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立公是西昌谭氏国器公十世孙
明洪武二年谭玉珍、谭玉春之子十七人由湖北麻城孝感乡入川,至今已643年,繁衍二十余代人的历史了。追溯湖北麻城始祖忠立公的祖系,却有五花八门的版本。要研究谭氏《湖广填四川》的历史,无论是人口分支,或是地域涵盖,这支人都是不得不研究的。弄清这支人的根脉,这是缠绕笔者数年挥之不去的梦。
2009年4月4日,在云阳县城召开的《三峡谭氏研究会》会上,我就《论忠立公是唐朝谭忠大将军之孙》一文,与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认为忠立公就是谭忠的直系后裔。
2011年3月,幸得本支湖南籍八郎裔族兄谭青编著的《湘中谭姓源流考》,看到古谱有“忠公永州刺史因官居家”,联想到“忠立公镇守南蛮,司牧黄州,屡游麻城殁葬孝感乡威凤山”的话,猜想他们是不是一个人?随着对忠立公祖系研究的深入,为什么“两个仁京”的子孙七代相同祖系不同?于是,我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资料收集论证,去年八月初稿形成,又由于“两个处尧”“两个德安”一个“可奕”的困扰,不断寻找证据,经过反复论证,从而认定麻城始祖忠立公就是西昌(即江西南昌)谭氏国器公十世孙。
解决忠立公的祖系问题,由于涉及谭姓历史人物可奕、仁京、处尧,要触及历史上许多权威,以及忠立公现代很多子孙思维和情感的调整,难免有不同声音。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不是可奕、忠立公下的直系,无任何私心杂念,完全在于家学的研究,理顺川东众多谭姓的根脉而已。
一、忠立公是国器公十世孙
谭忠立,字智敏,五代后汉时(公元947—950年间),授平远将军加兵马节度使,镇守南蛮,司牧黄州府,累游麻城,而留居麻城孝感乡高家堰珍珠石马坪,时称谭家河,为楚地麻城开派始祖,殁葬孝感乡威凤山(应为龟峰山,今湖北孝感市龟山镇)。忠立公子孙谱记三大混乱:谭忠直系,宏亮之子,公旦之孙。
(一)、忠立公是国器公十代孙的五大证据:
证据一、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学林公八郎后裔谭廷璧(新化县秀才)一修谱的记载:
“……。九世福源公唐庄宗同光四年以治阃著绩赐金紫光禄大夫,异公为大理寺丞,其子绂徙龙泉,巽公先为朝奉郎后封大常博士,同世冀公宋仁宗天圣八年赐御史殿中丞,其子纬、绚、绘、纾四公卜徙衡山;忠公永州刺史因官居家,独翼公为婺州提举,其子绩徙湘泽,至于宿公庆历间虽居朝奉郎之职而兴、龚公、恕公同属无传焉。”
此谱序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问题。永州刺史的忠公是不是黄州司牧忠立公?
证据二、学林公裔(九郎房,新邵龙源人)清康熙六十年所作《弘农郡源流序》,九世忠公则徙永州矣。原文:谭氏之族肪自顷元侯居金陵,厥后以功封河南为弘农郡主。由汉迄齐梁之季,振显历世,而年岁之多寡,已略可稽矣。唐建中(即公元780~783年)国器公仕西昌巡司兼理军务。子本立以官籍留家邑禾溪,至十世十二监承(官阶为正四品)养礼公任雩都监承卜居澄江;十三佥判养性公恩封汾州,始卜居於城西鱼池港。而西昌谭族遂由此始则盛于西昌也,自始封而后宁不茂且着哉?
