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施家寨 施姓祖先来自南方明时 做过秦王护卫军官

2013年08月05日 | 阅读:3536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西安施家寨 施姓祖先来自南方明时 做过秦王护卫军官  

  
  几百年来,汉长安城遗址内施家寨中的施姓,与张家堡高铁寨的施家拥有同一个祖先。相传,施家寨的祖先是秦王朱樉的女婿(当地人俗称其为“五驸马”),但是很长时间以来,施家人祖先的真面目一直是一个待解之谜,直到2005年高铁寨施家祖坟出土了4块墓志后,施姓一族的身世之谜终于被解开。
  
  
  施家寨现辖于沣东新城六村堡街道,位于汉长安城遗址(后简称汉城)的中部。从凤城四路西口进入汉城,再沿石化大道西行3公里,便能在路北看见施家寨的牌楼。
  
  从村子名称可以看出,施姓人占了施家寨人口中的大多数,现在的施家寨有1900人,约有近1000人属于施姓一族。施家寨里一直有一个传说:施姓人在在此已居住近600年,其祖先是明代秦王朱樉的“五驸马”。这个传说是真是假?
  
  82岁的施广平老人告诉记者:“我们施家一直记载有家谱,不过,家谱也只能追溯到清代,清代以前的施家祖先脉络,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个谜。”
  
  不过,寨子里的施姓一族很清楚,他们与张家堡高铁寨的施姓有着同一个祖先。施广平说:“我们寨子有个雷打不动的传统,每年清明都要到高铁寨的施家祖坟去上坟。从我记事起,就年年跟着大人到张家堡去上坟,带着纸钱、面花。那时,清明祭祖是寨子里每年都要好好操办一番的大事。”
  
  施广平还记得他小时候时,祖坟大概有二三亩地,中间有个小土包,旁边立有石碑,周围种植着松柏。平整土地后,虽然施家祖茔只剩下石碑,但高铁寨和施家寨年年祭祖的习俗从未间断过。这一祭祖的传统一直持续到文革前。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族里几位老人的倡议下,两个寨子的施家人又恢复了每年清明祭祖的习俗。
  
  新世纪以来,随着西安市的北进,张家堡高铁寨成了城市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是一栋栋高楼的拔地而起。伴随着这些高楼的建设,施家一族埋藏了600年的家族之谜,终于在2005年的冬天被解开。
  
  2005年11月8日,正在高铁寨的一处工地挖土的施家寨人施晓东,突然在挖掘机下发现了两块1米见方的青石板,仔细一看,石板上竟然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而且字迹工整,清晰可辨。拨开石板上的黄土,施晓东觉得这两块石板很有可能是墓志。虽然不太能读懂繁体字和文言文,但施晓东仍然发现,这两块墓志的主人都姓施,意识到这两块墓志的重要性,施晓东赶忙回家,跟哥哥施满学说明了此事。儿时曾去过高铁寨祖坟的施满学立刻意识到,发现墓志的地方,正是高铁寨和施家寨的施家祖坟所在地。兄弟俩随即联系了考古单位,之后,经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抢救发掘,加上施晓东最先发现的两块墓志,共有4块施姓祖先墓志出土。其中两块保存完好、史料价值高的墓志由省考古院保藏,而由施晓东发现的两块墓志则在施工过程中被部分损毁,由施家人保存。
  
  施广平老人说,由于是抢救性发掘,当时只发现了墓志,没有发现墓葬和其它文物。从墓志上看,施姓祖先起初应是埋在少陵原朱樉墓附近,李自成攻破西安城后,族人可能因为担心祖先墓葬被毁,便悄悄将其迁到了施家人聚居的高铁寨。

 
祖先是明秦王右护卫正千户
  
  58岁的施宁学曾在过去的30多年里担任施家寨的村支书,他告诉记者:“2005年发现这4通墓志之前,我们家族的身世早已在漫长的历史中被淹没了。这4通墓志每块大约都刻有500个文字,详实地记录了最早来到西安的施家祖先的经历。现在,我们施家从元末到明代嘉靖十一年的历史脉络都已经搞清楚了。”
  
  在施家族人世代相传的说法中,他们一直称自己的祖先是南方人,从明朝起迁居到了西安的汉城内。但是,由于年代太过久远,施家人的祖先究竟是谁?他们的祖籍究竟在哪里?传说中的“五驸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些疑问能从4块墓志上得到解答吗?
  
  49岁的施满学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在拿着祖先墓志拓片拜访过许多专家学者之后,他弄清了墓志上记载的内容。施满学说,4块墓志上总共记载了施家11代人的历史,其中所述的施姓第一位祖先是施万,接下来依次是施庆,施真,施忠,施广,施礼、施祝两兄弟,其中,施礼的后代依次是施杰,施坚,施庭吉,施慱,京儿,施祝的后代仅记载到其子施彰、施仪、施侃三人。出土的四块墓志,分别是属于施广、施礼、施杰、施坚。
  
  最早的一块墓志的主人是施广,其年代在明成化年间,墓志上记载了施广父亲施忠、祖父施真、曾祖施庆,以及高祖父施万的事迹。
  
  施万是元末庐州人,即明代南直隶庐州府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人,施万的儿子施真长大后成为元朝的一名军人,朱元璋在凤阳起义后,施真所在的汉人部队也起义了,施广的墓志中记载施真:“值元季,从武,际遇皇明,历战有功。”像施真这样,在朱元璋起义后归附的元朝士兵,属于“归附”军人。明朝建立后,施真就被调往江阴卫(今江苏省江阴市)作“百户”(统领百户所的军官)。
  
  朱元璋得天下后,分封诸子到各地为王,其二子朱樉被封为秦王,藩邸在西安。朱樉到西安就藩之前,施真便被调为朱樉的护卫,并升为西安左护卫的一位“副千户”(武烈将军),调往西安。施真的儿子施忠也随父亲一起来到西安,施真死后,施忠继承了父亲的官职。明初,北方地区尚不安定,施忠也被调往北方,立下了战功,被升为“正千户”(统领以千人为单位的“千户所”的军官)。秦王朱樉到西安正式就藩之后,施忠被调为西安右护卫,此后的施家世代,便一直世袭西安右护卫正千户(正五品武官)武德将军的官职。
  
  施忠的儿子施广继承了父亲的官职,还曾一度在北方与残元势力作战,建立了功勋,这时已经到了明永乐年间。施家就是在施广时,定居在了西安城北边的高铁寨。施广的儿子施礼继承了正千户,定居高铁寨,施礼的弟弟施祝便迁到了离高铁寨不远的汉城施家寨居住。
  
  施家寨人一直传说自己是“五驸马”的后代,这又如何解释呢?施满学说,迁居汉城的施祝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名叫施彰,墓志记载,施彰是“永兴王的仪宾”,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永兴王的女婿。施彰在施广的孙子辈中排行老五,所以,施家后人就有了“五驸马”的传说。所以,现在施家寨的施姓都是施祝一支的后代。
  
  据墓志记载,居住在高铁寨的施礼生子施杰,施杰子名叫施坚,施坚有十个儿子,其中一个叫施庭吉,施庭吉的儿子名施慱,慱子叫京儿,大概在施坚去世时,京儿还是个孩童,没有正式取名。墓志中还记载,明代施家的历任千户武德将军中,还有一位将军的夫人被朝廷封为诰命夫人。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