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氏针灸”被列入上海市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03月29日 | 阅读:276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陆焱垚  陆瘦燕的女儿,自幼跟随父母于诊室,耳闻目濡针灸治病之疗效及父母亲高尚的人品和医德,故高中毕业后,立志学习中医。1967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前身)医疗系,曾相继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经络教研室主任、刺灸治疗教研室主任、刺法灸法教研室主任。1996年任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针灸教育研究会秘书长。
    
     前不久,获知“陆氏针灸”被列入上海市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作为一个地方流派,“陆氏针灸”是唯一进入国家级的针灸项目。在众多的针灸流派中,为什么“陆氏针灸”能脱颖而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呢?在这里我要讲述“陆氏针灸”的创始人——我的父亲陆瘦燕和我的母亲朱汝功的经历,以及“陆氏针灸”的神奇疗效。
    
“陆氏针灸”脱颖而出
    
     我父亲陆瘦燕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针灸学家、针灸教育家和临床家,知名学者周谷成曾誉之为“针坛之光”。1969年,父亲遭到迫害,离我们而去,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针灸遗产,从针灸理论到针灸临床,从针灸实验到针灸专著,都十分丰富而详实,是中医针灸发展历史中不可多得的一朵奇葩。父亲在学术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并融会贯通,自成体系;在医疗上针术精湛,疗效显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疗风格,成为当代针灸学术界的一个著名流派。母亲朱汝功不仅直接参与了“陆氏针灸”流派的建树,而且在父亲被迫害致死后,继续发展了“陆氏针灸”流派,对“陆氏针灸”流派从理论体系到医疗特点都作了详细的阐述和总结,并付梓出版,使“陆氏针灸”流派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父母亲共育有五子四女,子陆筱燕、陆李还、陆明、陆伦、朱奇(随母姓),女陆利霞、陆利芳、陆利雯、陆焱垚,其中有7人继承父业,在孙辈中也还有2人随其母陆利芳在澳洲开业。入室弟子共有76人,其中如李元吉、杨钧伯、屈春水、王佐良、高正、尤益人、石小平、陈德尊、王天籁、施正华、吴绍德、王志煜、张时宜、苏肇家、高忻洙等,多为针灸名医,在针灸医疗、科研、教育、文献等诸领域,建树颇多。而在“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针灸函授班”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受教于他们的,更是不计其数,可谓桃李满天下。
    
     1979年,父亲平反昭雪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三十余年来,母亲率领子女和及门弟子整理出版了《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针灸腧穴图谱》修订本、《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学术经验选》、《针灸名家陆瘦燕学术经验集》、《陆瘦燕针灸医案医话》、《陆瘦燕金针实验录》、《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带教录》、《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医案选》等专著,为海派中医长廊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父亲神奇的针灸疗效
    
     说到“陆氏针灸”的神奇,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已在民间流传,因此,父亲的针灸诊所总是患者盈门。到五十年代,当时,父母亲已合并诊所在金陵中路119号,分别看上午和下午,诊所业务鼎盛,陆瘦燕三个字在上海滩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夏季,前来打“伏针”的患者更多,不得不每日限额挂号(上午半天400号),以致患者通宵排队候诊,这成了当时一道奇特的景观。其中,有的请人代为排队,有的向人租借板凳排队,由此,“陆瘦燕针灸”诊所的邻居多把“代人排队”、“出租板凳”当作一个难得的商机。父亲从清晨6点开始门诊,40至50个患者一批,先由他亲自逐个切脉问诊、处方配穴、书写病历(初诊病史由学生提前写就),然后由学生安排治疗床位,同时依据病历上的处方,进行体表穴位消毒,父亲再进行针刺治疗,而装艾、点火、起针、拔罐等辅助工作则均由学生完成。这样一批接着一批,一直要到午后1点多才能结束门诊。母亲则从下午2点开始门诊,要治疗200多个患者,到6点多结束。除了门诊外,母亲还要出诊,为中风瘫痪等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治疗。
    