他若六世铎公则徙茶陵矣,九世之异公则徙龙泉矣,九世忠公则徙永州矣,九世之冀公徙衡山矣,九世之翼公则徙湘泽矣;十世之综公则徙池州矣;十四世之笃厚公则徙秀溪坊矣。二十一世昌龙(字圣传)公则徙云亭儒源,二十二世之文惠(字万恤)则徙庐陵永福乡(江西吉安)。虽迁徙不一其地,而细稽谱牒所载在江西属县者居多,独二十四世运申公之派有学林公(字明章,号子元)者,以宦籍南楚,注载详明。
我派以学林公为宗固确乎其可据也。前丙寅(康熙25年即公元1686年)夏余固有始祖之辩矣,然考订虽确历代之源流尚难臆度,今特按古谱之所胪列,细心采览,而后知谭氏之大,且盛,合且分者,所经数百年,所历数十处,始于金陵者江南也。
……。
时 清康熙六十年仲春上浣谷旦(公元1721年)
特受衡州府临武儒学教谕 裔孙绍程双岩甫撰
男应聘乐道氏敬书
此序说明了四个问题:一是对证据一的印证,忠公是国器公下九世孙,二是忠公因官迁永州定居;三是忠公由江西迁永州;四是“按古谱之所胪列,细心采览”的。说明不是臆度揣摩,而是依古谱记载。
证据三、麻城忠孝谱:“溯所生心安翼熹盖不乏渊源之所乎。遂按古史并参谭氏之因缘,文武世勋,忠孝世德,端在指掌,谭氏之族固多也。惟翼祖风瀼瀼公族咸无所瞻仰,有所绳武矣”,此证证明:一是所生安公、翼公历史名人,此安公应是德安公,因封有安乐侯之称;二是谭朝祯是忠立公的后代,谭翼与德安属叔侄关系。
清·嘉庆九年甲子岁(公元1804年)大簇月(即五月),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谭家河族人梓里生员谭旭,送祠堂刻板之族谱上龙王坝(今湖北利川市谋道镇乐往坝)。由千总谭全修誊录操序。上世纪五十年代,云阳县票草乡抗美援朝老战士谭学令(仍健在居云阳新县城)老人请人抄录老谱。
仁宗天圣八年正月(公元1030年)北宋仁宗皇帝敕命翼公殿中侍郎御,圣旨刊于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八郎房四修谱与《纶公旧序》、《西昌世系》康熙60年新邵龙源衡阳府儒学谭绍程,乾隆六年谱新化县秀才谭廷璧《谭氏源流引》“独翼公为婺州提举,其子绩徙湘泽”能印证。还有西昌、茶陵、武冈等不同版本的谱记,涉及相同的记载。
证据四、湖北恩施马者沙龙河朝进房《谭氏族谱》清乾隆三十年乙酉岁春望正月上浣之吉(领修祠堂上叔:谭大福谭大绪谭正元谭大勋)的记载证明。“幸宋朝大兴北夷作判,奉旨调拨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万家坪凤凰村,发派鼻祖谭德安领钦征北,平服有功加太子太保安乐侯之职,镇守数十余年,因同僚结仇告职归恐,又奉旨复调转迁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祖师殿洗脚河高阶檐谭家湾。住坐宋元两朝,忽於至元四年(即公元1267年)西川作乱,南蛮土司侵扰,奉旨调拨谭海生、海江弟兄二人,领旨征西定南,平服有功,二公海深加封谭岗安抚司,四公海江加封钦依游击都司。”万州马头中和《谭氏族谱》也记载:“谭忠立公为四十世司牧汉壤,由江西吉安府凤凰村迁麻城孝感乡祖师殿洗脚河高阶堰地名谭家湾”。以此据证明:此德安(注:不要与朝祯房光才公下德安混淆)为忠立公之祖,其祖籍在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万家坪凤凰村,是为麻城孝感发派鼻祖。
证据五:忠立公字派得以印证。《忠孝谱》及朝进(有谱记朝献)房湖北恩施马者沙龙河《谭氏族谱》序,有这样的记载:唐朝始祖谭忠立,名智敏,父礼先,推而上之,住江西、广州、麻城,改忠孝谱派十七字:“子尚忠孝,正才仁东,全文胜维,贵恩万载,元玉朝”子、尚两代是谁?
1、关于“子”字派的求证:从《茶陵世系》《茶陵严溪谭氏族谱》记在分析:德裔,字子蕃,德席,字子学,德甫,字子仁。德安,字为子某待考,与国器公下八世用“德”字命名相符。德安公奉旨领钦征北,平服有功加太子太保安乐侯,与麻城忠孝谱:“溯所生心安翼熹盖不乏渊源之所乎”的德安公呼应。说明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祖师殿洗脚河高阶檐谭家湾)鼻祖是谭德安。
2、关于“尚”字派是谁的求证:如果按《西昌世系谱》记“忠公”是国器公九世孙,从”德”下直接就是忠立公,但从字派上还有“尚”字派人未出现。麻城《忠孝谱序》记:尚浚或尚诤配段氏生了忠立、忠厚。我相信这是有根据的,应当尊重麻城《忠孝谱序》的记载与字派,说明忠立公是应是国器公十世孙。我们不怀疑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学林公八郎后裔谭廷璧(新化县秀才)一修谱的记载:“忠公”是国器公九世孙,但怀疑“忠公永州刺史因官居家”前誊漏“尚浚其子”四字。从该谱记方法“冀公宋仁宗天圣八年赐御史殿中丞,其子纬、绚、绘、纾四公卜徙衡山”可以求证。只有如此,“忠公是国器公十世孙”的字派才矛盾。
3、关于“处”字派是谁的求证:从《茶陵严溪谭氏族谱》记载,安公,字元泰,仕至太常博士,配龙氏,生二子:铎、鉞。铎即铎渝,字义教,葬虎形,配刘氏,鉞未详。
忠立公墓后石岩刊斧钺何意?钺斧是古代的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礼仪、殡葬用。
忠立公是谭氏麻城孝感始祖,赐葬孝感乡威风山八角琉璃井坎上石坟,建斧钺碑记,这是诸多谱书的记载。祖忠立公墓后岩镌钺斧记:“好事者每造其处,割苔藓而览焉”。
