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氏一族的起源地简介

2013年06月09日 | 阅读:3649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覃氏的姓名,目前见到的最早文献资料是《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其中提到了“覃儿健”的名字。又据考古发现,覃家最早的碑刻是广西融安县大巷乡安宁村黄家寨南朝墓出土的滑石质墓志铭《覃华地券》。这两样资料虽然很宝贵,但也只能说明在东汉和南朝时,在今湖南和广西已有覃氏祖先在活动,却无助于说明覃氏的起源。    
       相传由孔子根据上古时代的典章文献选编而成的《尚书?禹贡》,在记述大禹治水时提到:“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底绩,至于衡漳。”据孔氏传,“覃怀”为靠近黄河的一个地名。因此,“覃怀底绩”是与覃氏起源有关的最古老的记载,应加以深究。    
       查?辞书,“底”为多音多义词,其中一种读“之履反”,为“引致”、“达到”之义。“绩”,即“成绩”、“功劳”。所以,司马迁再根据《尚书》来编写《史记》时,就把“覃怀底绩”直接改为“覃怀致功”,意思相同,就是在覃怀这个地方取得治水的成绩。由这段记载来看,大禹治水是从冀州开始的,经过了壶口、梁、岐、太原以及太岳山之南,到覃怀才成功了,并把这种成功扩大到衡、漳等河流域。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覃怀”地名包含着怎样的内涵。有一种意见认为,“覃怀”二字中“怀”是地名,“覃”是修饰的形容词,如:金履祥《尚书注》云:“覃,大也;怀,地名。太行为河北脊,其山脊诸州皆山险,至太行山尽头始平广,田皆腴美,俗谓小江南。古所谓覃怀也,即今怀州。”照这样理解,“覃”是形容词,为广、平之意,不是地名;所以“覃怀”是宽广平缓、土地腴美的怀州。另一种意见可能在开始时也曾认为,“覃怀”是“覃”和“怀”二地的合称,但查不到“覃”地所在,所以就认为“覃怀”可能是用两个字来表示一个地名,如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云:“河内有怀县。今验地无名‘覃’者,盖覃怀二字或当时共为一地之名。”但司马贞没有深究为什么没有“覃”的地名。据查,与“覃怀”有关的地名,涉及两处今地,即今河南省沁阳市和武陟县。如蔡沈《书传》:“覃怀,地名。地志河内郡有怀县,今怀州也。”王鸣盛《尚书后案》:“今怀县故城,在河南武陟县西,即覃怀也。”《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则认为,怀县“故城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怀州为“后魏置,治野王,即今河南沁阳县治”。今人编的《沁阳市志》根据历代记载,认为“沁县历史久远,夏代,地处覃怀地。”《武陟县志》也认为,夏代时武陟县地“称覃怀”。族人覃芝馨曾到沁阳市作过调查,见到今沁阳城内的一些街道、商店、宾馆仍以“覃怀”命名,如建设北路有“覃怀宾馆”、“覃怀饭店”、“覃怀纸机配件门市部”;另外还有“覃怀东路”、“覃怀中路”、“覃怀西路”等等。由此可见“覃怀”情结在沁阳人心目中的长久积淀。“覃怀”跨有今沁阳、武陟二地,似乎很正常,因为古今地名所包括的范围往往不同,古时一地含今数县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是,由远古时候“族外婚”的情况看,很可能这带地方曾经生活着覃氏族和怀氏族,两个氏族联姻,互为婚配,故而连称“覃怀”。如再细分,覃氏族可能在沁阳而怀氏族可能在武陟。这样的分析,也许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