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区满姓起源

满姓起源

2013年06月30日 | 阅读:3176次 | 关键词: 满姓起源

甘肃地区满姓大体可分为两支。 

其一在渭源、康乐、临洮、皋兰铧尖、满家湾之满氏,家族为同一根源。 

据渭源麻家集满氏族谱记载,系明朝初年太祖朱洪武为安定西鄙,曾实施大量移民,该支满氏祖籍正定(河北省),遂分一支迁移西来定居洮河中游之洮西满家山(现临洮县南屏镇满家山)”。而据皋兰县满家湾存《金城满氏总图册》谱序记载,“我族原籍山西,洪武初祖讳不知何人,随肃藩钤王来甘,卜居临洮之苏家集,传世数世,不知何祖复迁来兰,夫来甘之始祖,既无可考。而徙兰之始祖有无可稽”。 

又据皋兰县铧尖民国十九年所修满氏族谱序记:“我始祖来自山西,随肃藩钤王西来至临洮苏家集,继移之平番野狐城,未知历树世,至圣朝康熙年间,复迁于皋北无名姓沟,乾隆年间有祖某终落业铧尖滩”。据此推断,铧尖满家湾之满氏在永登县野狐城定居过,并和此地原满氏联宗排辈,所以铧尖、满家湾有三辈(之、光、成)和野狐城相同。但现考证,皋兰铧尖、满家湾之满氏与永登之 满氏来甘之地不同,且始祖不同,所以系不同根源。而与临洮、康乐满氏可能同源。 

其二在永登县、皋兰县的漫湾、把家坡及武威地区的满氏,家族为同一根源。 

据永登老谱序记:“满氏原籍固原满四堡石桥儿人,兄弟两人,于明洪武二年来甘,一人住凉州大河驿七里堡定居,一人住平番野狐城。”又据永登县民乐乡贾家沟满氏坟茔石碑文记:“满氏始祖本贯固原石桥儿人也,仕于元,元至正五年官至尕蔺答,奉命镇守俄小岭,生男五人,自洪武年间定鼎南京,会合西夏,元……符实设降于明。嫡孙名曰脱脱卜花,遂授指挥百户之职,世世承袭,至崇祯六年……(碑文已残缺)”。又据古浪县裴家营镇塘坊满氏家谱记:“满氏之鼻祖系固原州石桥堡之巨族也,历官‘甘省特授庄浪协营署俄卜营游府’。又据武威谱序记“相传我祖在明万历年间,国家靖边移民,先祖弟兄二人一住永登,一住张掖(实为另一系),我祖来武威黄羊镇(原靖边驿)居住”。 

永登地区和皋兰漫湾、把家坡满姓班辈排行基本一致。永登地区、皋兰之漫湾、把家坡、满家窑、钱家窑、武威地区之满姓实为同根。而此处满姓之始祖又来自固原石桥儿满四堡,系巴丹之后。又据现八十多岁的老人满承莹回忆,他小时在家乡还有敖包,每年进行祭祀,祈祷风调雨顺,人兴畜旺的民俗习惯。敖包是蒙古族特有的祭祀神灵的石堆或土包。由此证明,此支系可能是蒙古族演变而来。 

其三在张掖地区之满姓,据传说部分来自永登地区,另一部分因无资料考证,目前尚难定论。

甘肃满氏于明朝初年因不同原故,逐步由外省迁徙来甘,分别居于不同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变故及其它原因,不断迁徙,分居于甘肃各地及外省市。 

⑴临洮支系: 

明初来甘卜居临洮的满氏有两支:

其一在明洪武初由山西随肃藩钤王来甘,卜居临洮之苏家集,传世数世,不知何年何祖復迁至兰。后其祖迁连城,在连城者既不详其朝代,又不悉其里居。再后又迁居平番(今甘肃永登)野狐城。康熙年间又迁居皋北之无名姓沟,於乾隆年间,迁居皋兰的铧尖滩,满家湾。建国初,铧尖族人有迁往景泰县韭菜沟居住的,有迁往皋兰县和平乡黑石村、大横村居住的。也有因工作,参军等因,定居於兰州市城关区、青海省西宁市、新疆塔城等地的。

其二在明初,太祖洪武为安定西鄙,曾实施大量移民,我满氏祖籍正定(今河北正定),遂分一支迁移西来,定居洮河中游之洮西满家山(今临洮苟家滩乡)。原满家山有六个房系,后因人口增多,土地贫瘠,为了生存,长房、三房、六房迁至宜于农牧的洮东宗丹沟之麻家集、满家庄居住,二房、五房迁至康乐县阿姑山卧铺居住,四房留原地居住。清同治年间,五房一部分又迁往岷县清水乡庞满家山居住。长房一部分先移居青水乡麻石头沟,后因水灾也迁往庞满家山。

⑵永登支系:

