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覃家岗:创新催生社会管理的“覃家岗模式”

2013年05月30日 | 阅读:266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重庆市沙坪坝区覃家岗,百年前因覃氏传人以其勤劳和开拓精神在此播种出第一粒垦荒的种子后,就改写了它贫瘠、荒无的历史。斗转星移,沧海变桑田。如今,在这片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富有创新意识的覃家岗人,正秉承前人“敢为人先、永不满足”的精神,着手把这个拥有“重庆第一镇”美名的热土打造成为直辖市现代化文明示范城区而阔步前行。

  “社区股份制”:村民到股民的嬗变

  2000年,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把重庆变成了西部开发的“桥头堡”,城市化进程在这里日新月异。地处沙坪坝区中心、拥有最早“中国亿元乡镇”之称的覃家岗街道,随着土地被征用步入了“农转非”时代,依靠土地为生的农民逐步成为无固定收入的“游民”。这些已转非人员为求得“一顿饱”闹着要瓜分集体资产。但是,这一要求与村民在没有全部转非之前不能处理集体资产的国家政策相悖。如果资产归未转非的村民所有,那么辖区内不足1万人的农民将占据整个集体资产的10亿元之多!这对大部分曾为村做出过贡献的农转非人员来说显失公平。矛盾就此产生了。

  面对人员众多、此起彼伏“资产分割”的喧闹,覃家岗街道党工委态度坚决地回应道“不”!

  他们作出这种决定的依据是:1998年,有着600多村民的童家桥村刘家坟社征地拆迁期间,400多名农转非人员吵闹着要把数十年积累起来的126万元资产分掉。这一要求当然招致未转非人员的反对。面对利益的冲突,该村在征得上级同意后,决定尝试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把集体资产作为股份量化分配到每个人头上,让转非人员和村民对集体资产拥有同等权利,实行股份合作经营,这一决定在村民大会上得到了通过并运行。当年,集体经济就得到了较大发展,股民在年终分红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13年来,该社集体资产增至4千多万元。2010年底,股民分红最低近3千元,最高近万元。正是由于这一试验田的成功开垦,才让街道党工委对“分割”思潮有了理直气壮的回应。

  2010年3月,覃家岗街道正式出台了《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暂行意见》,明确提出:对原村经济合作社的集体资产的产权制度和经济管理体制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量化股权必须经村民大会讨论决定;集体股份收益必须提取公共积累。实施过程严格按照村民小组长提议,党小组长和村民小组长商议,村组合议,党小组审议,群众(代表)会议决议,所有决议公开、实施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五议三公开”方式进行。

  一个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行动在全辖区大刀阔斧地展开。股份量化按照村民大会通过的“农龄”、“劳龄”等为计算依据,分配到每一位村民的头上,以股民身份参与到村级经济管理和发展活动中,年终取得分红收益。当年,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4720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街道和乡镇中领跑。

  “社区股份制”的运作,在覃家岗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实现了村民到市民、市民到股民的嬗变,而且为村(居)民建立了保持稳定收入的“蓄水池”,在辖区形成了兼顾各方利益平衡、避免社会动荡的“减震器”,比资产“一分了之”后所产生的人际、社际关系更为稳固和谐。

  “村居合一”:共存到共融的聚合

  在城市化进程的10年里,覃家岗不仅实现了由镇到街道的历史性变革,而且形成了村中有社、社村并立的行政体制格局。为加强两个不同基层体制的管理,实现村民与居民的和谐相处,街道党工委创造性地推出了村委会与居委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村居合一”管理模式,并在职责上赋予了它新的内涵。

  ——加强村级管理,以民主的理念引导人。通过民主选举成立村级事务监督委员会,在村(居)党组织的领导下,加强对集体资产进行监管,处理被贪污、侵占、拖欠、损坏、浪费等问题,同时对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实行统筹分配。村(居)监委会管理模式的运行,实现了党的领导、村(居)民自治、群众监督的有机统一,起到了以自治推进民主,以民主保障权益的功效。

  ——推进就业工程,以贴心的举措服务人。在各村(社)建立了跟踪回访制度,发放“就业服务联系卡”,广泛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技能;与辖区内用工量较大的民营企业联合,建立就业再就业基地,为失业和无业人员开通就业“直通车”,妥善解决了农转非人员失去土地后所面临的就业问题。目前,全街道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无业人员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实施“1+8”帮扶机制,以贴心的关爱温暖人。从街道、村(社)和直属企业收入中筹集资金建立用于扶贫帮困的稻草援助基金,对辖区内困难群体实行帮扶,同时建立了生活救助、临时救助、特困助学、特困就业、法律援助、经常性社会捐助、“送温暖、结穷亲”互助、考核和监督8项帮扶机制。“1+8”帮扶机制实施一年来,为每个特困家庭每年提供了5000多元的生活补助,包括家庭困难的农民工在内千余人(次)享受到了近百万元的基金援助。它实现了贫困群众孤有所抚、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体现了改革成果的全民共享。