笔者认为有双重含义:一是“赐葬”“好事者每造其处,割苔藓而览焉”,本意是说揭开石壁的苔藓,朝廷圣旨在此,除暴安民重任在肩,这是对族外而言。而我认为还有另一种理解,暗指忠立公其高祖是“钺公”,因为古有溯祖宗高高在上之意,这是对族内子孙而言。
由“安”公之子“鉞未详”,与祖忠立公墓后岩镌钺斧分析,应疑似“鉞公”。因为处尧的从弟处舜的身世,谭纶追述的曾祖是处尧实为处舜,远祖谭安,高祖不是谭铎,只有“鉞未详”。从《伦公旧序》谭纶属安公一脉,求证处舜应是鉞公之子。
忠立公迁居黄州府麻城县的原因:一是因职从永州刺史到黄州司牧汉壤;二是其祖德安已复归麻城孝感(怀疑其父尚浚也在麻城);三是屡游麻城见土沃水深之故,忠立生长于江西,湖南永州任过官职,子孙繁衍于麻城孝感乡谭家河。
4、安公的世系关系:仁京生格,格生安,安生鉞,鉞生处舜,处舜生德安,德安生尚浚,尚浚生忠立。
(二)、从忠立公身世与西昌谱《谭氏源流引》“忠公永州刺史因官居家”就是谭忠立分析论证。
首先,肯定谭忠立曾镇守南蛮。那么,南蛮所指何地?南蛮称谓是中原民族对南方少数民族侮辱性称呼。最早记载来自周代,周人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四周分称: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广义的南蛮泛指长江以南,主要针对楚国,南蛮地域覆盖了湖广大部分地区;狭义的南蛮指湘、粤、桂、黔,而永州自古称“南蛮之地”古今都能查到记载,当然,仅仅忠公永州刺史,忠立公镇守南蛮,就认为是一个人,还要诸多的其他条件同时具备。
1、忠公是忠立公的敬称。如西昌国器公二十五世学林公,字明章,谱上有称章公有称明公的,忠立公称忠公就不奇怪了。由此也给后人研究出了诸多麻烦。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当初,西昌谱在资料收集上只知忠立公在永州任刺史因官居家,却不知又司牧黄州府,累游麻城,而留居麻城孝感乡。因此以后的西昌、麻城、永州三地互相没有了信息往来,各难续谱下传,给后人留下了“谜”。
2、两者时代背景相同。西昌谱传《谭氏源流引》记:九世福源公、异公、巽公、冀公、忠公、翼公。国器公九世孙福源公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八月初六日进金紫光禄大夫(其敕命书刊于历代家谱中),而忠立公五代后汉时(公元947—950年间)被授予平远将军加兵马节度使。九世福源公、忠公(忠立公),他们是上下辈同时代的背景不矛盾。
3、多谱早有确认。《忠孝世家谱序》记:“谭氏之族固多也,惟翼祖风瀼瀼公族咸无所瞻仰,有所绳武矣。”该谱序认为的谭翼公,与《谭氏源流引》所记与忠公是同世,而且从北宋仁宗天圣八年正月(公元1030年),翼公任殿中侍郎敕令(刊湖南涟源谭八郎房光绪年四修谱、五郎裔乾隆四十九年谱),还是其同世的异公、巽公中进士任官职都得到了印证。无论是忠立公后人(特指麻城谱),《纶公旧序》,还是国器公下的《谭氏源流引》都把忠公(忠立公)列在了仁京公下同世,由此证明忠立公与谭翼公是同一祖系。
4、忠立公对应国器公十世其源流上下班辈不矛盾。
第一、忠立公与国器公九世福源是同时代人。国器公,字邦用,唐建中时(公元780~783年)西昌巡司参理军务,卒于官,配黄氏生子本立公,隐居不仕,官籍太和县千秋乡早禾市;配金氏生仁京,字惠廷,唐宪宗(公元809年)进光禄大夫。依次到国器公九世福源,字浚海,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进光禄大夫。忠立公,字智敏,五代后汉(公元947~950年)授封平远将军加兵马节度使镇守黄州府,卜居麻城孝感乡。确立忠立公为国器公十世孙,其子孙对应国器公子孙,无论从世代、时代、班辈流程还是现代比较均无矛盾。
第二、玉珍公与学林公是同时代人。玉珍公,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封武昌都督元帅,其子朝祯等兄弟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入川。学林,字明章,生于南宋理宗宝佑二年甲寅岁(公元1254年),元成宗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拔举仕湖南长沙上湘郎令。元大德十一年丁未岁(公元1307年)举家三代由太和县千秋乡早禾市(今早禾镇)迁湖南湘乡金铃山燕子塘(又名荷叶塘,今娄底市祖师殿);再迁安化县珠梅丰乐里东湾,三迁扶胜瓦子坪(今涟源市扶胜镇)。玉珍公是国器公24世孙,学林公是国器公25世孙。玉珍之子朝祯等与学林公之子八郎景清(字雪岩),生活在元末明初,其辈份与时代在叔侄关系上。
第三、玉珍公子孙与学林公子孙与当代比较快慢相符。学林公至今700年左右的子孙,最快的已有28代,最慢的幺房才19代;玉珍公子孙也在此范围。
例如:国器公二十六世八郎景清公下“仁能钟有德,孝顺显周亲”,对应重庆云阳县国器公二十六世朝琅(忠立公十七世)“(尊)高明世宗,功太汉人新,立……”。笔者八郎景清公下“显”字派,对朝琅公下“人”字派;“仁能钟有德,孝顺显周亲”字派中的“显”字派,对应重庆云阳县票草乡国器公二十六世朝祯(忠立公十七世)“……英,修德立名,学佑登仕,佐……”的“登”字派,彼此上下班派悬殊不大,都生活在当今时代。
二、忠立公祖系如何正本清源?
