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等待——常熟翁氏藏书回归记

2013年06月05日 | 阅读:644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尘封两个世纪的珍贵典籍被无数目光热切地触摸着。

    4月28日上午9时30分,阳光灿烂。上海图书馆内,一场特殊的交接仪式正在举行———流失海外半个多世纪的国宝级文物常熟翁氏藏书重回祖国怀抱。80种542册藏书入藏上图,其中包括11种156册宋本。
    大洋彼岸,年逾八旬的翁万戈先生在沉静的夜色中为世藏六代的珍宝遥遥送行。50年风雨过尽,这批流落异乡的古籍珍本终于“寻到了一个理想的久居之地”。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至此,曾经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私人藏书历史画上了句号,目前所知流存海外的最后一批重要古籍善本回归故国。
    六代人两百年守护,藏书依旧飘落异乡
    中国历史上的藏书家中,大家名家屡见不鲜,但除了翁氏之外,其他皆已成为历史,唯其存延至今。
    翁氏藏书是晚清政坛上名盛一时的两朝“帝师”、维新派的支持者翁同龢(1830—1904)的产业。藏书源于翁同龢之父翁心存,而后历经六世,跻身“清末九大藏书”之列。翁氏藏书,内中多有惊人的孤本秘籍,如《邵子观物篇》、《长短经》、《施顾注苏诗》等既是各书的最早刻本和祖本,也是海内外仅存的孤本。
    一代代的传承中,翁家虽怀连城之璧而秘不示人。有些珍品如宋刻《集韵》自清初至今,竟然无人知其是否存世;宋刻本《会昌一品制集》自乾嘉后150年来,也同样无人知晓所在。到了民国初年,已经没人知道翁氏藏书的下落了,甚至连专门研究清代藏书历史的学者,也得出了翁氏藏书“今皆无尺牍片纸矣”的结论。
    直到1985年,翁氏藏书突然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国善本书展”上露面,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震惊。当时正在美国参观这个展览的我国著名学者傅熹年、启功先生欣喜若狂,专程拜望了翁氏藏书的主人翁万戈先生。这才知道,翁万戈为翁同龢嫡系五世孙,40年代末为避战火,翁氏藏书精华转移至美国。
    回国之后,兴奋的傅熹年先生将自己的笔记本复印了几本,送给国内版本专家。国内学者这才得知,翁氏藏书内有多种“近百年学人仰望而不知其存否的孤本”。根据藏书目录,翁氏藏书无疑是已知海外唯一数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家藏书,也是目前所知清代以来流存海外的最后一批中国古籍善本收藏。
    嘉德公司不辞劳苦,“国宝”最终重返故国
    由于翁同龢在近代史上的名声和翁氏藏书的文化价值,它的重显于世不仅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其归属也因此成为海内外公私收藏机构的关注热点。
    3年前,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获知翁氏藏书的消息。文化良知使嘉德人有了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他们决意从中多做工作,促成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重返故国。
    自此,公司总经理王雁南便经常利用赴美出差机会与翁万戈先生商谈。已经记不清往翁老先生家跑了多少次了,光是嘉德公司与翁万戈先生的来往传真、信函就有厚厚一摞。一次次敞开心扉的交流,最终打消了翁万戈先生的顾虑。1999年6月,翁先生终于同意将其珍藏于美国半个世纪的古籍善本送回中国大陆,并委托嘉德全权代理其拍卖和转让事宜。有生之年,他不想让祖宗集攒的珍宝在自己手中零落异国他乡。今年年初,80岁的老人自携行李,长飞祖国,为流落海外半个多世纪的家传藏书寻觅最后的归宿。
    任继愈、张岱年、季羡林等12位著名学者获悉此事,兴奋至极,联名上书有关部门,力陈翁氏藏书“其珍稀程度和价值超过美国所有图书馆所藏中国古籍之和”,“以国内标准论应属国宝级重要文物,是包括我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国内外图书馆所无的珍籍”, 如今“是争取这批古籍善本返回祖国的最好机会”。
    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此非常重视。在短短的10余天内,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先后与嘉德公司联系,表示强烈兴趣。在有关方面的积极努力下,上海市人民政府迅速斥资450万美金,捷足先登,使这批“国之瑰宝”在上海图书馆重安新家。
    转让仪式上,人们收到了翁万戈先生万里之外的祝福。信中老人深情地写道:“我在这好似天涯海角一样的美国东北山林间,梦想到已经告别的家藏古籍,免不了断续的怀念,但更为它们重返祖国,有说不出的无限欣慰!”
    这是一个令国人欣慰和激动的日子,更是值得我们的时代骄傲和自豪的时刻。正如王雁南总经理所言,这一切“都将会与‘翁氏藏书’一起,被世世代代的后人们所铭记和珍藏”。 
  《人民日报》 (2000年05月01日第五版)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