     当年,“陆瘦燕针灸”诊所里的挂号费,初诊是1元2角,复诊是1元,(当时大学毕业生每月工资是48元5角,个人最低生活费是8元),那为什么患者愿意通宵排队花费重金来求治呢?答案只能是一个,就是疗效神速。2009年,为纪念父亲百年诞辰,陆氏弟子、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王志煜医师写的《恩师陆瘦燕临床轶事》一文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我在从师学习期间,有一次,一位三十多岁的女邻居,患坐骨神经痛,我为她治疗,治疗了三次,疼痛比前更甚,自己所用的方法和先生一样,这是为什么?于是我只能请她到先生处求治,在诊治时,她一字也不提我曾为她治疗过。我非常注意先生的举止,短短的几十秒先生完成了望、闻、问、切四诊及处方配穴,当先生为她扎针时,情况就与众不同了,先生在所取的穴位上,只是飞快地针刺了一下,不留针、也不拔罐,就算一切治疗结束了。当时我脑子里一闪,患者付出了比看普通医生高1至2倍的诊金,难道这样就算治疗过了吗?结果,经先生用同样方法治疗三次后,她的坐骨神经痛就好了。先生思维敏捷,在与患者接触的短短几十秒钟内,究竟看到了什么,才作出如此的治疗方案?当时因先生诊务实在太忙,我不敢轻易打搅先生。先生诊所每天“门庭若市”,患者之多可以说空前,旁观者看到的只是他进针神速,手法优美,但我领悟到先生以人为本、辨证论治、针刺补泻手法灵活多变,此针法精髓绝非书本所能学到的。
    
     父亲在临床上根据病情的需要,或用针法,或用灸法,或针与灸并用,常效如神助,所存医案,俯拾即是。有一个老中医,68岁,胃脘疼痛,纳谷不香,呕吐泛酸,得食即痛,痛久则吐,已年余,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显。近日神乏怯冷,呕吐更剧,不能进食,迭治无效。患者丧失信心,嘱家属准备后事。当日中午,父亲前去会诊,询知其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脉沉迟,太溪、冲阳脉均濡细。认为此乃脾肾阳虚,命门火衰,釜底无薪,不能腐熟水谷,拟温补脾肾,非灸不能急挽其危。立即处方:麦粒灸中魁、足三里、中脘、关元。每次2穴,每穴7-11壮,轮流施灸。经灸中魁、足三里后,呕吐即止。次日复灸中脘、关元,患者觉脘腹温暖舒服,能吃稀粥,脘痛顿减。后以中药调治,食欲渐增。十余日后,能起床行走,一月后恢复工作。
    
     有一位被其他医院诊断为不治之症并拒绝治疗的胃癌晚期患者,因相信中医针灸,到龙华医院针灸科观察了多次,看到父亲治疗病人极其认真仔细,怀着求生的希望,走到父亲面前,向他诉说病情,要求针灸治疗。父亲二话不说,立即答应了。并当场为他作了详细的四诊检查,之后,要他将在其他医院诊治的病历卡都带来,以便仔细研究,制定周密的治疗方案。经过一年多针、灸及中药的综合治疗,这位患者经摄片检查,证实胃癌已被治愈,他又获得了新生。二十年后,当这位89岁的退休工人在报上看到“原上海市针灸研究所所长陆瘦燕同志追悼会在沪举行”的消息后,不禁老泪纵横,失声痛哭,立即写信给当时上海中医学院院长黄文东,诉说当年陆所长为他治病的经过。二十年过去了,当年的癌症患者仍旧健在,可为他治病的医生却含冤而逝,怎不令人悲痛不已呢?在信中,他写道:“父母生我身,陆所长活我命,此恩此德无法报答,只有嘱子孙们为祖国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来报答陆所长救活我命于万一。”
    