忠立公前祖系研究,论复杂也非常复杂,要正本清源,绝非一谱可以做到,需要收集众多的家谱和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论证。论简单也非常简单,两个仁京的子孙七代相同就是一个祖宗本立公,忠立公就是国器公十世孙。过去我们仅从本家谱书上找答案,其记载的根源本身就出了问题,是永远无法解决历史的疑难。现在,我们把谭家众多谱书收集起来,就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第一、忠立公是人为的安在公旦之孙元祯之子上。万州档案馆收藏乐往坝《谭氏族谱》,为忠立公世系谭朝祯后裔谱记,从我西昌始祖国器公下,有七代祖宗名字、官职、父子、兄弟祖系前后世系不乱,任官职年代相同。
2005年4月,笔者在万州档案馆复印了由万县玉成石印社于民国三十八年(即1949年)九月十六日出版的乐往坝《谭氏族谱》。其主修是谭氏族长谭礼(字复兴),族正谭学尹(字举贤),主编是谭学鋆(字玉成)、谭登权(字金斋),为万县马头乡谭某收藏,全套线装本十一册。1986年2月26日地区档案馆征得藏者本人同意暂借入馆,1987年复印与日本馆后交回原件,其后发给藏者征集证书和奖金,正式列入万县地区档案馆藏品。
这套《谭氏族谱》为洪武二年由湖北麻城孝感乡入川祖谭朝祯一脉世系谱,有《西昌世系》(国器公至学林公二十五世)、有《茶陵世系》(可奕至正通)、《龙源世系》、《武岗支谱》及《梅夏谱支房世系至中立公》。原万县地区档案馆有很高的评价,世系源流比较详细。特别是《入川世代纪略》具有地方史料价值,朝祯公四世开创乐往坝基业,五六世附籍石柱土司协助征剿“九溪夷蛮”,使已经失去的袭职(龙渊宣抚使司)重授冠带,并恩赐世袭插土疆界,还叙述了入川九世祖谭大斛,十世祖谭正常等十六兄弟子侄与石柱土司马斗斛、马千乘父子的恩怨仇杀关系,了解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的死因,对研究万县南岸与利川一带的历史和汉族与土家族的关系,还以一定的篇幅叙述了“一门三侯”的业绩。主要列出了从谭氏一世始祖祁义至谭世恩、谭世昌、谭世仁三支世系录。
此谱同刊《西昌世系》(国器公至学林公二十五世)、《茶陵世系》(可奕至正通十四世九代与国器公下仁京房相同),《武冈支系》《梅夏铺支系》(义仕至公旦生元祯,元祯生忠立),对自己的宗系是否为国器公下是有考虑的,也是有意留给后人研究的。因为作者无法摆脱历史资料的局限,《纶公旧序》里没有“忠公永州刺史因官居家”一说,所看到的《西昌世系》又十分简略,但又认为有七世与国器公下所列一致的疑惑,故而仍是“宏亮生仁京……谭巽至公旦”十世,把忠立列为公旦之孙元祯之子上。
为什么说是把忠立公安在公旦之孙元祯之子上呢?首先,历谱都认为忠立公与安公一房,把忠立公祖系列在巽公之子纶公的后裔。1999年四川开江及周边县《谭氏族普》记明确告诉“公旦配段氏其后待查”,与万州档案馆收藏乐往坝《谭氏族谱》基本一致。
公旦配段氏其后待查,这是什么意思?乐往坝《谭氏族谱》安上了公旦生元祯,元祯生忠立。开县2007年《谭氏族谱》安上了公旦生忠立。有的谱认为忠立公父是礼先,有的谱认为忠立公父是尚浚,石柱《谭氏族谱》就写公旦,字礼先,号尚俊,这样一来公旦生忠立就没有话说了。1994年四川开江县成立了川东谭氏修谱理事会,花了七年时间企图将宏亮、宏智,景清公三大脉系一统谱本,花费数万元的财力人力,遍布数县五省,终因宏亮、支脉无法分清,最后只好将宏亮生仁京至公旦予以删除。
严溪中和堂谱上世系是如下记载:“宏亮-仁京-格-安-(铎-渝-应-徽-任黎-仕黎)-处尧-德裔-冀-巽-纶(1115年进士)-正通-念四郎-明卿-仲德-道显(严溪中和堂鼻祖)-善庆-任杰-瑚-公旦”。
忠立公五代后汉(公元947—950年间)授平远将军加兵马节度使(有称怀远将军),谭纶与忠立同曾祖的兄弟,谭纶中进士,已经晚于的忠立公若干年。而忠立公怎么可能再晚到纶公10代人是公旦之孙呢?