据永登满氏老谱记载,满氏原籍固源满四堡石桥儿,兄弟二人,于明洪武二年来甘,一人住凉州大河驿七里堡(今武威市黄羊镇)定居,一人住平番野狐城(今永登县红城镇野泉村)。历经两百多年,先祖之名、变迁情况无记载,无法考证。自满应天、满应世(音)、满应年始有记载,(传说还有满应乐太太,但无记载)。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自川而山,移至西山满家大涝池居住。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对字辈排行又进行了确认,分为山、川两派。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自然条件的变化,以及其他各种原因,西山大涝池族人逐步外迁。乾隆年间,先祖满发孝举家迁至民乐乡小水沟,后满殷堂又迁居贾家沟附近,起庄名满家湾,后大有也有居者。另有一支不知何年由满氏老太婆带两个儿子满升、满斗,从大涝池到皋兰县境内的鞑鞑沟(现忠和镇满家窑)避难,后定居於此;再后又先后分居在中心乡钱家窑及永登苦水街。

咸丰年间,八始祖满万迁居平城乡东沟邑(今歇地沟),另一支迁徙东山满家阿堡,业儒业农,同方同术。同治初年,陕甘变乱,东山所属尽被叛回蹂躏,焚毁掳掠,惨害已极,满氏一族独留。满贵春一家扶老携幼,避难大靖(今古浪县大靖镇)。至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关外肃清,避难者欲归,而满贵春曰:“君子居外乡可以暂,不可以久。”欲归,但故里尽成焦土,遂定居于古浪县裴家营塘坊堡。后又在景泰县草窝滩乡青石洞村上沙窝也有居者。

清末,因兵荒马乱,土匪成群,时遇天年,旱情四溢,人无饭食,畜无草料。为此,十一世祖满益成拖儿带女,历尽千辛,背井离乡,靠亲友相帮,移居大同乡高岑坡头数年,后又移居大同乡保家湾村定居,现贾家场、安山也有居者。

清末,十二始祖满升堂从大涝池迁居苦水乡下新沟村下坪,满升堂三子又于1915年迁居本县古山镇黄羊川(今上川镇上川村黄羊川)居住。1995年,因永登七山地震,族人之住宅被毁,在政府的扶持下,大涝池原住族人举家迁居秦川镇陶家墩村,所住之地被县民政局命名为满家庄。个别定居于苦水镇上新沟村。自此满家大涝池族人全部迁出。

此支系族人,还有少数散居于龙泉镇杨家营,中堡镇的塘土湾,窑街马场等地。

满应年先居永登县大涝池满家台子,不知何年移居永登满城,建国后,五十年代大搞合作化时迁往坪城高家湾。还有一支,因逃荒定居于临逃玉井镇白塔村。在川者原居于永登野狐城(现野泉村),部分世居于此;另有部分,因在秦王川置地,后逐步迁居秦王川之中川镇尖山庙,宽沟槽,马家山。建国前,尖山庙的满俊昌因经商定居于青海省民和县川口镇享堂村;还有一部分因种地方便,移居于树屏镇毛茨岘村。

据传,清朝时永登野狐城不知何祖在张掖为官,后落户定居于此。现分居于张掖市小满镇康宁村,上秦镇上秦村及酒泉市肃州区西峰乡苜场村。民乐乡漫水滩不知何年何祖迁住一支。

⑶武威支系:

武威支系因各种原因,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浩劫,现已无文字资料可查。但据永登各地老谱及石碑记载:“我祖原籍固源满四堡人,兄弟二人,于明洪武二年来甘,一人住凉州大河驿七里堡(现黄羊镇)定居,一人住平番野狐城。”而武威地区满氏口传,明朝国家靖边移民,先祖二人,一住平番(今永登)我祖住凉州靖边驿。由此可推断,永登,武威族人属同一支系,只不过来甘后分居两地。

武威地区满氏家谱已全毁,而班辈排序又较乱,近来修谱调查时共有十多支系。而各支系的世系及迁徙过程又无详细资料可考证,现只能将各房系居住之地列出。凉州区黄羊镇:满家广场,土塔村,长丰村、横沟村、大墩村、李宽、中腰村、三河村、西河村、黄羊村、新店村、渠中村、羊坊村、二坝,下沟、汪子村。

谢河镇:谢河村。 

吴家井乡:吴家井村。

张义镇:登山村、新路村。

金平镇:郭家寨子。

发放镇:双河村。

古浪县:定宁镇长流村。 泗水镇光辉村。永丰滩乡永丰滩。十八里堡乡十八里铺。

天祝县哈溪镇:水泉,西滩。

⑷张掖支系:

张掖那边氏族人祖籍何地,何年从何地迁居张掖地区,因无资料考证,因此对迁徙过程难以定论。甘州区小满镇之满家庙,河南闸之满氏祖籍不详;而小满镇康宁村、上秦镇之上秦村及酒泉市肃州区西峰乡苜场村之满氏,系从永登野狐城迁来。

其余因工作、经商、参军等因,在全省、全国各地乃至国外还有零星居住者。另在平凉市静宁县城关镇满家堡子居住有八九户,据传是由固原市迁来,因无资料,无法阐明。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