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获嘉的姓氏——苗姓(之一)

2016年06月01日 | 阅读:2195次 | 来源:新乡日报 | 关键词: 苗姓 姓氏

  res01_attpic_brief.jpg

山西襄垣县大黄庄村嘉庆年间苗氏宗祠大门

  本报记者李超

  苗姓在宋版百家姓排行第53位,在2013版百家姓排行为第146位,人口较多,全国均有分布,分布相对较多的省为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浙江、安徽、江苏、四川、湖南等,约占全国人口的0.07%,约有110万人。

  苗姓源流

  有学者认为,苗姓源于芈姓,是芈姓中的一个分支,源自楚国的姓氏。最直接的得姓始祖是楚国公族大夫伯棼(斗越椒)之子斗贲皇的封地,属于以封居名称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风俗通》等所载,春秋鲁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国若敖之乱,楚若敖之孙、楚大夫伯棼以罪诛,其子贲皇奔晋,食采于苗(故城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在晋国与楚国的交战中,伯棼之子贲皇技献晋国使晋国取得战斗胜利。

  后世传有楚才晋用的典故:初,楚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也。伍举娶于王子牟,王子牟为晋公而亡,楚人曰:“伍举实送之。”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声子曰:“子行也!吾必复子。”

  及宋向戌将平晋、楚,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苗,遂为商周古国,西周初国亡,成为周邑。

  在贲皇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遂成苗氏,并尊贲皇及其父亲斗越椒为得姓始祖。这也是汉族苗姓人口最主要的来源。楚国氏族伯棼及其子孙定居河南济源苗亭,遂这支楚国大夫子孙姓氏为“苗”。

  在河南济源有当时记载土壤肥沃适宜耕种的对联曰“草长莺飞光景好,田肥禾茂人财兴”,描述当时地理环境。

  苗姓另有源流之说。据《新百家姓寻根探秘》(2011年版)载:苗姓源于芈姓,出自上古时期神医苗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民间传说:“在上古时候,有一位神医叫苗父,世人称其为

  ‘古医鼻祖’,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号为姓氏,称苗氏,得姓时间要远早于苗贲皇,但史无记载。”其实,在史书中对苗父其人还是有记载的。苗父,上古巫医,一称弟父。在历史文献《韩诗外传》中记载:“吾闻上古医曰弟父。弟父之为医者,以莞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之,发十言耳,诸扶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按照《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中庶子的说法,苗父是一个“上古为医者”,即上古时代的一个医生。他所说的“上古”并非确指,是指黄帝时代以前的某个时代。民间传说苗父是一个医生,只是因为他能让所有求助于他的病人病愈和康复。其实,他的诊治手法和过程是非常奇特而超常的:他把菅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拿来编成席子,供病人和自己坐、卧,又用草把子扎成狗的模样。对于任何前来求助的病人,他都拿起一只草狗,面对北方,口中念念有词,但每一次治病都只念十个字,病人立刻就能康复如初。

  由于苗父根本不像后世医生那样循规蹈矩用“四诊”去诊病、用“八法”去治病,甚至也不用任何手术治疗,因此他只能算是一个巫医。如今看来,大概使用的是精神疗法,或心理疗法。在传说中,他为众多病人治过病,而且还疗效卓著,称其为“医”并不过分,因此,人们把他称为“上古为医者”。

  还有学者认为,苗姓源于百济民族,出自唐朝时期朝鲜半岛百济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汉、唐时期,朝鲜半岛的百济民族中,有汉姓苗氏。传说,在西汉成帝刘骜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高句丽王子温祚率领部分臣民来到汉江北岸,以其军事实力在慰礼定都称王,国号百济,马韩百济部被其融合。灭亡后的百济、高句丽国民,被唐朝政府内迁辽中、辽西、河北等地,其中有部分族人改汉姓为苗氏,以别于当地汉民。在唐王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该支苗氏族人有部分人“去草为田”,改苗氏为田氏,世代相传至今。

  还有一种说法,苗姓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时期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部沙毕纳尔氏族,属于汉

  化改姓为氏。蒙古族沙毕纳尔氏,汉姓为苗氏,源出蒙古土尔扈特部。

  有学者认为,回族中的苗氏,源自明朝皇帝朱元璋的赐姓。据《赛典赤家谱》记载:“咸阳王(赛典赤)奉旨征平西夏,以得胜之兵戍守宁夏、渭南等处,所有兵将保属哈密征调。以名为氏。”明太祖朱元璋定鼎金陵后,历代明朝皇帝赐予回族将领许多汉姓:闪、者、白、苗、冶、乌、达、木、金、陕、翦、千、保、卯、张、马、丁、郑、朱、安、薛、禄……此后,在回族中即有苗氏一族。苗氏回族今天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及青海等地。

  也有学者认为,满族也是苗姓的来源之一,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旗分内尼堪姓》记载:满族乌扎库氏,其后裔中有议政大臣、江宁将军苗齐纳,在他的子孙中,有冠汉姓为苗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在今苗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苗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苗氏,世代相传至今。

  苗姓起源获嘉

  据《通志》载:“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伯棼的大夫,因犯罪被杀,其子贲皇逃亡到晋国,晋国国君便把晋南部封给贲皇作食邑。”贲皇自称“苗庄王”,在此筑城,繁衍生息,其后人便以城邑为姓,遂有苗姓。从历史地域而言,春秋时,现在的获嘉县境正是属于晋国的南部地区。因此,苗姓就发源于今获嘉县,但现在获嘉县已没苗姓老户。现在存于张巨乡政府西部一公里处的“齐州故城”古城遗址,前身正是“苗庄王城”。和“苗庄王城”有关的现存古迹有三处:苗庄王冢,在古城东北三公里处(张巨乡范庄村北),该冢多次被盗,但遗址尚存;香山寺,地址在紧靠苗庄王冢之南,据说是为纪念苗庄王的三闺女(三皇姑)于元代所建,“文革”期间被毁,今又重建;白雀寺,地址在古城东北的大清村,据说,苗庄王的三闺女曾在此出家,现寺已不存在。

作者: 李超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