第二、忠立公不是谭忠之裔。2009年4月4日,《三峡谭氏研究会》在云阳城召开,笔者对忠立公祖系的研究,依据湖北利川市谋道镇折岩坝《谭氏族谱》(手抄本),发表《论忠立公是唐朝谭忠大将军之孙》。是从原三峡谭氏研究会长谭年高提供的《利川折岩坝谭氏谱》,记忠立公是谭忠公的孙或重孙,虽然将原可奕公下至公旦不是忠公一脉加以了剥离,理顺了不少关系,但《利川折岩坝谭氏族谱》仅一家之言,随后笔者对该谱的来历考证,仍属在别处手抄,是说不清出处的孤证。故此,依现有的证据,应对忠立公是谭忠公直系予以否认。
第三、《西昌旧谱源流引》中的忠公与众多谱记印证就是忠立公。元末丁未岁(公元1307年)从江西拔举到湖南任上湘郎令的谭学林(字明章),向其侄孙仲彝(进士)索要谱牒,由仲彝找廪庠誊(音teng)录旧谱《西昌旧谱源流引》并附其序。证明西昌世系的记载,至今至少有八百年,在元朝前就已经有谱书。全文如下:
“余家鼻祖顷元侯原居金陵,厥初,功封河南弘农郡。历两汉及晋迨五代,数传至国器公,始有西昌(今江西)之后,肇迹洪都(今南昌)。由始基之,其子本立公,官籍吉安郡(今江西吉安市)太和县,遂于千秋乡早禾市居焉。
传十世养性公分卜鱼池港,又后十三世万恤公又分派于永福乡。麟趾吉祥,螽斯衍庆,其间近留远迁者,世不乏人,人不尽述。又下二世运申公之裔,讳明章者,由拔举湖广长沙上湘之郎令。丁父服归云:买有吉穴于长郡之属邑,是故奉母挈其子大郎、二郎、五郎、七郎、八郎、九郎及媳举家而迁焉。追忆家谱未送,讵料元季兵烬,所遗首尾不全,未能刊集。余虑世系遗泯,勉历编次。
方今盛朝鼎定,国运升平。而明章之裔未得家谱,恐后世失其源流,再三索之。余叨廪庠,丁未(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即公元1307年)岁贡,尊族命余暂誊谱本,送往南楚。他日发轫归续刊之可也。
岁进士侄孙仲彝敬撰”
此序为国器公下二十五世学林公房,各家族谱历修谱必刊之本源,与研究忠立公祖系关系是:
其一:是校正《纶公旧序》《茶陵源流总序》对仁京公祖系之误的重要历史依据。绝非我之所见,就早年《茶陵世系纪略》也告诉后人为宋佑以前世系,今以龙源谱(湖南新邵市)所载西昌世系校之,则初无三进十八宏,诸公其三世有仁京为本立之子,四世为彬。
其二:《西昌旧谱源流引》仲彝是“尊族命余暂誊谱本,送往南楚。他日发轫,归续刊之可也。”誊(音teng)是甚么意思?就是照抄原件。那么谱书的原件在哪里呢?“元季兵烬,所遗首尾不全”,说明有老谱。而且也有历史依据印证“首尾不全”,那就是卷达公由弘农徙金陵太平路当涂县贵游乡,承伦之子国器公父不清。
其三:《纶公旧序》并非《纶公旧谱》,而《西昌旧谱源流引》至今保存有乾隆年间谱本可查,乾隆四十九年五郎老谱(弘农谭氏源流总序)均有同样的记载。
其四:学林公裔(九郎房,新邵龙源人)清康熙六十年所作《弘农郡源流序》,“九世忠公则徙永州矣”得以印证。
三、两个“仁京”两个“处尧”混淆了忠立公的祖系
解决忠立公祖系,必须弄清两个“仁京”两个“处尧”,他们子孙数代相同祖系不同,到底是怎么回事?从所知谱帙看,仁京公、处尧公的承脉,虽然说法不一,但归根结底,其根源只有两个:
(一)仁京宏亮之子。北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大理寺丞谭纶《纶公旧序》中仁京是“三进十八宏”宏亮之子,其记载与国器公之孙仁京,有七代相同。原文:
……我祖宏亮第十一郎也,生仁京,官拜紫金光禄大夫。(三世)仁京生二子。长:彬,仕至谏议大夫。次:(四世)格,官任横州别驾。八子:曰宣、曰定、曰安、曰宁、曰宝、曰宠、曰宽、曰容,具任显秩。(五世)安,字元泰,历官太常博士,后任柳州司户。生子铎,铎,四子:曰渝、曰应、曰徽、曰黎。(六世)黎生子五:赴汤、赴舜、赴尧、赴茭。(七世)尧,字仁夫,仕至司空相国。生子三:长:德裔、次德褒、三、德裘。(八世)德裔,字紫蕃,任大理寺丞。(九世)生子八:异、共、寅、巽、冀、翼、拱、黄。(十世)予父巽,登进士第,任太常博士,骑都尉朝奉郎。予母陈氏,生我兄弟二人焉。长曰综,任殿中丞,知贵州事,别居池州。次即纶,任大理丞。
兹以老归,谨溯源流编成谱牒,刊讹正伪,存信阙疑。上开先人未竟之志,下启后代孝思之忱。序昭穆而别亲疏,清支流而敦雍睦,见见闻闻,不作影音之说,源源本本,绝无捃(音jun)遮之端,穷源竟委,缕析条分,用志数言,录于篇首,以俟后之继起者,庶知其所自云。
时 大宋元佑年丙寅仲秋月 吉旦(即公元1086年)。
此《纶公旧序》提示的问题:一是与《西昌源流》仁京公子孙所列七代基本相同,只是叙述多少而已,其上应是“处”字非“赴”字;二是本立公下仁京公与仁宏亮生仁京公都是官拜紫金光禄大夫;三是宏亮生仁京,纶公“兹以老归,谨溯源流编成谱牒”。
(二)、仁京公国器公之孙。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学林公八郎后裔谭廷璧(新化县秀才)一修谱的记载:
“……。迨唐德宗建中初(公元780年)国器公仕西昌巡司参理军务,此为一世祖也。
二世本立觅西昌山水之秀,卜居早禾市,遂以官籍留家;
三世仁京公德宗贞元四年(注公元788年)封朝奉大夫;
四世格、彬,二公一任横州郡主,一任平康郡主;
五世宝公国子监教授,宦公信州通判,定公谏院判官,安公河州通判,宠公贵池县巡检,实公宿州县令,系皆一门之盛;
六世铎公梁大初乾化四年甲戌生,殁葬本里山下,铎公(有谱记为铧公)唐僖宗诏封朝奉郎,因乱徙茶陵清水塘,钟公、镛公、铭公、铖公,以及铉、锴、锐三公,均皆绳绳丕振者也,至于钥、锷公则伤其无传也;
七世处尧及丛弟处舜公职受司空,处禹、处汤、处文、处武、处汉、处唐六公者,此皆一体而手足相亲者也;
八世德厚公为南康令,德重公为福昌令,德裔公为宋真宗诏为大理寺,德良、德厚、德潜、德深数公,悉发详不替而荣显堪美者也;
九世福源公唐庄宗同光四年以治阃著绩赐金紫光禄大夫,异公为大理寺丞,其子绂徙龙泉,巽公先为朝奉郎后封大常博士,同世冀公宋仁宗天圣八年赐御史殿中丞,其子纬、绚、绘、纾四公卜徙衡山;忠公永州刺史因官居家,独翼公为婺州提举,其子绩徙湘泽,至于宿公庆历间虽居朝奉郎之职而兴、龚公、恕公同属无传焉。
十世养性公汾州佥判,养礼公京院左监丞,综公殿中丞,子正臣为池州牧因官落业,纶公升大理寺,子正卿为灌阳令。”
此谱序提出了四个重要的历史问题。一、此仁京是国器公之孙本立公之子;二、永州刺史的忠公是不是黄州司牧忠立公?三、彼“仁京”与“三进十八宏”宏亮的“仁京”是不是一个人;四、两个权威性的谱记同名同姓、时代、官职、父子关系为何七代相同?