  ——提升城市品位,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盛夏的某日傍晚,一场别开生面的时尚风情秀在覃家岗步行街演绎开来,自行车特技、萨克斯吹奏及花式调酒表演吸引数千市民驻足欣赏。象这样的演出,各村(社)几乎每个周末在都在上演;从今年6月1日起,由各村(社)刚建起的文化活动室全部免费开放,这项投资达250多万元;一份由街道编印反映街道动态、传播社区文明、陶冶群众情操的《覃家岗通讯》小报在辖区内流传甚广,目前已发行50余期;一支由民间自发组建的覃家岗合唱团在参加重庆市“唱读讲传”活动汇报演出时,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长春的好评……。以活动为载体凝聚人心、崇尚文明、构筑和谐成为村(社)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并带动广大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不仅展示了覃家岗人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让大家享受到了改革所带来的文明成果。

  “村居合一”的管理模式,让村民与居民社会关系和谐共存,社会活动和谐共融,社会成果和谐共享,不仅提升了全民的幸福指数,奠定了和谐社会稳固的基石,也实现了两者之间真正的无差别生活。

  “两委一司”:民愿到民主的升华

  城市化进程并非农民在生产生活方式上走向现代化这种简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新型管理体制的配套实施。此前,由各村支两委党政主要领导司职于经济实体的管理模式为普遍现象。而当村集体财富积累达到一定规模后,这种“兼容式”的管理立即暴露出了政企不分之弊及监管缺位之患,严重影响着村级经济的健康发展。

  2007年,覃家岗街道开始了打破这一瓶颈的破冰之旅。他们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两委一司”的运行机制。即:在村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由村民选举产生村民监督委员会,把民主植入基层群众中,把经济管理职能剥离出来,将原村办企业移交给新组建的村实业公司统一管理。这种由村党组织领导,村委会、村监委会、实业总公司“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和监督分开。

  与此同时,他们以村级换届为契机,把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曾经为小康村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老领导、老干部留在实业公司任职,一方面充分发挥他们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才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另一方面,通过他们的帮带作用,传授经营之道,有效实现管理层的平稳过度。

  这种管理方式上的创新,既增强了党在农村的核心领导力,使村级行政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村集体经济更加健康发展,同时也让集体经济财产的管理和村民的权益得到更好的监督和保障。

  “两新”党组织:兴起到兴旺的沃土

  作为全市最早发展乡镇企业的乡镇之一覃家岗,30多年来,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重庆力帆、重庆小康、重庆宏漆等众多明星企业均在此度过了它们的“童年”。

  然而,如此众多的“两新”组织在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增添了社会管理的复杂性。如何有效加强管理,使其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街道党工委多措并举,精心呵护,促使他们在覃家岗这片沃土上健康发展。

  2007年以来,他们在辖区全面排查,掌握“两新”组织基本情况后进行编号定位,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销号”一个的方式,落实村(社)包片组建、党建指导员对点帮建、街道领导重点包建的责任制,确保“两新”党组织组建工作全覆盖。同时,对新建立的“两新”党组织给予1000元的启动经费,并每年提供2000元的活动经费,给予“两新”党组织党务工作者每人每月100元的补贴。三年来,他们共为“两新”党组织及党务干部提供了30余万元的补贴、奖励、扶持资金,确保了他们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他们对新建“两新”党组织书记拟任人选进行严格考核,把党性强、作风正、有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员选配到领导岗位上来,并以其表率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创先争优活动的“一讲二评三公示”为载体,定期召开分析会,对“两新”党支部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和考评,考核优秀的通报表彰,给“两新”党组织添压力,增动力。为激励各基层党组织积极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提升街道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党工委积极培植典型,打造示范点,去年,街道所属的红旗弹簧有限公司党支部等7个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区级“两新”党建工作示范点。

  如今,在这片土地上的“两新”基层党组织已达到63个,覆盖率达到90%以上,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实现100%单建,其中重庆力帆和重庆小康两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两新”基层党组织分别划归市委组织部和区委组织部管理。“两新”党组织在覃家岗建得起、立得住、有作为的局面已经形成,他们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也为构筑和谐平安覃家岗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