、第二十二—二十三页)

七、1908年继《康熙谱》、《道光谱》之后,以告养在籍、湖南沅陵县知县、进士、练园房裔孙冼宝干为总纂兼督办;拣选知县举人大罗房裔孙瑞祺为分纂兼坐办;候选中书廪贡东头房裔孙瑛为分纂兼坐办;九品顶戴白沙房裔孙相文为庶务兼缮写;太常寺博士白勘房裔孙树潘为财政兼理局务;中书科中书衔简村房裔孙冠芳为财政员等领导核心,担负纂修二十八房《岭南冼氏宗谱》(简称《宣统谱》)重任。历时十八阅月成书,全书为八本九卷,三十万言。

1910年成书的《宣统谱》,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是冼氏文化的宝库;是冼氏文化的结晶;是冼姓的根本;是追宗支的根源;是重修《冼氏大宗谱》的依据。

八、二零零七年五月二十七日,在始祖忠义公冼劲殉职地广州、在世界知名的中国人民音乐家冼声海家乡番禺,成立了世界冼氏联谊会。这是史无前例的盛事,是冼氏族人共同的愿望。

联谊会的召开,为全氏族共同研讨、交流悠久的、灿烂的冼氏文化创造极好的机缘。为传承祖德,继往开来,创造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世界冼氏联谊会的代表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有广东、广西、海南和港澳同胞,共一千六百多人,代表着近二百万族人。

世界冼氏联谊会的召开,使冼氏空前的团结,增强了凝聚力。为实现纂修《冼氏大宗谱》;重建曲江书院和设慈善基金会扶贫助学三大任务而努力!

二零零七年十月十六日草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