(三)对两个“仁京”两个“处尧”分析论证。
第一、两个“仁京”就是一个仁京。从以上两谱分析比较可以看出,《纶公旧序》写的是安公一脉,《西昌源流》写的是宝公一脉。《纶公旧序》的历史价值在于把仁京到谭纶世系传存了下来,《西昌源流》的价值不仅说清了仁京之父本立和祖父国器,而且同样记载了纶公上溯至仁京的相同世系。试问:哪有两家的族谱同名同姓七代(时代、官职、父子关系相同)而不是一个祖宗?
第二、两个“处尧”指的是两个人,一个处尧,一个处舜。“安公”门下的“处尧”应为处舜。据《乐往坝·谭氏族谱源流》“处尧职受司空,处舜职受司空。”《西昌源流》“七世处尧及丛弟处舜公职受司空”。处尧、处舜同曾祖为格公,古人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说明处舜年幼于处尧。由于处尧、处舜都任过司空之职,宝公下的处尧名气大于安公下处舜,后人追述历史产时把安公下的处舜写成了处尧。
第三、为什么说《纶公旧序》宏亮生仁京为千古之错的根源?我们不妨对《纶公旧序》正误作如下分析:
谭纶,字猷夫,(此谭纶非明朝太子太保之谭伦,两者相差490年)大理寺丞,宋政和五年乙未科(公元1115年)兄弟谭纶、谭综同堂进士,其父谭巽宋景佑三年丙子科(公元1036年)进士第,任太常博士、骑都尉朝奉郎,谭异(谭巽弟)大理寺丞,宋康定庚辰科(公元1040年)进士。
从时间上分析,《纶公旧序》若是谭纶於大宋元佑年丙寅仲秋月吉旦(即公元1086年)晚年所写。那么,公元1115年谭纶中进士时间比他告老还乡晚了29年。据此推理,一是谭纶至少80多岁以后才中进士;二是80多岁的谭纶有无这种考证与思维写纶公旧序》?三是父子间中进士相差近80年。
《纶公旧序》若是谭纶宋绍兴四年甲寅仲秋月(即公元1134年)晚年所写,与谭纶公元1115年中进士相差19年倒不矛盾,但仍然父子间中进士相差近80年的问题。
《纶公旧序》若是谭纶宋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仲秋月所写,与谭纶公元1115年中进士相差99年更是矛盾。
从内容上分析,《纶公旧序》若是谭纶於大宋元佑年丙寅仲秋月吉旦(即公元1086年)晚年所写的,无“幽州大将军谭忠公之裔”一说;《纶公旧序》若是宋绍兴四年甲寅仲秋月(即公元1134年)所写,多了“考翁为幽州大将军谭忠公之裔”;《纶公旧序》若是宋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仲秋月所写,多了“稽公为幽州大将军谭忠公之裔,世系远不可详,惟知由河南宦居金陵太平路当涂县贵游乡”。其内容通篇在说“三进”,少了“我祖宏亮第十一郎也,生仁京,官拜紫金光禄大夫。仁京生二子。长:彬,仕至谏议大夫。次:格,官任横州别驾。”
从依据上分析,《纶公旧序》“兹以老归,谨溯源流编成谱牒”的话,其文通篇在说可奕下三进十八宏,因他们在历史上是名人有传,仁京公也是名人,其历史有记载可依。但谁从河南徙金陵,纶公祖父以上再往前追溯,可以看出没有完整的谱本依照。
从时间上分析:宏亮能不能生仁京?一世可奕生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二世守禄生于唐武宗会昌四年甲子844年,三世武兴生于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四世进峰生于乾宁三年,五世宏亮生于934年。他们之间的生育年龄是不存在问题的,他们的历史事件记载时间也没有问题,应该肯定宏亮生年是公元934年。
再看仁京公德宗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封朝奉大夫,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光禄大夫,其祖父国器迨唐德宗建中初(公元780年)仕西昌巡司参理军务。这个时间历谱均有记载,而且祖系生育时间不矛盾。由此推论:宏亮生于934年,仁京公元809年就入了仕途了,说仁京是宏亮之子,岂不是荒唐吗?
