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头铺施氏源流初探----施自补

2013年08月05日 | 阅读:2135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剧头铺施氏源流初探----施自补
      永春县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夏长不酷热,冬短无严寒,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之称。    永春县吾峰镇吾中村(旧称桃源剧头铺)位于县城西北部的天马山西麓,境内有吾中村茂林山、吾西村大宫山、枣岭村龟子寨,三山形似三龟,首尾相望,竞走溪边,民谣说“三龟并走,铜锣把水口”。铜锣指枣岭村寨子山,把守吾峰东大门,溪水从山麓东流而去。因龟鳌同类,以鳌为雅,故称鳌头,后改鳌峰,取方言谐音,以”吾”代鳌,鳌中改吾中。

       剧头铺过去是永春通往德化、大田交通要冲,古代设有驿站,街道中有古桥。唐朝就开发了,宋朝更加繁荣。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偕永春名儒陈知柔同访一都的同年陈光,夜宿剧头铺,赋有《夜宿剧头铺》:“王事贤劳祇自嗤,一官今是五年期;如何独宿荒山夜,更拥寒衾听子规”。清乾隆年间,知府郑一崧将该诗勒石,盖有八角形的谷音亭一座,亭中有一对联:“此地空留几个字,斯人一去七百年”。

       明朝万年历间,祖籍永春湖洋的会员、状元庄际昌未登第前,曾在剧头铺附近的吾峰社学(大宫)任西席,为表其鸿鹄之志,在水源溪的鲤鱼石(长约,宽)题诗:“溪声雷响浪花开,鼓翼奔流亦快哉;云岭遥排天马出,乘风直破龙津来。”该诗刻于鲤石。

        永春剧头铺施姓于明永乐22年(公元1424年),从晋江衙口十二世迁入永春,至今有500多年,传至二十三世(从晋江衙口一世评事公算起以传至三十五世)。浔海派系之宗谱,始修于明嘉靖辛丑年(1541年),同时确立自十四世至廿三世昭穆为“学为肇世士,国光修至性”,十字周而复始,循环使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克平台湾,统一国家后,康熙皇帝曾御赐施氏“百世字行歌”:“卿仕际应侯,文章慧业修。至性能纯养,正心得自由。恬淡明素志,宁静似先猷,高风崇古朴,雅化尚温柔。黄中元吉迪,青简大名留。克已存恭敬,定交允嘉谋。恩宽爱式广,善足泽常流,深藏报伟器,远识抒全筹。河山铭竹帛,冠冕绍箕裘。传芳长衍庆,锡祚历千秋。”浔江派系将其引用为昭穆,俗称”浔海百字歌”,并以此为荣。凑巧者,新昭穆之第十、十一、十二字,即“修、至、性”恰好与旧昭穆最后三字相同,于是将新昭穆首字套入十二世,使新、旧昭穆中的“修、至、性”三字辈,同属廿一、廿二、廿三世,此后沿用下来。七十年前剧头铺五修族谱时,路西尾文人炳文从晋江衙口抄来“百字歌”,套入一世祖普生公为”仕”字辈,也沿用至今。

        现剧头铺施氏最高辈份为“心”字辈,最低辈份为“素”字辈。据《晋江施氏源流》记载,现晋江浔海施氏最高辈份为“光”字辈,最低辈份为”自”字辈,可谓八代相见。以“自”字辈为例,现晋江为三十世,剧头铺为十八世,也就是说,加上莽二公从晋江迁入永春前的十二世,总共也是三十世。浔海施姓,尊评事官炳公为一世祖,二世大宗输公,三世上舍公,四世菊逸公,五世真铿公,六世美公,七世汉臣公,八世应公,九世惠公,传至十世禹庆公有二男,即槛肃和槛柔属十一世。槛柔公子孙从衙口迁往深沪沙岗寮(今深沪镇华海村东旧房大内)。槛肃公有二子,即莽大、莽二为十二世。莽大迁入永春后,住达埔延寿,有部分迁往南安马迹,有部分迁往江西上饶。莽二公迁入永春,先住董埔英宅(今五里街仰贤山尾),后迁金峰殿官田庙学前,其间会一度与店前陈姓祖公结为族谊,共建祖宇,分祀各自祖先。我族莽二公、普生公、佛宗公、晋隆公等神主,曾奉祀在该祖宇内。其大门灯,一边写陈、一边写施,直到施家有自己的敦兜堂祖宇以后,才不参加共建祖宇的祭祀。

        明永乐22年(1424年)普生公之子佛宗公从金峰殿官田学前,迁来剧头铺招婿于敦兜堂欧氏外祖,外祖叔母陈大姐以侄女欧进男妻之,并把故夫欧巨铉在世起盖的房屋、基地和田产86亩付侄婿施佛宗管掌为业,议定以后要为陈大姐养老送终,并世代祭祀欧氏祖先。基此,我族历来祭祖,必须先行祭祀欧氏外祖,然后祭祀自己的祖先。

        桃源剧头铺临濮施氏正祖祠称墩兜堂,次祖祠称南墘堂。墩兜堂座落于天马山脉的内厝埯山麓,朝向为坐西北向东南(坐艮坤兼寅申),是一世祖普生公之子佛宗公,于公元1424年从桃源五里街金峰殿官田庙学前迁到剧头铺肇启基业,繁衍生息之源,被后世尊为正祖祠。南墘堂座落于天马山脉的虎坪头山麓,朝向为坐东北向西南(坐甲庚兼寅申)。在四世时,枝分为道明公(内厝)和醉翁公(外厝)两房系,外厝房系的宗亲们共同兴建南墘堂,尊称为次祖祠。

       桃源剧头铺施姓,尊普生公为一世祖,佛宗公二世祖,晋隆公三世祖。晋隆公有五子,分仁、义、礼、智、信五房。仁房至五世或六世先迁德化,后又再迁居同安县,至九、十世尚有宗亲参加五修族谱。义房传至五世,智房传至六世。

       现在,我族分为礼房(内厝)和信房(水尾、路西、南干尾)“四大角头”,代代相传。

        我族自普生公一世起,迄今已传二十三世。六次修谱时,国内外共有六百多户,人口二千六百多人。还有宗亲侨居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不下千人。有部分宗亲早年迁居顺昌、尤溪、建宁、大田、德化和台湾,近年也有宗亲迁居福州、厦门、泉州、三明、海南等全国各地繁衍生息。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