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学子翁玉林访谈

2013年07月06日 | 阅读:1381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翁玉林 翁氏

翁玉林1946年8月出生于永嘉县七都老涂北村(今属鹿城区),父亲是海员,母亲是家庭妇女。1953年,7岁的他随母移居香港,在香港完成小学、中学学业。1966年考取香港大学物理系,开学不久即到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1969年毕业,获工程物理学学士学位。随即进入哈佛大学物理研究院,1974年获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77年加入加州理工学院任助理教授,1986年成为加州理工学院行星科学教授,一直任教至今。

翁玉林观察和研究太空行星理论30多年,研究领域包括行星大气、行星演化、大气化学、大气辐射、天体生物、地球变迁等。从1987年开始,他与美国喷射推进器实验室合作,担任“卡西尼”紫外线影像光谱仪土星实验计划的研究。他们的团队透过遥感技术,对土星及其最大的卫星“泰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为2004年7月1日成功登陆探测的飞船“卡西尼”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研究的土星及其卫星的成份、起源、形成和发展,对于进一步研究太阳系和人类生命的起源,以及保护地球生态和生存环境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出版著作有《大气幅射的理论基础》(与老师合著)和《行星大气的光化学》(与同僚合作)等,发表科学论文230多篇,2004年获得美国太空总署颁发的杰出科学成就奖。现为美国天文学会、地球物理学会等会员。

采访对象:翁玉林 著名行星科学家 美太空总署杰出科学成就奖获得者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简称翁)

专栏主持:金辉 本报记者(简称金)

记者手记

采写此稿期间,我去了趟老涂北村。在翁家族亲的引领下,我参观了翁玉林父母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建造的房子。这幢坐北朝南的七间老式民居,窗台上还留有西洋雕花,在当时可能是比较时髦的建筑,至今仍保持当年风貌。为此,我对翁家族亲说,七都出了翁玉林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不易,是地方之幸,要保护好房屋原貌,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激励后人,并希望有关部门将此作为名人故居保护起来,待时机成熟后可列为文保单位。

据报道:一位旅美华裔科学家认为:1644年明朝灭亡,与太阳黑子消失关系密切。

他指出,太阳黑子是太阳上的黑斑,黑子多少与地球关系密切。黑子出现会改变紫外光和能量,黑子愈多紫外光愈多,黑子愈少地球天气愈寒冷。他发现,在明朝灭亡前后约70年,太阳黑子消失。那时候欧洲出现小冰河时期,中国则气候突变,天灾令农作物失收。天灾同样在满州出现,迫使满州人四出讨伐,既为土地也为食物。他认为,在复杂的政治氛围外,太阳黑子引发的气候巨变,是促使明朝政治巨变的幕后原因之一。

《人民日报》等传媒报道了这位华裔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后引起广泛关注。而这位科学家名叫翁玉林,是对家乡有着美好憧憬的温州人。

永嘉热心读者黄楠从美国旅游回来后,向本专栏推荐了他的老师翁玉兰的弟弟翁玉林。翁玉林是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华裔美国科学家。他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以中国哲学的“道”解释他的行星理论研究。开始时我感到很奇怪,朝代兴亡的研究属文史范畴,而太阳黑子属自然学科的问题,两者怎么能有联系呢?

他远在美国,我们通过网络交流完成此稿。

金:我曾经听说,现在国外有数学家以数学模型解释一些历史学家研究的热门问题,被称为“数学史学”。您提出的明朝灭亡与太阳黑子消失关系密切,是否也是类似的交叉学科,用前沿的科学手段或者数据,解释一些史学观点。我觉得您是位兴趣广泛而又严谨的科学家,您作为行星科学家,怎么会提出与史学有关的命题?

翁:我是研究行星的,在学校里也是行星科学的教授。我主要研究太阳系中的星球,以及大气层中的成份与气候变化关系。地球是行星,我的研究对象当然也包括地球。不过,我不是研究地球上的某一块石头和一个地方的地质,而是研究整个地球的环境和气候变化。比如说,现在地球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地球气候的改变。最近在丹麦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令世人关注,也与此有关。17世纪上半叶、明朝末年,由于太阳黑子活动造成气候变冷,以致中国有些地方8年没有下过雨,因此造成农业灾难、社会动乱。如果遇到风调雨顺,必定是太平盛世,例如唐朝初期。朝代衰亡前一定是气候恶劣,雨水少又天气寒冷,冻死农作物,饥荒连连,令革命一触即发。

研究地球环境的变化,这跟我们中国的历史很有关系,我们可以用新的角度去看王朝更迭便是这个道理。我们中国人讲天时地利人和,这就是讲大环境的变化。当然,所有这些研究最后都要归结到人身上。

金:是啊,人类是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越严重,必需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