于是,有的谱干脆把忠立公直接写成宏亮之子。据严溪中和堂茶陵谭氏族谱记载,宏亮公为茶陵“谭氏三进”进峰之五子,生于后晋高祖六年辛丑(941年),字碧山,名熙载,行十一郎,任鸿胪寺少卿。而忠立公于五代后汉(公元947—950年间)期间,被授予平远将军加兵马节度使,这个历史记载也是忠立公子孙认可的。从时间上来说,宏亮公自己还不满10岁,忠立公就已授予平远将军加兵马节度使,这是不可能的事。
第四、仁京公何以成为宏亮公之子呢?据仁京公三世宁公三十六世孙谭庆麟族人,2002年12月在江西莲花县良方镇良二村的手抄谱发现,揭开了把仁京公划在宏亮之子的谜底。
“三进十八宏”为茶陵谭姓主流,加上官职显赫势冠茶陵。为了壮大“三进十八宏”茶陵势力,一本堂系十八宏之祖祠。一本堂祭,凡是谭姓均可以捐款得祭席。因捐款于宏亮公派下参加祭会,时过境迁,逐渐演变为宏亮公派衍之子孙。一本堂新会录,就是演变过程之列。本为一个仁京却变成了两个仁京,一个仁京为国器公之孙,另一个仁京成为可奕公五代孙。不仅如此,仁京公下的彬公,也随同仁京被改为“三进十八宏”改名:虔,号宏秩(或宏帙)。
又如:“本立公以官籍而留吉安府太和县千秋高恒二乡早禾市”“我族正是从吉安泰和早禾市迁往茶陵的,但是不知为何族谱中查不到‘本立公’是谁?难道是字、号之类的”。值得注意的是这句话:“不知为何族谱中查不到‘本立公’是谁?难道是字、号之类的”。这是仁京公下“宁公”房一样划在“三进十八宏”的疑惑。
另外,据湘西可奕裔谭晓平考证:宏亮居茶乡高水黄石渡鹤湖。又据宁公湘潭锦石三修(1921年)谱记:宁公,字元康,泉州司户,葬茶乡高水金桔园,配蔡氏,子:铨。因宏亮居住地与宁公为一地,其后辈追根溯源,便将仁京公列在宏亮公门下。
由于把仁京公人为的列在宏亮公门下,反倒不知本立公是仁京公的父亲,国器公之子了。这就像西昌世系沿袭朝奉大夫进金紫光禄大夫仁京敕命,却不知朝诰命唐进兵部司马谭仁京敕书一样。其实并不奇怪,因为仁京子孙多,各自收集的资料不一样,现在我们把不一样的和一样的归类进行鉴别,仁京公非宏亮公之子,历史上朝奉大夫进金紫光禄大夫的仁京,朝诰命唐进兵部司马的仁京实属一人。
综上所述,忠立公是西昌谭氏一世国器公(字邦用)十世孙,经各方面论证,其证据经得起时间考验,理由充分,事实清楚。忠立公子孙续谱时,应当拨乱反正认宗归祖。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二日改稿于云阳
注:2012年6月16日,《忠立公为西昌谭氏国器公十世孙》一文,作者在重庆万州召开的《重庆市谭氏文化研究会》第一次扩大会上进行了交流。作者已将原文“一、可奕公祖系的不同版本,四、《忠孝世家谱》值得注意问题”部分进行了缩减。
国器公下分支安、宝九世
世序 祖讳配妣及子 世序 祖讳配妣及子
1 国器,字邦用,唐建中西昌巡司参理军务,配黄氏,子:本立。 1 国器,字邦用,唐建中西昌巡司参理军务,配黄氏,子:本立。
2 本立,官籍太和县千秋乡早禾市,配金氏,子:仁京。 2 本立,官籍太和县千秋乡早禾市,配金氏,子:仁京。
3 仁京,字惠廷,唐宪宗进光禄大夫,配詹氏,子:格、彬。 3 仁京,字惠廷,唐宪宗进光禄大夫,配詹氏,子:格、彬。
4 格,横州府尹,配袁氏,子:宣、定、安、宁、宠、容、宽、宝。 4 格,横州府尹,配袁氏,子:宣、定、安、宁、宠、容、宽、宝。
5 宝,字元辉,国子监教授,配罗氏,子:铎。 5 安,字元泰,河东通判,配龙氏,子:铎渝、鉞(铎清、应徽、仕黎)。
6 铎,朝奉郎,配丁氏,子:处尧。 6 (仕黎,字佐君,配张氏)鉞,子:处舜、处汤、处禹、
7 处尧,字映,司空,配李氏,子:德厚。 7 处舜,职司空,配袁氏,子:德裔、德裘、德褒、德安。
8 德厚,南康县令,葬庐陵,配黄氏,子:福源。 8 德裔,字紫蕃,大理寺丞,配陈氏,子:异、共、寅、巽、冀、龚、黄、旗。
德安封太子少保安乐侯,生尚浚
9 福源,字浚海,唐同光二年进光禄大夫,配罗氏,子:养性、养礼。 9 巽;字汝敬,骑都尉朝奉郎,配陈氏,子:综、纶。
尚浚配段氏生忠立 忠厚。
10 养性唐恩封汾州佥判,卜居城西鱼池港彭氏生应辕 应辅。 10 忠立字智敏,平远将军司牧黄州,配陈氏生孝邦、孝国。
注:龙源老谱七世只记:处尧、处舜、处禹、处汤、处文、处武、处汉、处唐。另有:处英、处荣、处善、处高。分析处尧、处舜均为司空,处舜是处尧从弟(古人以同曾祖论),仕黎公应无处尧。古人用字区别同兄弟,铎渝、铎清不应是安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