母亲晚年海外传扬针灸
    
     1981年,年近七旬、退休后的母亲只身来到了大洋彼岸。她在美国多次为针灸学习班的学员授课;应邀在世界针灸学术交流会上作报告和手法示范,她高超的医术奇迹般地治愈了许多当地医院束手无策的患者,故赞誉倍至,声誉日隆,使中国针灸医学在美国得到了更多人士的接受与认可,前来求治的患者络绎不绝。从1981年至2001年,母亲在美国行医20年,深受当地民众的爱戴及同行的尊崇,自1986年起历任美国针灸医学会第六、第七届副理事长,美东针灸医师联合会第一、第二届常务理事、兼学术研究部主任等职,为在国外传播和发扬针灸医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她在美国期间曾遇到不少疑难杂症,均以中医辨证,施以针灸治疗而收到很好的疗效。有一位柯达总公司彩色胶卷化验师,女,48岁,1983年秋被汽车撞伤,失去意识,经抢救后清醒,但周身疼痛,大、小便出血,X线摄片显示:椎体、头颅均受伤。住院治疗一年多,上述症状好转,继而出现躯体、四肢不自主转动,两下肢膝踝关节疼痛,足跟不能着地,喉间不停发出“咯”、“咯”的怪声,在纽约各大医院诊治一年余,无效。后经友人介绍,找到我母亲,请求针灸治疗。由于患者住在另一座城市,汽车高速行驶需要8个小时,母亲只得安排每周周末下午乘飞机前往,采用针和灸并用的方法为其精心治疗。果然,第一次治疗就初见疗效,到第四次时病情已基本治愈。不久,这位患者就恢复了正常,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还有一位患者,她自己是一家医院的护士长,患了顽固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全身各关节肿胀疼痛。经西医、理疗一年多无效,感到非常痛苦。经母亲施用针刺和灸法,配以中药丸剂,再外用药物熏洗,疏通经脉,症状渐见减轻而至痊愈。患者称:“美国医药虽发达,但有不少疾病不如用中国针灸治疗有效。”她对我母亲万分感激,特赠一幅“仁术济世”匾额以致谢意。
    
     我国驻美纽约总领事馆及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官员,他们工作极为紧张繁忙,常有人身体不适。一次,一位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官员头晕乏力,血液化验白细胞仅2000多。代表团保健医生十分焦急,很快与母亲取得了联系。经中医辨证,确定以灸法为主的治疗方案。经过一个疗程十二次针灸治疗后,全身诸症均消失。还有一位大使夫人,患有胃溃疡及胃粘膜脱落,因西医治疗无效,遂要求针灸治疗,母亲对她先针法止痛,后施以灸法,隔天一次,共灸三轮,症状即消失。就这样,在中国驻美使馆、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的公寓里,时常能见到母亲的身影,韩叙和凌青大使、毕季龙秘书长以及他们的夫人,大使馆、代表团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曾是她的病人,也成了她的朋友。大家热情地称呼她是最好的“编外保健医生”。
    
“陆氏针灸”发扬光大
    
     “陆氏针灸”的学术思想、医疗经验和流派特色,是父亲母亲终其一生,在数十年的针灸实践中,不断继承、发展、提高、总结而形成的,对指导临床有极其实用的价值,是中医针灸医学的宝贵财富。今天,“陆氏针灸”已被列入上海市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相信它将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2011年7月16日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主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协办、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承办,在“上海老饭店”为母亲——“陆氏针灸”流派的共创人朱汝功先生的百岁华诞,举行了隆重的庆贺盛会。母亲虽于10年前曾患脑梗,右侧肢体行动不便,但在子女的搀扶下,稳步走上寿台,脸色红润,神采奕奕,还微笑着向大家致意。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主委蔡威,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谢建群等领导出席了盛会并致辞,美国纽约州执照针灸医师公会敬赠了锦旗,农工市委、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针灸学会、岳阳、龙华、曙光医院、针研所、针推学院等单位及众多的学生、亲朋好友共300余人对寿星献上了祝福。
    
     在祝寿人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母亲的七八十岁、白发苍苍的弟子由他们的年轻弟子搀扶着向母亲行礼献花,这一动人的情景,不能不让人动容。虽然经历了十年浩劫,在浩劫中我们失去了很多,但父母亲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还是被传承了下来,我想这是唯一能告慰父亲在天之灵的。母亲在针灸医疗、教学、科研各领域整整工作了六十年,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愿母亲长寿更长寿,“陆氏针灸”这朵中医奇葩发杨光大更光大。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